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又难以治愈的多发性疾病。其致病因素包括抽烟、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同时与精神紧张、忧虑、抑郁等心理不健康因素密切相关。它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导致胃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西医对此病是进行对症治疗,一般是:吐酸水用制酸剂雷替丁、西米替丁等;止痛用阿托品;助消化用酵母片、乳酶生等;缺乏胃动力,用吗丁啉、莫沙比利。效果一般不理想,一旦停药,复发率较高。
中医学没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说,一般将其纳入中医学中的“痞满”、“胃脘痛”、“嘈杂”等病证范畴。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有一定的优势。本人近年根椐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胃阴亏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较好效果,病友反应好。现推介如下:
方药
沙参、麦冬为君药;玉竹、天花粉为臣药;甘草、生扁豆为佐药;冬桑叶为使药。此方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主要用于燥伤肺胃阴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
方解
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胃阴。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配以冬桑叶,轻宣燥热。七药合而成方,具有清养肺胃、生精润燥之功。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症状一般表现为腹部不适,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伴嗳气、恶心、反酸,消瘦,面色无华等。
随证加减
根椐临床上不同的表现,加减不同药物。如,形寒肢冷表现肾阳虚的症状者加熟地、附子温中滋阴;不欲饮食,胃口差,慢性腹泻,加厚朴、茯苓、山药、葛根,健脾燥湿生津;腹胀者加陈皮、枳壳、砂仁温脾理气;心中嘈杂、反酸者加煅瓦楞子、海螵硝温胃制酸;伴有嗳气、恶心加旋复花、柿蒂、沉香降气止呕;有灼痛者加石斛、白芍、延胡索、川楝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胃,健脾祛湿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沙参、麦冬有含有多种甾体、胡萝卜素、黏液质、糖类,有升高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的产生,提高胃肠道受损细胞的修复。玉竹含丰富的蛋白质、尼克酸、维生素,对促进食欲、滋阴降火有很好的作用;天花粉含有多种酶,还有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此方剂量,根椐患者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酌情加减,除甘草为调和之药剂量不宜超过8克,矿物质药物可稍大外,一般每药在10~20克为宜。
注意事项
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少盐饮食,平时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进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忌食辛辣、香燥等食品;不要吃过冷、过热的食物;不要吃烟薰火烤、油腻难消化食物,最好吃新鲜清淡食物;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要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萘普生、双氯酚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等。
沈心麦冬汤
材料:
沙参20克、麦冬15克、玉竹20克、百合30克、红枣6-8枚、龙眼肉10克、银耳适量、冰糖适量。
练习:
1.以上材料洗净,红枣去核;银耳用清水浸泡5分钟,撕成小块;将百合浸泡在清水中15分钟。
2.将泡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40分钟。
3.饮用时去掉沙参、麦冬、玉竹,根据个人口味酌情加入少许冰糖。
营养师点评:
“沙参麦冬汤”原方来自《温病条辨》,清肺和胃,生津润燥。此汤精选原方主料,加入养血养颜的红枣桂圆肉,润肺生津的百合银耳。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美容养颜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引起的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干咳少痰。
毛猪者排骨汤
材料:
鲜白茅根100克,甘蔗一段(约30厘米),马蹄50克,胡萝卜1根,白扁豆30克,排骨500克,生姜3片,植物油适量,盐适量。
练习:
1.白茅根洗净,切段,扎成一束;马蹄、胡萝卜去皮,切块;扁豆洗净,浸泡15分钟。
2.甘蔗洗净,不去皮切成3小块(约10cm/段),用刀切成4瓣。
3.排骨洗净,剁成小块,与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加足水,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1.5小时。吃的时候去掉毛根和甘蔗,加入少量的油和盐,调味。
营养师点评:
白茅根味甘,能养胃阴止渴。甘蔗有生津润燥的作用,对热伤津液引起的发热、口渴、干咳等症有效。由于马蹄干净,排骨不油腻,这种汤香甜可口,是真正适合秋天食用的老火汤。
小贴士:
甘蔗有两种:黑皮和白皮。黑皮性温,一般生吃;皮凉,一般用来煲汤。菜市场可以买到新鲜的毛根和白皮甘蔗。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0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银翘散加味治疗口腔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