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热痰犯肺,呼吸急促,喉中哮鸣

道医 2023-06-24 17:46:29

气郁化火食肥甘,煎灼痰浊气火生。

热痰犯肺气道阻,呼吸急促喉哮鸣。

口渴喜饮胸烦闷,气粗胸高痰黄稠。

咳呛阵作苔黄腻,便秘尿黄脉滑数。

宣肺清热化痰逆,加减麻杏石甘医。

麻黄杏仁生石膏,半夏桑皮苏葶苈。

射干黄芩瓜蒌仁,枳实郁李海浮石。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姜半夏9g 苏子10g 桑白皮10g 瓜蒌仁10g 射干8g 葶苈子10g 枳实9g 黄芩10g 郁李仁12g 海浮石10g

注:

过食肥甘,痰浊遂生,气郁化火,痰热交阻,致肺失肃清,火气上逆,故气促胸高息涌。痰热内蕴伏肺,故咳呛阵作,痰黄粘稠。痰热犯肺,气道阻塞不畅,故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火郁蒸,津液被灼,故口渴喜饮,胸膈烦闷,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麻黄,石膏宣肺清热;姜半夏,杏仁,苏子化痰降逆;射干、葶苈子降气祛痰定喘;桑皮、瓜蒌、黄芩,海浮石清化热痰;枳实,郁李仁开幽门,润大肠,釜底抽薪,涤痰泻火。

相关文章:

麻杏石甘汤的功效与作用,麻杏石甘汤临床运用医案

过敏性哮喘的食疗偏方 过敏性哮喘吃什么好

哮喘吃什么好?哮喘者的饮食应既清淡又有营养,少吃多餐。我整理了过敏性哮喘的食疗偏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过敏性哮喘的食疗偏方
一、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开,为1日量,分早晚2次。此食疗方对肺热型的哮喘病十分有效。

二、杏仁5克,麻黄6克,豆腐100克,混合加水煮1小时,去渣,吃豆腐喝汤。每天或隔天1服。此食疗方对哮喘病人很有效。

三、吃核桃对治疗哮喘有非常的好的疗效,我们可以选取核桃仁5克和5可的杏仁,30克的蜂蜜。三者混合起来蒸熟加热之后,再加上20滴的生姜一次性服用完。这个药方每隔两天服用一次,一般连续服用5-7次就好了。

四、鲜嫩丝瓜5个切碎,水煎去渣后口服。或用丝瓜藤汁,每次口服30毫升,1日服3次。方法为取丝瓜藤离地面3~4尺处剪断,断端插入瓶中,鲜汁滴入瓶内,一天可集液汁500毫升。
过敏性哮喘的偏方
一、北瓜汁:润肺止咳平喘

原料:北瓜500克左右,麦芽糖100克,生姜100克。

制作:北瓜切碎,加入适量麦芽糖,放入陶瓷锅内,加水适量,煮至极烂,去渣,将汁再煮,浓缩后在加入100克姜片所取姜汁,稍煮,每次服1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

功效:北瓜性平,味甘,无毒,入肺经,能润肺止咳平喘。生姜暖肺祛寒。麦芽糖调中、益气。

二、蔗汁淮山糊:润肺健脾,化痰止咳

原料:淮山药100克,甘蔗汁半碗(约100毫升

制作:将淮山药捣烂,加甘蔗汁半碗,放锅中隔水炖熟服食,每日1次。治疗过敏性哮喘食疗偏方|过敏性哮喘患者吃什么

功效:甘蔗汁性微凉,味甘,入肺胃经,能清热生津,下气润燥。淮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肾、脾经,能健脾补肺,固精益肾。

三、冰糖杏仁糊:润肺祛痰、止咳平喘、下气润肠

原料:冰糖50克,杏仁50克。

制作:冰糖、杏仁,加水适量同煎,文火煨,至药液粘稠呈糊状,去药渣,早晚2次分服。

功效:冰糖性平,味甘,入肺脾经,和胃润肺,止咳嗽,化痰涎。杏仁,既有发散风寒,又有下气除喘之功。可见此方对平素易患感冒、哮喘者尤宜。
中药治疗哮喘的方法
(1)哮喘急性发作期

要根据病人寒热、虚实各证候辨证施治。在急性发作时,用汤剂收效较快。

①寒痰阻肺,喉有喘鸣,痰多而不易咳出,面色白,无汗,鼻堵塞,口不干,舌苔薄白,脉浮滑。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平喘。

可以选用麻黄、桂枝、半夏、五味子、杏仁、细辛、干姜、甘草、白前等等进行治疗。主要的汤剂为小青龙汽,也可以用射干麻黄汤等等。

②痰热阻肺,咳喘,有喘鸣,胸闷,痰稠黄、不易咳出,烦躁口渴,可伴发热,咽红,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平喘。

可用麻黄、杏仁、黄芪、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款冬花、射干、前胡等治疗。热重可加石膏;痰黏可加用瓜蒌皮、天花粉等。主要汤剂为定喘汤加减,或麻杏石甘汤治疗。

(2)缓解期

在缓解期,要健脾、补肾、扶正。

①肺脾气虚,哮喘发作已久,面色白,疲乏,出汗多,易感冒,食欲差,大便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而弱。可用玉屏风散(白术、防风、黄芪)及人参健脾丸等。

②肾虚气喘,久病体虚,怕冷,下肢发冷,面色苍白,心跳气短,夜间尿多,大便稀,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弱。可用?参蛤散?加减,党参、蛤蚧、五味子研粉混合,分次吞服;也可用补肾防喘片、麦味地黄丸。

③平时也可长期服用桂龙咳喘宁,对轻症哮喘发作及其缓解期,有一定止咳、平喘作用。
哮喘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丁金元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红枣可治疗过敏性哮喘
大枣,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或无核、味甜者为佳。民间有?天天吃大枣,青春永不老一天十个枣,一辈子不显老?,?五谷加大枣,胜过灵芝草?,?若要皮肤好,粥里加大枣?等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常常食用大枣对健康是有益的。

红枣可用于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的辅助治疗,每日服用鲜枣50~100克或大枣20~50枚,有补气健身,抗过敏的功效。

服用方法

将枣洗净后不拘时服用,至过敏症状消失为止。

慢性疾病或大病后身体虚弱,大枣30克,花生30克,羊肉100克,调料少许,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血的功效。

服用方法

将羊肉洗净切为小块,放入花生大枣及调料,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煮2小时,食肉喝汤。

中老年人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须发苍白者,用大枣30枚,制首乌10克,桑椹10克,大米100克,红糖少许,有补肝肾,养精血,乌须发的功效。

服用方法

先将制首乌用水煎煮40分钟,然后在首乌药液中放入大枣、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食前加红糖少许调味,早晚服。

专家:中医这样治哮喘

眼下,正值春末夏初,是哮喘高发病率的时间,正值第二十三个“世界哮喘日”到来之际,让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哮喘的。

中医这样治哮喘

中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经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因脾为生化之源,脾虚则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肺、脾、肾三虚之症。那么,中医是怎么治疗哮喘的呢?

哮喘的治疗,总体上来说,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处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射干麻黄汤主治在肺,应为治哮的专方。当代名医程门雪认为此方是治哮证之祖方。

2.热哮证

证候:咳呛阵作,气粗息涌,喉中如痰鸣吼,咳痰黄粘,咯吐不利,胸膈烦闷,汗出口渴,面赤口苦,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处方:定喘汤或麻杏石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证候: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微、自汗怕风,痰清稀色白,面色晃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益气平喘。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证

证候:喘咳痰多而黏稠,咯吐不爽,痰鸣,胸脘满闷,恶心纳呆,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治法:健脾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

3.肾虚证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或畏寒、自汗、面青、舌质淡,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加味如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治疗哮喘,按压三个穴位

一、云门穴

云门穴位于胸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缘处,当双手叉腰时,在锁骨外端下缘出现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其中心即是云门穴。云门穴的主要作用是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能肃降肺气,清肺理气,泻四肢热,治疗咳嗽,气喘,胸痛。

二、中府穴

云门穴下一寸便是中府穴,中府穴为肺经募穴,其功能是募集其他脏腑传来的气血物质再输送给肺经,能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治疗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等。

以上两穴做法:每天早起后、晚睡前,端坐,以大拇指或食指分别按摩中府穴、云门穴各10分钟左右,然后再由中府穴向上直推至云门穴10分钟,力度以穴位处有酸麻胀感为宜,每天2—3次,坚持规律按摩,方可收到效果。

三、掌小横纹

哮喘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气促喘急、喉中痰鸣等,此时应通过宣肺、降气化痰达到定喘、控制症状的目的。中医认为,我们手掌上的掌小横纹具有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的作用,是治疗急性哮喘、百日咳、肺炎的要穴。

取穴:掌小横纹位于掌面小指根下一条细小纹路处。

做法:用中指或食指按揉掌小横纹,每次100~500下。




文章部分综合自《生命时报》

初审:孙志佳

审定发布:范琳燕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3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