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黄芪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功效

道医 2023-06-25 08:26:55

黄芪味甘,性微温。 入脾、肺经。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和利水退肿。历来在妇产科疾病中使用甚广,兹按经、带、胎、产及杂病分类叙述如下。

1.月经病

用于月经先期: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虚或血热。因气能摄血,气虚则统摄乏权,经血妄行而先期来潮,且量多色淡,质清稀。唇舌淡、脉弱之气虚证者,主以黄芪为君药之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摄血归经,气足则经候自调,自无先期之患。

用于月经后期:如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暖喜按属虚寒证者,主用艾附暖宫丸。方中即用黄芪以助肉桂补气扶阳,以消阴寒而助气血之生化。

用于月经过多:平素体质虚弱,或久病伤脾,中气虚弱。经行之际,气随血泄,其气更虚,不能摄血固冲,以致出血量多,主用举元煎,以黄芪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气升则血升,不治血而自有摄血固冲之效。

用于月经过少或经期延长:属血虚或气虚证者,用滋血汤或济生归脾汤、举元煎等,均以黄芪为主药。

用于痛经:《胎产心法·月经总论·疼痛潮热》云:“经止而复腰腹痛者,血海空虚气不收也。”主以圣愈汤或十全大补汤,皆用黄芪为主药。

用于闭经:闭经属气血虚弱证者甚多。《兰室秘藏·妇人门·经闭不行》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治当补气养血调经,可选用人参养荣汤或圣愈汤,均用黄芪为主药。

用于崩漏:脾统血而使血循其道,经行有期。若忧思过度、饮食劳倦而损伤脾气,脾伤则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故成崩漏之证。诚如《妇科玉尺·崩漏》曰:“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当补气摄血,养血调经,方用固本止崩汤或济生归脾汤,均以黄芪为君。

用于经行发热:属气血虚弱者,宜补中益气汤或圣愈汤。

用于经行身痛:素体血虚或大病久病,失血伤津致气血虚弱,经行时阴血下注,肢体百骸愈乏营血灌溉充养,以致不荣而痛,当以当归补血汤或黄芪建中汤养血调荣,柔筋止痛,方中黄芪尤当重任。

用于经行眩晕:属血虚者宜归脾汤,方中黄芪亦为君药之一。

2.带下病

《女科经纶》引缪仲淳语:“……盖以白带多属气虚,故健脾补气为要法也。”临床治疗脾虚证带下,多以傅青主完带汤,若方中更益黄芪一味,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之效更著。

3.妊娠病

用于胎漏、胎动不安:胎居母腹,赖孕母气载血养而发育成实。若其母素体不足,气血虚弱,气虚而胎失所载,血失统摄,胎元不固而成胎漏、胎动不安之症,治当补气养血安胎,可选用胎元饮加黄芪。因黄芪甘温善能补气,升阳举胎而免于下堕。

用于滑胎:母体虚弱,气血不足,冲任失养,胎元屡堕而病滑胎之疾者,可用君以参、芪之泰山磐石散益气养血固肾,则妊娠之后,胎居母腹若泰山之稳,磐石之安,焉有动坠之虞!

用于胎萎不长:气血乃长养胎儿之本,若孕妇气血虚弱,或久患宿疾,脏腑愈损,气血愈虚,不足养胎,以致胎萎不长。可用黄芪散(《叶氏录验方》)益气养血,滋养胎元,促胎自长。

用于妊娠小便不通:素体虚弱、中气不足之妇,孕后胎儿逐渐长大,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胱,溺不得出。治用补中益气汤益气举胎,则水行溺通。

用于纠正胎位:产前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如横位、臀位等,可于妊娠28周开始服用保产无忧散(俗称保产十三太保方),方中黄芪益气举胎,有利于胎位转正。

用于缩短产程:待产至产程中服用参芪佛手散,可使产程明显缩短,产程中发生呕吐、尿潴留等亦明显减少。

用于难产: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或产时用力过早,耗气伤力;或临产胞水早破,浆干液竭,以致难产。可用蔡松汀难产方,方中黄芪大补元气,气足则易产矣。

4.产后病

用于产后血晕:《傅青主女科·正产·气虚血晕》曰:“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晕花……是气虚欲脱而然乎。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止存几微之气……然血为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速发,补气以生血,尤易于补血以生血耳。”治宜补血解晕汤,方中大剂参、芪,补气而能摄血、生血、固脱耳。

用于产后腹痛:产后伤血,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或因血少气弱,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痛。可用圣愈汤、十全大补汤等益气补血而止痛。

用于产后恶露不绝:因产时失血耗气或产后操劳过早,气虚下陷,血失统摄而致恶露不绝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补气以摄血,则恶露自止。

用于产后发热:因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暴虚,阳无所附,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者,可用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以补气益血,其热自退。

用于产后排尿异常:素体虚弱,肺气不足,复因产时耗气伤血,肺脾之气益虚,膀胱气化失调而致小便不利或尿频失禁,治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可愈。

用于产后自汗:产后气虚,卫阳失固,腠理疏松,以致自汗持续多曰不止,动辄益甚者,可用黄芪汤(《济阴纲目》)补气固表,和营敛汗。

用于产后身痛:《校注妇人良方》曰:“产后遍身痛者,由气虚百节开张,血流骨节,以致肢体沉重不利,筋脉引急”治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用于产后缺乳:乳汁为血所化,赖气运行。若脾胃素弱,生化之源不足,复因分娩失血过多,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化为乳汁,因而乳汁甚少或全无,可用通乳丹补气养血通乳,气血充足,则乳汁自生。

用于产后乳汁自出:《校注妇人良方》云:“产后乳汁自出,乃胃气虚。”治宜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等大补气血。气血旺盛,胃气得固,乳汁当不自出。

5.妇科杂病

用于阴挺:即现代医学所指的子宫脱垂或阴道壁膨出。概由临盆过早、难产、产程过长,以及临产用力太过,或产后劳动过早,或长期咳嗽、便秘等,以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任带二脉失于提摄,故阴挺下脱。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且黄芪分量宜重,可用至30~90g,以增强益气举陷之力。

用于阴吹:妇女阴道中时时出气,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者,谓之阴吹。多产之妇,或素体虚弱,中气下陷,胃气下泄,不循常道,逼走前阴。治宜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调理脾胃。

用于阴痛:有妇人素体虚弱,或产后操劳过度,以致气虚下陷,宗筋纵弛而阴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升阳,其痛能止。

由上可见,黄芪在中医妇产科中的运用极为广泛,确是一味力大功宏的补气中药,且其益气升阳、固表敛汗、利水退肿的作用尤为人参、党参所不具。但其功用毕竟重在补气扶阳,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则亦在所不宜,不可妄用之,免犯“实实”之戒!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解析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解析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解析,这种食物不仅可以保护心脑血管,还可以排毒解痛,无论是泡水喝还是和其他食材一起制作成各种食物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带你来看黄芪的功效和作用解析,养生必备。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解析1 黄芪蜜的功效与作用

1、黄芪是中的蜂蜜中的一个稀有蜜种,它是一种浅琥珀色的液体,味道甘甜,气味芳香,而且不宜结晶,营养价值特别高,对人类的免疫系统调节作用明显,人们食用以后增强体质,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

2、保护心脑血管是黄芪蜜的重要功效,它可以加快血管中血液的流量,也能增加血管的韧性,避免脂肪在血管中过多积存,对降低胆固醇和血压作用明显,能有效的预防动脉硬化和血栓的生成。另外排毒止痛也是黄芪蜜的重要作用,可以用于外伤的治疗,能快速止痛和消肿,还能加快伤品的`愈合。

微波法炮制蜜灸黄芪

微波法炮制蜜灸黄芪,是为了提高黄芪这种中药材的利用率,对收取出的药材进入加工的一种方法。在加工时把收取后的黄芪切成片状,然后与熟蜂蜜一起放在微波炉中进入加热,能让蜂蜜中的糖份融入到黄芪片中,在特定的温度保持三到五分钟取出,就制成的蜜灸黄芪,把它用开水冲泡以后可以直接饮用,能起到补中益气强身健体的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解析2 黄芪茶如何泡

黄芪茶的冲泡办法比较容易,在冲泡黄芪茶的时候十到十五克黄芪直接放在清洁玻璃杯中,冲入沸水,浸泡3~5分钟将来,打开放少量蜂蜜调味,这个时候黄芪茶就能泡好,在它温度适宜后可以直接喝,每次放入的黄芪能反复冲泡三到五次。

黄芪茶的正确冲泡办法

1、办法一

黄芪茶有多种不一样的冲泡办法,它在冲泡的时候可以搭配不一样的食材,大家在冲泡黄芪茶时,可以筹备5克黄芪和四五朵菊花以及一小把枸杞子,让他们分别用清水洗净,将来直接放在清洁玻璃杯中,放入几块冰糖,加入沸水冲泡,泡好将来可直接饮用。

2、办法二

黄芪茶在冲泡的时候,还可以搭配适量的当归,把筹备好的56克黄芪与当归放在一起,直接放在清洁玻璃杯中,冲入刚烧开的沸水,浸泡3~5分钟将来直接饮用,也可以把它们放在养生壶中,加清水煎煮十分钟将来取出汤汁饮用。

3、办法三

黄芪茶在冲泡时还可以放入适量的桂花,具体泡法是黄芪5克,枸杞子5克,绞股蓝二克,桂花二克,把它们一起放到清洁的茶杯中,加入95度以上的沸水冲泡,泡好将来放少量蜂蜜调味,调匀将来可以直接喝。

上面为大伙介绍了黄芪茶的正确冲泡办法,能让大伙知道黄芪茶应该如何泡,今后大伙再想喝黄芪茶时就可按上面介绍的办法去做,相信大伙都能泡出特别好喝的黄芪茶。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与副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黄芪的功效2、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3、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的功效黄芪含有许多营养物质,蔗糖,皂甙以及很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其可以补气、治疗脾肺气虚造成的走路无力和面色发白;其还可以解毒生肌,固表益气;以及降压、养心、调节血糖,能够改善皮肤状态。
营养
黄芪中含有很多营养物质,比如说蔗糖,皂甙以及很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锌,硒等。
在治疗呼吸系统以及肺的抗病能力的中药中,黄芪的效果是最好的,对于一些由于抗病力作用不强而造成的虚汗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也能够用于提高脾脏的能力,补气以及代谢力降低等症状。
补气
黄芪是补气的良药,对于一些说话无力,走路无力面色发白等症状都有效果,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脾肺气虚所造成的。
全身的气黄芪都可以补,无论是上半身气虚还是下半身气虚,黄芪都可以治疗。
解毒
生食黄芪可以固表益气,生肌解毒,利水消肿。
对于一些盗汗自汗,浮肿,痈疽溃久不敛以及血痹等症状都可以生食黄芪治疗。
蜜灸黄芪的话,可以养血补气,对那些脾虚,内伤疲倦,血虚等患者很适用。
降压
黄芪还可以降血压,养心,调节血糖,减缓衰老,减少血栓等,可以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
还能够使皮肤状况和营养变好,特别是溃疡的患者可以用黄芪治疗。
肾炎的患者可以服用黄芪来消除蛋白尿。
但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黄芪是一味具有补气补虚作用的中药,主要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功效。
临床的具体应用如下:
1、黄芪能补肺脾之气,为补气的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与人参一同配伍治疗病后体虚,配伍白术还能补气健脾,治疗食少便溏或者腹泻。
配伍当归能补气生血,治疗气虚血亏,配用附子能补气升阳,治疗气虚阳衰,畏寒多汗等。
与人参、升麻、柴胡、白术等同用,还可以治疗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
比如补中益气汤,还可以与人参、龙眼肉、枣仁等组成归脾汤,又可以治疗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证;
2、黄芪有益胃气、固表止汗的作用,常配伍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组成牡蛎散治疗气虚自汗证。
另外,可以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物配伍,治疗阴虚盗汗证;
3、黄芪具有良好的脱毒生肌之效,常与当归、皂刺等同用,治疗痈疽不溃,与人参、当归、肉桂等药配伍,还可以生肌敛疮,治疗痈疽溃后久不收口;
4、黄芪有补气、利尿、消肿的作用,多配伍防己,黄芪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等导致的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证。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气虚血滞引起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半身不遂,或者气虚津亏引起的消渴等病证。
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偏温补,对于热毒炽盛证,或者表实热证时暂不要使用。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芪是常见的中药中的一种,很多中药方剂中都有着一味中药,黄芪有着很好的补气作用,经常感到气虚的人不妨试试用黄芪泡水喝。
但是,黄芪泡水也是有禁忌的,这点我们不能忽略。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以黄芪配白术、防己、生姜、大枣,可治水肿。
黄芪与党参、白术、甘草、枳壳、升麻、柴胡同用,可治脱肛、子宫或内脏下垂。
用黄芪配伍陈皮、麻仁、蜂蜜,可治老人或产后便秘,欲便不能。
用黄芪加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既可治腹部冷痛、又可治关节、肌肉疼痛。
以黄芪加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银花、白芷,可治痈疽内脓已成而不破溃。
取黄芪、生薏米、赤小豆、鸡内金、陈皮,加糯米煮熟成粥食用,可治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残存浮肿。
但需要明确的是,脉细数、舌质红,属中医肾阴虚者,不宜服用。
黄芪的药用价值
黄芪又被称为绵芪,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概有50-100厘米高。
黄芪的主根非常的肥厚,常分枝,颜色是灰白色的。
它的茎直立,上面的部分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产自我国的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
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与副作用、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0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