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惊悸、怔忡(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方剂

道医 2023-06-26 18:25:58

1.心气痛单方歌

心痛摘取芭蕉花,煎水加糖效果佳。平时采来急时用,单方有效莫偏差。

注:芭蕉花具甘凉之性,乃民间验方。更多次见人用之及结合个人实践皆有效。原方系炖猪心子服,但据近代医学研究,凡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较高,于心血管不利故权用水煎加糖服。

2.心绞痛单、验方歌

(1)心痛发作卒勿药,鱼腥草根易找着。温热开水洗干净,嚼服三钱痛松活。

(2)心痛民间小单方,鱼秋串煮醪糟汤。少加红糖入血分,行血理气效昭彰。

注:上两方皆治心绞痛的常用草药,服法方便,取材容易,收效迅速。(1)方鱼腥草不用叶。只用根,心绞痛发作时,嚼烂服10克。(2)方用红梗鱼鳅串60克 醪糟红糖适量煎服,治心绞痛很有效验。

3.丹荆散方歌

丹荆芎两气血通,松楂灵脂五钱同。细末痛时湿汤饮,平时备好置瓶中。

注:丹参30克 川芎30克 甘松15克 黄荆子30克 楂炭15克 五灵脂15克 共研细末,每服3克至6克,开水吞服。此方治冠心病、心绞痛有效。

 4.茴香虫散方歌

心痛难忍茴香虫,研末吞服快心胸。酒泡晒干磁瓶贮,噎膈反胃亦能松。

注:茴香虫即茴香草上所生之虫。酒泡后焙干研末,每报3克至6克。

5.二香散方歌

一两延胡五没脂,香一沉三配相宜。活血首先在调气,气调淤消服便知。

注:延胡索30克 制没药15克 五灵脂15克 香附30克 沉香10克 共研细末,封着磁瓶中无泄气。能饮酒者,淡酒吞服,每服3克,重者6克,不饮酒开水吞服。治心气痛甚验。

6.羌活鱼散方歌

法羌丹降一两同,拌随五钱九香虫。为末吞服一至二,心胃疼痛亦堪从。

注:法萝海30克 羌活鱼20克 九香虫15克 丹参30克 降香30克 共研细末,每服4克至6克,白开水下。此方对心气痛(包括心绞痛)和胃痛均有良效。

7.百合乌苏汤方歌

一两百合二乌苏,土三丹五二延胡。胸中疼痛关心肺,气调血和效可图。

注:百合(温开水泡洗,去沫入药)30克 台乌6克 苏梗6克 丹参15克 土沉香10克 延胡6克 煎水温服,一日一剂。治心悸、怔忡、心气痛等。余治冠心病、心区疼痛,久不愈者,投此方数剂则见效。

心悸·血脉瘀阻证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心悸·血脉瘀阻证的症状5证候分析6心悸·血脉瘀阻证的治疗 6.1治法6.2方药治疗6.3针灸治疗 6.3.1方一6.3.2方二 6.4饮食疗法 6.4.1推荐食材6.4.2推荐食疗方7关于心悸8参考资料附:1治疗心悸·血脉瘀阻证的穴位2治疗心悸·血脉瘀阻证的方剂3治疗心悸·血脉瘀阻证的中成药4心悸·血脉瘀阻证相关药物 1拼音 xīn jì ·xuè mài yū zǔ zhèng

2英文参考 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blood vesse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定义 心悸·血脉瘀阻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static blood blocking blood vessels[1])是指血脉瘀阻心脉,以心悸,短气,喘息,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形寒肢冷,舌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虚或结代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2]。

4心悸·血脉瘀阻证的症状 心悸·血脉瘀阻证患者心悸不安,兼见短气喘息,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或结代[3][4][5]。

5证候分析 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神失养[4]:心主血脉,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安。血瘀气滞,心阳被遏,则胸闷不舒。心络挛急,则心痛时作。脉络瘀阻,故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均为瘀血蓄积,心阳阻遏之征[3]。

6心悸·血脉瘀阻证的治疗

6.1治法

心悸·血脉瘀阻证治宜活血理气[5]。

心悸·血脉瘀阻证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3]。

6.2方药治疗

心悸·血脉瘀阻证可用血府逐瘀汤、失笑散等方治疗[5]。

心悸·血脉瘀阻证可用桃仁红花煎[备注]桃仁红花煎(《素阉医案》):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制香附、延胡索、青皮、当归、川芎、生地加减治疗:方中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青皮理气通脉;生地、当归养血和血。可加入桂枝、甘草以通阳气;龙骨、牡蛎以镇心神,诸药合用,使心络通畅,则悸痛自止。[3]

6.3针灸治疗

6.3.1方一 取心俞、郄门、内关、通里等穴为主[6]。瘀血阻滞者加曲泽、血海[6]。

6.3.2方二 [7]

选穴:以任脉、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内关、膻中、心俞、气海、膈俞、血海。

随证配穴:失眠健忘者,加神门。气短自汗者,加复溜。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气海加灸。

方义:内关、膻中、心俞可强心定悸止痛。灸气海助阳益气,气推血行。血海、膈俞活血化瘀。

6.4饮食疗法

6.4.1推荐食材 月季花、韭菜、藕、山楂、红糖、桃仁、玫瑰花等[4]。

6.4.2推荐食疗方 [4]

1.月季花茶(《泉州本草》):将鲜月季花20g剥瓣,入盐水中反复清洗、沥干,放入茶杯中,以沸水冲泡,10~15分钟即可。代茶饮。

2.丹参饮(《时方歌括》):将丹参20g与砂仁6g置于锅中,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加入红糖搅溶即可。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3.加味桃仁粥(《食医心鉴》):桃仁21枚、去皮尖,生地黄30g,生姜适量,用500mL清水浸泡,绞取汁备用;砂锅加水适量煮粳米100g成粥,加入备好的汁液,稍煮,调入桂心末10g即成。佐餐服食。

7关于心悸 心悸(palpitation[1][8])为病证名[5]。是指以自觉心跳,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8]。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5]。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3]。因惊恐而发、时发时止者,称惊悸,病程较短而病情较轻[6];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而无休止者,称怔忡,病情较重而病程较长,为心悸之重症[5][6]。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相似[6]。心悸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3]。

针灸治疗心悸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本身也有治疗作用[7]。但在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倾向时,则应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7]。

西医的各种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经官能症出现心悸者,可参照治疗。

详见心悸条。

8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4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