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治疗胃脘痛的中药方剂

道医 2023-06-26 18:18:10

1.良附丸方歌

胃脘冷痛久不愈,香附良姜细末丸。陈皮煎汤来送下,痛止心安笑开颜。

注:用香附、良姜等分为丸,每服10克,另以陈皮煎汤送服。

2.灰矾丸方歌

九种心胃疼痛方,陈年石灰有专长。枯矾明矾共研末,姜汁为丸效验彰。

注:陈年石灰30克 生白矾8克 枯矾8克 共研细粉,姜汁为丸,如豆大,每服七丸,姜汤或温酒下。

此乃前人之验方。余家常备此丸。回顾有几个顽固之心胃疼痛,数年不已,服此丸一、二料则愈。

3.胃脘痛简便方歌

(1)单方一味黄荆子,炒香研末痛即已。肝胃气痛效多专,肠炎痢疾痰嗽止。

注:黄荆子120克 微炒带香,研极细末,每服6克,日服三次。此药余实践多年,对胃脘疼痛、腹部诸痛症,以及肠炎、痢疾、痰嗽、气喘等,疗效颇佳,堪称药便功宏。

(2)胃痛偏寒有便方,长卿为散二钱量。连钱煎汤来送下,寒驱痛减病即康。

注:徐长卿研细末,每服6克,日二次,连钱草30克煎汤送服,对胃痛偏寒者有效。

4.凤荆散方歌

诊断明确是溃疡,等分凤衣黄荆襄,慢火炒香研细末,饭前吞服二钱量。如有隐血加白芨,内金同俦护溃疡。

注:凤荆散即由凤凰衣(鸡蛋壳)120克 洗净焙焦,黄荆子120克 微炒带香。共研极细末,饭前半小时吞服6克。本方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有泛酸、疼痛证状者,效果甚佳,对其他胃痛亦有效。如大便有隐血者,再加白芨、鸡内金各30克。

5.乌楞散方歌

乌贼瓦楞散,溃疡病制酸。等分青木香,胃脘疼痛安。

法:乌贼骨、煅瓦楞、青木香,等分为末,每服3克至6克,日服三次。治证服法同凤荆散。

6.乌附散方歌

五两香附甘草菖,乌贼一斤组成方。制酸调气而通畅,散敛兼施两顾详。

注:乌贼骨500克 生香附、石菖蒲、甘草各150克 焙干研细末,每服5克 日三次。治症服法,同凤荆散,而本方行气止痛之力较强,对胃脘胀痛,而泛酸甚宜。

7.四逆黄荆散方歌

四逆黄荆散,柴芍枳荆甘。升降开阖妙,枢转即平安。随证酌加减,寒热辨精研。灵活握原则,重在调胃肝。若再求详尽,请阅前解篇。

注:余从仲景四逆散方(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加黄荆子一味,拟名四逆黄荆散,借用为治疗胃脘疼痛基本方。随证灵活加味,取得了满意疗效。

8.黄芪建中汤方歌

中虚体衰动汗流,黄芪建中第一筹。喜按形寒精辨证,阳回痛缓守方投。

注:溃疡病属体虚中寒,动则自汗,而喜按或喜温饮,宜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饴糖、姜、枣),但须守方多服而有效。如虚而兼滞,砂、蔻、陈皮、亦可酌加。

9.加味芍药甘草汤方歌

胃阴亏损重芍甘,液枯便燥玉麦添。斛楂酸寒和肝胃,养阴不滞痛能蠲。

注:溃疡病属胃阴亏损,证见舌上津枯,大便难,脉细数者,余悉以加味白芍甘草汤养阴止痛为主,守方缓图,久则见功。方药组成:白芍30克 甘草15克 玉竹15克 麦冬18克 石斛12克 焦山楂12克 水煎分三服,一日一剂。

多年老胃病胃胀胃痛,中医只用2味中药,益胃生津,肠胃舒服

说到胃真是个又爱又恨的器官,我们心情好时胃口大开,吃的痛快;心情不好的时候食欲大增,一吃泯恩仇。而且,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胃是食物消化的重要器官之一,却也常因为我们不 健康 的饮食习惯使它"受伤"。

不少人都患有一定程度的胃病,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吃了生冷、不干净的东西或者情绪波动引起的胃痛,每次发作胃脘部又闷又痛,恶心反胃,饮食不下十分的难受。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的疼痛为主证,并伴有嗳气、呕吐等症状。因胃脘部位接近心窝,所以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痞痛”,多指胃痛而言。

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于西医之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及胃粘膜下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胃癌等疾患。

病因病机

1、寒邪犯胃

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致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

3、肝气犯胃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痛乃作。若气滞日久,必致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那么对这样的病症中医有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呢?

在《良方集腋》里面就记载了一个十分著名的方子—— 良附丸 。这个方子只有两味药组成,高良姜和香附子,但是对胃痛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好。

这个方子在今天还经常被用作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基础方。

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病症。一般用量为3~6g。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胸、胁、脘腹胀痛及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病症。一般用量为6~9g。

在良附丸中,高良姜需要用酒洗七次,然后烘干;香附需要用醋洗七次,然后烘干,通过用酒、醋炮制,增强高良姜的温胃作用和香附的止痛作用,然后将这两味药研末,分别储存。

良附丸治疗的疼痛是比较常见的寒凝气滞导致的胃痛,疼痛起病原因多是由于饮食生冷或者情志抑郁不舒导致的。

病机关键在于寒凝气滞。饮食生冷,寒邪入侵,寒性收引而凝滞,导致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或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不舒导致气机阻滞于脘腹部,出现胀闷疼痛。

高良姜味辛性热,能入脾胃经,能温胃散寒止痛,以酒炮制后,热性更强,增加了活血的作用,使高良姜既可散寒止痛,又可化瘀止痛,促进瘀血消散。

而且高良姜还有一定的健胃消食作用,对消化功能恢复有一定帮助。而香附子是一个很好的理气药物,能入肝、脾、三焦经走胸腹部,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情志不舒。引发的胃脘部疼痛,既可行气又可疏郁,条畅胸腹气机则胀满疼痛即除。用醋炮制后,止痛效果更好。

不过使用过程中,由于寒凝和情志的偏重不同,搭配剂量也大不一样,具体的用法用量还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辩证服用,切勿擅自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治疗食滞胃肠证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保和丸加减

[主治]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

[处方]神曲18克,焦山楂18克,炒莱菔子12克,陈皮10克,半夏8克,茯苓10克,连翘10克,炒麦芽18克。若食生硬难化之物者,加鸡内金、穿山甲;胃脘痞胀疼痛者,加枳壳、木香;胃痛拒按,苔黄便秘者,加大黄、芒硝;胃弱食少,谷食难消者,加党参、白术、茯苓;食滞初起,胸脘满闷,有欲吐之势者,可以盐汤探吐,使积食得出,一吐痛除。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15剂为1个疗程。

(2)枳实白芍散

[主治]脘腹胀满,胃痛,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爽。

[处方]枳实、白芍各30克,延胡索20克,甘草10克,焦三仙、鸡内金各15克。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15剂为1个疗程。

(3)良蒲汤

[主治]胃脘痛,脘腹胀满。

[处方]高良姜9克,蒲公英、条参、丹参各15克,香附、枳壳各10克,炙百合20克,砂仁、炙甘草各6克,鸡内金、山楂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1~3个疗程。

(4)理气活血汤加减

[主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广木香、延胡索各12克,丹参、枳实各9克,白芍15克,甘草、莱菔子、炒麦牙、山楂、神曲各5克。

[用法]1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2周1疗程。

(5)疏肝和胃汤

[主治]胃脘部隐痛、胀痛、骤痛及两胁(注: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胸壁两侧,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疼痛的病证。

)作痛,嗳气,纳差。

[处方]大黄、砂仁、郁金、代赭石、甘草各10克,柴胡、当归、枳壳、白术、茯苓、厚朴各15克,白芍、党参各20克,生姜、神曲、山楂各8克。

[用法]每日1剂,浓煎至1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15日/疗程。

(6)蒲贝娑罗子煎

[主治]胃脘部疼痛,或胀痛隐痛,或痞满不适,纳差,脉弦或弦细,食滞饱胀,不思饮食。

[处方]蒲公英30克,浙贝、娑罗子各15克,柴胡、枳壳、白芍、制香附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老人治胃病的中药方子

胃病是现代人的通病,胃病的人有很多,这往往和我们平时不注意保护胃有关系。那么有胃病怎么办呢?中医治疗胃病的方药有哪些呢?生活中如何养胃的好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老人治胃病的中药方子,希望能帮到你。

老人治胃病的中药方子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而东垣辩曰:?吐酸不仅属热,也属寒也。?临床中,凡寒、热、湿、食、痰火均可致酸,而嘈杂酸甚者必有热火。且酸多者,多与肝火有关。因肝之在味为酸,肝热犯胃则吐酸也。

1.左金丸

处方:吴茱萸2g,黄连10g。

功效:疏肝清热,制酸止吐。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临床有胃痛、呕吐、泛酸等症。

方解:吴茱萸辛、苦,性热。有温中止痛,疏肝理气,和胃止呕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解痉止痛、抑制胃运动而止呕止吐、抗溃疡并抑制胃酸的作用。

黄连苦寒,清胃热并燥湿,泻肝、胃之火并解湿热之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消炎、抑制渗出、抑制幽门螺杆菌、抗溃疡、调节胃运动、解痉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

两药同用,疏肝郁、泻肝火、清胃中湿热、降逆止呕、止痛制酸。吴茱萸辛热,黄连苦寒,一辛一苦,中医称为辛开苦降或辛开苦泻。而且一寒一热,寒为主,热为辅,称为寒热反佐,吴茱萸反佐黄连。

加减:胃痛甚者,加陈皮、佛手、白芍等,以加大理气止痛(解痉)效果;胃热甚者,选加黄芩、蒲公英、栀子、金银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以增强清热抗菌力度;胃酸甚者,可选加高良姜、黄芩。

2.瓦楞汤

处方:煅瓦楞子30g,元胡30g,炙甘草10g。

功效:消痰化瘀,制酸止痛。

主治:各种胃炎、溃疡病之胃酸过多,表现为烧心或泛酸或嘈杂。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3.姜连汤

处方:干姜、黄连。

功效:辛开苦降,泻热消痞。

姜连汤功效:辛开苦降,泻热消痞

主治:慢性胃炎、溃疡、肠炎属于中焦,寒热互结者。症见心下痞满,泛酸或嘈杂,或肠鸣腹泻。

方解:黄连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干姜温脾阳,除里寒。二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共奏平调寒热、泻热消痞、健胃厚肠之功。此对药是辛开苦降、清热消痞、调整胃肠功能、消炎解痉制酸止痛的较好对药。

4.乌贝散

处方:乌贼骨、浙贝母(也有用川贝母)。

功效:消痰散结,制酸止血。

主治:凡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之胃酸过多,症见烧心或泛酸,或嘈杂,不论寒热均可用之。

5.乌楞汤

处方:乌贼骨、煅瓦楞子。

功效:散结消痰,制酸止血。

主治:胃病胃酸过多者,不论寒热皆可用。

方解:二药均含大量的碳酸钙,为碱性药物。故能中和胃酸,有较强的制酸作用。

6.茱连丸

处方:吴茱萸、黄连、黄芩、苍术、陈皮。

功效:疏肝清热,除湿和胃,制酸。

主治:湿热吐酸。

方解:方中苍术燥湿,湿除不生热;陈皮行气,气行不生郁;黄芩、黄连清热泻肝火,热去不吐酸;吴茱萸疏肝,温中降逆,辛热也制黄芩、黄连之苦寒。

7.曲麦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神曲、麦芽。

功效:燥湿消食制酸。

主治:宿食不化,吞酸呃臭。

方解:《医方考》:?食经宿而不化,有热则令人吞酸,无热则但呃臭而已。?

8.火郁越菊丸

处方:苍术、香附、川芎、青黛、栀子。

功效:行气解郁,清热制酸。

主治:气郁化火之吐酸。

方解:苍术、香附、川芎,用解诸郁,尤解气郁;青黛、栀子,清热泻火。

9.茱萸六一散

处方:滑石6g,甘草1g,吴茱萸1g。

功效:清利湿热制酸。

主治:湿热所致之吐酸。

方解:滑石,淡而寒,清利湿热;吴茱萸,辛热为其佐,疏其肝;甘草性温气平,和中泻火。三药合用,共奏清热去湿、和中制酸之效。

10.痰火越鞠丸

处方:海浮石、胆南星、瓜蒌仁、青黛、栀子、苍术、香附、川芎。

功效:除痰泻火,行气解郁,制酸。

主治:痰火引起的嘈杂。

方解:嘈杂者,痰火内动也,令人不安。方中海浮石咸能软坚祛顽痰;胆南星,燥可祛湿痰;瓜蒌,苦可下逆痰;栀子、青黛,苦寒清热泻火;苍术、香附、川芎,行气解郁。合用共奏除痰泻火,行气解郁、制酸之效。

胃部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但是也是非常容易受到连累的器官,因此,我们生活中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胃,尤其是患有胃病的人,生活中更加需要注意胃的保健了。

中医中医养生保健在胃部保健方面的具有丰富的认识,而且中医养胃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等诸多优点,所以中医养胃备受关注不足为奇。

中医养胃的方法有哪些

1.饮食疗法

饮食是中医养胃食疗的常见内容,除遵循饮食原则外,在日常中要多食牛奶、包心菜、汤水、茯苓、莲子、芡实、猪肚、羊肉、菠菜、红薯、桂圆、山药、南瓜、胡萝卜等容易消化且符合养胃特点的食物。同时要注意烹饪的方式方法,食物制作要多以炖,煲,煮为主。

在日常中要多食牛奶、包心菜、汤水

2.运动疗法

运动在身体保健方面的具有积极作用,胃部保健需求人群,同时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增加肠胃的蠕动,促进消化。为充分发挥运动在养胃方面的作用,要注意根据人群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方法,进而避免盲目运动造成的各种系列后果。

3.按摩疗法

适当的自我按摩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经常按摩胃部和足三里,能增加肠胃动力,促进消化。具体的按摩要注意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进而避免盲目按摩造成副作用,同时对养胃的没有好的帮助。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中医养胃的方法有哪些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中医养胃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养胃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及适应症,而由于不同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的差异,所以具体养胃的方法要注意结合保健人群的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因素。

结语:胃是靠养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养胃,如果胃出出现不适的话,可以试试上文给大家介绍的一些中药方剂。除此之外,我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要格外注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多喝水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4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