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牵正散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

道医 2023-06-24 20:36:22

牵正散

出自《杨氏家藏方》

【组成】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3g,日服2~3次,温酒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 风中头面经络。口眼 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布于头面;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邪引动内蓄之痰浊,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经隧不利,筋肉失养,驰缓不用;无邪之处,气血运行通畅,筋肉相对而急,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口眼 斜。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方中白附子辛温燥烈,入阳明经而走头面,以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为君。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其中全蝎长于通络,僵蚕且能化痰,合用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止痉,共为臣药。用热酒调服,以助宣通血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以为佐使。药虽三味,合而用之,力专而效著。使风邪得散,痰浊得化,经络通畅,则 斜之口眼得以复正,是名“牵正”。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卒然口眼 斜,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 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的毒性,用量宜慎。

2.加减法:初起风邪重者,宜加羌活、防风、白芷等以辛散风邪;病久不愈者,酌加蜈蚣、地龙、天麻、桃仁、红花等搜风化瘀通络。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于风痰阻络者。

【附方】

止痉散(《流行性乙性脑炎中医治疗法》) 全蝎 蜈蚣 各等分 上研细末,每服1~1.5g,温开水送服,每日2~4次。功用: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主治:痉厥,四肢抽搐等。对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亦有较好的疗效。

止痉散与牵正散比较,减白附子、僵蚕而增蜈蚣,则止痉之力强,宜于肝风内动之抽搐痉厥;牵正散兼有化痰之功,宜于风痰阻络之口眼 斜。

【文献摘要】

原方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1:“治口眼 斜。”

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夫中风口眼 斜一证,《金匮》有言‘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 僻不遂’数语,尤注谓其受邪之处,经脉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正气独治而急。是以左 者,邪反在右;右 者,邪反在左也。然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外眦,则中风一证,无不皆自三阳而来,然二气贯于一身,不必分左血右气。但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缘人之禀赋各有所偏,于是左右不能两协其平,偏弊相仍,外邪乘袭而病作矣。此方所治口眼 斜无他证者,其为风邪在经而无表里之证可知。故以全蝎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白附之辛散,能治头面之风;僵蚕之清虚,能解络中之风。三者皆治风之专药。用酒调服,以行其经。所谓同气相求,衰之以属也。”

【临床报道】

王氏以本方加鳝鱼500g(剪去尾部,放入砂锅中,加清水500ml,让其游动20分钟后,加入牵正散),水煎服,每日1剂,并配合用鳝鱼血于临睡前涂于患侧面颊、额头等处,治疗面瘫98例。结果:痊愈97例(自觉症状消失,外观正常),占98.99%;好转1例(自觉症状好转,外观轻度口角不对称),占1.01%。一般治疗4~5天即愈。[王成文.牵正散加鳝鱼血治疗面瘫98例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 1997;(2):31]

林氏以牵正散加味治疗偏头痛46例。基础方:僵蚕 12g、全蝎6g、白附子9g、川芎20g、柴胡10g、防风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7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显效28例(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16例(头痛发作频率减少,头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无效2例(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7%。[林文火.加味牵正散治疗偏头痛46例。福建中医药 2000;31(4):50]

僵蚕的功效是什么?

僵蚕还具有催眠、抗惊厥、抗癫痫的作用。僵蚕中还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僵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细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如:1、息风止痉(僵蚕咸辛平,入肝、肺经,既能够息风止痉,又能够化痰定惊,对于惊风、癫痫伴有痰热者效果好。)2、祛风止痛3、化痰散结4、治疗中风5、抑菌6、镇静安眠7、抗凝血8、美容养颜9、降血脂10、保护神经系统(僵蚕提取物能对抗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神经毒素,从而保护海马神经元、降低脑缺血及其他神经损害导致的神经受损。)

面瘫的中药配方

面瘫是因为周围性神经炎引起的一种疾病,它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对于反复发作比较严重的面瘫来说,可以使用中药的方法来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说可以用巴豆贴敷法来治疗面瘫,然后再配合中医针灸,取得了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生活当中也要加强调理,要保持愉悦的心情,要减少外部刺激。

治疗面瘫的中药配方

(1)取巴豆、乳香、没药、蓖麻仁、冰片、麝香制成软膏,贴于患侧太阳穴,三天一次,一般l~5次,有效率达95%。(2)取巴豆1粒(去油),斑蟊1只(去头足),麝香0.2g、川乌、草鸟、白附子各o.5g,白芥子7粒,共研细末,洒于医用胶布上,贴患侧太阳、迎香、颊车和地仓穴,5~7天自行脱落,1~2次可愈。(3)取巴豆(去皮)、斑蟊(去头足)各3个,鲜姜(去皮),共捣成糊状.调和均匀,涂于伤湿止痛膏或麝香虎骨膏上,外敷患侧牵正穴3~5小时,病程1月以内者1~2次,2~3月者2~3次.4~6月者,3~5次。病程6个月以上者,疗效不佳。

左脸面瘫后,吃了一周的中成药(牵正散),发现右脸逐渐痛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速求解决方法

我也得过面瘫,不过我比你的情况好些,我好的差不多了,如果别人知道我得过病就能看出来,不告诉别人根本看不出来,患侧虎牙只能露出一个尖,我跟你说说我的恢复阶段吧......

我24岁,大夫说如果单纯受风引起的两三周就能好,如果病毒引起的(耳后痛,偏头痛之类)需要2-3月针灸,我已经扎了两个月好的差不多了,哥们,如果你每天早上照一下镜子,每天都在有惊喜(细细观察)因为病毒侵入神经恢复阶段需要神经慢慢涨出来。有的患者面瘫不治也会好,针灸为了刺激加速生长.(所以什么祖传秘方才可以忽悠人)针灸是世界上除了牵线手术唯一的治疗方法,而且副作用小,一定要坚持!

我三十天时候也没好转,就是每天去针灸加两天一次的穴位注射b12。回家晚上就用开水蒸汽熏脸(热敷)。水不热了就把毛巾放里边投投敷脸。一天一次。第三十三天时候眉毛能动了,之后就嘴角能咧---脸蛋能微微动(越来越大)---下眼袋能往上走--之后下嘴唇可以整个往下走---眼角能用力(眼睛笑),现在龇牙患侧和建侧上嘴唇不一样高(仍在最后治疗中)。

还有我还在服用偏瘫复原丸10块八毛一盒,很管用。

还有每个部位要动之前都会疼,然后紧(进就是你这部位长出神经了,这是我的认为,不过我就是这样恢复的。)
希望你能心情没有压力,这个病就算不治也在自己恢复只不过是时间长短,望采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