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咳血方方歌,功效与作用

道医 2023-06-25 00:12:53

 咳血方

出自《丹溪心法》

【组成】 青黛水飞(6g) 瓜蒌仁去油(9g) 海粉(9g) 山栀子炒黑(9g) 诃子(6g)

【用法】 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噙化(现代用法:共研末为丸,每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 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歌】 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方解】 本方证系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肺为清虚之脏,木火刑金,肺津受灼为痰,清肃之令失司,则咳嗽痰稠,咯吐不爽;肝火灼肺,损伤肺络,血渗上溢,故見痰中带血;肝火内炽,故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火热炽盛之征。是证病位虽在肺,但病本则在肝。按治病求本的原则,治当清肝泻火,使火清气降,肺金自宁。方中青黛咸寒,入肝、肺二经,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苦寒,入心肝肺经,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两药合用,澄本清源,共为君药。火热灼津成痰,痰不清则咳不止,咳不止则血难宁,故用瓜蒌仁甘寒入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粉(现多用海浮石)清肺降火,软坚化痰,共为臣药。诃子苦涩平入肺与大肠经,清降敛肺,化痰止咳,用以为佐。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复宣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虽不专用止血药,火热得清则血不妄行,为图本之法。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因本方属寒凉降泄之剂,故肺肾阴虚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2.加减法:火热伤阴者,可酌加沙参、麦冬等以清肺养阴;若咳甚痰多者,可加川贝、天竺黄、枇杷叶等以清肺化痰止咳。本方去诃子、海浮石,加青蒿、丹皮,治疗鼻衄,亦有较好疗效。

3.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咳血,属肝火犯肺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丹溪心法》卷2:“咳血。”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3:“咳嗽痰血者,此方蜜丸噙化。肺者,至清之脏,纤芥不容,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咳者有声之名,嗽者有物之义也。青黛、山栀所以降火;瓜蒌、海粉,所以行痰,诃子所以敛肺。然而无治血之药者,火去而血自止也。”

汪昂《医方集解·理血之剂》:“此手太阴药也。肝者将军之官,肝火上逆,能烁心肺,故咳嗽痰血也。青黛泻肝而理血,散五脏之郁火;栀子凉血而清肺,使邪热下行,二者所以治火。栝蒌润燥化痰,为治嗽要药;海石软坚止嗽,清水之上源,二者降火而兼行痰。加诃子者,以能敛肺而定痰喘也。不用治血之药,火退则血自止也。”

【临床报道】

董氏等治疗78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用咳血方加墨旱莲10g,白茅根10g,阿胶15g(烊化),白及10g,藕节2枚为基本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凉服,5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卧床休息,避免大便用力,勿抽烟,同时忌酒、鱼、虾、大椒等辛辣刺激食品。服用1疗程后,显效52例,占66.7%;有效17例,占21.8%;无效9例,占11.5%;总有效率为88.5%。[董振龙,等.咳血方加味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78例。中国中医急症 1998;7(4):190]

血见愁有哪些药用价值?

中药的种类是比较多的,而更关键的是中药的每一种类型都有很多种,这么多的中药里面,命名就有很多都是沿用古时候的用法,比如很多中药名称都是源自一些典故,读起来也比较特别,比如血见愁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一般血见愁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呢?
植物名:山霍香。
生长环境:本品为草本。栽培或少数逸为野生。
分布:亚洲热带地区。
入药部分:全草。
采集期:夏季。
自采地点:郊野、山岗。
性味:性凉、味平淡。
功能:散瘀、止血、凉血。
主治
用量和用法:1、劳伤、苦伤、咳血:干用5钱至两半,清水煎服;2、撞红:鲜用2两至4两,擂烂取汁,炖1小时服;3、跌打肿痛:配伍用;4、刀伤:干用为末,撒在伤患处。
验方:(治跌打肿痛方)血见愁1两、透骨消1两、九层塔5钱、黑心羌5钱,晒干为末,用酒调匀,加热敷患处。内服每次1~2钱,冲白酒服。
(方解)本方血见愁凉血散瘀,透骨消除骨骼瘀痛,九层塔辛温通脉,黑心羌祛风行气。合为活血、通脉、祛瘀、消肿之剂。
(方歌)跌打肿疼血见愁,透骨黑羌九塔求,开酒调敷冲酒服,活血祛风瘀不留。
参考资料:《广东省中医经验交流汇编》介绍:治心气剧方:用血见愁、五指毛桃、青漆三味之根各适量,清水服。又治呕吐血方:血见愁根、五指毛桃根,适量,煮猪瘦肉服。
《广州市中医验方选集第一集》南区卫生科介绍刀伤出血方:血见愁晒干为末,出血时敷之,立即止血。
配伍
用于湿阻中焦、脘闷纳呆之症候,在临床上常与佩兰等同用。用于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用于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
对于胃寒呕吐之症,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
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湿阻中焦的症候,常配伍紫苏、陈皮等同用。
此外,可治鼻渊,常配猪胆汁等同用。

吃红菱有什么好处?

红菱又名菱角. 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据近代药理实验报导: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方法是用生菱角20个,加适量水用文火熬成浓褐色汤服用,1日3次;或用菱角肉100克,加薏米30克,煮成粥吃亦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