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月经先期

道医 2023-06-24 21:10:06

脾气虚弱统无权,先期量多经色淡。过期不止稀如水,心跳气短面㿠白。小腹空坠身乏力,舌淡苔白边齿痕。虚大无力虚弱脉,益气健脾固升提。补中益气加减治,白术茯苓生黄芪。党参熟地仙鹤草,川断升麻芍枸杞。服药经血仍不止,龙骨牡蛎茜乌贼。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15g 党参13g 焦白术10g 茯苓10g 升麻炭8g 枸杞子15g 川断10g 熟地13g 白芍15g 仙鹤草15g

注:脾主中气而统血.脾气虚弱则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先期量多、过期不止、经色清淡、清稀如水。脾气虚弱、气虚下陷、故气短、乏力、小腹空坠。脾气虚则心血亦虚、故心跳、心慌、甚或心悸。血虚不上荣、故面色㿠白、舌淡。气虚则脉虚大或虚弱无力。

生芪、党参大补中气;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和胃生血;川断、熟地、枸杞子补肾滋阴复阳以固冲任;白芍养血敛阴;仙鹤草、升麻炭升提收摄以止经血。

服药后,如血仍不止,可加龙骨20g,牡蛎30g,茜草炭10g,乌贼骨10g固涩收敛止血。

中医名方副作用及危害—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为医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轻则伤身,重则促亡也。

学医必读古籍,用药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读被滥用的千古名方!

《补中益气汤》—— 误用最多的脾胃之方!

百病皆伤脾胃,脾胃之疾也最易察觉,所以仲景之书,皆以固护脾胃为本。

李东垣以脾胃立论,创《补中益气汤》,以理脾胃之虚,升下限之阳。虽有偏颇,但不失为良方。

奈何今之医者,见虚弱萎靡,不以详查,便以补中益气治之。病者不查而妄服,轻者重,重者痼也。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现在有脾胃问题的人很多,感觉自己所谓“气虚无力”“少气懒言”的也十分多。这种所谓的功能主治,可以让90%有以上情况的人对号入座。但是中医之理甚深,这些类似“脾胃”“气虚”的问题,可能由十分复杂的情况引起,而并非都可以用“补中益气”治疗。

不过,由于某些原因,补中益气滥用的情况十分严重,光我见过的中医,就有很多,见到脾胃问题,看到少气懒言的症状,便书方:补中益气加减治之。

举几个我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我母亲曾经因为失眠去看过一个80多岁的“名医”,诊断为胃下垂,缺血,气虚发热,云云。于是书方补中益气加补血套药,安神套药,结果吃的满嘴起泡,严重发热,头晕心悸。

另外一个亲戚,也是常年的胃下垂,甚至有点子宫下垂,找老中医诊断,最后医嘱自购补中益气丸,起初略有改善,但胃下垂依旧。继续吃下去,就开始头晕,恶心,呼吸困难了。最后症状没解决,还修养了很久,才勉强恢复。

所以,中药滥用,副作用绝对比西药大的多,补中益气就是如此,如果只看到其效果,而忽略其影响,再加上诊断的偏差,那么可能造成不小的伤害。

其实,补中益气的诊断并不复杂,而不能使用的情况,古书中也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身为医者,不查古籍,盲目滥用,何能以医者自居。

《医方论》

即如此方,于主治注中,治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症。临后二语,明白了当,本无谬讹。若使东垣,遇阴虚发热及上实下虚之症,亦断不用此方。乃不善学人,每有先入之见,胶执于中,一遇发热,不论阳虚阴虚,不论上实下实,遂谓甘温能除大热,动辄参、芪 、升、柴,为害非小。

《医贯》“读伤寒书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东垣而不读丹溪书,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此诚持平之论也。夫学医而知宗仰东垣,不可谓非有志之士,然尚不可预有成心,又况峻烈之品,险怪之法,岂可轻试乎哉?

此两段以审证论之,百病皆可见气虚,皆可见发热, 薛生白谓:“人须修到半个神仙身份,方可当得名医二字。”可见中医审病查证之妙。

以气虚论之,以现在的饮食情况来看,单纯气虚的人少之又少,更别提气虚下陷了。而且,很多种不是气虚的情况,会引起“气虚”的表象。肝郁,肾虚,肺气不行,胆虚等等。我这么说是因为容易看明白,而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根本,具体可以参考我写的“疾病根源”系列文章。

《景岳全书》

补中益气汤,东垣用治劳倦内伤寒热等证。虽曰为助阳也,非发汗也。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若全无表邪,而但中气亏甚者,则升、柴大非所宜。盖升、柴味兼苦寒,性专疏散,惟有邪者固可用之;使或无邪,能不因散而气愈耗乎?且凡属补阳之剂无不能升,正以阳主升也。用其升而不用其散,斯得补阳之大法。要之,能散者,断不能聚;能泄者,断不能补。而性味之苦寒,断非扶阳之物。如表不固,汗不敛者,不可用;外无表邪,阴虚发热者,不可用;阳气无根,格阳戴阳者,不可用;脾、肺虚甚,气促似喘者,不可用;命门火衰,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水亏火亢,吐血衄血者,不可用;四肢厥逆,阳虚欲脱者,不可用。总之,元气虚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今人但知补中益气汤可以补虚,不知关系判于举指之间,纤微不可紊误者,正此类也。

再举个例子,有一个外地的朋友,从外相来看,别提多气虚了。看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药,自己也养生调理,最后问题越来越复杂,然后找到我,网诊结果明显的下虚上实。汗出如洗,手足不温。我简单用了一些食疗方法帮他改善了一些。但是他终究太关注于症状本身,总想找到办法治疗。于是经朋友介绍,他又去了本地一家比较有名的中医院。

抓了药以后,他把药方给我看,结果是补中益气汤,再加川芎,香附。因为这个医生在当地很有名,所以我也很好奇,因为如此的脉相,断没有补中益气的道理,于是,在服了5天药以后,之前的症状又回来了。而且比之前更重。其实,这种类型的问题,不难解决,但是自己的想法不改变,真的是药石无灵。不过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范畴,接着说补中益气吧。

陆丽京曰∶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非为下虚而清阳不升者言之也。倘人之两尺虚微者,或者肾中水竭,或者命门火衰,若再一升提,则如大木将摇而拨其本也。

柯韵伯曰∶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

简单一查,就知道,补中益气最大的禁忌便是肾虚。但是肾虚也必须依靠脉象做确实的判断,而不是现在大多数人觉得的那样。出现一点怕冷怕热的问题,或者性方面的问题,就是肾虚。这种大大的曲解,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比中药更大的伤害。

补中益气不是什么平和的补药,更不是调理用药,所以在这里我只说危害,而不说什么人能吃。以免危害过多。如果真的觉得补中益气适合你,请小量试服。再慢慢增加。更加稳妥。

如果真的对中医有兴趣,不妨研读古籍,求知真相。切莫听信某些“专家”一家之词。即使读古书都要博众家所长,方可不失偏颇。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健康,心理,修行方面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把知识分享给其他人。

补中益气汤该如何用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被后世医家推崇至极。明代医家张景岳评价道,“补中益气汤,允为李东垣独得之心法。”而今日,善用补中益气汤的医者日少,初涉临床的医生使用补中益气汤每每会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感觉。为什么?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重新审视李东垣笔下的补中益气汤,也许有益于临床。 辨证:治内伤脾胃始得 量轻效宏 读《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可以看出,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脾胃之证,是“始得之证”,临床表现可以和外感风寒之证相类同。其病因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喜怒忧恐,劳役过度”。病机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治则为《内经》所说的“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具体治法是“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方中“须用黄芪最多”,但仅用“五分”,“劳役病热甚者一钱”,他药各用“三分”。折合成现代用量,一剂药总剂量仅为10克左右。服用方法是“早饭后温服”。 方中黄芪、炙甘草配伍升麻、柴胡,重在“实其表”,“不令自汗,损其元气”;人参、炙甘草重在“补脾胃中元气”;白术除用其“甘温”之外,重在用其“苦”;橘皮“导气”,当归酒洗“和血脉”。 辨脉:右脉大于左脉 数中显缓 李东垣临证注重辨脉,对外感、内伤之别首列“辨脉”,并且认为辨脉已足够,“以此辨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之所以《内外伤辨惑沦》中又列辨症候,是“但恐山野间卒无医者,何以诊候,故复说病证以辨之。” 李东垣在“辨脉”中提到“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气口脉急大而涩数”等,尽管这里对脉象的记述似有杂乱之嫌,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右脉大于左脉,或脾脉独大于其他部位脉,并且见数脉时可“数中显缓”。这一点对于使用补中益气汤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还有,李东垣从反面论述了有一部分脉象是不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方后“四时用药加减法”中,在治腹痛时提到:脉弦不可用,当用小建中汤;脉沉细不可用,当用理中汤;脉缓不可用,当用平胃散。从脉象鉴别方证,简单而实用。 从李东垣笔下可以看到,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病证是非常广的,既可治内伤病,也可以治外感病;方药加减(主要是加药)是极其灵活多变的,补药、泻药、寒药、热药都可以加用,不拘一格。但万变中有其不变的根本,也就是适应症只能是“内伤”(外感病也是在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病脉主要出现在右关,病变的主要病位在脾胃。 加减:不解原意易坏事 张元素立方“非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作为张元素的弟子,李东垣深受其影响,所有方剂皆为“从权而立”,也就是重在教人立方之法,而不是传授他人所谓效方、验方。补中益气汤方后有一系列加减法及较大篇幅的“四时用药加减法”,示人方不可执,灵活应用。 方书多说补中益气汤证应该口中和,不喜饮,也就是说口干、咽干是慎用、不用补中益气汤的。但李东垣在方后的第一个加减竟是“口干嗌干加干葛”。气虚当温补,实火当苦泻,虚火当清补,而李东垣的第二个加减法竟然是补中益气汤加苦寒泻火之黄柏和甘寒清补之生地黄。反思其治法,补中益气汤原方中只有“补其中,升其阳” 之品,而缺少“泻其火”之药,加黄柏、生地黄似乎才成为完整的治疗脾胃内伤“始得之证”的补中益气汤。 后世医家在使用补中益气汤时也多加减及合方使用,但灵活性远不及李东垣。具有代表性的加减有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和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读《薛氏医案》和《寿世保元》随处可见。 脾胃不足,痰湿易滞,理应加茯苓、半夏;补中益气汤治“元气脾胃之虚”,六味地黄丸治“肾水真阴之弱”,“二方兼而济之,乃王道平和之剂”,合用似极为高明。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去认识,则茯苓、半夏沉降有余,六味地黄丸降入下焦,皆不利于“升其阳”。可见,不解东垣本意,随意加减极易“动手便错”。 误用极易坏事,于是后世医家提到了补中益气汤的禁忌症。如张景岳说:“元气虚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柯琴说:“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这些论述对后学者的临证是极其有用的。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看来,这只是低层次的、形式上的认识。 实际上,内伤脾胃病证中,肾虚完全是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只是用药时需斟酌升降浮沉。(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多囊卵巢中药处方

近几年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所以现在中医也只能治疗比较多的疾病的。有些女性想要好好治疗自己身上的多囊卵巢,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治疗才好,很多都会选择中医治疗,选择吃一些中药来调节好自己的身体,因为中药对于认体的副作用还是比较小的,那么让我们了解一下多囊卵巢中药处方。

多囊卵巢中药处方。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以补肾治本为主,从中医脏腑学说来讲,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因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痰湿血瘀致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因此治疗上除了补肾治本外,同时应该健脾理气化痰,疏解肝郁泄火。此外青春期重在以调经为主,需要恢复月经周期,育龄期则以助孕为要,常配以祛痰软坚,化瘀消徵的中药。常用方药,如左归丸,具有滋肾填精、调经助益的作用;右归丸具有补肾、温肾、助阳,调经助孕;苍附导痰丸具有化痰除湿、通络调经的作用;还有膈下逐淤汤,具有理气活血、祛瘀通经的作用;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泄火调经的作用,都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用中药方案。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患者的年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区别。如果患者年龄比较小,内膜比较薄,这种情况多是建议患者口服补肾促排卵的药物,调节月经周期,促进患者排卵,可以口服的中药有左归丸或者是右归丸进行加减。但是如果患者的内膜比较厚,只是不进行排卵,只要口服中药进行促排卵就可以了,可以将熟地黄、菟丝子、干姜、山萸肉、制附子等进行加减服用。

多囊卵巢的中药方子:1、比较常见的中成药,有补中益气汤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六味地黄丸加减以及大黄蛰虫丸进行加减治疗。2、还有医生通过辨证临时组成的方子,治疗多囊卵巢也有一定的疗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一般偏长,才能达到疗效。多囊卵巢中医认为存在几个原因,比如存在阳虚痰凝、阴虚热博等,每个医生有每个医生的治疗方式。多囊卵巢属于非常复杂的妇科疾病,除了中医的治法,西医还得结合激素、避孕药等进行治疗。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一般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来治疗月经不调。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根据症状不同有:

1、经期延长,气虚型的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丸。血热型的治疗可用止血片合知柏地黄丸。

2、月经过多,气虚型治疗可选用乌鸡白凤丸、人参归脾丸。血热型:症见反之,治疗宜选用止血片。

3、月经过少,血虚型宜治疗选用当归红枣颗粒、妇康宝口服液或四物合剂。肾虚型治疗宜选用乌鸡白凤丸合六味地黄丸。血瘀型宜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妇科得生丸合益母草膏。

4、月经先期,实热型治疗选用止血片。虚热型选用知柏地黄丸。肝郁化热型治疗用加味逍遥丸。气虚型宜选用人参归脾丸。

5、月经后期,实寒型可选用七制香附丸或痛经丸。虚寒型可用艾附暖宫丸。

根据月经不调的病症不同,选择的治疗方式也不相同,吃什么中药也是不一样的。选择中药要对症下药。

补中益气汤药方介绍?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东垣立此方以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气虚发热证,但后世多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及气虚下陷证。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欢。
补中益气汤处方
黄芪 18克;炙甘草 9克;人参 6克;当归 3克;橘皮 6克;升麻 6克;柴胡 6克;白术 9克
补中益气汤方解
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之热甚不休、手背热甚于手心者不同。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牌、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李东垣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溼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又说:“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可见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就是“阴火”。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溼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综上李氏创立“温能除大热”的理论,对区别外感与内伤发热的辨证、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使用的宜忌等均有阐发,对深入理解本方意义和指导临床运用均有稗益。
补中益气汤文献
方论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面板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法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溼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1.热痛-加黄连。

12.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3.咽痛-加桔梗。

14.有寒-加肉桂。

15.溼胜-加苍术。

16.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7.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8.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19.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0.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补中益气汤药理作用
1.益气健脾

李燕舞等研究发现,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胃壁细胞电镜下可见明显扩张的分泌小管,小管内可见增长密集的微绒毛,囊泡状结构少见,未见线粒体结构异常,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超微结构呈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对其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有恢复作用。

许琦等和郑小伟等研究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显著减少,导致脾虚大鼠胃黏膜的防御性下降,对攻击因子的敏感性增强,同时可见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补中益气汤可以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升高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含量。

研究还发现,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钙调素***calmo *** n,CaM***、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2+/calmo *** ndependentproteinkinaseⅡ,Ca2+/CaM?PKⅡ***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脾虚大鼠壁细胞处于高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大鼠壁细胞内CaM及Ca2+/CaM?PKII活性,降低壁细胞内的Ca2+含量,增加壁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nositoltrisphosphate,IP3***含量,提示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虚证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受体及受体后细胞内讯号传导来实现的。以上研究提示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改善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影响消化道讯号转导等方面。

2.甘温除热

张恩户等和赵勤等以“生化乏源”法复制家兔脾虚模型,给予脾虚家兔和正常家兔同一外源性致热源致热,以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对同一致病因素 *** 的应答反应,结果提示脾气虚家兔致热后发热潜伏期与热程均较长,发热后期热度稽留不退,反映了正气无力驱邪,邪毒盘踞的热病后期病理状态。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家兔脾虚发热有较明显的解热作用,表现在能抑制体温升高,缓解热势,缩短热程。从补中益气汤对正常致热家兔和脾气虚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来看,补中益气汤对二者均有降低体温的作用,但就影响二者发热的热程、热势和发热峰值来看,其对脾气虚家兔的发热有较明显的作用,提示补中益气汤对“气虚邪侵”的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脑脊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和丘脑下部视前区组织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含量有关。

3.保护脏器功能

Chen等以卵清蛋白致敏Nc/Jic小鼠建立免疫性肝病模型,发现补中益气汤治疗后鼠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肝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CD4明显下降,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免疫性肝损伤。Ochi等报道,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猪血清导致的羟脯氨酸升高,减少Ⅳ型胶原在肝内沉积,抑制血清或肝脯氨酰?4?羟化酶活性,抑制纤维发生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和IL?13的产生,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肝纤维化。

刘良徛等以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果提示补中益气汤治疗组显控率为73.3%,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提示补中益气汤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小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从而改善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Tajima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显著降低博来霉素诱导肺损伤鼠的死亡率,降低肺羟脯氨酸、液体含量,降低肺组织细胞浸润,缓解肺纤维化,改善肺组织结构,调节肺IL?5和干扰素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调节Th1/Th2比值来改善肺纤维化。Tajima等还在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中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支气管肺泡液中总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数量;升高血清角质细胞诱导因子***keratinocytechemoattractant,KC***;组织学检查可以见到肺组织白细胞浸润减少,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肺功能。

Kim等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可以保护γ射线对肠道、造血器官的损伤,方中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是其介导放射保护的主要组分,但其强度均不如补中益气汤全方。

以上研究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多种正常组织保护功能,包括肝、肺、骨髓、胃肠道等,其机制可能与免疫部分相关。

4.改善骨代谢

林坚涛等在环磷酰胺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发现,模型组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及刚度系数均减少,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各系数明显改善,其强度与葡萄糖酸钙相当,提示补中益气汤能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骨质量下降,预防骨质疏松。Sakamoto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布舍瑞林***buserelinacetate***导致的骨密度降低,提高血雌二醇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用于卵巢化学去势所致的骨代谢异常。Sassa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卵巢切除导致的骨密度降低,提升血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卵巢激素降低导致的骨丢失。Song等研究也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微重力环境下大鼠雌二醇水平,降低碱性磷酸酶,降低血钙/磷比值以及尿钙排除,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骨代谢。

5.抗不育

Yoshida等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 *** 浓度、数量、密度及其活动能力;用于 *** 减少性不育临床有效率可达51.1%,受孕率达20%。随后Sudo等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提高阿霉素所致的生精缺陷,包括睾丸重量下降和生精管数量减少等。Amano等证实,补中益气汤在体外可以有效提高 *** 的运动能力,但不影响 *** 的荧光引数。Onishi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明显提高 *** 可溶性Fas,降低 *** IL?6水平,但不改变IL?8的水平。Furuya等基于传统辨证将补中益气汤用于自发性男性不育,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提升 *** 数量和运动能力,升高 *** 可溶性Fas水平,并指出中药应用需辨证论治。

6.抗前列腺增生

廖泽云等应用去势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导前列腺增生,研究发现,用补中益气汤后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腺泡表面皱襞消失,腺腔光滑,腺上皮多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核小而圆,居中,腺体间质少,分布稀疏,基底平滑肌较少;前列腺的溼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酸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提示补中益气汤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临床上可以利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7.其他

Wang等以流产布氏杆菌***Brucellaabortus***造成小鼠疲劳综合征模型,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模型鼠每天活动能力,增加模型鼠体质量及体质量/脾质量的比值,抑制脾IL?10表达。Shih等在正常小鼠与衰老加速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神经肌肉协调能力以及学习记忆能力,并能提高肌肉组织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衰老作用。

目前的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除传统的益气健脾、甘温除热等作用外,至少还包括保护脏器功能***肝、肺、消化道、骨髓等***、抗不育、抗前列腺增生、抗疲劳、抗衰老以及改善骨代谢等药理作用;这些研究为临床扩大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以及进一步发展中医补益或扶正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