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为痹之要,附子二乌常取效。搜邪扶正治顽疾,虫药巧用堪称妙。
痹证是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肿大、伸屈不利等症。在祖国医学中的“历节风”、“痛风”、“风湿”等均属此范畴,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按此辨证施治。
究其病因,经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且临床上根据其病邪之偏胜而有行痹、痛痹、着痹的不同病名,分别以疏风、散寒、除湿为主要治则。
对久痹顽疾者,治疗当顾及深伏之病邪及业已耗损之正气,根据正邪之偏颇而分别择方用药。对邪偏盛者,余常取小活络丸方合附子汤治之。其中附子、川乌、草乌是常用之品,附子虽属温阳药,但能祛寒除湿,有良好的散寒止痛作用,《金匮》之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方皆用附子以治湿痹,足见其之效应。川乌、草乌功用与附子相似,唯其镇痛作用尤佳,故常用于关节痛甚不可忍者,因其能引发散药驱在肌腠之风邪,引温热药除深伏之寒湿,故为蠲痹止痛之要药,然此类药均须经加工炮制,不可生用,慎防中毒。对以正虚为主要见症者,余以三痹汤或独活寄生汤为主方。此方是以八珍汤补养为主,其中四物又有活血之功,符合“治风先治血”的宗旨,方中又以治风寒湿三气之药从之,再加杜仲、牛膝、续断强筋骨、健腰膝,扶正祛邪,舒筋通络。方药平和,久服无妨。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最难治之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作者治此证是在治顽痹的基础上加用虫类药,诸如地龙、蜈蚣、全蝎、地鳖虫、白花蛇等。用虫类药物治顽痹确有一定疗效,不过使用时要有所选择。如地龙其性咸寒,用于兼有热象者更佳,唯其对胃有所刺激,放胃纳不佳者忌用;蜈蚣具有镇痉作州,适用于腰脊拘急强直疼痛者;全蝎具有祛风作用,主用于四肢关节强直畸形者;地鳖虫是骨科常用药,宜用于关节疼痛且有推筋着骨之感者;白花蛇其性走窜,能引诸风药至病所,止痛之效尤著,药理实验证实其提出物具有镇静、镇痛作用,但此药有毒,故初期轻症不用,而在他药疗效不彰之时选用,可奏效。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祛风湿药多辛散苦燥, 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 ,兼能散寒或清热、舒筋、通络、止痛,补肝肾,强筋骨;主要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木,腰膝酸痛或热痹关节红肿等。通常可制成酒剂或丸散剂常服,但部分药物辛温香燥,容易耗伤阴血,一般阴亏血虚者应慎用。下面玥亮说药举例说说5种重要的祛风湿中药及应用。
1,独活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肝、膀胱经。本品可祛风湿,止痛,解表,主散在里伏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尤其 善于治疗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独活主要用于风寒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少阴头痛,皮肤瘙痒,被诊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腰椎间盘脱出症、肥大性脊柱炎、颈椎病等属于风寒湿邪痹阻型均适用。
独活内服不宜过量,因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阴虚血燥者慎用;且不可与阿托品同用,因阿托品可抑制独活的降压作用。
临床应用
配伍当归、白术、牛膝等,如独活汤,可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痛、手中疼痛;
配伍桑寄生、杜仲、人参等,如独活寄生汤,可治痹证日久正虚,腰膝酸软,关节屈伸不利者;
配合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可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周身疼痛;
配伍细辛、川芎等,如独活细辛汤,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的少阴头痛。
临床常应用的中成药有 独活寄生合剂、骨筋丸片、骨刺平片 、 活血解痛膏 等。
2,威灵仙
威灵仙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本品 可祛风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治骨鲠 。临床应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脱岀症属风寒湿邪留滞经络,软组织损伤属瘀血阻络者,骨鲠、子宫肌瘤、乳腺増生、乳腺癌属痰湿停滞、气滞血瘀者。
威灵仙辛散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故气血虚弱者慎用;忌茶,茶中的鞣质可降低威灵仙药效;忌面汤,面汤为内服威灵仙的畏恶之品。
临床应用
威灵仙与当归、肉桂同用,如神应丸,可治风寒腰痛疼痛;
单用或者与砂糖、醋煎后,或与砂仁、砂糖煎服,慢慢咽下,可治骨鲠咽喉;
配伍桑寄生,可养血祛风湿,使威灵仙走中有守,不致过于走窜,适用于体虚风湿痹痛者;
配伍骨碎补,祛风湿与补肾并用,使强筋骨、祛风湿、止痹痛之效更佳,适用于风寒湿邪闭阻于耻骨,或产后耻骨痹痛因风寒湿困阻者,或肾虚风寒牙痛;
配伍苍术,能发散在表之寒湿,通经络,止痹痛,可治风湿或寒湿郁滞所致的关节疼痛、腰痛。
常应用的中成药有 风湿灵仙液、骨刺消痛液、骨健灵膏、筋骨痛消丸 等。
3,防己
防己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肾、脾经。本品可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可治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湿疹疮毒,治湿热痹痛尤佳 ,对临床被诊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属风湿热痹型,以及各种疾病所致水肿属风水者均适用。
防己畏女菀、萆薢;恶细辛;杀雄黄毒,不宜与抗组胺药、巴比妥类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士的宁,钙剂等同用。饮食上要注意,防己畏卤咸,忌吃各种腌制品及过咸的食物。防己苦寒,可损伤胃气,不宜大量使用;食欲不好以及阴虚无湿热证者忌用。值得留意的是,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治水肿尿少宜用;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宜用;广防己因肾毒性已取消药用标准。
临床应用
防己为治风湿痹证湿热偏盛,关节红肿疼痛,肢体酸重,及湿热身痛者之要药,常配伍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如宣痹汤;
配伍麻黄、肉桂、茯苓等,如防己饮,可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者;
配伍黄芪、白术、甘草等,可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配伍茯苓、黄芪、桂枝等,如防己茯苓汤,可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者;
配伍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可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
配伍苦参、金银花等,可治湿疹疮毒。
4,桑寄生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本品既 善于治血虚或者肝肾亏虚兼风湿痹痛,又善于治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 苦能燥,甘能补,祛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养血而固冲任, 尚能降血压 ,应用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岀症、坐骨神经痛、骨折后期关节功能障碍属风湿日久、肝肾不足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产后身痛、高血压病等属于肝肾亏损型。
桑寄生含有槲皮素,不宜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配伍,如亚铁制剂、钙制剂,可形成络合物,不利吸收。
临床应用
桑寄生配伍秦艽,补益肝肾,疗痹止痛,可治肝肾不足或风寒湿痹所致的腰膝筋骨疼痛等;
配伍阿胶、续断、当归、香附等,如桑寄生散,可治肝肾亏虚,月经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
配伍天麻,能滋养肝肾阴血,平肝息风,适用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等;
配伍钩藤,益肝肾养血,平肝风活络,适用于中风先兆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之头晕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关节痹痛,肢体麻木等。
临床上有相关应用的中成药如 疏风活络片、舒筋活络酒、强肾镇痛丸、壮腰健肾口服液等。
5,蕲蛇
蕲蛇味甘、咸,性温,有毒,归肝经。 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可祛外风而通络止痒,也可息内风而止痉定惊,为截风要药,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 可治小风惊风,破伤风 ;能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兼以毒攻毒,可治麻风,疥癣、瘰疬、梅毒、恶疮等。临床上被诊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痉挛性瘫痪、肌肉萎缩属风湿闭阻者,乙脑后遗症、破伤风属肝风内动者,麻风、顽癣、荨麻疹、带状疱疹、痈疽属内外风毒壅于血分者均适用。本品阴虚内热者忌服。
临床应用
蕲蛇配伍防风、羌活、当归等,如白花蛇酒,可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以及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配伍乌梢蛇、蜈蚣等,如定命散,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
配伍大黄、蝉蜕、皂角刺等,如追风散,可治麻风;
配伍荆芥、薄荷、天麻同用,如驱风膏,可治疥癣。
相关代表中成药有 蕲蛇药酒、蕲蛇风湿酒、蕲蛇追风酒、活络丸 等,在临床上均有丰富的应用经验。
以上就是玥亮说药今天要介绍的5种祛风湿中药,更多相关中药科普将在后续更新,用药宜谨慎,尤其是中药,请在专业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相信提高我们的用药安全意识将会大大降低潜在的用药风险。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能治疗风湿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能治疗风湿的中药方
1. 三百年祖传中药秘方:治疗风湿 浸酒药配方
每次一副,泡20斤酒,一个月后可饮用
续断 10克 八角10克 陈皮 10克枣仁10克 甘草5克 木瓜20克 防己10克 羌活20克 白芍10克 枸杞30克 杜仲15克细辛10克 熟地 30克 茯苓10克 秦艽10克 玄参 15克 独活 10克 黄芪30克 川芎10克 威灵仙15克 肉桂10克 大枣 5枚 牛膝 15克 当归30克 党参 20克
2. 治疗风湿特效方:二妙汤-----治一切风湿瘫痪筋骨疼痛无不神效。
生甘草 威灵仙各一斤,用水一石将药煎成半石,滚入大缸内用板凳坐其中,周围用布包住, 乘热熏之。待水温降到不烫时,再用药汤将浑身洗透。务使汗出即愈。治疗时要在封闭的房间里进行,切忌见风。
轻者1次,重者也不过3-7次即可根治。
此方乃是我常用的特效秘验方,今特献出,希望能为更多患者造福。
【三代祖传】治疗风湿骨病秘方,治疗各种疼痛一抹灵
【配方】: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公斤,75度酒精15公斤,二甲亚砜4公斤。
【用法】:共研细末,用酒精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搅拌后密封三天后即可使用。每天抹患处三至五次。
【方解】:本方对于风湿骨病特效!哪里疼痛抹哪里五分钟见效,可治疗一切疼痛(头痛和肚子疼除外)立竿见影!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患者可以按照比例适量配制即可!
【来源】:此乃沂蒙山区老中医三代祖传特效方。特此公开,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摆脱痛苦。
【温馨提醒】:此方只能外用,不能内服。如果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果不慎口服、后果自负!
【献方人】:李医生山东临沂
【三代祖传】治疗风湿骨病秘方一抹灵
配方:红辣椒、虎杖、食盐各2公斤,75度酒精15公斤,二甲亚砜4公斤。
用法:共研细末,用酒精浸泡七天滤渣取液,加入二甲亚砜搅拌后密封三天后即可使用。每天抹患处三至五次。
方解:本方对于风湿骨病特效!哪里疼痛抹哪里五分钟见效,可治疗一切疼痛(头痛和肚子疼除外)立竿见影!哪里疼痛抹哪里,对各种疼痛奇效。患者可以按照比例适量配制即可!
温馨提醒:此方只能外用,不能内服。如果不慎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果不慎口服、后果自负!
远离骨病?黄金6法?
很多人认为,风湿、关节炎这些疾病是和老人的?专利?,跟我们年轻人没啥大关系,这你就错了。同样的,很多年轻人也患上了各种颈椎、腰突等骨病,这不得不让我们好好反省一下。掌握一些基本治骨病的方法,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的。
【预防颈椎病】
取葛根、粳米、薏米仁各50g,刺五加15g。首先将刺五加和葛根熬制出药汁,与粳米、薏米仁一同倒进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粥。食用的时候可以加点白糖,经常吃这种粥,能够有效的预防颈椎病,对轻微患者,还有治愈效果。
【骨刺】
取一个玻璃瓶,洗净消毒,加入400ml米醋和50g铁锈,密封浸泡一个星期。7天过后,把混合泡的药液涂抹在骨刺患处,并用一个热水袋进行热敷。每天按照这种方法2次,半个月以后骨刺就能治愈。
【炎症型足跟痛】
取新鲜仙人掌一片,去除刺和绿皮,将里面的瓤掏出,敷在足跟痛患处,并用塑料布密闭包扎,裹上纱布,12个小时以后再揭去。本方只适用于炎症导致的足跟痛,10天即能断根。
【类风湿】
取蓖麻子40粒,大刺菜叶7片(去除叶片上的毛),将二者混合一起,放进捣盘中捣烂,用纱布包裹,擦拭类风湿患处20分钟即可。可能第一次擦拭的时候,会出现小水泡,这就是寒毒。几天以后,等它完全消除在擦一次,类风湿会有很大好转甚至痊愈。
【腰突病】
取全蝎、红花、五加皮各30g,制草乌、制川乌、细辛各10g,狗脊50g(上述均可在中药店买到)。然后浸泡在5斤白酒中,一个星期以后即可饮用。每天早晚各喝10ml,越喝到后面,就能感觉腰间越来越轻松,一般喝完全部,腰突即愈。
【股骨头坏死】
准备(红花、川断、朱砂、三七、儿茶、熟地各9g;海马、没药、马钱子、乳香、土元各6g;血竭12g,白芍30g),将上述药材全部捣碎,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蜂蜜以后调制成丸状。一共制成45颗,一日3次,一次一颗。半个月以后,股骨头坏死即可修复。
一份坚持,一份收获。相信任何一个人,只要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都会成功战胜它。
终于来了,针对骨病的7大妙方
脚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可能是站立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导致的。那么,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呢?去医院就医是其中一种办法,还可以运用民间偏方,轻松解决我们的痛苦,一起来学学吧!
1:缓解腿脚酸痛
? 如果你是坐的时间太长导致双脚酸痛,可以用清凉油擦拭双脚,即能减轻脚部的酸痛;如果你是运动像爬山之类的导致双脚酸痛,可以把脚板弓着,下面放一个空酒瓶来回滚动,能够很快消除脚部疲劳。
2:治腿酸腿软
取小茴香30g,红花椒40粒,用小火炒黄,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用文火炼成膏状。每次服用的时候取5g,用开水冲服,一日2次,对治疗腿酸腿软有特效。
3:治风湿症
准备50g樟木屑,洗净以后,泡在1000ml60?的白酒中,密封泡制半个月以上。等到药酒的颜色逐渐变红,即可用来擦洗患风湿的地方。晨起和睡前各一次,只需要一个星期,风湿就有很大的好转。
4:治关节炎
将葡萄干放在浅口的杯子里,然后倒入白酒浸没,敞口7天。在这7天以内,要不定时的搅拌几次。等到7天一过,将葡萄干捞出,放进有盖子的杯子里,每天食用20粒左右,半个月关节退肿明显,坚持食用,关节活动自如。
5:治类风湿
取鳖壳一个,放在锅内炒黄,趁热捣碎,然后研磨成粉。每天早晚煮稀饭,把鳖壳粉撒在粥上,一口喝下,长期坚持食用,对类风湿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6:治肩周炎
取50g干竹花,放进煲罐里,加入半罐清水,用大火烧开。接着倒出里面的药汁,温度适合即可饮用,早晚各一次。还可以把白酒与竹花按照2:1的比例泡制一个星期以后,即可在吃饭的时候饮用一小杯,这样对肩周炎的康复效果更佳。
7:治颈椎病
将1500g黄豆晒干,装进一个大小适合的棉布袋中,然后做成一个枕头。睡觉的时候,把枕头中间压低一些,高度略低于自己的一个拳头,睡下后两个肩膀顶住在枕头的两边,先要保持仰睡的姿势,由于在睡梦中不自主的活动身体,使得一粒粒的黄豆始终在按摩颈部。
在未来,风湿、肩周炎等等这些关节性的疾病会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与习惯所导致的。但我相信,运用正确的治疗方法,肯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民间治病的绝技秘方,简单实用
一、刺血救命法,简单实用,孝子必读!
如果你关心你的父母,就应该好好看看,事后的补救措施都显得太晚了。了解知识,预防意外,有备无患!
老人一旦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破裂,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张,无论患者在什么地方,都不要搬动,因为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以防止再摔倒,这时再开始刺血急救。家中如有注射专用的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针,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穴位,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刺,一定要刺出血来,如不见血,可用手挤。等每个手指头都流出一滴血来,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耳朵,直到把耳朵拉红,然后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院,一路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脑部微血管就破裂了。如果吉人天相,保全老命,容得勉强行动,那得要靠祖上的庇荫了。
刺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医师夏伯挺先生公布的。且经自己亲身实验,敢说百分之百有效。大概是民国六十八年,一位在台中逢甲学院任教的教师,有天上午正在上课,一位老师跑到教室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刘老师快来,主任中风了!?他立刻跑到三楼,看到陈幅添主任气色不正,语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显的是中风了。立即请工读生到校门外的西药房,买来一支注射用的针头,就在陈主任十个手指头上直刺。等十个手指尖儿都见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约几分钟以后,陈主任的气色就变过来了,两眼也有神了,只有嘴还歪着,他就拉搓陈主任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就在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待两耳垂都流出两滴血来,奇迹就出现了,大约不到三五分钟,他的嘴形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楚了。又让陈主任静坐一阵子,喝了一杯热茶,才扶他下楼,开车送到惠华医院,打一罐点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学校上课了。一切照常工作,毫无后遗症。反观一般脑中风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颠簸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终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刺血救命)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时间内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这是个救命的方法,希望大家互相转告、转帖,功德无量!
二、绝技验方
作者: 朴古子
绝技大公开,天下第一招,全国首次揭密,一用灵验无比
1.急性乳腺炎挂药立消
鲜坤草(益母草)、鲜一见消(白花丹)各等量捣烂,用布包隔衣挂前胸或挂在所呆的椅脚上、床头上,使之近身即可,勿融及皮肤,在未发脓以前用药,十几分钟开始痛减,二到五小时全消。有些病人吃药打针无效后,改用此法神奇无比。我用本方治此病无不应手取效,名传百里,争相求索。
2.带状疱疹一蘸即愈
水韩信草鲜品适量,洗净捣烂,取汁蘸患处,一至三次痊愈,而且无任何后遗症。临床应用一般一次治愈,目前我所看到的任何书籍尚没有如此佳效的报道。
3.腮腺炎屡试屡效
板蓝根、生石膏各30克,柴胡、蚤休(七叶一枝花)、葛根各15克,牛蒡子、天花粉、升麻、黄芩、连翘、桔梗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服本方时,配合灯火灸角孙穴,有特效。热毒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各(后下);热毒较重,见壮热、局部肿胀热痛较甚者加大青叶15克,金银花10克,石膏可加大用量;睾丸肿痛者加龙胆草、荔枝核、桔核各10克;腮部坚硬漫肿加昆布、海藻各10克;腮腺硬结或合并颌下淋巴结炎加浙贝10克。本病流行期间或接触过病人,可采用板蓝根、金银花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3天,有预防作用。
4、病毒性心肌炎单药可愈
每日取黄芪30?50克,水煎服,连服三至五个月痊愈。为特效专方,已救人无数,万勿轻视。
5、黑木耳一味治骨折
昔父亲出外云游,遇一长者,传父一秘方:黑木耳一味,加红糖,以竹筒捣,共捣如泥,外敷患处,可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其效如神。父即函示于我,云此方或于临床有助。
6、补肾奇方
60克花生米,60克大枣(干枣最好)。先把花生米煮好,再放大枣一起煮烂,每天一次,相当于每天的一顿饭,连汤汁一起吃(很好吃的),补肾效果最好了。与肾有关的病都可以用此方。
三、 李时珍秘经治疗高血压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一生最主要的医学巨著有两部,一部是传遍全世界的《本草刚目》 ,成书于1578年(万历六年).另一部是《李时珍祖传秘经》,成书于1587年(万历十五年),几百年来,这部李氏秘笈只有李氏后人相传沿用,外人很难得知.
2000年6月,李时珍第24代传人李诺雷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传统医学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向全世界公开这部医学秘笈造福人类.所有药方都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可以放心服用。
1:花生全草治疗高血压
花生全草(整棵花生),干的一次50克,鲜的一次150克,切段煎水.一日一剂.血压正常后可改为不定期服用.巩固疗效.
主治:清热凉血,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作用,对治疗高血压有较理想的功效!
2:花生加醋治疗高血压
花生半碗(大碗,带红衣)加上好醋慢一碗.泡上7天,每天早晚各吃10粒.等血压降下来后可改为隔几天服用一次.巩固疗效.
主治: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附录】补肾秘方
60克花生米,60克大枣(干枣最好)。先把花生米煮好,再放大枣一起煮烂,每天一次,相当于每天的一顿饭,连汤汁一起吃(很好吃的),补肾效果最好了。与肾有关的病都可以用此方。
手脚麻木
经霜桑叶(不拘多少)晾晒干后煮水浸洗手脚,每天二次,7天即愈。
疯狗咬伤
桃仁(去皮尖)6克,土鳖虫(去头足)6克,生大黄9克,水煎。蜂蜜15克(冲服)。服药后必定泻下猪肝或鱼肠样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服药至大小便正常。
眼瘀肉
芦荟焙干研极细末,少许撒于患处每日一次。
慢性肾小球肾炎
蜈蚣一条,生鸡蛋一个,将蜈蚣去头足焙干为末,纳入鸡蛋中用细棍搅匀,外用湿纸和黄泥巴糊住,放入火内煨熟,剥取鸡蛋吃,每日一个,连吃七天。病不好隔三天,再吃七个。
胃脘疼(寒泻、水泻)
1、延胡索、五灵脂各15克,草果、没药各10克。(气滞者加郁金、香附各10克。)
2、鲫鱼一条(250克左右)剥杀好,肚内纳入橘皮10克、胡椒2克、吴茱萸10克、生姜50克,加适量盐、葱黄酒和150克水,隔水炖30分钟,吃鱼肉。
多汗症
广郁金40克(30克)、五倍子12克(90克)共研细末,分成5份用蜂蜜调成不流动稠糊状,贴二侧乳头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最多二剂痊愈。
足跟痛
当归20克,川芎、乳香、没药、栀子各15克研粉,用时加热后放于足跟部(半公分厚)。
慢性肾盂炎
丹皮、泽兰、赤芍、大黄各9克,金钱草30克,丹参12克。(肝胆湿热加知母、黄柏、黄芩、枳壳各9克,柴胡6克,龙胆草12克)
消化道鄎室
白芨30克,煅瓦楞30克,乌贼骨15克,甘草10克,浙贝母12克,水煎服。参三七粉3克饭前冲服,蜂蜜60克分三次饭前冲服。
低血压
人参、麦冬、五味子各9克,连服7天。即愈。
高血压
香蕉皮3个,加水组成一茶杯液。分三次服。连服三天即可。
脚板疼
川芎、白芷各等份共研为末,洒在鞋内一日一次。10天即愈。
关节疼
生姜切片放在醋内,佐餐食用,坚持终生不发生关节疼。
肩周炎
鲜桑枝半斤煮水二碗,趁热用毛巾沾液洗患处。另用桑枝一把切碎煎水二碗一日服尽,7日愈。
小儿 腹泻
云南白药和好白酒共为糊。覆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连用3天痊愈。
淋巴结结核
高粱酒和松香调成糊状,摊于白布上,覆于红肿处,好后自掉。
骨质增生
木瓜、当归、威灵仙各15克,白芍30克,甘草、五加皮各6克。(在颈椎加羌活10克,在腰椎加川断20克,在下肢加牛膝10克)
除疣
食用醋精和面粉成糊状,在每晚睡前擦在疣上,次日糊干脱落。连续6天疣去。
便秘
茵陈250克,连用一周。 加上核桃仁多吃。
止血
生姜捣烂附在流血伤口,止血有特效。
止鼻血
左鼻流血向右耳孔吹气;右鼻流血向左耳孔吹气。可立竿见影。
耳鸣耳聋
乌龟尿用吸管滴入耳内,每日一次每次二滴,连用10天。(用镜子照乌龟头,乌龟即尿)
麦粒肿
用细线35公分长,将患眼侧手中指第二个关节扎紧,二小时解开。立即见效。
治风湿骨病魔贴(万应散)秘方
本方对风寒湿痹、各类腰腿痛、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数十种疾病有奇特疗效。
组方:桂枝200克、红花200克、血竭200克、没药200克、生川乌200克、生草乌200克、木通300克、牛膝300克、儿茶300克、芒硝300克、木瓜300克、防己300克、续断300克、白芨300克、细辛300克、香附500克、秦艽500克、白芷500克、生南星100克、白附子100克、牙皂100克。
上药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药末30克,加开水调匀,用文火煮2至5分钟,使成糊状,取生姜6克、大葱6克捣烂与白酒少许加入药中调匀。
将药糊摊于薄棉垫上,棉垫下垫一层塑料薄膜,乘热贴于患部,以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换药一次。
注: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孕妇、儿童、皮肤过敏者忌用本药。仅供参考。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4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出血的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