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的作用:
牡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生用或炒用。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
现代研究,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牡丹皮的甲醇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作用;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溃疡等作用。
牡丹皮的药理作用
1、对中枢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或口服牡丹酚,具有镇静、催眠、镇痛作用;使正常小鼠体温降低(腹腔注射或灌胃),对人工发热(注射伤寒和副伤寒杆菌所致)也有退热作用;还有抗电休克或药物引起的惊瞅的作用
2、降压作用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相当生药0.75克/公斤),对麻醉犬、猫和大鼠皆有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在急性动物实验中亦有降压效力;实验性高血压(原发型和肾型)犬或大鼠口服,都能出现一定降压作用,但作用出现较慢,可能由于在胃肠道吸收缓慢。
3、抗菌作用试管内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试管内两倍稀释法),在pH7.0~7.6杀菌力最强。琼脂平板挖沟法等也证明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副饬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多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牡丹酚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丹皮浸液在试管内对铁锈色小芽胞菌等10种皮肤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牡丹酚对大鼠后肢足蹠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牡丹皮除去牡丹酚后即失去上述作用。用鸡胚实验表明,牡丹皮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但给小鼠灌胃、再感染流感病毒,则结果不一,故其抗病毒作用尚不能肯定。喜马拉雅山产之喜马牡丹热浸液对各种动物子宫均有兴奋作用,但对蛙心则抑制,对兔、豚鼠肠管有解痉作用。
药用牡丹之乙醇提取物,蒸去乙醇,对蛙心有洋地黄样作用,能兴奋子宫,抑制大鼠及兔肠管,轻度降低大白鼠血压,但无镇痛及抗惊厥作用(电休克及五甲烯四氮唑的休克)。
牡丹皮的功效:
性味:辛苦,凉。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1、《本经》:味辛,寒。
2、《滇南本草》:性寒,味酸辛。
3、《本草备要》:辛甘,微寒。
归经:入心、肝、肾经。
1、《珍珠囊》:手厥阴、足少阴。
2、《纲目》:手足少阴、厥阴四经。
3、《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
清热,凉血,和血,消瘀。
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癥瘕,痈疡,扑损。
1、《本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2、《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3、《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4、《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5、《珍珠囊》:治肠胃积血、衄血、吐血,无汗骨蒸。
《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癥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临床应用:
1、治疗高血压取牡丹皮1~1.5两,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钱,如无不良反应增至1两。 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天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天,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亦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有恶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2、治疗过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又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此外,用10%丹皮煎液内服(每晚50毫升),试治乳突凿开术后,因伴有变态反应而致迟迟不得干耳的患者6例,结果5例痊愈,1例减轻。
更多牡丹的功用:
- 在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肾、肝等经的伏火(阴火,相火)。
- 治伏火,许多人多用黄蘖;其实,牡丹更胜于黄蘖。
- 李时珍指出:牡丹只取红、白两色的单瓣者入药,其他品种皆人工培育而成气味不纯,不可用红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补。
牡丹皮的具体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的具体功效与作用,它的功效和作用才是最闪亮的一点,牡丹皮这种食材是比较名贵的,对于调理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食用药材一般都要遵医嘱,以下是牡丹皮的具体功效与作用。
牡丹皮的具体功效与作用1 1、清肝降压
用于肝郁火旺,身热暮甚,头痛目涩,常与夏枯草、天麻、菊花同用。
2、活血消瘀
用于血瘀闭经、痛经,或瘀血积聚,常与当归、川芎、桂枝、桃仁、赤芍同用。
用于肠痈腹痛,常与大黄、桃仁、冬瓜仁同用。
3、清热凉血
用于热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血热吐血衄血等证,常与生地同用,重者与犀角同用。
用于热病后热伏阴分、夜热早凉,常与青蒿、地骨皮同用。
用于阴虚发热、无汗骨蒸,可与青蒿、鱼甲、白薇、黄芪同用。
风热皮疹,常与双花、蝉蜕、荆芥同用。
牡丹皮的具体功效与作用2 食用方法及药膳
1、槐花柏叶丹皮粥
原料组成:槐花50克,侧柏叶15克,牡丹皮10克,粳米100克,冰糖30克。
制法:将槐花、侧柏叶、牡丹皮加水煮30分钟去渣,再入粳米,待米半熟时入冰糖,至熟食用。
服法:每日1次,连服10日
功用:血瘀型脱发。症见头痛,面色晦黯,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沉细
2、地黄丹皮粥
原料组成:生地、牡丹皮各15克,扁豆花10克,大米50克。
制法:将生地、丹皮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扁豆花,再煮一二沸服食。
服法:每日1剂。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银屑病牛皮癣。
3、生地麦冬丹皮粥
原料组成:生地黄30克,麦冬15克,牡丹皮12克,粳米60克。
制法:同煮粥,早晚餐服食
功用:清胃泻火,养阴生津。适用于糖尿病中消型:初起,症见多食易饥,潮热盗汗、口多饮,形体渐疲,小便频数,大便秘结,头晕日眩。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细数。
4、丹皮赤芍饮
原料组成:牡丹皮15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15克,赤芍15克,白糖30克。
制法:将配方药物洗干净,桃仁去皮尖,共放瓦锅内,加水600毫升;将瓦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25分钟,停火,过滤去渣,留汁液,在汁液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
服法:每日3次,每次150克。
功用:活血祛瘀,止带,抗癌。适用于宫颈癌初期。
5、青蒿丹皮茶
原料组成:青蒿6克,牡丹皮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制法:将青蒿、牡丹皮洗净,加茶叶共置大茶杯中,用开水冲泡,加盖闷泡15~20分钟,加人冰糖令溶即可。
服法: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适用于月经先期,或一月再行,量多色紫,质地黏稠,或心胸闷热,排尿黄赤,白带腥臭,舌红苔黄厚,脉数有力。
6、地骨丹皮茶
原料组成:牡丹皮3克,地骨皮10克。
制法:材料用沸水冲泡,焖约15分钟
服法:饮用。
功用:清热凉血,宁神。适用于头晕目眩,胸闷心悸,对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亦有效。
7、丹皮知母炖鳖鱼
原料组成:牡丹皮10克,茯苓10克,知母10,泽泻9克,龙骨25克,团鱼1只500克:,熟地10克,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黄柏9克,牡蛎粉25克,料酒10克,食盐5克,味精3克,姜5克,葱6克,胡椒粉3克,鸡油25克,上汤2800毫升。
制法:将以上药物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团鱼宰杀后去头尾及肠杂,姜拍松、葱切段。将团鱼、药包;料酒、盐,味精、姜、葱、胡椒粉、鸡油同放炖锅内,加入上汤,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烧煮35分钟即成。
服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功用:滋阴降火,补肾。适用于阴虚火旺,梦遗,心悸,头晕,失眠,倦怠等症。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影响:牡丹皮对麻醉犬心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左室作功的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丹皮煎剂,去牡丹酚后的煎剂1.0-3.0g/kg或牡丹酚80-12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犬和大鼠均有降压作用.原发和肾型高血压犬,用牡丹皮煎剂5g/kg灌胃,连续5天,于第6天,第7天剂量增至10g/kg,血压明显下降.肾型高血压犬,用去牡丹酚后的煎剂10g/kg灌胃,连续10天血压下降.用牡丹酚0.5-1.0g/kg给肾型高血压犬和大鼠也出现一定的降压效果.牡丹酚能显著抑制正常心肌细胞快相(5分钟)和慢相(120分钟)45Ca摄取及搏动频率,显著抑制钙反常心肌细胞45Ca摄取和降低胞内过氧化脂质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表明牡丹酚减轻钙反常损伤与阻止Ca2+内流及抗氧化有关.牡丹酚磺酸钠除能抑制钙离子摄取外,且能显著抑制钙反常心肌细胞的45Ca摄取及其胞膜SA含量,与剂量呈相关关系.另用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牡丹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结果造型加牡丹酚组主动脉内膜病变肉眼定级及形态学组化分析,均比造型对照组显著减轻.表明腹腔注射牡丹酚100mg/kg·d,连续6周能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丹皮酚对口服伤寒、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小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降低正常小鼠体温.口服丹皮酚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及鼠尾压痛反应,并能对抗咖啡因所致小鼠的运动亢进,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大剂量时可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能明显对抗戊四氮、士的宁、烟碱和电休克所致的惊厥.作用部位在中脑网状结构和丘脑. 3.抗炎作用:用丹皮酚灌胃,对大鼠因右旋糖酐或醋酸或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浮肿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醋酸或5-羟色胺引起的小鼠腹腔或豚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抑制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实验证明丹皮水煎剂对角叉菜胶性浮肿、佐剂性关节炎及Arthus反应等所致多种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这与其抑制炎症组织的通透性和抑制PGE2的生物合成有关,丹皮不能抑制残存肾上腺的代偿性增生,对肾上腺维生素C的代谢也无明显影响,提示它既无类可的松样的作用,也无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即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系统.Ⅰ、Ⅱ、Ⅲ型变态反应是由特异性抗体介导的反应,丹皮对抗体的形成并无明显影响,但对之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非特异性抗炎机制发挥作用,而抑制血清补体活性,也就增强其抗炎效应.丹皮不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不影响补体旁路途径的溶血活性,提示牡丹皮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不能抑制正常体液免疫功能. 4.抑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牡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牡丹叶煎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其有效成份为没食子酸.鸡胚实验表明,牡丹皮煎剂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但小鼠治疗实验结果不一致,故其抗病毒效果尚不能肯定.有人对牡丹皮不同煎煮时间其水煎剂的抑菌成份对热稳定性关系进行探讨.提示牡丹皮经30分钟煎煮后体外抑菌能力明显优于煎剂时间为15分钟的水煎剂,而与煎煮时间为60、90分钟的水煎剂抑菌能力未见显著差异. 5.抗凝作用:体外对人血小板试验,发现牡丹皮水提物及芍药酚均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产生血栓素A2,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是由于抑制从花生烯酸至前列腺H2的环氧化酶反应的结果.牡丹皮甲醇提取物有抑制内毒素所致实验性血栓的作用.研究表明,牡丹皮抗血栓形成的机理是:丹皮酚、苯甲酰芍药甙及苯甲酰氧化芍药甙抑制血小板凝聚,而丹皮酚、芍药甙、氧化芍药甙有抗调理素作用;苯甲酰芍药甙有阻断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及抗纤维蛋白溶菌酶的作用;氧化芍药甙、苯甲酰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对红的胞膜有较强的稳定作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用芍药甙给大鼠腹腔注射或在体外均能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6.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给小鼠分别灌胃牡丹皮,丹皮酚、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均能促进静脉注射的碳粒在血中的廓清速度,即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也有促进作用,显微镜检查见肝中枯氏细胞及脾中巨噬细胞吞噬力增强.芍药甙、氧化芍药甙在体外亦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乳液的吞噬功能.丹皮液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其脾脏溶血后斑数增加.用丹皮酚给小鼠腹腔注射每大25mg/kg,连用6天,能使脾重明显增加,且可对抗考的松、环磷酰胺所致胸腺重量的减轻.由上可见牡丹皮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增强作用. 7.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丹皮及其所含丹皮酚,芍药甙对肾上腺素所致的脂细胞的脂肪分解有抑制作用;丹皮水提物能增加脂细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而且明显增加胰岛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 8.其它作用:用20%丹皮红藤灌入腹腔,对家兔损伤性腹腔粘连有显著预防效果.注入福氏佐剂引起的慢性关节炎鼠,在两个月内于大鼠皮下注射致炎剂酪蛋白,可引起关节炎性的足、尾的变性继续恶化,足、尾的皮下纤维化、骨增生,骨纤维症明显,腹部皮下组织中亦有结缔组织增殖,若在给予酶蛋白的同时连续喂饲牡丹皮或桂枝茯苓丸,则能抑制酶蛋白的新诱发损害.丹皮甲醇提取物体内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子宫颈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对苯并芘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鼠有抗早孕作用,对大鼠有利尿作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4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无疾腹水散治疗各类腹水臌胀或全身水肿
下一篇: 丹参黄芪汤治疗臌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