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陇西黄耆3两,枸杞根皮3两,桂3两,麦门冬3两,甘草3两。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五劳百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大病后,不复常行动,喘惙吸吸少气,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悸咽干,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 : 每服四匕,加生姜寸许,细切别研,生米泔汁3升,同煮至1升半,分2服,温热进之,每日2次,通为4服。
摘录 : 《元和纪用经》
黄芪治病二十例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含糖类、胆碱、叶酸、数种氨基酸、?茁-谷甾醇等,可兴奋中枢神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提高抗病能力,并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此外,尚有利尿、消除蛋白质、保护肝脏之作用。综合古今及笔者应用黄芪之经验,特将其配方治病二十例,罗列如下。
一、治冷汗不止,四肢厥逆:用《魏氏家藏方》之芪附汤:黄芪30g,附片18g。久煎,分2次服,可日服2剂。
二、治自汗、盗汗:用《和剂局方》之牡蛎散:黄芪30g,牡蛎24g,麻黄根9,浮小麦18g。水煎,分2~3次服。
三、治气虚经常感冒:用《世医得效方》之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5g,防风9g。水煎,分2次服,常服必验。
四、治肺气不足,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用参芪汤:黄芪30g,人参9g。水煎,频饮,其效颇佳。
五、治中气下陷引起的脏器下垂:常见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可用《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黄芪30g,党参、白术各15g,当归、陈皮各12g,升麻、柴胡各6g,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数剂即效。
六、治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腹泻:用《金匮要略》之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各30g,白芍18g,桂枝、生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上药除饴糖外,余药水煎,兑入饴糖,分3次服,获效甚捷。
七、治阴血、阳气不足之周身麻木不仁:用《金匮要略》之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g,白芍、桂枝各15g,生姜12g,大枣6g。水煎,分3次服。
八、治心脾亏损:常见面色不华,体倦神疲,心悸气短,不寐健忘:用《济生方》之归脾汤:黄芪、桂圆肉各30g,人参、木香、远志各9g,酸枣仁15g,茯神、当归、白术各12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效果满意。
九、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用自拟验方补肾健脾汤:黄芪30g,党参18g,续断、杜仲、茯苓、白术、丹参各15g,白茅根45g,炙甘草3g。水煎,分3次服,服半月停1周,再服,宜服6~8周。
十、治白细胞减少:用自拟验方补益气血汤:黄芪45g,人参9g,丹参、当归各15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待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再服3~5剂以巩固之。
十一、治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用民间验方黄芪豆枣汤:黄芪、黑豆各30g,桂圆肉、五味子各15g、大枣10枚。水煎,分3次服,连服1周,若不效再加人参。
十二、治脑血栓引起的半身不遂:用《医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黄芪120g,赤芍、川芎、当归尾各15g,地龙、桃仁、红花各9g。水煎,分3次服,此方可久服。
十三、治痘疮气虚塌陷、气虚小便浑浊:用《景岳全书》之保元汤:黄芪18g,人参9g,肉桂6g,糯米1撮(布包煎),甘草3g。水煎,分2次服,连服3~7天常可见效。
十四、治风湿身重,又汗出当风:用《金匮要略》之防己黄芪汤:防己12g,黄芪18g,生姜、白术各9g,大枣5枚,甘草3g。水煎,分3次服。
十五、治气血虚弱之月经不调,或白带过多,或崩漏:用《景岳全书》之八珍益母丸:黄芪30g,熟地18g,川芎、当归、白芍各12g,党参31g,白术、茯苓各9g,益母草15g,甘草6g。共为细末,以蜂蜜为丸,每服6g,日服3次,病重者变丸为汤服。
十六、治产后气血虚弱或失血体虚:用《内外伤辨惑论》之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15g,水煎服。民间用上方炖鸡服,效果也很好。
十七、治产后乳汁缺少: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之方:黄芪30g,当归15g,王不留行、炮山甲、路路通、丝瓜络各6g。水煎,分2次服。
十八、治产后脾虚水肿:用自拟验方健脾利湿汤:黄芪30g,白术、茯苓各15g,山药、苡仁各18g,砂仁6g。水煎服,日3服,5剂常可见效。
十九、治冲任不固引起的胎动不安:用黄芪30g,杜仲15g,艾叶12g。水煎,分2次服。此系民间验方,笔者常用,且收效亦佳。
二十、治痈疽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收口:用《医宗金鉴》之托里透脓汤:黄芪30g,人参9g,白术、炮山甲、白芷各12g,当归6g,皂角刺4.5g,升麻、青皮、甘草各3g。水煎,分3次服,久服必验。
长期喝枸杞黄芪大枣熬的汤,会有哪些利弊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长期喝枸杞黄芪大枣熬的汤,会有哪些利弊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枣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到的食材,一般人们都会使用红枣来制作甜品或者是煲汤,在南方吃火锅的时候也会放上几颗红枣来提升火锅的味道;红枣在熬汤的时候都会和枸杞子搭配使用,味道不错,经常喝枸杞,红枣,桂圆茶的益处在于补气,健脾,益胃固表,利尿消肿的作用,害处就是长期饮用的话会出现上火的现象,所以需要适量饮用即可。枸杞味甘平,归肝肾经,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为平补肾精肝血之品,多用于肝肾阴虚或精亏血虚之眼睛干涩,昏花。
黄芪的性质比较温和,黄芪中富含的多糖能够降低血糖、扩张血管、调节血压,预防动脉硬化和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黄芪还能止汗,预防感冒,利尿消肿,改善皮肤溃疡等。因为是冬天所以我总是天天泡一壶,黄芪,蜜枣或红枣,山楂,枸杞的水来喝,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以及孕妇都应该忌服,因为妇女怀孕后大都阴血偏虚,阴虚则生内热。黄芪枸杞红枣汤具有增强及调节免疫力的功能,每日服用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及治疗效果,也有助于改善自体免疫疾病或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疾病症状。
芪大枣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抗衰老,降压,降脂的作用。改善微循环,提高皮肤和肝脏细胞的修复功能,具有,养颜明目,养心安神之功效。想要真正的补气养血,不能只靠泡水来喝,多运动,动则升阳,活气行血,多吃一些血类制品食物,容易被吸收,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枸杞适合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群,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但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要适合的,有些是不适合用枸杞子和大枣泡水喝的,如正在感冒发烧、有炎症、腹泻、肝肾不虚者以及腹胀气滞者等,都不宜饮用。
“黄芪枸杞红枣汤”是温补汤,其中红枣可以补气健脾,黄芪可以补气、补虚,枸杞可以补阳。红枣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养胃的作用;枸杞具有温肾补阳,明目降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具有很好的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和强心利尿的作用。黄芪又称“便宜小人参”,是一种香甜、温暖的中药,具有益气、补益、利尿、解毒的作用。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黄芪具有利尿、增强免疫力、降血压、舒张血管的作用。如果女性本身气血亏虚,还要没有内湿伏热的前提下,经常喝黄芪红枣水可以滋补气血,美容养颜。
经过以上大概了解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仰望岐黄
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第一个方子,就是 桂枝汤 ,这个方子非常简单,由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组成。张仲景既用它治外感病,也用它治内伤杂病。
张仲景把这个方子放在《伤寒论》第一个方子的位置,我想是有这样的想法的:正气是关键,有了正气才能祛除邪气。
如果把桂枝汤的芍药量翻倍,加上饴糖,则变成了一个彻底的补脾胃方子,叫小建中汤。
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再加上黄芪,就变成了黄芪建中汤。其组成如下:
黄芪6克、饴糖30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个(掰开)。一般都是用前面六个药,煮了之后兑入饴糖。
《金匮要略》:“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就是说 黄芪建中汤可以补益身体诸多不足,不足就是虚,像气虚、气短、乏力、虚汗多 ;劳心劳力过度导致身体发虚;五脏气血枯竭;小儿挑食厌食偏食爱吃零食,过敏性疾病;大病慢性病后期等的消瘦疲劳。
药方的功效
这张方子里头,有大量的饴糖。 饴糖就是麦芽糖 ,有不少饭馆做早点,有那种糖油饼,糖油饼上面那层甜甜的,黄黄的东西,那就是用饴糖做的。
五脏皆虚从中治,黄芪建中汤就是因为有饴糖才能称之为“建中”。
饴糖有补气养血 的作用,这味药非常好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不能够随便用其他东西代,用蔗糖代是不行的,用蜂蜜代也是不行的。
在小肠区块的桂枝“心火”药性又大大帮助了人的消化能力。中医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么胃腐熟食物就没有力量。这样的人,往往早上吃了饭,到晚上都不知道饿。
缺乏太阳照射的南北极,阴冷草木难生。这时暖心阳。 心阳一振作,胃就有劲了。直接用点桂枝,补补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 。黄芪建中汤中用桂枝就是这个道理。
而丹田一暖,命门火也大大得助,同时补消化又补肾阳。
而加倍的芍药,搭上了桂枝,桂枝外散的力道被缩小,作用点又拉低了,就会变成从脾胃斜上去“平肝”, 治肝虚乘脾,再加上芍药原本就有养肝血的功效,合起来就变成补肝了 。
再加点黄芪,加强补肺的功能 ,补充身体内的“虚弱亏空”的脏腑,而黄芪在这方面尤为擅长。
所以黄芪建中汤几乎是五脏皆补,且补而非常温和,饴糖、生姜、红枣、甘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这里面除了芍药是酸酸的,桂枝有甜味,甘草有甜味,大枣有甜味,麦芽糖绝对有甜味,这个生姜有点辣辣的,基本上以甜为主,可以说男女老少都适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3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耆大补肾汤
下一篇: 黄耆当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