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安胎散

中医世家 2023-04-29 19:53:29

安胎散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安胎散

处方 : 熟地 艾叶 白芍(炒)川芎 黄耆(炒)阿胶(炒)当归 甘草(炙)地榆各3克

功能主治 : 妇人妊娠,气血不足,腰痛下血,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 上药加姜、枣,水煎服。

摘录 :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胎产新书》卷一:安胎散

处方 : 当归2钱,川芎2钱,白芍2钱,熟地2钱,白术1钱半,茯苓1钱半,黄耆(炙)1钱半,甘草1钱半,阿胶(蛤粉炒)1钱半,地榆1钱半,半夏1钱,艾叶3分,姜3片。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安胎。主

用法用量 : 以米汤调送。

注意 : 半夏碍胎,宜少用为妥。

摘录 : 《胎产新书》卷一

《重订通俗伤寒论》:安胎散

处方 : 生白术、黄芩、炒白芍各等分。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妊娠伤寒已外解,脾气虚馁,热乘虚陷,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以生姜2片,大枣3枚,煎浓汁调服。

摘录 : 《重订通俗伤寒论》

《仙拈集》卷三:安胎散

处方 : 白术2两,黄芩2两,续断1两,白芍1两,当归1两,砂仁5钱,甘草3钱。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 童便调下。

摘录 : 《仙拈集》卷三

《胎产新书》卷五:安胎散

处方 : 人参5分,川芎5分,黄芩7分,当归头7分,白芍6分,黄耆6分,白术1钱,熟地1钱,蛤粉炒阿胶1钱,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 : 安胎气。主

用法用量 : 水煎,食远服。如腹痛,加杜仲(去粗皮,炒断丝),砂仁各5分;有忧怒郁结,加紫苏、香附各5分。

摘录 : 《胎产新书》卷五

《济阴纲目》卷八:安胎散

处方 : 白术1钱,当归1钱,黄芩1钱5分,甘草(炙)3分。

制法 : 上锉。

功能主治 : 安胎。主妊娠胎动。

用法用量 : 水煎服。如腹胀,加神曲、麦芽各2分半;气虚泄泻,加人参3分、陈皮2分;潮热,加柴胡1钱;气上逆,加枳壳3分。

各家论述 : 《医略六书》:白术健脾生血,当归养血荣胎,甘草泻火缓急,条芩清热安胎。为散水煮,俾热化血荣,则冲任完固,而胎得所养,胎无不安,何胎动之有?

摘录 : 《济阴纲目》卷八

《广嗣纪要》:安胎散

处方 : 缩砂不拘多少(和皮略炒,勿令焦黑,去皮取仁为末)、当归、川芎各等分。

功能主治 : 安胎易产。主因自高坠下,或为重物所压触动胎气,腹痛下血。

用法用量 : 如觉胎中热,其胎即安矣。

摘录 : 《广嗣纪要》

《痘疹金镜录》卷四:安胎散

别名 : 安胎饮

处方 : 八珍汤去地黄,加黄芩、砂仁、香附、紫苏、陈皮、大腹皮。

功能主治 : 孕妇出痘动胎。

用法用量 : 安胎饮(《医方考》卷六)。

各家论述 : 《医方考》: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所以补气;当归、川芎、芍药,所以养血;黄芩所以清热;砂仁、香附、紫苏、陈皮、大腹皮,所以行滞。

摘录 : 《痘疹金镜录》卷四

《种痘新书》卷十二:安胎散

处方 : 川芎、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芩、陈皮、紫苏、砂仁、阿胶、香附、艾叶、紫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 安胎。主

用法用量 : 加益母、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 : 《种痘新书》卷十二

《女科万金方》:安胎散

处方 : 川芎、当归、白芍、茯苓、甘草、黄耆、白术、阿胶、地榆、艾。

功能主治 : 胎动不安,或见血水,或纯鲜血,腰腹痛。

用法用量 : 加生姜3片,水2钟,煎服。

摘录 : 《女科万金方》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安胎散

别名 : 安胎饮

处方 : 熟地黄(自制)5分,艾叶5分,白芍药5分,川芎5分,黄耆(炒)5分,阿胶5分,当归5分,甘草(炒)5分,地榆5分。

功能主治 : 妊娠卒然腰痛下血。

用法用量 : 安胎饮(《妇科玉尺》卷二)。或加杜仲、续断。

摘录 : 《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安胎散

别名 : 安胎饮、缩砂汤、小安胎饮、独圣散、独圣安胎散、独圣汤

处方 : 编砂不以多少(熨斗内盛,慢火炒令热透,后去皮、取仁用)。

制法 :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妊娠胎动下血,心腹疼痛,气逆呕吐及孕妇出痘动胎。

用法用量 : 安胎饮(《女科百问》卷下)、缩砂汤(《妇人良方》卷十二)、小安胎饮(《得效》卷十四)、独圣散(《景岳全书》卷六十一)、独圣安胎散(《种痘新书》卷十二)、独圣汤(《叶氏女科》卷二)。服此药后觉胎动处极热,即胎已安。

注意 : 此药非八九个月内,不宜多用。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经验女科方》:安胎散

处方 : 苏叶、桔梗、枳实、大腹皮、贝母、知母、川归、五味子、甘草、石膏、桑白皮。

功能主治 : 胎前气紧不得卧。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经验女科方》

《胎产新书》卷二:安胎散

处方 : 阿胶1钱,人参1钱,茯苓1钱,川归1钱,生地1钱,川芎5分,甘草5分,小茴8分,人角茴8分。

功能主治 : 胎前动红。

用法用量 : 水煎,空心服。先急用胶艾汤以止其血,再服本方以护其胎。

摘录 : 《胎产新书》卷二

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

1、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的吉凶指数

能安定,可逃灾害,部下得力合作,能成功,由尊长之爱护提拔或父祖余德所荫益,得隆昌而大发展。【大吉昌】

吉凶指数:81(仅供参考)

2、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的宜忌 「宜」宜仰卧起坐,宜道歉,宜拍人肩膀。

「忌」忌逛动物园,忌还信用卡,忌读英文。

3、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的预兆梦见同性的同学,反映你现在人际关系上出现了问题。

做生意的人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代表应该集合大家的意见研讨改进,否则失败在前。

梦见聚会,意味着做梦人心里希望能扩大交际圈,结交更多的朋友,并预示会因此得到更多的机会。

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 ,运气开始回升,你会觉得干劲又重新回到自己身上来了,甚至有亢奋的情绪呢!!曾经被你放弃的工作/学业计划有重新开始的想法。所以,这个今天,往往是为下一周的重新奋斗做准备的!不过,恋人或伴侣因为熟悉你,会给予你一些打击的话,就当是勉励和提醒吧!

怀孕的人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预示生女,忌动土,饮食小心。

本命年的人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意味着慎防受骗、仙人跳、小人设计、官司之灾,损财物。

出行的人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建议变动大、延期再出行。

恋爱中的人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说明互相发掘缺点,若能包容对方婚可成。

梦见同学聚会后又散,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紫色 ,幸运数字是 3 ,桃花位在 西南方向 ,财位在 正西方向 ,开运食物是

怀孕的人梦见安胎散,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忌动土损胎气。

恋爱中的人梦见散子,说明初恋波折多,而后成夫妇,婚姻平顺。

上学的人梦见猴枣散,意味着理科与口试成绩差,影响录取分数。

梦见神,得财。《敦煌本梦书》

梦见金刚散 ,家人的劝导是你最好的提醒!近期走偏的运势,得到一个不错的纠正机会呢!但是否能够把握得住,就看你对待家人劝导的态度了。

做生意的人梦见宴席散,代表平稳有财利,不可盲目投资。

梦见白鲜皮散 ,适合家庭聚会的一天。有约会打算的你,其实也可以把交往对象带到家里来呢!最近家人都蛮照顾你,也会努力帮你的恋情加油的!

做生意的人梦见散被子,代表营业失利,要重新整顿再开始。

梦见散养 ,可以说是一切按照原订计划的一天。想要的东西只要说出口应该都能得到手。而公共场合则是你发挥实力展现手腕的地方。不过需要注意这两天说出口的玩笑话有被曲解的可能,正经一点的态度才不会出错。爱情方面却稍有低潮,这两天不宜约会,还是找个普通朋友聚聚吧。

梦见猴枣散 ,遇到不顺会很不耐烦,你会无意间蹦出几句粗话,小心因此而破坏在异性心目中的好形象。不适合外出拜访客户或商谈,易吃到闭门羹。购物的时候,参加抽奖,获得意外惊喜的机率很高。

做生意的人梦见乳香散,代表营业不顺,遇恶人损害,慎防小人。

中药的问题

黄芩10g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用主治-黄芩的功效】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
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宜忌】①《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
恶葱实。
畏丹砂、牡丹、藜芦。
②《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
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选方】①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
捣罗为散。
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
(《圣济总录》黄芩散) ②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
服五十丸。
(《丹溪心法》清金丸) ③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
每次服二至三片。
(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
每服一钱,茶、酒任下。
(《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⑥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论》黄芩汤) ⑦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千金翼方》) ⑧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
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不计时候,和滓温服。
(《圣惠方》黄芩散) ⑨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
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
(《本事方》) ⑩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
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
(《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⑾安胎:白术、黄芩、炒曲。
上为末,粥丸,服。
(《丹溪心法》) ⑿治肝热生翳,不拘大Z'bJL: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
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
忌酒,面。
((卫生家宝方)) ⒀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白芷。
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丹溪心法)) ⒁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
为末,酒服。
((怪证奇方》) ⒂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
((G阴沸验方)) ⒃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上件,细切。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倘氏家藏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用50%黄芩煎液,1岁以下每天6毫升,1岁以上8~10毫升,5岁以上酌加,皆分3次服。
经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
治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者51例,无效12例。
体温多在3天内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多为4天。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黄芩1斤,甘草0.5斤,加水煎煮2次,得煎液3斤;另取生石灰1斤,加冷开水10斤,搅拌浸泡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8斤。
将煎液缓缓加入石灰水中,边加边搅拌,至pH呈7~8为止。
每次20~25毫升,日服3次。
治疗35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16例。
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③治疗急性菌痢取黄芩、诃子等量,以明矾沉淀法提制成粉。
每次2克,日服4次,小儿酌减。
对症治疗:失水者补液,高热者配合解热剂。
治疗100例,平均2.5天症状消失,3.3天大便镜检正常,4.3天大便培养转阴,5.3天临床治愈。
④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取黄芩、银花、连翘等量,分别制成黄芩素及银花、连翘浸膏,混合制成片剂,每片重0.5克,相当于生药3.7克。
每次10~15片,6小时服1次,小儿酌减。
共治65例,其中一个地区收治59例,治愈58例;另一地区收治6例,失败4例,疗效差异甚大,原因有待研究。
有效病例服药后,开始降温时间平均为7.5小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8天,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在2~5天内减轻或消失。
以对中、轻度病人疗效较好,退热较快,对重度晚期病人退热较慢,疗效较差。
服药期间未见严重毒性反应,仅少数病例有轻微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停药后即可消失。
⑤治疗传染性肝炎将黄芩的提取物-黄芩素装胶囊,每粒0.25克。
每次2粒,日服3次,儿童酌减。
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27例,自觉症状和体征均于1月内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其中治疗半月,谷丙转氨酶即降至正常者占74.1%。
亦有用黄芩素针剂,每日肌注2毫升(含黄芩素40毫克),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3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6例。
另曾配合胎盘组织液每天肌注2毫升,有腹水者配合利尿剂,治疗迁延性肝炎7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2例;治疗慢性肝炎47例,基本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
未见明显副作用。
⑥治疗肾炎、肾盂肾炎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毫克(儿童减半),每日2次。
共治20例,治疗期间除配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外,均未兼用其他药物。
结果急性肾炎11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两次以上均正常)6例,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仅有少量红、白细胞)5例;肾盂肾炎9例,治愈、好转(标准同上)各4例,1例用药10天无变化。
疗程最长17.5天,最短7天,平均12.5天。
治愈病例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9天,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5.6天。
黄芩治疗肾病所以奏效,可能与其具有抗菌、降血压、利水等作用有关。
⑦治疗高血压病将黄芩制成20%的酊剂,每次5~10毫升,日服3次。
治疗51例,服药前血压均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服药1~12月后血压下降20/10毫米汞柱以上者占70%以上。
一般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或减轻。
据观察,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
无明显副作用。
此外,以黄芩煎荆预防猩红热,黄芩含片预防白喉,有一定作用。

【名家论述】①《药对》:黄芩,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
②《本草图经》: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主诸热,利小肠故也。
又太阳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黄芩。
③《医学启源》: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
泄肺中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九:泻肺经热,一也;夏月须用,二也;上焦及皮肤风热,三也;去诸热,四也;妇人产后,养阴退阳,五也;利胸中气,六也;消膈上痰,七也;除上焦热及脾湿,八也;安胎,九也。
单制、二制、不制,分上中下也。
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正谓此也。
④张元素:下痢脓血稠粘,腹痛后重,身热久不可者,黄芩与芍药、甘草同用。
肌热及去痰用黄芩,上焦湿热亦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芩、黄连,详上下,分梢根,及引经药用之。
⑤李杲:黄芩,味苦而薄,故能泄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
细实而中不空者,治下部妙。
⑥朱震亨:黄芩降痰,假其降火也。
凡去上焦湿热,须以酒洗过用。
片芩泻肺火,须用桑白皮佐之。
若肺虚者,多用则伤肺,必先以天门冬保定肺气,而后用之。
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俗以黄芩为寒而不敢用,盖不知胎孕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乃能养胎,黄芩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白术能补脾也。
⑦《纲目》:洁古张氏言黄芩泻肺火,治脾湿;东垣李氏言片芩治肺火,条芩治大肠火;丹溪朱氏言黄芩治上中二焦火;而张仲景治少阳证小柴胡汤,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汤,少阳证下后心下满而不痛泻心汤并用之;成无己言黄芩苦而入心,泄痞热,是黄芩能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大阴、少阳六经典。
盖黄芩气寒味苦,苦人心,寒胜热,泻心火,治脾之湿热,一则金不受刑,一则胃火不流入肺,即所以救肺也;肺虚不宜者,苦寒伤脾胃,损其母也。
……杨士瀛《直指方》云,柴胡退热,不及黄芩,盖亦不知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之,散火之标也,黄芩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
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热,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⑧《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
诸热者,邪热与湿热也,黄疸、肠澼、泄痢,皆温热胜之病也,折其本,则诸病自瘳矣。
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
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入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
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
《别录》消痰热者,热在胸中,则生痰火,在少腹则绞痛,小儿内热则腹痛,胃中湿热去,则胃安而消谷也。
淋露下血,是热在阴分也;其治往来寒热者,邪在少阳也;五淋者,湿热胜所致也;苦寒清肃之气胜,则邪气自解,是伐其本也。
黄芩为苦寒清肃之药,功在除热邪,而非补益之品,当与黄连并列,虽能清热利湿消痰,然苦寒能损胃气而伤脾阴,脾肺虚热者忌之。
⑨《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
上焦之火,山栀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
……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
⑩《药品化义》:黄芩中枯者名枯芩,条细者名条芩,一品宜分两用。
盖枯芩体轻主浮,专泻肺胃上焦之火,主治胸中逆气,膈上热痰,咳嗽喘急,目赤齿痛,吐衄失血,发斑发黄,痘疹疮毒,以其大能凉膈也。
其条芩体重主降,专泻大肠下焦之火,主治大便闭结,小便淋浊,小腹急胀,肠红痢疾,血热崩中,胎漏下血,挟热腹痛,谵语狂言,以其能清大肠也。
⑾《本经逢原》: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著,讵可混论。
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霉,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
⑿《本经疏证》: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以柴胡能开气分之结,不能泄气分之热,芍药能开血分之结,不能清迫血之热,黄连能治湿生之热,不能治热生之湿。
譬之解斗,但去其斗者,未平其致斗之怒,斗终未巳也。
故黄芩协柴胡,能清气分之热,协芍药,能泄迫血之热,协黄连,能解热生之湿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9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