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感冒选何方,玉屏补中桂枝汤。咳嗽明显参苏效,兼有热象小柴良。
中医治疗感冒,辨别偏寒偏热的不同性质,注意挟燥挟湿等不同兼证,因人施治,同病异治,是其特色,亦其优势。而善治体虚感冒,尤为中医特长。
体虚感冒,临床常见,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其中尤以气虚感冒最为常见。
气虚之人,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极易感受风邪。正如《证治汇补·伤风》所说:“平昔元气虚弱,表疏腠松,略有不谨,即显风症者,此表里两因之虚症也”。
由于正气虚弱,难以驱邪外出,往往缠绵难愈,而且极易由表入里,甚至变生他症,所以绝不可视为轻浅小病。
一般气虚感冒,除有恶寒发热、鼻塞喷嚏、头痛身痛、苔白脉浮等表证之外,还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等气虚见症,不难识别。但有些高龄老人,由于生机大衰,反应迟钝,感邪之后,并无明显外感征象,仅觉头昏乏力,不思饮食,懒于言语,终日嗜睡,则应细辨。询其有无怕风、自汗、鼻痒、咽中不适等症,审其虚脉之中是否略带浮象,即能辨别。虚劳患者,易感外邪,故清人周学海提出“虚劳损极有内因外因两大纲”,因为“凡劳倦忧思内因而起者,亦必兼狭外邪,以正气内陷外邪即相随而入也。”而虚劳患者兼挟外邪,其发热、倦息、汗出诸症,每每易与旧病混淆,亦应细辨。魏玉璜就说过:“素患虚损人,忽有外感,宜细审之”。
气虚感冒,虽然本在气虚,但毕竟是外感新病,一般仍应以祛邪为先,常用参苏饮。方中既有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前胡、桔梗、枳壳、陈皮、半夏宣肺化痰,又有人参、茯苓、甘草益气托邪。如果气虚不甚,而表寒表湿较重,则宜人参败毒散,方中二活配生姜,可奏散寒除湿之功。
然而,有些气虚感冒,反反复复,邪气留恋,正气愈虚,当此之际,切不可过于发散,更伤正气,否则,非但不能愈病,反而增疾。《证治汇补》就谆谆告诚:“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
的确,“补中而佐以和解”,诚为治疗感冒而气虚甚者的不二法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皆为效方。对于屡感屡发者,玉屏风散尤为常用。正发之时,可以大剂突进;获效后,则应小量长服,方能巩固。对于气虚兼阳虚者,宜加熟附子,其效更佳。蒲辅周氏曾治宋某,本体素弱,感冒月余,服药不愈。症见头痛、恶风、自汗出、身倦乏力、关节不利、舌淡无苔、脉沉迟而虚。予黄芪15克、白术9克、防风3克、熟附子9克。次日畏风消失,畏寒亦减,头痛见轻,但苔白腻,内湿渐露,遂于原方去防风加薏苡仁、山茵陈、桑枝,药后诸症大减,惟稍感怕冷,再予前方以良姜易桑枝,即告愈。最后以丸药收功,早服附子理中丸6克,晚服补中益气丸6克。不久,身体完全复原。
玉屏风散及补中益气汤,均以黄芪为主药,可见黄芪是治疗气虚感冒之妙药。仲景桂枝汤,乃治恶风、汗出、脉缓之效方,倘加入黄芪,其效益彰,作者屡用屡验。此方还有增强体力,预防感冒的功效。秦伯未氏曾治一位六十七岁的男性患者,经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连不断,症状仅见鼻塞咳痰,头面多汗,疲乏,曾服玉屏风散半月无效,遂改用桂枝汤加黄芪,不仅感冒豁然而愈,而且从此体力增强,感冒减少。
临床所见气虚感冒,有时兼见口苦、苔黄等热象,又宜用小柴胡汤治之,余恒以芪易参,奏效甚捷。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气虚感冒是感冒中常见的类型,患病后恶寒重,发热轻,体温一般在38℃以下,甚或高热,骨节酸楚,肌肉疼痛。多因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胃气虚所致。李东垣《脾胃论》指出:「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然则奈何?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火则愈。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云:温能除大热,大剂苦寒之药损其脾胃」,立方补中益气汤。笔者体会,社会节奏加快,人们作息习惯改变,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损伤比比皆是,虚火之人越来越多。虚火内盛,易感外寒,感寒之后医者动辄给予抗生素或清热解毒之药,「冰伏邪气」,导致脾胃更加损伤,感冒迁延难愈。临床上秉经意,效东垣,活用补中益气汤或《伤寒六书》「再造散」信手拈来,多能收到良好疗效
1.补中益气汤案
患者,昌××,女,26岁。于2008年6月就诊。自述感冒之后高烧1月余,曾在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治疗,各项检查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给予对症治疗,高烧不退,体温39℃。经人介绍来诊:形体廋小,面色白光白,畏寒怕冷,声低气怯,便干溲长,纳差腹胀,口淡无味。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大而数。辨证:脾胃气虚,风寒郁表。治则:补中益气,甘温除热。处方:黄芪18g,白术15g,党参18g,当归15g,升麻6g,柴胡6g,陈皮15g,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30g,干姜15g,黑附子30g(与生姜45g,先煎1小时),大枣12枚,共7剂。每剂以水1600ml煎至600ml,每次200ml,日3次。服完第一剂后,体温降至38℃,服完第3剂后,体温降至37.5℃。7剂服完,体温控制在37℃。有时劳累后体温上升到37.5℃。宗上方加减共服30余剂,体温正常。嘱常服补中益气丸,避免劳累,禁食生冷。两年来,偶有感冒,嘱服生姜红糖水即愈。
2.再造散案
患者,张××,女,45岁。于2007年7月就诊。素患支气管哮喘,常年服用激素。近几天来感受风寒,畏寒怯冷,鼻流清涕,喉中痰鸣,肌肉酸痛。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辨证:气虚表疏,风寒袭络。治则:补气助阳,解表祛寒。处方:党参15g,黄芪15g,桂枝15g,川羌15g,细辛12g,黑附子15g(与生姜45g,先煎1小时),川芎15g,防风15g,赤芍18g,炙甘草12g,桔梗12g,杏仁15g,共5剂。每剂以水1600ml煎至600ml,每次200ml,日3次。服完3剂,症状消失,5剂服完,病告愈。之后以补肾益肺法,治疗哮喘,兼有感冒,则仍用再造散加减,3剂即愈。
按语:气虚感冒究其原因乃脾胃不足,卫阳不固。法以补脾益胃,升举阳气,兼以疏散外邪。补中益气汤、再造散均用参、芪、草。东垣谓此三味性甘温,「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柯琴谓「补脾胃而生气」。所不同者,补中益气汤以补为主,疏散稍显不足;再造散补疏相合,补中有散,散中有补。案一感冒缠绵,持续高热,故宜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四逆汤,体现甘温除大热之意。案二长期服用激素,卫表不固,感冒不断,以恶寒为主,用再造散温阳益气散寒,有麻黄细辛附子法之意。
首先来说,为什么气虚的人都容易感冒呢?
中医讲,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一个人为什么会气虚呀,因为他脾弱。一个人如果脾弱的话,那么他的体格就不会健壮,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做“体弱多病”,身体免疫力低下,自然更容易被风寒外邪入侵!
那么,
气虚的人感冒后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呢?
一是咳嗽,二是咳中带痰。
为啥呢?
我们刚刚说了,气虚是因为脾弱,而脾弱的人本身就容易停湿生痰,再加上外感风寒,痰湿气滞,肺失宣降,水道不利,所以常常会鼻塞声重,咳嗽有痰!
那么,
对于气虚体质的人,一定不能随便用药。
气虚体质感冒推荐药方:荆防败毒散
组成:
柴胡9克,前胡9克,川芎6克,枳壳9克,羌活9克,独活6克,茯苓9克,炒桔梗6克,人参6克,甘草5克,生姜2片,薄荷2克。
用法:
水煎,分2-3次,温服。
功效:
益气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
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而重取无力。
用药原理:
方中,
羌活、独活辛温发散,祛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为君药。
柴胡辛散解肌退热,川芎行血祛风,助君药解表散邪、宣痹止痛,为臣药。
枳壳降气,桔梗开肺,前胡祛痰,茯苓渗湿,合以畅气机而宽胸膈,除痰湿而止咳嗽;更以小量人参益气扶正以助解表,使祛邪不伤正,共为佐药。
甘草和中调药,兼助益气;生姜、薄荷发散外邪,也为佐使。
全方正邪兼顾、表里兼治,祛邪而不伤正,可使表解里和。
效用特点:
1.寓补于散,祛邪不伤正。
2.内外并调,即祛风散寒除湿以解表,健脾化痰理气以和里。
3.解表尤擅散邪退热止痹痛,和里兼能健脾畅肺复升降。
应用:
本方适用于小儿、病后、产后、年老、体弱等外感风寒湿邪者。
主要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湿疹、疮疡、痢疾等病。
提醒~~
由于本方药性偏于辛温香燥,阴虚外感者忌用;痢疾属于湿热或无表证者皆不宜使用哦!
温馨提示:
文中药方仅供中医爱好者们交流学习,若要使用需咨询当地中医师哦!
感冒是生活中最常出现的疾病,关于对感冒的理解中医和西医各有不同。在西医的理念中,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而中医的理解中,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而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还会分为不同的症型,这也就需要对症治疗。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主要是患者受到风寒入侵导致的感冒,常常出现鼻塞、恶寒和咳嗽的症状。发作严重时也会出现头痛、低热的典型症状。
2、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的患者与风寒感冒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除了常见的鼻塞、头痛和咳嗽症状以外,风热感冒的发热症状会比风寒感冒重一些,咳出的痰液呈黄色粘稠状。
3、暑湿感冒
暑湿感冒一般在夏季发作,患者会出现发热,腹泻和头痛的典型反应。这种感冒有可能在中暑以后伴随发作。
4、气虚感冒
气虚感冒比较特殊,主要是身体气虚乏力,抵抗力下降而出现的感冒。除了一般感冒的典型症状以外,还会有肢体无力、气短懒言的情况。气虚感冒即便经过治疗,也还需要补益气血,否则还是很容易再次复发。
1、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的治法,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可以帮助身体发散风寒,巩固卫气。常见的方法就是使用性味温辛的药物进行服用。
2、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之法是针对风热感冒的治法,因为药物可以有效的帮助发散风邪,而凉性药物可以清热解毒,尽快的缓解症状。
3、祛湿除瘟
这个治疗方法是在暑湿感冒时常用的治法。除湿的同时清热解暑,在生活中常见的凉茶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4、扶正解表
由于感冒时是邪气侵入体表,体表卫气不固的表现,所以想要治疗感冒都需要进行解表的治疗。同时再加以补益气血的药物,可以针对气虚感冒有明显的疗效。
中医治疗感冒,在对症治疗后见效很快,大部分人通常会觉得中医是治本的疗法,所以见效缓慢,其实这不对的,只要对症治疗中医,对于感冒的治疗速度是不亚于西医的,并且中医治疗不存在副作用,由于中医疗法是促进人体免疫机制来进行病情的控制,反而更容易增强人们的体质。
# 健康 科普排位赛# #家庭医生超能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4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增精丸治疗男性不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