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桂(去粗皮)1两半,桔梗(锉,炒)3分,吴茱萸(汤浸,焙炒)3分,人参3分,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冷气心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温酒送下,日午、夜卧各1。稍加至15、20丸。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枣皮的功效介绍 【中文名】: 山茱萸 (《本经》) 【类 别】: 果实类 【英文名】: 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 【异名】蜀枣(《本经》),鼠矢、鸡足(《吴昔本草》),山萸肉(《小儿药证直诀》),实枣儿(《救荒本草》),肉枣(《纲目》),枣皮(《会约医镜》),萸肉(《医学衷中参西录》),药枣(《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 【植物形态】山茱萸落叶小乔木,高4米左右。 枝皮灰棕色,小枝无毛。 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7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窄,长锐尖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近光滑,偶被极细毛,下面被白色伏毛,脉腋有黄褐色毛丛,侧脉5~7对,弧形平行排列;叶柄长1厘米左右。 花先叶开放,成伞形花序,簇生于小枝顶端,其下具数片芽鳞状苞片;花小;花萼4,不显著;花瓣4,黄色;雄蕊4;于房下位。 核果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7毫米左右,无毛,成熟后红色;果柄长1.5~2厘米。 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 花期5~6月。 果期8~10月。 杂生于山坡灌木林中。 有栽培。 分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采集】10~11月间果实成熟变红后采摘,采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文火烘焙,冷后,取下果肉,再晒干或用文火烘干。 宜放置阴暗干燥处,以防霉蛀变质。 【药材】肉质果皮破裂皱缩,不完整或呈扁简状,长约1.5厘米,宽约o.5厘米。 新货表面为紫红色,陈久者则多为紫黑色,有光泽,基部有时可见果柄痕,顶端有一四形宿萼痕迹。 质柔润不易碎。 无臭,味酸而涩苦。 以无核、皮肉肥厚、色红油润者佳。 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炮制】山萸肉:洗净,除去果核及杂质,晒干。 酒山萸:取净山萸肉,用黄酒拌匀,密封容器内,置水锅中,隔水加热,炖至酒吸尽,取出,晾干(山萸肉每100斤,用黄酒20~25斤)。 蒸山萸:取净山萸肉,置笼屉内加热蒸黑为度,取出,晒干。 【化学成份】: 含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罗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鳖甙(Ioganin)、山茱萸鞣质1、2、3、(cornus-tannin 1,2,3)等。 【性味】酸,微温。 ①《本经》:味酸,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 岐伯:辛。 ③《别录》:微温,无毒。 ④《药性论》:味咸辛,大热。 【归经】入肝、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少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心、肾三经。 ⑧《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山茱萸的功效】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 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症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 恶桔梗、防风、防己。 【选方】①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圣惠方》) ②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茱萸(酒浸)取肉一斤,破故纸(酒浸一日,焙干)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八十一丸,临卧酒盐汤下。 (《扶寿精方》草还丹) ③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 ④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 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 (《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⑤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才L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 (《方龙潭家秘》) ⑥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 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去净核),生龙骨一两(捣细),生牡蛎一两(捣细),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蜜炙)。 水煎服。
这个版本由用户 ababab修订于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19:36:54 (GMT+08:00)
请注意,这个版本是个废弃的修订版, 访问现行版本请点这里目录1《中藏经》卷下:地黄煎丸 1.1处方1.2制法1.3功能主治1.4用法用量1.5备注1.6摘录 2《鸡峰普济方》卷十六:地黄煎丸 2.1处方2.2制法2.3功能主治2.4用法用量2.5摘录 3《圣济总录》卷九十一:地黄煎丸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用法用量3.5摘录 4《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地黄煎丸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用法用量4.5摘录 5《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地黄煎丸 5.1处方5.2制法5.3功能主治5.4用法用量5.5摘录 6《圣惠》卷二十六:地黄煎丸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用法用量6.5摘录 7《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地黄煎丸 7.1处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用法用量7.5摘录 8《圣济总录》卷一八七:地黄煎丸 8.1处方8.2制法8.3功能主治8.4用法用量8.5注意8.6摘录 9《普济方》卷一八八引《余居土选奇方》:地黄煎丸 9.1别名9.2处方9.3制法9.4功能主治9.5用法用量9.6摘录 10《鸡峰》卷十六:地黄煎丸 10.1别名10.2处方10.3制法10.4功能主治10.5用法用量10.6摘录 11《圣惠》卷二十六:地黄煎丸 1《中藏经》卷下:地黄煎丸
2《鸡峰普济方》卷十六:地黄煎丸
3《圣济总录》卷九十一:地黄煎丸
4《圣济总录》卷九十七:地黄煎丸
5《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地黄煎丸
6《圣惠》卷二十六:地黄煎丸
7《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地黄煎丸
8《圣济总录》卷一八七:地黄煎丸
9《普济方》卷一八八引《余居土选奇方》:地黄煎丸
10《鸡峰》卷十六:地黄煎丸
目录1拼音2补益地黄丸药典标准 2.1品名2.2处方2.3制法2.4性状2.5鉴别2.6检查2.7含量测定 2.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2.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2.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7.4测定法 2.8功能与主治2.9用法与用量2.10规格2.11贮藏2.12版本 3中药部颁标准 3.1拼音名3.2标准编号3.3处方3.4制法3.5性状3.6鉴别3.7检查3.8功能与主治3.9用法与用量3.10注意3.11规格3.12贮藏 4补益地黄丸说明书 4.1药品类型4.2药品名称4.3药品汉语拼音4.4补益地黄丸的成份4.5性状4.6补益地黄丸的功能主治4.7规格4.8补益地黄丸的用法用量4.9补益地黄丸的禁忌4.10注意事项4.11补益地黄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4.12备注 5《圣惠》卷三十之补益地黄丸 5.1组成5.2主治5.3补益地黄丸的用法用量5.4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补益地黄丸*补益地黄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bǔ yì dì huáng wán
2补益地黄丸药典标准
Buyi Dihuang Wan
(2)取本品9g,剪碎,加乙醚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酮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枳壳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2g,剪碎,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乙醚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膝对照药材0.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4: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7.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35:65: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柚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7.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柚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2.7.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适量,剪碎,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枳壳以柚皮苷(C27H32O14)计,不得少于13.0mg。
3中药部颁标准
(2)取本品1丸,加乙醇1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丙酮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枳壳对照药材 1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 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4补益地黄丸说明书
2.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3.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4.补益地黄丸宜饭前服用。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7.对补益地黄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补益地黄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补益地黄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补益地黄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圣惠》卷三十之补益地黄丸
古籍中的补益地黄丸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治虚劳少精诸方 前以温酒下三十丸。治虚劳精少。阳事衰弱。宜服补益地黄丸方。熟地黄干〔一(二)两〕五味子(一两)鹿角...
《万病回春》:[卷之四]淋证 干唾痰,此思色,精降而火败。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愈(方见补益)。男子茎中痛,出白津,小便闭,...
《韩氏医通》:[卷下方诀无隐章第八]鹿丸 器,香粘如饧,是为也。随人所宜补药,古方如八味地黄丸、补阴丸、固本丸之类。以此加炼蜜三分之一,同和...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二诸虚门]补虚益精髓 四味并用醋淬)乳香禹余粮(醋淬)没药空心盐饮食地黄丸(出圣惠方)大补骨髓。益颜色。充肌肤。耐寒暑。...
《普济方》:[卷二百二十诸虚门]补虚治风
目录1拼音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附子八物汤 2.1附子八物汤的别名2.2处方2.3制法2.4功能主治2.5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2.6摘录 3《外科正宗》卷七:附子八物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3.4摘录 4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三 4.1附子八物汤的别名4.2组成4.3主治4.4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4.5附注 附:1古籍中的附子八物汤 1拼音 fù zǐ bā wù tāng
2《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附子八物汤
3《外科正宗》卷七:附子八物汤
4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三
古籍中的附子八物汤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二杂症门上]走疰痛 食少思,月经过期,其脉举之洪大,按之微细,用附子八物汤四剂而痛止,用加味逍遥而元气复,用六味丸而月...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走疰痛 食少思,月经过期,其脉举之洪大,按之微细,用附子八物汤四剂而痛止,用加味逍遥而元气复,用六味丸而月...
《仙传外科集验方》:[服药通变方第二]荣卫返魂汤 类血风,男子类软风,此名风湿痹,又名节,宜以附子八物汤加减用之。又有痈肿在项、腋、两乳旁,两胯软肉...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流注 ;房欲后外寒侵袭者,初宜服五积散加附子,次服附子八物汤温之;又有室女、孀妇,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而成...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一肿疡(十六)]内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2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八味散
下一篇: 八味檀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