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痰瘀入络成痹的中医治疗医案

道医 2023-06-26 00:07:39

薛某,男,41岁,地质队工人。初诊:1980年12月19日。自诉从事地质野外钻探工作20年,3年前手指关节开始麻木胀痛,指端皮肤麻木发红,指尖触物或遇冷则刺痛尤甚,渐向腕部发展,握拳无力;头项强急,右侧肩背酸楚,头每俯仰必掣引双手指发麻作胀,按压手腕内侧正中亦感麻胀,神情痛苦,西医诊为颈椎病综合征、背丛神经炎,治疗无效。曾配合针灸,服用除风湿、通经络、活血化瘀中药多剂及骨质增生丸等,均无好转。近来病情加剧,右上臂活动困难,双下肢重滞、步履乏力,伸脚亦感发麻,背恶寒甚,胸闷,咽喉不利,时唾清稀痰涎。二便正常,眠食尚可,舌苔白腻、质淡,脉沉弦缓。辨为痰瘀阻络之痹证,先拟燥湿涤痰、疏通经络之剂,用导痰汤加白芥子、二术、薏苡仁、桂枝、姜黄、灵仙根、红花、乳没,并配合指迷茯苓丸,早晚各服4.5g。

复诊:1981年1月26日。服上方20剂后,双手指麻木疼痛大减,触物刺痛亦轻微,指尖肤色渐趋正常。唾痰甚多,头昏乏力,胃中泛恶,时呕清稀涎沫,肩背强急,按之酸楚,背寒未减,苔中稍腻,脉沉缓。此药后痰瘀松动,气血稍通,然中宫寒湿仍盛,再拟温阳散寒、燥湿化痰,执中央以运四旁,而杜生痰之源,拟方遵桂枝加附子汤方义。

桂枝12g 白芍10g 制附片(先煎)24g 生白术18g 茯苓24g 防己10g 生姜10g 大枣4枚 甘草3g

服4剂后泛恶即止,背寒减,肩背舒展。改附片为天雄片,重加黄芪、粉葛、灵仙根,再服6剂,手指麻胀未再发,触物不痛,背寒止,头颈活动自如,肢节酸楚亦少发生。喉间尚感痰阻,时唾清痰,法当健脾理气、燥湿化痰,兼温通手厥阴经脉,继予下方,病人于1981年2月底回原单位调治。

(1)丸药方:潞党参30g 焦白术120g 胆南星30g 茯苓30g 苍术30g 法夏30g 陈皮30g 白芥子15g 益智仁15g 桂枝15g 全蝎10g 砂仁(后下)15g 木香(后下)10g 甘草10g 泽泻10g 灵仙根15g

共为丸,早晚服4.5g。

(2)水药方:当归18g 赤芍10g 桂枝18g 北细辛6g 天雄片18g 淮木通10g 生白术18g 茯苓18g 生姜10g 大枣6g 甘草3g

1个月后函告,依方服药7剂,丸药1帖,诸症平复,停药恢复工作。

按:患者初因野外工作多年,风餐露宿,感受风寒湿气,盛壮时,未即发病,邪气留伏于内,渐及脏腑,影响脾之运化及气血流行,渐而酿生湿痰血瘀,上下内外走窜,阻塞血脉经络,而痹痛作矣。张石顽对此类病症之辨治甚为精当:“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能转移,背上凛凛畏寒者,指迷茯苓丸主之。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软痹,若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当导痰汤加姜黄、木香,不应,加桂枝以和营气。”又指出:“中指麻木,属胃中湿痰死血,二陈汤加术、附、桃红。”其论正合本病。患者虽中阳虚馁,寒湿壅盛,却不宜先用大剂温阳燥湿之品,因痰瘀阻络,再肆躁动,恐有鼓动邪气走窜壅塞经络之弊,必先去其经络中顽痰血瘀,疏通气血,再以温阳散寒、燥湿理痰之剂,方为得当。故针对病机,治疗步骤上采取先疏导后温补,先理经络后治脏腑,是本病获愈的重要治则。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痹病的辨证施治

1.辨病邪偏胜
风寒湿热为病各有偏胜,根据临床主症特征,分辨主导病邪。如游走不定而痛者为风邪胜;疼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则减者,寒邪为胜;重着固定,麻木不仁者湿邪为胜;病变处掀红灼热,疼痛剧烈者热邪为胜;病变处有结节、肿胀、淤斑或肢节变形者,为痰瘀阻痹。
2.辨别虚实
根据病程长短及全身状况辨别虚实。一般突然发病,或发病虽缓,但病程短者多为实证。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多虚实夹杂。疲乏少动者多气虚;面色晄白,心悸者多血虚;肌肉麻木,肢节屈伸不利者多肝虚筋失所养;骨节变形,腰膝酸软,多肾虚骨痹不已。
3.治疗原则
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风邪胜者或久病入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品,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难解。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
4.分证施治
(1)行痹①证候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上下左右关节游走不定,但以上肢为多见,以寒痛为多,亦可轻微热痛,或见恶风寒,舌苔薄白或薄腻,脉多浮或浮紧。②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③主方宣痹达经汤。
(2)痛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甚至关节不可屈伸,遇冷痛甚,得热则减,痛处多固定,亦可游走,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②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③主方乌头汤。
(3)着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苔白腻,脉濡缓。②治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③主方薏苡仁汤加减。
(4)热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则舒,筋脉拘急,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②治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③主方白虎加桂枝汤。
(5)尪痹①证候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急,肘膝不得伸,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脉细涩。②治则补肾祛寒,活血通络。③主方补肾祛寒治尪汤。
(6)气血亏虚证①证候四肢乏力,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时见心悸,纳呆,颜面微青而白,形体虚弱,舌质淡红欠润滑,苔黄或薄白,脉多沉虚而缓。②治则益气养血,舒筋活络。③主方气血并补荣筋汤。

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治疗首选方是

【答案】:E
病毒性心肌炎之痰瘀阻络证。
证候: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脘闷呕恶,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体胖,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舌苔腻,脉滑或结代。
治法:豁痰化瘀,宁心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1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