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独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6g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证。腰膝冷痛酸软,腿足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案】周某某,男,38岁,农民。腰痛3年,有外伤史,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酸痛,弯腰或负重则疼痛加重,与气候变化有关。1994年9月17日初诊,诊时脉弦而沉,舌象正常,一般情况尚可。X片示:第3、4、5腰椎骨质增生。辨证为腰痛病(风寒湿留滞经络,兼有肾虚、瘀阻)。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寄生10g,秦艽15g,防风10g,细辛3g,肉桂3g,杜仲10g,怀牛膝20g,白芍10g,当归10g,熟地10g,党参10g,茯苓10g,乌梢蛇10g,土鳖10g,甘草5g,5剂。患者服下第1剂两煎后,腰部有沉重感;服完第2剂后,腰部承受不住上身的重量,全身像散了架似的,腰椎骨像杂技演员头上顶着几十个碗一样,稍一动,全身就要垮下来。只能躺在床上,翻身、进餐需妻子帮助,但不呕、不泻。邻居一老人见状说:可能是药力发作,赶动了风气引起,加之患者从经济上考虑,舍不得丢弃余下的3剂,仍坚持服完5剂。服药后,其腰痛和不良反应竟完全消失。至今已2月余,天气虽转寒冷,亦未复发。 (摘自《江西中医药》)
【分析】本案患者有腰痛外伤病史,当考虑有瘀血内停,气机受阻表现(“腰痛”固定,“胀痛”),而“弯腰或负重则疼痛加重”,则能说明病变处血瘀气滞较甚。又疼痛“与气候变化有关”,明示患者病证形成可能与外感六淫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云:“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参照舌、脉,可以断定风寒湿留滞经络应是患者腰痛经久不愈的重要因素。血瘀气滞疼痛似不应有“酸痛”之感?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主筋,诊得“脉弦而沉”,可考虑是肝肾不足之征。
病程已达3年,而患者在此期间是否已接受过其他治疗?因本案叙述较简,未曾可知。从整案治疗过程看,理应有气血亏虚之象。综前所述,本案腰痛应辨为风寒湿痹阻腰部日久,因外伤致血瘀气滞而加重,同时伴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证。所以,作者断为慢性风湿性腰痛病,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施治,甚为精确。
但是,为何患者在服用本方后会引起强烈不良反应呢?本案用药仅于原方中去川芎1味,加乌梢蛇、土鳖虫2味,好象不应如此?加乌梢蛇、土鳖虫两味虫类药,希冀加强强力通络之效,从而快速止痛,消除患者疾苦;去川芎,似与前述病机不符,不知何意?患者服药1剂后“腰部有沉重感”,并无其他不适,表明药效已发挥至病所,药证相符。“服完第2剂后,腰部承受不住上身的重量,全身像散了架似的,腰椎骨像杂技演员头上顶着几十个碗一样,稍一动,全身就要垮下来”,反证本方药力强劲,方中虽有补肝肾,益气血之药物,但全方仍以祛风寒湿邪及祛瘀药物为主,可理解为药进效显,邪暂受压制,并呈渐散之态,但患者局部之正气尚未恢复过来。腰为体之纽带,有支撑上身之功,因虚无力则不能立,故“只能躺在床上”。患者虽卧于床不能起立,但仍能“翻身、进餐”,且没有出现呕吐、腹泻等现象,即药虽峻猛,却未致于损伤其脾胃功能。通过进餐,不断补充饮食精微而助长正气,再加之坚持服完余下3剂继续祛邪、扶正,使得正气渐盛而邪气退却,故“腰痛和不良反应竟完全消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至今已2月余,天气虽转寒冷,亦未复发”。本案治疗经过提示我们临证时即使是方证相符,也必须注意认真考察患者的正气伤损情况。如若不是案中患者自身脾胃功能尚健,不免犯“虚虚”之误矣!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相关文章:
大防风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鹤膝风病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炎
何首乌丸简介
目录1拼音2《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2.5注意2.6摘录 3《圣惠》卷六十六:何首乌丸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3.5摘录 4《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御药院方》卷六:何首乌丸 5.1何首乌丸的别名5.2处方5.3制法5.4功能主治5.5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5.6注意5.7摘录 6《圣济总录》卷十八:何首乌丸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6.5摘录 7《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7.1处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7.5注意7.6摘录 8方出《魏氏家藏方》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引《经验济世方》:何首乌丸 8.1处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8.5注意8.6何首乌丸的临床应用8.7摘录 9《圣济总录》卷一八六:何首乌丸 9.1处方9.2制法9.3功能主治9.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9.5摘录 10《圣济总录》卷一四二:何首乌丸 10.1处方10.2制法10.3功能主治10.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0.5摘录 11《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11.1处方11.2制法11.3功能主治11.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1.5摘录 12《宣明论》卷十二:何首乌丸 12.1处方12.2制法12.3功能主治12.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2.5注意12.6摘录 13方出《续本事》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五 13.1组成13.2主治13.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3.4制备方法 14《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4.1组成14.2主治14.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4.4制备方法 15《医便》卷一 15.1组成15.2功效15.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5.4制备方法 16《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16.1何首乌丸的别名16.2组成16.3功效16.4主治16.5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6.6制备方法 17方出《得效》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17.1组成17.2主治17.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7.4制备方法 18《圣济总录》卷八 18.1组成18.2主治18.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8.4制备方法 19《圣济总录》卷十五 19.1组成19.2主治19.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19.4制备方法 20《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20.1组成20.2主治20.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20.4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何首乌丸 1拼音 hé shǒu wū wán
2《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2.1处方
何首乌500克(赤、白色者各半,米泔浸三宿,取出,用竹刀刮去皮,薄切,焙干)赤芍药120克
2.2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功能主治
治感暑中风,半体无汗;妇人血虚,风邪停滞,手足痿缓,肢体麻痹,皮肤瘙痒;五痔下血。
2.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用温酒或饭饮送下,日进二服。
2.5注意
何首乌炮制时,忌用铁器。
2.6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一
3《圣惠》卷六十六:何首乌丸
3.1处方
何首乌5两(9蒸9晒,捣罗为末),干薄荷4两(捣罗为末),羊肉半斤(去脂膜),皂荚30梃(不蛀者。10梃去黑皮,涂酥炙令黄色,捣罗为末;10梃烧候火焰将尽,以碗合盖候冷,取出捣罗为末;10梃捶碎,用新汲水5升接取汁,生绢滤过)。
3.2制法
上先将皂荚水煮羊肉令烂,后取肉细研,入诸药末,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3.3功能主治
风毒气滞,颈腋结成瘰疬,肿核不消。
3.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祛风丸”,有玄参4两。
3.5摘录
《圣惠》卷六十六
4《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4.1处方
何首乌半斤,熟干地黄5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两(去苗),桂心3两,芸薹子1两,桑椹子2两,柏子仁2两,五味子1两,地骨皮4两,薯蓣2两,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肉苁蓉3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为末)。
4.2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功能主治
补益下元,黑鬓发,驻颜容。主72般风冷,及腰脚疼痛。
4.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40丸,空心以盐汤送下。
4.5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5《御药院方》卷六:何首乌丸
5.1何首乌丸的别名
二多丹
5.2处方
何首乌(雌雄各半,用第1淘米泔浸1伏时,次日流出,于银器内先排枣1重,各擘开,上铺何首乌1重,再上排枣1重,复再铺何首乌1重,令尽,次日入清河水于药上,有水约5指以来,用慢火煮,候枣极烂并何首乌稍软取出,不用枣,只拣何首乌入清水中浸少时,用竹刀刮去黑皮及两面浮沫令净,竹刀切作薄片子,慢火焙干,取净)1斤。
5.3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4功能主治
补养五脏六腑,强筋壮骨,黑髭发,坚固牙齿,久服延年益寿,驻颜色。主
5.5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二多丹(《普济方》卷二二一)。
5.6注意
刮、捣者俱不犯铁。
5.7摘录
《御药院方》卷六
6《圣济总录》卷十八:何首乌丸
6.1处方
何首乌1两,石菖蒲1两,荆芥穗1两,苍耳子1两,胡麻(炒)1两,玄参半两,沙参半两,苦参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
6.2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3功能主治
脾肺风,并恶风等疾。
6.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茶、酒任下;如要作散,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服。
6.5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八
7《圣惠》卷九十八:何首乌丸
7.1处方
何首乌3斤(锉如棋子大),牛膝1斤(去苗,锉可1斗许)。
7.2制法
上以黑豆1斗,净淘洗,晒干,用甑1所,先以豆薄铺在甑底,然后始薄铺何首乌,又铺豆,又薄铺牛膝,如此重重铺,令药与豆俱尽,安于釜上蒸之,令豆熟为度,去黑豆,取药晒干,又换豆蒸之,如此3遍,去豆取药为末,以枣瓤和丸,如梧桐子大。
7.3功能主治
补暖脏腑,祛风冷气,利腰脚,强筋骨,黑髭发,驻颜容。主
7.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渐加至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7.5注意
忌萝卜、葱、蒜。
7.6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8方出《魏氏家藏方》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引《经验济世方》:何首乌丸
8.1处方
何首乌1斤(赤、白色者各半,米泔浸3宿取出,用竹刀刮去皮,薄切,焙干),赤芍药4两。
8.2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3功能主治
治风,活血,大补益。主妇人血风久虚,风邪停滞,手足痿缓,肢体麻痹及皮肤瘙痒;五痔下血。
8.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温酒或饭饮任下,每日2次。
8.5注意
须精修细合,切忌铁器。何首乌不宜久服,颇作欲念,更宜谨之。
8.6何首乌丸的临床应用
偏枯怀州李括,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70余而轻健,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乃得此方。先是李括盛暑中半体无汗者2年,窃自忧之,服此药1年许,汗遂浃体。
8.7摘录
方出《魏氏家藏方》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引《经验济世方》
9《圣济总录》卷一八六:何首乌丸
9.1处方
何首乌1斤半,菖蒲半斤(2味同米泔浸5日,逐日1换,铜刀切,晒干),牛膝(去苗)1斤,天南星4两。
9.2制法
上药并生为末,酽醋5升,好酒1斗,入药末调之,以文武火熬成膏,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9.3功能主治
治脚膝,壮筋骨,乌髭鬓,理风虚,悦颜色,益血脉,助阳气。主一切风攻,手足沉重,皮肤不仁,遍身麻木,风劳风疾。
9.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盐汤送下,临卧盐茶送下10丸。
9.5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10《圣济总录》卷一四二:何首乌丸
10.1处方
何首乌(去黑皮)、威灵仙(去苗土)、枳壳(去瓤,麸炒)各等分。
10.2制法
上为末,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10.3功能主治
血痔。
10.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水送下,早晚食前服。
10.5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11《魏氏家藏方》卷一:何首乌丸
11.1处方
牛膝(去芦,酒浸)4两,大枣4两,何首乌1斤(须是雌雄2包者,雄色红,雌色白,用雄3分,雌1分,以快竹刀削去皮,切片,日中晒干,于木臼内杵为粗末),黑豆半斤(同枣肉拌和作1重,铺在甑底,然后以何首乌末尽覆枣、豆上,密闭蒸,俟药变黑色,气透上下,枣、豆香与药香相和,同取枣、豆晒干)。
11.2制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3功能主治
壮筋骨,乌髭鬓,益血脉,助阳气,久服轻身延年,耳目聪明。主一切风攻,手足沉重,皮肤不仁,遍身麻痹,及风劳气疾,肠风下血。
11.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熟水下。
11.5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一
12《宣明论》卷十二:何首乌丸
12.1处方
何首乌半斤,肉苁蓉6两,牛膝4两。
12.2制法
上将何首乌半斤,用枣1层,与何首乌甑内蒸枣软用,切,焙,同为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12.3功能主治
乌发,填精补髓。主男子元脏虚损。
12.4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嚼马蔺子服,食前酒送下,1服加1丸,每日3次,至40丸即止,却减至数。
12.5注意
修合不犯铁器。
12.6摘录
《宣明论》卷十二
13方出《续本事》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五
13.1组成
何首乌、荆芥、甘草各等分。
13.2主治
风毒眼患。
13.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后,薄荷茶调下。
13.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沙糖为丸,如弹子大。
14《疡医大全》卷三十五
14.1组成
何首乌4两,荆芥2两,威灵仙2两,防风2两,蔓荆子(炒)2两,车前子(炒)2两,甘草(炙)2两。
14.2主治
脓窠疮。
14.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早、晚淡酒送下。
14.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15《医便》卷一
15.1组成
何首乌(赤白各半)不拘多少。
15.2功效
补益肾肝,聪耳明目,却病延寿。
15.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99丸,空心白汤送下。
15.4制备方法
上药用砂锅柳木甑蒸,下用红枣1层,中用黑豆1层,再安何首乌于豆上,又用黑豆1层,红枣1层盖之,慢火蒸半日,以豆极烂为度,将何首乌乘热捣碎,晒干,为细末,每药末1斤,用甘菊花(去梗叶)另为末2两和匀,以人参固本丸料熬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16《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16.1何首乌丸的别名
二多丹
16.2组成
何首乌。
16.3功效
补虚截疟。
16.4主治
久疟阴虚,热多寒少。
16.5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丸,临发日5更白汤送下。
16.6制备方法
上为末,鳖血为丸,如黄豆大,辰砂为衣。
17方出《得效》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17.1组成
何首乌1两半,防风1两,黑豆(去皮)1两,荆芥穗1两,地骨皮(净洗)1两,桑白皮半两,天仙藤半两,苦参半两,赤土半两。
17.2主治
肺风面赤鼻赤。
17.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食后茶清送下。兼服大风油。
17.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8《圣济总录》卷八
18.1组成
何首乌(大片花纹者,细锉莲子大)1斤,牛膝(细锉)1斤。
18.2主治
风脚软,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搔痒。
18.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午食前再服。
18.4制备方法
上以无灰酒5升,浸7宿晒干,木杵臼内为末,炼蜜2斤为团,以牛酥涂臼杵再捣,取出为丸,如梧桐子大。
19《圣济总录》卷十五
19.1组成
何首乌(去黑皮)3两,芍药1两,桂(去粗皮)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芎?2两,甘草(炙,锉)2两,藁本(去苗土)2两,甘松2两,羌活(去芦头)2两,天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缩砂蜜(去皮)2两,墨(煅存性)1分。
19.2主治
脑风,鼻息不通,清涕流出,及诸风疾。
19.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葱酒嚼下。
19.4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20《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20.1组成
何首乌(去黑皮)1两,黄耆(细锉)半两,皂荚(去皮子,酥炙)1两,薄荷1两,蛇蜕皮(烧灰)半两,龙脑(研)1钱,麝香(研)1钱。
20.2主治
瘰疬久不愈。
20.3何首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薄荷茶下,不拘时候。
20.4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何首乌丸 《医学入门》:[外集·卷四杂病分类]内伤类 挟寒者,五积散合独活寄生汤;挟风者,大秦艽汤、何首乌丸。天产作阳戒浓味。助火发热故也。素不能淡薄者,...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温水调。但是风。临时服半钱匕。看虚实加减。何首乌丸(出圣惠方)治七十二般风。冷气及腰脚疼痛。补益...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何首乌丸 冷。及腰脚疼痛。补益下元。黑鬓发。驻颜容。神验何首乌丸方。何首乌(半斤)熟干地黄(五两)附子(二两炮...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一诸虚门]补虚益髭发 月壬癸日。面东采枸杞子。先以好酒二升。于瓷至立何首乌丸(一名二多丹)补暖脏腑。祛逐风冷。利腰膝。强筋...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鼻]鼻赤
防己黄芪汤和独活寄生汤都可以治疗下肢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有什么区别和侧重点
它们的区别和侧重点是:
防已黄芪汤主治正虚卫弱,外感风邪,以致水湿停滞下肢所致的病症。而独活寄生汤主治肝肾两亏所致的风寒湿邪留连下肢,造成的下肢不利等症。防已黄芪汤以益气祛风,健脾祛湿为主;独活寄生汤以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为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达原饮的临床运用医案
下一篇:
痛泻要方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