处方 : 硼砂(研)、黄柏(晒干)、薄荷叶各等分。
制法 : 上为末,生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 : 口疮、舌疮。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津液噙化。疮甚者,加脑子(研)。
摘录 : 《医方大成》卷八引《澹寮方》
目录1拼音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2.2标准编号2.3处方2.4制法2.5性状2.6检查2.7功能与主治2.8用法与用量2.9规格2.10贮藏 附:1古籍中的麻杏止咳糖丸*麻杏止咳糖丸药品说明书 1拼音 má xìng zhǐ ké táng wán
2中药部颁标准
古籍中的麻杏止咳糖丸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四齿候门]药方 (《经验》)砂糖丸治蛀牙痛。矿锻石为细末,砂糖丸,如黄米大,塞蛀孔中。雄黄膏治虫牙疼。雄黄(二钱)...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四舌证门]药方 舌上,细细咽下,或饮凉水送下,频用之效。或用砂糖丸芡实大,每服一丸,噙化下咽,妙。冰柏丸治舌上疮、...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贝母 》)。服之不饥断谷(弘景)。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烧灰油调,敷人畜恶疮,敛疮口(大明)。...
《华佗神方》:[卷十三]一三○二三·华佗治鱼骨鲠喉神方 取饴糖丸如鸡子黄者吞下,不出又吞以渐大,作丸用,得效。《华佗神方》汉华佗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卫生易简方》:[卷之二]咳嗽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4参考资料附:1治疗口中生疮的方剂2治疗口中生疮的穴位3治疗口中生疮的中成药4口中生疮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口中生疮 1拼音 kǒu zhōng shēng chuāng
2英文参考 sore in mout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ore in mouth
3注解
口中生疮为症状名,指口腔内黏膜破损,出现糜烂、溃疡的一类症状,包括口疮与口糜[1][2] 。常因热毒侵袭、脏腑积热、湿浊泛溢、虚火上扰、气血亏虚及创伤等所致[2]。可见于口疮、口疳、口糜、狐惑等[2]。
参见口疮、口疳、口糜、狐惑:
口疮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症见口腔之唇颊等处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之小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反复发作,饮食吞咽有碍。《医贯》卷五:“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说明口疮有虚火和实火之分。实火者,诸经之热,皆应于心,心火上炎,熏灼于口,则口舌生疮。治宜泻火清心。用导赤散、凉膈散等加减。脾热生痰,痰火互结,上炎于口,亦生口疮,治宜清热祛痰。可选用黄连温胆汤,贝母瓜蒌散等加减。虚火者,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于口腔而发口疮,治宜补肺滋肾,滋阴降火。可选用补肺阿胶汤、生脉散、知柏地黄汤等加减。妇人产后血气虚,虚热上冲亦可发口疮。《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产后口生疮者,心脏虚热,心开窍于口,而主血脉。产则血气虚,脏有客热,气上冲胸膈,重发于口,故生疮也。”治宜滋阴清热。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等加减。[3]
口疳为病名。指口腔病。又名糜疳。见《外科启玄》卷八。多由阳明湿火熏蒸而发,常见于小儿。症见口内腐溃,或连及咽喉,疼痛不适,饮食有碍,或形瘦,腹胀泄泻,手心热等。治法初宜清泻湿热,用清胃散加减;继则健脾益胃,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可用银花、甘草、薄荷、连翘煎汤漱口。并外吹冰硼散;或以人中白散(人中白煅红60g,孩儿茶30g,黄柏、薄荷、青黛各18g,冰片1.5g共为极细末),少量掺口疳上(《外科正宗》卷四)。[3]
口糜为病证名。指口腔内泛现白色糜点,形如苔藓[2]。《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宜局方凉膈散;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宜花粉末掺之;肺热亦口糜,口疮多白,宜黄柏、荜拨末掺之良久,以水漱口。膀胱移热于小肠亦口糜,宜移热汤、柴胡地骨皮汤;心脾有热亦口糜,宜升麻散;三焦火盛亦口糜,宜回春凉膈散;中焦不足,虚火上泛亦口糜,或服凉药不效,宜理中汤;阴亏火泛亦口糜,宜四物汤加知柏;内热亦口糜并咽喉肿痛,宜冰柏丸。”
狐惑为病名,亦作狐焫,指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又:“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多由湿热邪毒内盛所致。治宜清热化湿,泻火解毒为主,兼用外治法。本病类似“口、眼、生殖器三联综合征。或谓本病系虫病之一种,又称䘌病。《金匮要略心典》卷上:“狐惑,虫病。即巢氏所谓蜃病也。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其躁扰之象,有似伤寒少阴热证,而实为䘌之乱其心也。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有似伤寒阳明实证,而实为虫之扰其胃也。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者,虫之上下聚散无时,故其色变更不一,甚者脉亦大小无定也。”《金匮要略浅注》卷二:“狐惑之为病,虫病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亦有谓本病是牙疳、下疳的古名者。《医宗金鉴》卷三十七:“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蚀烂肛阴;牙疳即惑也,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毒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䘌之为害也。或生癍疹之后,或生癖疾下利之后,其为患亦同也。其证则面色目眦或赤或白或黑,时时不一,喜睡目不能闭,潮热声哑,腐烂之处,秽气熏人。若胃壮能食,堪受攻病重药,或病之势缓,治多全也。”[4]
4
目录1拼音2薄荷蜜的别名3处方4功能主治5薄荷蜜的用法用量6摘录附:1古籍中的薄荷蜜 1拼音 báo hé mì
2薄荷蜜的别名薄荷煎
3处方薄荷自然汁、白蜜各等分。
4功能主治舌上生白苔,干涩,语话不真。
5薄荷蜜的用法用量薄荷煎(《医统》卷六十四)。
6摘录《三因》卷十六
古籍中的薄荷蜜 《幼科释谜》:[卷五]诸病应用方 。汤调下。惊风作搐。姜汁调。热甚者。入宽热饮。薄荷蜜汤调下。或麦冬汤。主通利关节。胸膈痞结。消痰逐...
《幼幼新书》:[卷第十九]烦热第五 ,都研令匀,以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蜜水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治小儿心脏...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液下。治口舌生疮,经久不愈。口舌之标,四般冰柏薄荷蜜。冰柏丸黄柏、薄荷、硼砂各等分,冰片减半,为末...
《幼幼新书》:[卷第十九]实热第八 各等分为末,各净洗,研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薄荷蜜熟水调下。《婴孺》治小儿体有热,热实黄瘦,大便...
《幼幼新书》:[卷第十九]胎热第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9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冰心散
下一篇: 冰梅上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