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医治疗医案

道医 2023-06-26 00:00:34

范某某,女,20岁,学生。1977年12月9日就诊。溺黄,无力,食欲不振已8天。

现病史:10天前感到全身倦怠无力,精神疲惫,嗜睡、食欲不振,腹满,头晕,口干,大便干,小便黄等。曾服感冒药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故来就诊。

检查:发育正常,营养尚好,神志清楚,检查合作,精神疲惫,全身皮肤及巩膜稍有黄染。肝脾不肿大,肝区有扣击痛。腹水(-)。

肝功能:黄疸指数25单位,总胆红质2.8毫克%,麝香草酚絮状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4单位,谷丙转氨酶440单位。尿三胆(+)。

脉象:弦细。

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辨证:湿热毒邪蕴郁中焦,脾胃失司影响胆汁正常疏泄而外溢,故黄疸出现。因热邪较重,故口干,苦,大便干,小便赤等热象较为突出。

诊断: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阳黄)。

治则:清热解毒,利胆。

处方:茵陈60克(后下),败酱草、紫丹参各30克,金银花15克,竹茹12克,板蓝根30克,栀子9克,大黄3克,美人蕉根60克。水煎服。

1977年12月12日复诊:服上方3付,饮食增加,恶心已轻,大便已通。此为热象已解,应加利湿和胃之药,上方加泽泻、陈皮各9克,继服。

12月15日三诊:服上方3付,大便溏薄,日2次,余无不适。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由于出现大便稀溏,恐系药物过于寒凉,有伤脾胃,速改上方去大黄,加健牌益气之品。调方为:茵陈、败酱草、紫丹参、金银花、板蓝根各30克,焦栀子6克,陈皮9克,美人蕉根30克,泽泻12克,太子参30克,云茯苓15克,白术12克,大枣5个。

12月22日四诊:上方服7剂,诸症悉除。肝功能: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单位,谷丙转氨酶正常,黄疸指数3单位,总胆红质0.3毫克%。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再拟益气键脾,佐以清热解毒。方用:太子参30克,白术、云茯苓各15克,大枣5个,浮小麦30克,茵陈、败酱草、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泽泻9克。

1978年1月5日五诊:诸症悉除,肝功正常,超声波——稀疏微波。病已痊愈。

按:本例是感受湿热较轻的黄疸型肝炎,初用清热解毒泻热之剂,迅速控制了病情。后来病人大便稀溏,可能是药味过于寒凉引起,久服则脾胃有伤,要及时舍弃苦寒泻下之药,加入健脾之品以立纠此弊。(李普)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肝病》一书

民间偏方:中医常识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经验探讨的制作方法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医学难题,其病因病机和症状比较复杂,变化多端,病因难查,治疗难愈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为攻克这一难题,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探索苦心研究,笔者以独特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拟出治乙肝疗效较高的方药《陈氏乙肝灵胶囊》。
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体会和症状分析,认为乙型肝炎属于中医的肝郁、胁痛、黄疸、温疫、积聚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脘腹胀满、胁痛、黄疸等症状。病毒性肝炎,病因当以“毒”为本“瘀滞”为基本病机,以传染为途径,其病因病机总的看来为湿热疫毒之邪遏伏脾胃,中焦郁滞,湿郁化火,消耗体内阴液,而导致肝肾阴虚,故病理基础是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邪气壅结,湿热困阻气滞血瘀。
治疗原则以解毒行气化瘀为主,结合病情演变进行辨证施治,并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抗肝脏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其治疗方法以养肝、柔肝、舒肝,理气化瘀扶正,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自拟经偏方《陈氏乙肝灵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能使临床症状和化验阳性反应,逐渐消失,达到康复的目的。是中医治本根治乙肝病毒的良药,给人类带来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肝的生理功能
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于时令象征春,阳气发动而阴应之,随生风气;春所生,在五行为木,木之味酸,人秉之而生肝脏。肝主升发,肝有调节血量的功能,它的经脉上巅络脑。肝的功能正常时象春天树木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肝体阴而用阳,“体”一般指实体或实质,“用”则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容易动风化火。肝又主管筋的活动,这些功能作用以及病理情况,从阴阳观点来分析偏于动,偏于热的属阳,故肝有体阴而用阳之说。肝为刚脏,肝喜条达舒畅即恶抑郁,也忌过亢。肝的所谓刚脏之性,主要体现肝气方面,当受到精神 *** 时,使人易于急躁发怒,这叫肝气太过,相反如果肝气不足就会使人产生惊怕的症状。肝和胆相表里,肝的刚脏作用常需胆的配合才能体现。唐容川说:肝藏血,血生于心,下行胞中是为血海,凡周身之血,总视血海为治乱,血海不扰,则周身之血无不随之而安,肝经主其部分,故肝主藏血焉。肝为藏血之脏,又主风木,胆寄相火,与肝相连,是知肝胆二经有血及火明矣,血由心火变化而生,火从天阳丽木则明。人之精,精神气血得以和平而恚怒不生者,乃因肝木不郁,胆火不亢而然也,所以调血必先调气,熄火而尤在和血,血得和气得流畅。血得邪气则烁灼凝结。所以血脉流通不滞,潜伏不动者,全赖肝胆气血和平。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上为吐血,衄血,下为便血,溺血等症。唐容川说:肝有郁火,胸胁刺痛,说明血受热邪可使肝胆失谐。综合上面所述肝的主要功能:
①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是指肝具有疏散宜泄的功能,古人以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之象来形容肝疏泄功能正常,因此,疏泄即代表肝的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即非抑郁,也不亢奋,肝的疏泄功能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所谓气机泛指气的运动变化,关系到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就引起情志异常变化。表现抑郁或亢奋两方面症状,反过来精神不正常也可引起肝气郁结,气机不调的病变。所以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及暴怒伤肝。
②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分泌,肝失疏泄影响脾胃消化和胆汁分泌,引起消化不良,肝气犯胃则腹胀不欲食。肝疏泄正常还有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的作用。肝失疏泄,气机不畅,瘀血阻滞,经脉不利,致水液不行则腹水。
③肝主藏血: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肝血不足会引起诸病变,肝血的运行也赖于肝的疏泄气机调畅,如疏泄失调会出现气滞郁阻。
乙型肝炎病因病机
病毒性肝炎以病毒为主,以传染为途径,从病因分析也离开内外二因,外因多由感受时邪,疫疠及饮食不节,内因多由正气不足及情志所伤致阴阳失调气机不畅。,内外二因又互为因果,互相联系,病情演变也是比较复杂的。
一、时邪外袭
由于大自然的气候反常变化,出现酷热,湿雾瘴气,寒湿不化而晦暗,环境不良,饮食不洁,以及疫毒,人体感受外邪由表及里,或直中于里,郁遏不达,困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升降失调,胆汁外溢,外侵肌肤,上染睛目,下流膀胱,致身黄、目黄、小便黄,
二、饮食劳倦所伤:
素体脾胃虚弱或正气不足劳倦过度或病后脾阳受损,津液失其运化敷布,后天生化之源不足,以及饮食无度,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或嗜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熟布水谷精微反酿湿浊困阻,气机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致肝阴肝血不足或肝失疏泄。
三、温疫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戾气”的传染途径是空气与接触自口鼻而入。
四、肝气郁结:
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致气机郁结,郁而化火,肝火亢盛,胆火横逆,肝火上炎,阳邪亢盛扰乱神经,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并导致筋脉失养,肝风内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条达,气郁日久,或强力负重损伤胁络,内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留阻塞胁络而致胁痛、腹胀、腹水。
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认识
病毒性肝炎其病因当以“毒”为本,“瘀滞”为基本病机。
中医认为急性肝炎多现黄疸,而黄疸多因于湿热内蕴。甲型肝炎多为热重于湿,乙型肝炎较之甲型肝炎病程长,而病情缠绵难愈,故多为湿重于热。然而急性肝炎具有传染性,因此,并非一般湿热所能说明,乃为天地间一种异气所感,因此,必用疫毒的概念,方可认识和揭示急性肝炎的本质,即急性肝炎之因;当以毒邪为主,此种毒邪多属湿热性质,因而湿热邪毒是为急性肝炎的基本病因,湿热疫毒同侵蕴积中焦,气血瘀滞,则表现为黄疸、胁痛、肝脏肿大等症。肝炎在急性期后,湿热证候虽然消退,但疫毒邪气仍然留恋不解并未根除,气机仍然不舒,血行仍然不畅,瘀积日久,气血亏虚,肝体失荣,变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为迁延性肝炎,逐渐演变成为积聚,膨胀、肝着、肝绝、肝癌等。
由于邪毒的熏蒸并可出现昏迷。
病毒性肝炎的病机转化
总的看来为湿热疫毒之邪遏伏脾胃,中焦郁滞,湿郁化火,消耗体内阴液,而导致肝肾阴虚,故病理基础是肝脾肾三脏失调,邪气壅结、湿热困阴、气滞血瘀。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处于持续性带毒状态,多由正气亏虚,肝阴不足,再加疫毒内侵留恋消耗气血,导致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阳亏虚,疫毒之邪气潜伏所致。所以肝病症有虚有实,虚症多见如肝血不足,肝阴亏虚,肝阳不足,实症则是气火有余,或湿热邪气所犯扰,而风阳内动上扰之证,则属于本虚标实。
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笔者认为:肝炎的病因即然以“毒”为本,“瘀滞”为基本病机,那么其治疗自然以解毒和行气化瘀为针对病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病情演变和辨症及主症而进行论治。在临床中并结合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免疫能力抑制病毒,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抗肝脏纤维化,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脏功能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机体免疫机能祛除病毒的目的。总之中医治疗乙肝,根据肝的功能和本性及疫毒侵入的病机转化,其治疗原则,以养肝、柔肝、舒肝理气化瘀、扶正、清热利湿解毒为主。
辨证施治
一、疫毒入侵:
症状:疫邪熏蒸身肤肌热,四肢酸倦,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苔淡。
治法:透达募原邪热。
方药:达原饮
方解:榔片、草果仁,透达募原邪热;黄芩、知母清泄上焦邪热;柴胡舒解少阳,透达少阳郁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并且柔肝;川朴消胀除满。
二、湿热中阻:
症状:胸胀脘痞,嗯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面色泽鲜明,口粘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药: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
治法:清热利湿。
方解,胆草泻肝胆湿热为君;栀子、黄芩清热燥湿为臣:木通、车前、泽夕、渗利湿热;生地、当归、柴胡清熟养血疏肝;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茵陈利湿退黄。
三、肝郁脾虚:
症状:胸胁胀满疼痛,胸闷太息,脘痞腹胀,精神抑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倦怠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脉沉弦。
治法:舒肝理气健脾
方药:逍遥汤
方解:柴胡舒肝解郁: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而且柔肝;当归补血;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卜荷解表透肌。
四、肝肾阴虚症:
症状: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腰胁酸软,头晕目眩,两目干涩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牙龈出血,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一贯煎
方解:生地杞子滋养肝肾;沙参、麦冬当归养阴柔肝;川练子疏肝理气止痛。
五、肝脾肾阳虚:
症状:胃寒喜暖,四肢不温,精神疲惫,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下肢浮肿,阴囊湿冷或阳痿,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法:养血散寒扶阳
方药:暖肝煎、当归四逆汤
方解:姜味辛温经散寒:当归、白芍补血和营;桂枝入肝走血分助长生气;附子温肾助阳。
六、瘀血阻络:
症状: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肝脾肿大,质地较硬,或见蜘蛛痣,肝掌,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旋复花汤
方解:茜草活血通络;丹参活血化瘀;旋复花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葱白温通经脉散结:双花、连召、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当归、白芍补血养肝扶正。
总结: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探索,苦心研究,笔者以独特的经验,自拟出治乙肝疗效较高的协定经偏方《陈氏乙肝灵胶囊》
治乙肝能使临床症状和化验阳性反应逐渐消失,达到康复的目地,是中医根治乙肝病毒的良药:给人类带来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副主任医师:陈华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燕京小区老中医诊所
电话:0315—2220343宅电:0315—2565993

提醒您: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经验探讨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急性黄色肝炎

临床定义编辑 播报
急性黄疸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由于急性黄疸肝炎起病急,所以要尽快治疗,防止肝炎的慢性化趋势。
初期症状编辑 播报
急性黄疸肝炎在发病的前期,其病情发展比较缓慢,急性黄疸肝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肝区胀痛、乏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等,还会有畏寒发热的症状,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其症状类似感冒,患者要注意鉴别。有的还伴有关节疼痛,头痛,腹痛,肝区痛和寻麻疹。查体时可在肋下触及到肝脏。肝功能实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升高(AST),尿胆红素阳性。
急性黄疸肝炎症状在黄疸期可分为三期:
(1)黄疸前期:为时数日至半月,先有全身乏力不适,(小儿伴低热),约1/3起病急,有轻、中度发热,亦可高热伴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腹胀,少数有肝区疼痛,腹泻或便秘等。根据起病时突出症状的特点,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流感型;以消化道为主的消化不良型;以上腹剧痛、寒战、黄疸为主的胆道疾患型;恶寒、驰张热,迅见黄疸的败血症型和以关节肌肉酸痛,发热的风湿型等。这些对作出早期诊断极为有益。
(2)黄疸期:约2—6周。此期黄疸加深,尿色深黄,巩膜(眼白)皮肤黄染,一至二周达到高峰,多数不再发热,大便色泽变浅,消化道症状乏力明显加重,皮肤发痒、肝肿大、有叩痛,有的患者大便呈陶土色,肝功能明显损害。
(3)恢复期:二周至4个月,以上症状在二周左右开始逐渐消失(儿童病程短)恢复快,。成人中约有5%长期有肝区痛,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的肝炎后综合症出现。乙型肝炎等尚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免疫等原因可演变成慢性肝炎。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黄疸肝炎能治好吗

通常来说得了黄疸肝炎的话要看严重情况,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那些,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没有那么严重的话稍微吃点药就能好了,得了黄疸肝炎是需要及时治疗的,那么黄疸肝炎能治好的吗?

黄疸肝炎能治好除根吗

黄疸肝炎还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治疗的时候要尽量做到根治,那么黄疸肝炎能治好除根吗?

黄疸肝炎通常是由于急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引起的。治疗黄疸肝炎,首先需要卧床休息,再进行降黄疸及保肝消炎治疗。若患者黄疸较高,建议进行人工肝治疗。当患者出现肝衰竭时,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手术。通过治疗,可以将黄疸肝炎治好。

另外黄疸肝炎一般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脏损伤引起的黄疸的症状,如果肝脏损伤比较严重,会导致失眠的情况,会引起食欲比较差的情况。建议和指导这种情况,需要积极的给保肝药物治疗,另外需要给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促进恢复。另外还需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的肝炎,需要给一些抗炎的药物治疗,改善这种情况。

黄疸肝炎怎样治疗

黄疸肝炎在治疗的时候有一定的方法,治疗的时候按照严重程度进行治疗,那么黄疸肝炎应该怎么治疗呢?

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症状就是皮肤比较偏黄。黄疸型肝炎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进行调理,比如帮助人体排出毒素,在生活上要注意休息,吃些对肝脏好的食物,帮助排出毒性,从而改善发黄的皮肤问题。

通常黄疸性肝炎的症状包括黄疸、恶心、厌油、厌食、解陶土样大便,建议患者清淡饮食,卧床休息,可增肝脏30%的血流量,促进肝脏恢复。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黄疸性肝炎也可以通过饮食来治疗,一般要保证食物的热量。但是还要注意形成脂肪肝等症状。所以一般发现形成黄疸型肝炎的话就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然后系统治疗,平常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黄疸性肝炎如何治疗

黄疸性肝炎是不会自己好的,通常要到医院进行治疗,那么黄疸性肝炎如何治疗呢?

假如患者肝功能正常,肝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转氨酶(ALT和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均增加,DB/DT在30%-40%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白蛋白(Alb)降低,尿常规可见尿胆红素及尿胆原不同程度的升高。即可考虑为肝细胞性黄疸,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进一步检查。

从中医的治疗方法来说,黄疸肝炎是由于体内湿热郁结使肝胆受损而引起的,因此对于黄疸肝炎的治疗,应该以清利肝胆、清热利湿为主。而急性黄疸型肝炎又分为热重型、湿重型和湿热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在用药上有所区别。

黄疸肝炎能彻底治愈吗

很多人得了黄疸肝炎当然希望能够彻底被治好,那么黄疸肝炎能彻底治愈的吗?

在患上黄胆肝炎的时候,患者要特别的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在饮食上不要吃辛辣食物也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不要和碳化饮料,在生活上不要加班加点,最好是早睡早期,适当的做一些运动。

黄疸肝炎临床中有急性及慢性之分。不论急性和慢性都可表现为黄疸型或无黄疸型。黄疸型的黄疸深浅主要决定于毛细血管阻塞程度和肝细胞坏死和阻塞的情况;淤胆型肝炎时黄疸虽深,但患者一般情况往往较好,只有当持续黄疸,或黄疸急剧增高时,病情加重或引起胆汁性肝硬变的后果。多数患者在3个月内逐渐康复。恢复不顺利者,有5%—10%的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要转为慢性,这种便很难治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