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
出自《通俗伤寒论》
【组成】 羚角片 钱半(4.5g),先煎 霜桑叶 二钱(6g) 京川贝 四钱,去心(12g) 鲜生地 五钱(15g) 双钩藤 三钱(9g),后入 滁菊花 三钱(9g) 茯神木三钱(9g) 生白芍 三钱(9g) 生甘草 八分(2.4g) 淡竹茹 五钱,鲜刮(15g),与羚羊角先煎代水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功能主治】 平肝熄风,清热止痉。治肝风上扰,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瘈疭,狂乱痉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孕妇子痛,产后惊风。
【方歌】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为温热病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肝经热盛,故高热不退;热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热极动风,且风火相煽,灼伤津液,筋脉干急,以致手足抽搐,发为痉厥。肝热风阳上逆所致的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等,机理亦同。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佐以养阴增液舒筋为法。方中羚羊角咸寒,入肝经,善于凉肝熄风;钩藤甘寒,入肝经,以清热平肝,熄风解痉,二药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之功著,共为君药。配伍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之效,用为臣药。风火相煽,最易耗阴劫液,故用鲜地黄凉血滋阴;白芍养阴泄热,柔肝舒筋,二药与甘草相伍,酸甘化阴,养阴增液,柔筋缓急,以加强熄风解痉之力;邪热每多炼液为痰,故又以川贝母、鲜竹茹以清热化痰;热扰心神,以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以上俱为佐药。甘草兼调和诸药,为使。本方配伍,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熄风法的代表方。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2.加减法: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清热开窍;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熄风止痉之效;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泻腑通便,导热下行;本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可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附方】
钩藤饮(《医宗金鉴》) 人参 (3g) 全蝎 去毒(1g) 羚羊角 (0.5g) 天麻 (6g) 甘草 炙(1.5g) 钩藤钩 (9g) 水煎服。功用:清热熄风,益气解痉。主治: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等。
钩藤饮与羚角钩藤汤均属清热熄风之剂,均以钩藤、羚羊角为君药。但前者配伍全蝎、天麻、人参,熄风止痉之力强,且有益气扶正之功,故宜于肝热动风而抽搐较甚之小儿天钓;后者配生地、白芍,兼能增液舒筋,宜于热盛动风而有阴伤之高热抽搐。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通俗伤寒论》:“凉肝熄风法。”(原书未著主治)
2.方论选录
何秀山《重订通俗伤寒论》“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翔,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狂乱痉厥,与夫孕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人身之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论肝病》:“本方原为邪热传入厥阴,神昏搐搦而设。因热极伤阴,风动痰生,心神不安,筋脉拘急,故用羚羊、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为主,佐以生地、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滋液缓急,川贝、竹茹、茯神化痰通络,清心安神。由于肝病中肝热风阳上逆,与此病机一致,故亦常用于肝阳重证,并可酌加石决明等潜镇。”
【临床报道】
庄氏用羚角钩藤汤加减,配合西医常规用药,治疗乙型脑炎72例。其中卫气型(轻、中型)45例,气营型(重型)18例,营血型(极重型)9例。药用羚羊角2g、知母6g、钩藤6g、白芍6g、银花6g、菊花6g、生地6g、桑叶6g、生甘草3g为基础方,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愈66例(急性期症状在10天内消失,恢复期在发病后6个月内症状及体征消失者),占91.7%;好转3例(恢复期症状与体征有明显改善,急性期症状消失,留有后遗症),占4.1%;无效3例(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恶化,甚或死亡者),占4.1%。总有效率为95.8%。与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今天给各位分享钩藤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钩藤功效与作用与主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钩藤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钩藤的功效和作用禁忌2、钩藤的作用与功效钩藤的作用与功效介绍3、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4、钩藤的功效与作用钩藤的功效与作用禁忌钩藤的功效和作用禁忌1、钩藤的功效是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临床应用:钩藤可清肝热,息风止痉,且作用和缓,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
2、钩藤既清肝火,又平肝阳,是治眩晕之常用药。
3、钩藤有一定的疏散风热作用,可治疗风热头痛。
4、钩藤入肝,作用和缓,可凉肝定惊,而止小儿夜啼。
5、钩藤的禁忌钩藤最能盗气,虚者无投。
无火者勿服。
钩藤的作用与功效钩藤的作用与功效介绍1、清热、定惊、降血压、祛风湿、平肝熄风。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钩枝条,味甘、性凉,归心、肝经,有清热,定惊,降血压,祛风湿,平肝熄风的功效。
2、主要治疗肝经实热、肝阳上亢、热盛动风之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等。
也是风火相煽病症的重要用药,对热极生风,四肢抽搐及小儿高热惊风最为适宜。
现多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妊娠胎动不安等。
3、当治疗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牙关紧闭、手足抽搐症时,可与天麻、全蝎等同用(如钩藤饮子);若温热病热极生风,痉挛抽搐,多与羚羊角、白芍等配伍为用(如羚角钩藤汤)。
也可用于治疗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钩藤具有镇静、降压、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能,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
钩藤是藤本植物中的一种,藤本植物(Vine)又称攀援植物,通过主茎缠绕或攀援器官攀缘它物升高。
钩藤是垂直绿化的好材料,用枝叶茂盛的藤本植物钩藤作日晒的绿化屏障,看了使人赏心悦目,同时改善视觉卫生条件,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卫生。
钩藤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
钩藤种植投资少、易管理、经济寿命长,不占用农田,是一项适合农村农群众选择发展的好产业,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
扩展资料:
生长习性
钩藤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一般土壤中能正常生长,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常生长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溪边、丘陵地带的疏生杂木林间或林缘向阳处。
常生于山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
产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湖北及江西;国外分布于日本。
钩藤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过去,钩藤常被用来治疗小孩夜里啼哭的病症,能稳定小孩的情绪,消除惊悸。
钩藤的性质偏凉,有些许甜味,主要归肝经和心包经。
钩藤的功效与作用很多,既能用来治病,也有养生保健的效果。
钩藤能治疗高血压,不仅缓解头痛和心慌的症状,还能慢慢让血压降低,不引起副作用。
神经失调症,也能用钩藤来治疗。
病情越轻,治疗效果越明显。
一般情况下,服用钩藤超过五天,神经失调的症状会减轻。
精神状态会变好,不容易紧张和惊惧,入睡也相对容易,很少失眠。
面部神经失调,也能用钩藤改善,减轻麻痹感,让表情更自然。
老年人用钩藤调理身体,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钩藤含有的生物碱,不仅能稳定血压,保护血管,还能减少血管内的沉积,降低动脉堵塞的风险。
钩藤也能调理子痫,有抗惊厥的作用,孕妇使用钩藤调理,能缓解胎动不适,也能稳定情绪,但孕妇不能自行用药。
服用钩藤,能保护心脏。
钩藤中的植物性成分,能增强心脏的功能,让泵血的效率提高,减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心脏泵血增强,全身的供血和供氧也更加充分,身体机能会随之提高。
外用钩藤,也有消毒和杀菌的效果。
相关
关于钩藤功效与作用和钩藤功效与作用与主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羚羊角的外形:羚羊角质地坚实而沉重,无嗅,无味。它的性状为长圆锥形,呈弓形弯曲,全长10-30厘米,基部直径2-4厘米。羚羊角的表面呈黄白色,半透明状,对光检视嫩角有时可见角内部血红色的血丝。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羚羊角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羚羊角的功效和作用
平肝熄风:羚羊角减寒,入肝、心、肺经。主泻肝火,清心肺。肝主风,开窍于目而藏血,所以为平肝熄风之要药。可用予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病痛。
清热镇惊:本证多见予温热病后,邪热炽盛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以及小儿热盛惊厥,可首选本品清热解毒,镇痉安神。
凉血解毒:本证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所致热盛动血,症见:身体壮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舌质深绛。可首选本品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本草再新》:?去瘀疮血,生新血,降火下气,止渴除烦。?
散血解毒:多用痈肿疮毒血热毒盛者,可由于外感六淫,或过食膏梁厚味,内郁湿热火毒,引起毒邪壅聚,致使营卫不和,经络气血凝滞不通所致。症见;身寒热,痈疮处局部焮红肿痛,口渴饮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溃后脓血稠黄,舌质红苔黄.脉数。可选用本品清热凉血解毒。
鉴别应用:羚羊角与石决明均为介类药物,均能平肝潜阳,镇惊熄风,明目,石决明泻肝火不如羚羊角,但能补肝阴,清肺热,可治骨蒸劳热。羚羊角主泻肝火,兼清心肺,散血解毒,可治热毒血瘀发斑,痈肿疮毒。
对中枢的作用:腹腔注射羚羊角醇提取液及注射液,均能使小鼠的自发活动减少。其外皮浸出液能降低小鼠朝向性运动反应,并可使巴比妥及乙醚麻醉的诱导期缩短。显著降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电休克的敏感性,却不导致肌肉松驰,煎剂能降低咖啡因所致蟾蜍及小鼠的惊厥率,并增高恢复率,但对士的宁所致惊厥则无效。
解热作用:羚羊角煎剂给人工发热兔灌服48毫升/公斤,给药2小时后体温下降,6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对循环系统作用:本品煎剂2毫升/公斤静注,使麻醉猫血压下降。煎剂或醇提取液,小剂量使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加强,中等剂量可致心传导阻滞大刘量则引起心率减慢,振幅减小,最后心跳停止。
羚羊角的临床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本品主入肝经,咸寒质重,善能清泄肝热,平肝息风,镇惊解痉。故为治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极生风所致者。用治温热病热邪炽盛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白芍、菊花、桑叶、生地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治妇女子痫,可与防风、独活、茯神、酸枣仁等配伍,如羚羊角散(《济生方》);用治癫痫、惊悸等,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味咸质重主降,有平肝潜阳之功。治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等症,常与石决N、龟甲、生地、菊花等同用,如羚羊角汤(《医醇賸义》)。
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本品善清泻肝火而明目。故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决明子、黄芩、龙胆草、车前子等同用,如羚羊角散(《和剂局方》)。
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本品入心肝二经,寒以胜热,故能气血两清,清热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用于温热病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抽搐,热毒斑疹等症,常与石膏、寒水石、麝香等配伍,如紫雪丹(《千金方》);又王孟英以羚羊角、犀角加入白虎汤中,称羚犀石膏知母汤,治温热病壮热、谵语发斑等。
羚羊角的常用配方
①治伤寒时气,寒热伏热,汗、吐、下后余热不退,或心惊狂动,烦乱不宁,或谵语无伦,人情颠倒,脉仍数急,迁延不愈:羚羊角磨汁半盏,以甘草、灯芯各一钱,煎汤和服。(《方脉正宗》)
②治中风手颤,亸曳语涩:羚羊角(镑)一两,犀角(镑)三分,羌活(去芦头)、防风(去叉)各一两半,薏苡仁(炒)、秦艽(洗)各二两。共研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竹叶汤下,渐加至三十丸。(《圣济总录》羚羊角丸)
③治偏风,手足不随,四肢顽痹:羚羊角(镑)一两,独活(去芦头)二两,乌头(炮裂,去皮、脐)三分,防风(去叉)一分。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夜卧各一。(《圣济总录》羚羊角汤)
④治阳厥气逆、多怒:羚羊角、人参各三两,赤茯苓二两(去皮),远志(去心)、大黄(炒)各半两,甘草一分(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宣明论方》羚羊角汤)
⑤治血虚筋脉挛急,或历节掣痛:羚羊角磨汁半盏,以金银花一两五钱,煎汤一碗,和服。(《续青囊方》)
⑥治产后中风,身体反张如角弓:羚羊角屑三分,独活一两,当归三分(锉,微炒),防风一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细辛半两,桂心半两,麻黄一两(去根、节)。捣,粗罗为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羚羊角散)
很多的中药材都是有着不同的养生的功效的,中药材不仅仅是可以治疗疾病的,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的呢,羚羊角也是一味中药材,可以有很好的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效果,那么如何食用呢,来看看羚羊角的搭配方法以及保健功效吧。
1、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羚羊角性寒,清热力强,善入肝,有良好的清肝热,息肝风作用。所以宜于热极生风,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要药。如用治温热病热邪炽盛,热极动风之高热神昏、惊厥抽搐者,常与钩藤、菊花、白芍等配伍,即羚角钩藤汤。用治癫痫、惊悸,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朱砂等同用。羚羊角可以有很好的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一些热性的疾病有好处,而且还可以有缓解惊厥发热的作用,对于抽搐的病人来说也是不错的保健药材。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本品亦有显著的平肝阳作用,可与石决明、牡蛎、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同用,共奏平肝阳,止眩晕之效。
3、用于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本品善于清泻肝火,故宜治肝火上炎之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常与龙胆草、决明子、黄芩等配伍,如羚羊角散。如果是肝脏上火的话,用这些配伍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还可以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和效果。
关于羚羊角的搭配方法以及保健功效等一些小常识,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羚羊角的好处也是有很多的呢,可以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比如说对于发热惊厥啊或者是抽搐头晕头痛等等的情况有调理的作用,也要注意合理的搭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5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玉真散的组成,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小儿肠寄生虫病的中医治疗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