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骨味咸涩性微温,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止带固精,制酸止痛,燥湿生肌。遍查历代本草,未有言其能降逆者,唯《素问》血枯证中有“胸胁支满者,防于食”之句,治以四乌贼骨一芦菇(即茜草)方。及叶天士《本草经解》中有乌贼骨气微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之说。似与疏肝降逆之效有关,然终系附会。邱老意咸能润下,润下即可降逆除痞,如大承气汤之治痞满燥实是也。夫呃逆者,不论其为胃寒、胃火,脾肾阳虚,胃阴不足等不同病因,均为胃气上逆之证。乌贼骨既能润下,治呃逆理当有验。扩而充之,治一切气逆之证,亦必有效也。旋覆代赭汤之所以能降逆化痰者,因方中旋覆一味,辛苦咸微温,润下之故,故有诸花皆升,唯旋覆独降之说。
病例1:吉格某,男,69岁,于1988年元月5日就诊。患胆石症伴胆总管梗阻,于3天前手术治疗,手术经过良好,唯术后呃逆,昼夜不止,牵拉刀口疼痛难忍。曾用中西各法,未能制止。邱老投以乌贼骨60g,浓煎300mL,分2次服。下午4点服药后,呃逆次数减少,晚上9点再服一次,一夜未呃,自此痊愈。
病例2:郭某,女,51岁,于1988年3月17日就诊。
患梅核气2年,屡治不愈。近日又增胸满胁痛,便秘。邱老投以乌贼骨60g,佩兰叶30g,煎成450mL,每次用药汁150mL,送服十香止痛丸1粒,一日3次服药。服药3日止,8日已。
按:乌贼骨咸以入肾,有收敛之功用,能治吐血、鼻衄,足见具降逆之效。邱老用于手术后呃逆和梅核气各1例收效,前证多虚,后证多实,表明乌贼骨治呃似乎起到补与泻的双向作用,有待验证。
1、海螵蛸又叫乌贼骨,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海螵蛸味咸、性温。咸能走血,涩能收敛,温能和血。
2、为收敛止血良药,能治疗鼻血,喀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等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海螵蛸又长于收涩,能固精止带,可用于治疗遗精滑精,赤白带下。临床上也可用海螵蛸治疗胃溃疡病,用于胃痛、吐酸、吐血、便血等,既能制酸止痛,又能收敛止血。值得注意的是海螵蛸久服、多服易导致便秘。
【别称】海螵蛸、墨鱼骨、乌贼鱼骨、花拉子。
【形态特征】乌贼骨为乌鲗科动物日针乌贼或金贼的内壳。内壳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9~20厘米,宽2.5~5厘米,腹面白色,有水波样纹,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体轻,质脆。漂尽盐味,刷洗干净,晒干,砸成小块或研末入药。以白色、洁净为佳。
【生长环境】我国沿海均产。
【性味功效】味咸、涩,性微温。除湿,固精制酸止痛,收敛止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乌贼骨适量。
用法:取上药,洗净,刮去外膜,研为极细的粉末,过筛,然后拌入适量挥发油调味,如丁香油、沉香油、橘皮油等。每次10克,空腹时服。
主治:消化性溃疡。第二方:乌贼骨粉18克。用法:取上药,水冲服,每日3克,每日1次。
主治:吐酸。第三方:乌贼骨、白及各70克。
用法:先将白及用沙炒脆,共研细末,每次四~五克,温开水调服。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连服七~十日。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第四方:乌贼骨适量用法:取上药,放在瓦上焙枯为止,与红糖等量拌匀。每次10克,每日2次。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第五方:乌贼骨适量。
用法:研细末备用。先将溃疡面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净后,撒上乌贼骨粉,纱布覆盖固定。2~3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
主治:下肢慢性溃疡。第六方:乌贼骨一斤。
用法:取上药,焙干制为粉饼,与砂糖1000克混合。成人每次15~24克,儿童酌减,每日3次,用药1~2星期见效。用药期间禁食萝卜。
主治:慢性哮喘。第七方:乌贼鱼肉30~50克,桃仁(去皮)10克。
用法:加水炖烂,加食盐少许服,每日1次,连服3~5日。
主治:经闭。第八方:乌贼骨(焙干为粉)适量。
用法:与等量白糖共研为细末,混合均匀。每次0.5克,每日3次,口服。
主治:佝偻病。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7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儿科用药经验,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下一篇: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