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为《医方集解》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
笔者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收效良好,龙胆泻肝汤的功效与作用介绍如下:
1 阴道炎
李某,女,40 岁,2010 年 1 月 20 日就诊。近半年来白带量多、色黄,外阴瘙痒,查白带常规,诊断为霉菌性阴道炎,用达克宁栓阴道上药,每次月经完后上药7 天,连续 3 个月,症状反复发作。近感白带量多色黄、呈泡沫状、有臭气、阴痒,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0g,黄芩 10g,栀子 10g,泽泻 10g,木通 6g,车前子 15g(包煎),黄柏 10g,萆薢 12g,当归 12g,生地黄 12g,柴胡 10g。
水煎服,每日 1 剂。服 6 剂后症状消失,复查白带常规正常。
按:肝经湿热蕴结于下,损伤任带二脉,故带下量多、色黄、呈泡沫状、有臭气,阴痒;湿热内盛,阻于中焦,则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肝胆湿热之征。龙胆泻肝汤加减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加黄柏、萆薢清热利湿,使湿热去、实火清而诸症消失。
2 慢性胆囊炎
张某,男,35 岁,2011 年 3 月 15 日就诊。右上腹疼痛,偶引起肩背疼痛,已 3 年,B 超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疼痛可缓解,3 年来发作 5 次。
此次吃肥肉后又右上腹疼痛,引起肩背疼痛,伴脘闷纳呆、厌食油腻、口苦口干,尿黄。查白睛发黄,苔黄腻,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滑。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0g,黄芩 10g,栀子 10g,泽泻 10g,木通 6g,车前子 15g,黄柏 10g,萆薢 12g,当归 12g,生地黄 12g,柴胡 10g,姜半夏 10g,郁金 12g,川楝子 8g,茵陈 20g,金钱草 30g。水煎服,每日 1 剂。服 4 剂后黄疸症状消失,上方去茵陈和金钱草,另加三棱 8g、莪术 10g、丹参 15g 再服 4 剂,1 年后回访未复发。
按:慢性胆囊炎以右上腹疼痛,引起肩背疼痛为典型症状。嗜食肥甘辛辣,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湿蕴热,湿热蕴结于肝胆,致肝胆疏泄不利,气机阻滞,而成胁痛。
龙胆泻肝汤清泻湿热,加活血化瘀药消除淤血,湿热淤血去,故疼痛消失。
3 偏头痛
余某,女,29 岁,2009 年 3 月 25 日就诊。近半年来与丈夫吵架后右侧头胀痛、跳痛,口服正天丸和芬必得疼痛可稍缓解。因与邻居发生不愉快又出现右侧头胀痛、跳痛,心烦易乱,面赤口苦,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10g,黄芩 10g,栀子 10g,泽泻 10g,车前子 15g,黄柏 10g,当归 12g,生地黄 12g,柴胡 10g,川芎 10g,郁金 15g,夏枯草 15g,天麻 10g,钩藤 20g(后下),甘草 6g。水煎服,每日 1 剂。嘱其保持心情愉快,连服 3 剂而愈。
按:患者因长期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经脉失于条达拘急而头痛,气郁而化火,故心烦易乱、面赤口苦、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龙胆泻肝汤加夏枯草清泻肝胆实火,加川芎和郁金疏肝解郁、止痛,加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故疗效甚佳。
题主是否想询问“脾经湿热引起的前阴病,宜选用何方”?龙胆泻肝汤。前阴病,是由于气滞血瘀(因为气机不通畅导致血液瘀堵)引起的,前阴病治疗主要是行气活血(促进气体运行使血液流通),龙胆泻肝汤的作用是行气活血,清脏腑内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脾经湿热引起的前阴病,宜选用龙胆泻肝汤治疗。
龙胆的功效 1、富含物质
龙胆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分: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可高达7.33%,而龙胆苦甙含量可达6.34%。生物碱:龙胆碱即秦艽碱甲,龙胆黄碱。
2、功效作用
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捣敷。
龙胆的临床应用
1、治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2、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龙胆泻肝汤)。
3、治雀盲夜不见物:龙胆草一两,黄连一两。二味为细末,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履巉岩本草》)。
4、治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黄连(浸汁)一匙,和点之。(《世医得效方》)。
5、治眼中漏脓:龙胆草,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飞鸿集》)。
6、治谷疸,食毕头旋,心佛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牛胆丸如捂子,以生麦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7、治咽喉肿痛:龙胆草一把,捣汁,汩嗽服之。(《本草汇言》)。
8、冶卒下血不止:草龙胆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验方》)。
9、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并宜服之:龙胆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空心临卧。(《杨氏家藏方》龙胆汤)。
10、治肾囊风瘙痒或破,流水,又名绣球风:苦龙胆草、经霜桃叶、蜂房、藜芦、千张纸。共捣细末,芝麻油调搽。(《滇南本草》)。
4、科学研究
给大鼠腹腔注射龙胆减,30分神后血糖升高,持续3小时;且剂量越大升血糖作用愈强;切除动物肾上腺则升血糖作用消失,用Komp法测定肝糖原发现明显降低。肾上腺素能部分或完全阻断龙胆碱的作用。
龙胆的市场信息
1、龙胆的价格
龙胆的价格约0.25-0.45元/克。
2、龙胆的选购方法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或三花龙胆的根及根茎。龙胆为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略具四棱,粗糙,绿色或稍带紫色。叶对生,下部叶鳞片状;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钉形,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基部抱茎。花簇生于茎顶和上部叶腋;花萼钟形,膜质;花冠蓝紫色,钟形,5裂。蒴果卵圆形,有柄。花期9~10月,果期10月。采制春、秋季来挖,洗净,干燥。
3、龙胆的保存方法
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龙胆的功能主治
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
龙胆-中药材
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主骨间寒热,惊瘸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本经》
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别录》
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药性论》
治客忤,疳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日华子本草》
古方治疸多用之。《本草图径》
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履巉岩本草》
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医学启源》
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滇南本草》
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医学入门》
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纲目》
药物成分
核心功效
保肝利胆、抗菌消炎、免疫调节
龙胆的简介
功效作用
1、保肝利胆,龙胆能减轻肝组织细胞变性和坏死,有降低转氨酶的效果。能收缩胆囊和增加胆汁分泌而有利胆作用。龙胆苦苷小量能促进胃液和胃酸的分泌,有健胃作用;大量服用能抑制分泌,减少食欲,阻碍消化。
2、抗菌消炎,龙胆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龙胆碱和龙胆液口服或腹腔注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且较水杨酸钠强4~7倍。龙胆注射液可明显促进炎症细胞的吞噬功能。,
3、免疫调节,龙胆有抑制抗体生成的作用。龙胆泻肝汤注射液能使小鼠胸腺重量增加,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转化。龙胆泻肝汤有抗过敏作用,能使组胺引起的过敏反应明显减轻。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脾胃虚弱者、无湿热实火者、孕妇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龙胆草粥:将龙胆草、竹叶洗净后,用水煎取汁液.去渣后再加入大米中,一起煮成粥即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痔疮的民间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