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温经汤加减治痛经之经验

道医 2023-06-25 10:16:33

【摘要】笔者在2002年至2013年十余年期间,根据经验用古方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之痛经,效果显著。现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中“痛经”是妇女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剧烈疼痛,严重者伴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厥,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其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笔者论述的是因精神因素、自身免疫力低下时被冷水、污水浸湿下体及下部感寒、过食寒凉生冷食物、久居阴湿地,致寒湿侵入胞宫影响气血运行,形成月经排出困难从而引起小腹部疼痛。其主证为:经前、经期小腹疼痛而冷,得热痛减,经行不畅,经色暗赤,经质稀薄,混有血块,舌边紫,苔白润,脉沉紧。

1.1.2西医诊断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经过详细的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又称“功能性”痛经。下面讨论以原发性痛经为主。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以妇科检查、B超、腹腔镜可排除继发性痛经。

1.2治疗方剂 温经汤加减

1.2.1方药组成 : 当归15ɡ 炒白芍15ɡ 川芎 6ɡ 潞党参20ɡ 莪术10ɡ 肉桂(后下)5ɡ 丹皮15ɡ 川牛膝15ɡ 炮姜6ɡ 吴茱萸5ɡ 炙甘草5ɡ

1.2.2加减法 月经量多者:去牛膝 莪术,加艾叶炭15ɡ;腹痛拒按,时有暗红血块者,加生蒲黄15ɡ 炒五灵脂10ɡ;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9ɡ,厚朴6ɡ;形体寒甚者,加制附片6ɡ;伴胸胁乳房胀痛者,加柴胡6ɡ 青陈皮各6ɡ 橘核9ɡ 香附9ɡ

1.2.3用法 一般在月经来的前3天开始煎服,经净则停。每日一剂,一日二次。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进行治疗观察。

2、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观察效果好,副作用少。具有温经散寒,祛湿化瘀,止痛之功,能调节人体内分泌的作用。曾抽100例20岁至40岁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显效者为疼痛明显解除者90例,有效者为疼痛明显缓解者9例,无效者为疼痛无明显改善者1例,

2.2 治疗结果 100 例患者中,90例有效,9例症状明显减轻,无效者1例。

3、讨论

痛经一般因患者素体薄弱,又加上平时不注重自身的调养,如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感寒涉水,贪凉冷饮,以致寒湿邪伤于下焦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所凝,气血运行不畅而作痛;故方中用当归 白芍 川芎 莪术 丹皮养血活血化瘀;炮姜 茱萸温经散寒;肉桂祛寒而温通气血;党参补气,气旺则邪去而血易行;牛膝引血下行为引药。患者在治疗中更要注重自我保健,临近经期要防寒保暖,避免淋雨下水,忌食生冷;调节情志,注意心理调摄;合理膳食,营养平衡;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有利减少痛经发作,促进康复。

本文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作者:杨祝华

痛经有什么汤水能治疗吗?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剧烈疼痛。腰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它是妇女的常见病。
痛经总会给女性带来许多烦恼,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需要指出的是,一般的下腹不适,但并不妨碍工作和生活者,不应称为痛经。
按照产生的原因,痛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找不到生殖系统明显病变的,称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多为子宫收缩和局部缺血导致神经精神性疼痛,或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子宫位置不正,内分泌失调所致。后几种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开始后三个月内,可能会持续整个生育期,但是很多女性在妊娠分娩后,痛经会得到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出现痛经的时间是在正常行经一段时间(多为三年)后,才开始发生。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生殖器官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痛经。
痛经很常见,大多数情况下症状都很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虽然痛经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许多时候它可能是某种较严重疾病的征兆。因此,如果你有痛经的情况,应尽早到医院看医生,以确定引起痛经的原因。若属继发性痛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发育不良、体质虚弱引起,则应对全身情况进行治疗;因宫颈狭窄引起,可行宫颈扩张手术;因内分泌失调造成,应进行调整。
治痛经家用简妙方:
(1)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解热镇痛药物如散利痛、奈普生片等进行止痛;口服颠茄片或阿托品等药物以解除痉挛性疼痛。
(2)取大当归一支,切片用水煎服。
(3)取艾叶”克,加红糖用水煎服。
(4)取炒五灵脂10克、蒲黄6克、丹参30克,水煎服。
(5)取干丝瓜:条,加水:碗煎服。
(6)取食盐250克,将盐炒热,用布包好温熨小腹,待不烫皮肉时,包扎在小腹部上。
(7)取丹参9克,研为细未,调酒服。
(8)取苦参30克,研为细未,调醋吞服。
(9)取生姜15克,红糖50克,煎水服。
(10)取黄花(金色)60克,羊肉或瘦肉6O克,米酒250毫升,加适量水炖,吃汤及肉。每日:剂,连服数日。
(11)取小植炭30克,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之次服,连服1一2剂。
患痛经后应注意:
(1)尽早到医院检查,尤其有出汗、肢冷、面色青紫等伴随症状的剧烈疼痛时,以查明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做到心中有数。痛经严重时,最好能卧床休息半天、一天,这样可大大减轻腹痛。
(2)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不宜过分劳累。
(3)多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水洗一次,勤换垫纸。
(5)注意精神调养,解除心理障碍,使精神快乐,气机畅达。
痛经较为普遍。凡在经前、经期、经后发生腹痛及其他不适,以致于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为痛经。疼痛多在经期第1~2天,也有在经前1~2天开始腹痛的,疼痛在经期加重。多为阵发性下腹部绞痛、坠痛、胀痛,并可放射至腰骶部、内侧及阴道、肛门;膜样痛经病人当要排出大块脱落的子宫内膜时疼痛会剧烈,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疼痛剧烈者可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至虚脱。还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呕吐,也可有膀胱、直肠剌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等,还可有头痛、眩晕、乏力或神经过敏等不适。
到目前为止,由于各人的痛觉阈值不同,耐受程度很大,且缺乏准确测量疼痛程度的客观定量方法,国内外对痛经发病率的报道差别很大。1980年我国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71746名妇女中,33.2%有痛经。其中原发痛经36.1%,继发痛经31.7%,不明原因32.2%。重度痛经影响生活与工作者13.6%。1982年Andersch和Milsom报道瑞典19岁城市女青年中,72%有痛经,其中15%需服止痛药。1985年有报道美国青春期后女性中50%左右有不同程度的痛经,10%因痛经每月需休息1~3天。由此可见,痛经在妇女疾患中,可谓为较普遍发生的疾病。近年国外报道女性在19岁以前痛经发生率明显增高。

完整版请看这里:/sexlore/fnkh/yjwt/tongjing.htm

如何快速缓解痛经

有痛经症状的人可以用艾叶水、香附红花水等药浴法缓解痛经;也可以通过吃香蕉、喝红糖水、蜂蜜姜汤、牛奶等饮食法缓解痛经;对腹部进行热敷,也可以缓解痛经;痛经难以忍受的时候,可以按摩气海穴、三阴交穴等穴位。
痛经可通过调节饮食来缓解。可在临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热牛奶,也可吃一些香蕉来减轻痛经。因为香蕉中富含维生素B6,有稳定情绪、减轻腹部疼痛的作用。还可吃些富含钙、钾及镁的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
对于月经量少、月经不通畅、月经出现血块以及痛经的患者来说,喝红糖水有好处,可以缓解痛经达到活血化瘀,促进月经的快速排出,减少残留月经产生的炎症。
当疼痛确实不能够忍受时,有些病人因为疼痛导致疼痛性的突发性昏迷,该情况确实需要治疗。在西医上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和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痛经在中医上又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疾病,通过辨证治疗,用益母草、温经汤。益母草主要治的是血瘀型,温经汤主要治的是宫寒型。如果出现痛经,来中医院进行中药辨证治疗,效果非常好。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1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