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丹砂9分(别研),大黄6分,桂心4分,半夏(洗)4分,牛黄5分,黄连5分,云母7分,雄黄2分,特生礜石12分(炼)。
制法 : 上为末,更入巴豆2分(去心,炒),雷丸3分,珍珠1分,代赭2分,干姜3分,各为末,新绢袋盛,蒸如十斛米熟,方取;牛黄、桂、姜、代赭别为末,与前相和匀,以蜜和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 小儿十二痫。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石室紫药神丸”。
摘录 : 《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虚喘的病因5虚喘的症状6虚喘的分类 6.1气虚喘6.2阴虚喘6.3真元耗损喘6.4胃虚喘 7虚喘的治疗 7.1肺虚 7.1.1肺虚型喘证的症状7.1.2证候分析7.1.3治法7.1.4方药治疗肺虚型喘证7.1.5肺虚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7.1.5.1推荐食材7.1.5.2推荐食疗方7.2肾虚/肺肾两虚 7.2.1肾虚喘证的症状7.2.2证候分析7.2.3治法7.2.4方药治肾虚喘证7.2.5针灸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7.2.6肾虚喘证的食疗方法 7.2.6.1推荐食材7.2.6.2推荐食疗方7.3肺脾两虚/脾肺气虚 7.3.1肺脾两虚型喘证的症状7.3.2证候分析7.3.3针灸治疗肺脾两虚型喘证 7.4正虚喘脱 7.4.1症状7.4.2证候分析7.4.3治法7.4.4食疗方法 7.4.4.1推荐食材7.4.4.2推荐食疗方 8关于喘证9参考资料附:1治疗虚喘的穴位2治疗虚喘的方剂3治疗虚喘的中成药4虚喘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虚喘 1拼音 xū chuǎn
2英文参考 dyspnea of deficienc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eficient dyspn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虚喘(dyspnea of deficiency [1]、deficient dyspnea[2])为病证名[3]。见《丹溪心法·喘》。是指辨证为虚证的喘病[1][2]。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4]。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4]。虚喘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等法[4]。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4]。
4虚喘的病因 虚喘因正气虚衰所致[3]。多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3]。
5虚喘的症状 《景岳全书·杂证谟·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虚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呼吸气短难续,以深吸气为快等[3]。
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4]。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4]。
6虚喘的分类 虚喘中由于病因和见症的不同,又分为气虚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胃虚喘等[3]。
《医学纲目·喘》:“若久病气虚而发喘者,宜阿胶、人参、五味补之。”如脾肺气虚,上焦微热微渴而作喘者,宜生脉散,如气虚而无热者,用独参汤;若火燥肺金,上焦热甚,烦渴多汗,宜人参白虎汤[5]。又如人参平肺散、参橘煎、四君子汤、参冬饮、理中汤等均可随证选用[5]。
症见气从小腹直冲于上,喘声重浊,撷肚抬身,乍进乍退,时止时作,或兼潮热、盗汗等[6]。治宜滋阴养血或补益肾精为主[6]。阴血不足者,用四物汤加味; *** 不足者,用家秘天地煎、家秘肝肾丸等方[6]。
治疗宜八味丸、安肾丸、养正丹,煎人参生脉散送下[7]。喘稍定后,以大剂参芪补剂加破故纸、阿胶、牛膝等[7]。八味丸加河车为丸吞服亦可[7]。《类证治裁·喘症论治》:“肾阳虚而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加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
症见抬肩撷肚,喘而不休[8]。多由久病或大病后中气受伤所致[8]。治宜补中气,养胃阴为主,如五味子汤、生脉散加杏仁、陈皮、白术等药[8]。如胃虚有寒者,用理中丸加胡椒等药[8]。
7虚喘的治疗 虚喘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肺、纳肾、益气、养阴等法[4]。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4]。
7.1.2证候分析 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9]。
肺虚气失所主,故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肺气不足致咳声低弱。气不化津故咯痰稀白。肺虚卫外不固则自汗、畏风。舌质淡红,脉软弱为肺气虚弱之象。若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则见呛咳痰少质粘,烦热,咽喉不利,面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征。[4]
7.1.3治法 补肺益气养阴[4][9]。
7.1.4方药治疗肺虚型喘证 用生脉散[备注]生脉散(《鲁急千金要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合补肺汤[备注]补肺汤(《永类钤方》):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加减。方中人参、黄芪补肺益气;麦冬、熟地补阴;五味子收敛肺气;紫菀、桑白皮化痰清利肺气。若寒痰内盛,可加钟乳石、苏子、款冬花温肺化痰定喘,若肺阴虚甚,可加沙参、玉竹、百合等。[4]
肺虚作喘,病情严重时常与肾虚并见,可配合补肾纳气之紫石英、胡桃肉等。因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又当补脾养肺、益气升陷,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加减。[4]
7.1.5肺虚型喘证的食疗方法 [9]
7.1.5.1推荐食材 沙参、麦冬、党参、山药、鲤鱼、黄芪、猪肺、熟地黄等。
7.1.5.2推荐食疗方 1.白醋鲤鱼(《食医心镜》):鲤鱼1条,生姜10g,蒜10g,韭菜10g,白醋适量。将鲤鱼去除鳃鳞内脏,洗净,切块,先用植物油煎至焦黄,烹上酱油少许,加糖、黄酒各适量,添水煨至熟烂,收汁后,盛平盘,上浇撒姜、蒜、韭菜碎末和醋少许,即可食用。
2.黄芪炖母鸡(《保健药膳》):生黄芪120g,母鸡1只,佐料适量。将母鸡杀后除毛去内脏,将黄芪放入鸡腹中缝合,置锅中加水及佐料炖熟即成。吃肉喝汤,每日1次。
3.参枣汤(《十药神书》):人参6g,大枣10枚。将人参、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以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煎煮15分钟即可。每日3次,10天为1个疗程。
虚喘·肾阴虚证(deficient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in deficiency[2])是指病久肾阴不足,以喘促气急,耳鸣,腰酸,动则喘甚,口干,心烦,手足心热,面赤,潮热,盗汗,尿黄,舌红,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虚喘证候[10]。
7.2.1肾虚喘证的症状 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4][9]。
动则喘甚,气不接续,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11]。
7.2.2证候分析 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9]。
久病肺虚及肾,气失摄纳故见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甚;肾虚精气耗损,则见形瘦神惫;肾阳既衰,卫外之阳不固故汗出;阳气不能温养于外,则肢冷、面青;阳虚气不化水而见跗肿。舌苔淡白、黑润,脉微细、沉弱均为肾阳衰弱之征。若真阴衰竭,阴不敛阳,孤阳上越,气失摄纳,则见喘急面红,咽干,烦躁,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等戴阳之征。[4]
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气失摄纳,故动则喘甚、气不接续。肺气虚弱致胸阳不振,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胸闷如窒、不能平卧。气虚不能鼓动血脉,瘀血内停,颜面缺荣,故唇甲紫绀。精血不足,虚热内扰,故心烦不寐、痰粘。舌紫为气虚血瘀之象,舌红少苔为精亏血少之征,脉象为肺肾两虚之象。[11]
7.2.3治法 补肾纳气[4]。
补肾纳气,平喘止咳[11]。
7.2.4方药治肾虚喘证 金匮肾气丸[备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方论》):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温补肾阳,参蛤散[备注]参蚧散(《严氏济生方》):人参、蛤蚧纳气归肾[4]。若冲气上逆,脐下筑动,气从少腹上奔者加紫石英、磁石、沉香等镇纳之[4]。
肾阴虚可用七味都气丸[备注]七味都气丸(《医宗已任篇》):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合生脉散[备注]生脉散(《鲁急千金要方》):人参、麦冬、五味子以滋阴纳气。如兼戴阳症加龙骨、牡蛎以潜阳。善后调理可常服紫河车粉、紫衣胡桃肉。本证一般以阳气虚者为多见,若阴阳两虚或偏阴虚,应权衡主次治之。[4]
如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此为“上实下虚”之候,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用苏气降气汤[备注]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生姜。如阳虚饮停,上凌心肺,而喘咳心悸或水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者,可用真武汤[备注]真武汤(《伤寒论》):炮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加桂枝、黄芪、防已、葶苈子、万年青根温肾益气行水。痰饮凌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者酌加丹参、红花、桃仁、川芎活血化瘀。[4]
若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者,为肺气欲竭,心肾阳衰的喘脱危象,急宜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可用参附汤[备注]参附汤(《妇人良方》):人参、熟附子、姜、枣送服黑锡丹[备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硫黄、川楝子、葫芦巴、木香、炮附子、肉豆蔻、阳起石、沉香、茴香、肉桂、补骨脂蛤蚧粉。若伴有躁烦内热,口干颧红,汗出粘手,为气阴俱竭,可去附子加麦冬、西洋参、五味子等益气养阴,汗多气逆如龙骨、牡蛎敛汗固脱。[4]
7.2.5针灸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 [11]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定喘、膏肓、肺俞、气海俞、肾俞、太渊、太溪。
随证配穴:心悸怔忡者,加内关、神门。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可加灸法。
方义:定喘、膏肓、肺俞、太渊诸穴如前所述。气海俞、肾俞可固本培元,以纳气平喘。太溪乃肾经原穴,可补肾填精。
7.2.6肾虚喘证的食疗方法 [9]
7.2.6.1推荐食材 核桃肉、山药、韭菜、猪腰、蛤蚧、枸杞子、紫河车、冬虫夏草等。
7.2.6.2推荐食疗方 1.冬虫夏草蒸鸭(《本草纲目拾遗》):老雄鸭1只(约重2000g)宰杀,去毛、肚杂,纳冬虫夏草15~30g,加适量酱油、酒,如常法蒸烂。每日2次,喝汤食肉,7天为1个疗程。 2.参桃汤(《古今医鉴》):人参6g,胡桃肉2枚,以上二味水煎,加生姜3片、大枣2枚。每晚临睡时服汤并食胡桃肉、人参、大枣。
3.干姜猪肾汤(《肘后方》):干姜90g,猪肾2枚。将猪肾洗净,去臊筋,切细;干姜为末,同入砂锅内,加水煮熟,加少许食盐调味。每日2次,喝汤食肉,7天为1个疗程。
7.3.1肺脾两虚型喘证的症状 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㿠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11]。
7.3.2证候分析 肺主气,肺虚则气失所主,故气短而喘、语声低微。肺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心悸。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㿠白。舌脉为气虚之象。[11]
7.3.3针灸治疗肺脾两虚型喘证 [11]
治法:补气健脾,益肺定喘。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穴、背俞穴为主。取脾俞、足三里、肺俞、膏肓、定喘、太渊。
随证配穴:心悸者,加神门、内关。便溏者,加关元、命门。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并加灸。
方义:脾俞、足三里可健脾益气。肺俞、膏肓、定喘三穴相配可平喘理肺。太渊为肺经原穴属土,有益肺平喘作用,起到补土生金的目的。
7.4.2证候分析 肺气欲绝,心肾阳衰[9]。
7.4.3治法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9]。
7.4.4食疗方法 [9]
7.4.4.1推荐食材 蛤蚧、羊肉、红参、五味子、鹌鹑蛋、紫河车、冬虫夏草等。
7.4.4.2推荐食疗方 1.人参胡桃汤(《济生方》):人参5g,胡桃肉10g,放碗内,加适量清水浸泡40分钟。将碗置锅中隔水蒸炖1小时即成。食用时喝汤吃核桃肉。人参可连用3次,第3次吃时连同人参一并食之。
2.羊肾酒(《验方新编》):羊肾2个,沙蒺藜60g,肉桂60g,淫羊藿60g,仙茅60g,薏苡仁60g,白酒1500mL。将沙蒺藜隔纸微炒;淫羊藿用铜刀去边毛,用油拌炒;仙茅用淡糯米汁泡去赤油。将所有原料共捣碎,置于瓶中,加酒浸泡,盖好。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次10~20mL,每日1次。
8关于喘证 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4]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11]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4]。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4]。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4]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4]
详见喘证条。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9
选一个呗:
老子
玉皇大帝
西王母
董双成
太白金星
南斗
井木犴
魁星
增长天王
广目天王
多闻天王
持国天王
李铁拐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刘海蟾
麻姑
九天玄女
千里眼
顺风耳
火德星君
水德星君
玉女
龙吉公主
马天君
赵元帅
温琼
关元帅
寒山拾得
和合二仙
寿星
福神
禄星
赵公明
弄玉
姓名:白霜序,字月皎
性别:男
身份:兔子妖,人人传诵的云游药神
必杀技:善治病配药,除了被阎王带走的他都治得好。遇危险时才使用妖术。
性格:大善“妖”
结局:几经辛苦终于寻得女子。
备注:他以前修妖仙时在某一次渡天劫时曾被一个穿着月白衣裳的女子在皎洁的月夜下相救,故取字“月皎”以纪念,为此他云游四方寻找伊人以报恩。
姓名:寒雪樱
性别:女
身份:是王爷的养女,真实是被王爷利用来杀人滴刺客
必杀技:毒针
性格:双重性格
结局:不能屎,不要悲伤滴,要个美男。(挖卡卡卡)
名:木荫荫
一棵树 一个刚修炼成精幻化成人的小姑娘 对一切事物感到好奇
善良纯真 却无意卷入了一场神妖纠纷 最后为情而牺牲一切
姓名:陌然
性别:女
身份:月魔 (本来是月神,后来因为反出天庭所以变成了月魔)
必杀技:月光
性格:内心善良,但是因为是神仙看破尘世所以大多时候都是冷眼旁观,喜欢捉弄人的腹黑女
结局:随便作者大大安排
备注:因为在月之领域内无人能超过她,所以3界只有月魔而无新的神仙敢担任月神一职哦!(=
姓名:魔魇
性别:男
身份:魔界少主
必杀技:弑神斩,灭世绝,血炼
性格:外表冷酷无情,内心却有真情在
结局:为心爱女子而亡。
备注:希望是主角之一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帝俊之妻:
羲和,生十位太阳神
常羲,生十二位月亮神
娥皇,生少昊
帝俊之子: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帝俊臣属:羿
鲧 妻女喜。
尧 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 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辅佐:国神)
(玉皇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 顺风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 雨师 | 游奕灵官 | 翊圣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脚大仙 |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吴刚 | 天蓬元帅 | 天佑元帅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钗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游神 | 太阴星君 | 太阳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圣真君 |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 巨灵神 | 月老 | 左辅右弼 | 二郎神杨戬 |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 萨真人 | 紫阳真人(张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聋 | 地哑
三官大帝:
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 | 持国天王 | 多闻天王 | 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黄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 、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 邱弘济 、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 | 白虎监兵神君 | 朱雀陵光神君 | 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 | 长江 | 淮河 | 济水河神
五感生帝:
青帝灵威仰 | 白帝白招拒 | 赤帝赤飚怒 | 黑帝汁光计 | 黄帝含枢纽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 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 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 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 关羽
五方谒谛:
金光揭谛 | 银头揭谛 | 波罗揭谛 | 波罗僧揭谛 | 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 | 南方荧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儿子。)
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阴神玉女 | 丁卯神司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 丁亥神张文通 | 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阳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长 | 甲午神卫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
庞刘荀毕、邓辛张陶,
其全名为庞煜、刘俊、荀雷吉、毕宗远;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罗睺(蚀星) | 计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八星宿:
角木蛟、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斗木獬、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
奎木狼、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 | 钟英 | 金游 | 殷郊 | 庞煜 | 刘吉 | 关羽 | 马胜 | 温琼 | 王善 | 康应 | 朱彦 | 吕魁 | 方角 | 耿通 | 邓伯温 | 辛汉臣 | 张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毕宗远 | 赵公明 | 吴明远 | 李青天 | 梅天顺 | 熊光显 | 石远信 | 孔雷结 | 陈元远 | 林大华 | 周青远 | 纪雷刚 | 崔志旭 | 江飞捷 | 贺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为东华帝君,估计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莱三仙:
福禄寿三星
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说是西汉杨成,又一说中是唐阳城
财神赵公明
寿星南极仙翁,女寿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师、玄武元帅。
龟蛇二将(又名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太玄火精赤灵尊神)
小张太子与五大神龙
黎山老母、镇元子
龙王:
东海龙王敖广 | 南海龙王敖钦 | 西海龙王敖闰 | 北海龙王敖顺 | 井海王
神霄派诸神
紫微北极大帝:
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为道教虚构),玉清真王与神霄八帝合起来又称为神霄九宸大帝
东极青华大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黄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渊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韩真君、采访真君)
九司三省与北极四圣:
九司: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谢、天雷上相、玉枢使相、斗枢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
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极四圣:
天蓬元帅(猪八戒)手下天罡大圣、九天杀童大将(北斗第八星,又称天杀大神)、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帅
翊圣元帅
玄武元帅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
[其余古代神话人物]: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
穷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
浑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
西王母和桃果: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长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头散发,她掌管灾害和刑罚,也令人类死于非命。也有说法称西王母就是指昆仑山。
白泽: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绝对神兽中的No.1《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古代妖兽]:
化蛇: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
英招: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蜇人,有毒,能杀人。
青牛: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
商羊:一足鸟,招大雨。《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
民鸟: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蜇兽兽死,蜇树树枯。
钩蛇: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洞冥记》有载。
腓腓: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
应声虫: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
并封: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夫诸: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南海蝴蝶: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因叫声得名。
狸力: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
媪: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患: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搜神记》有载。
鬼车: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水火之怪,为羿所杀。《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楚辞》有载。
飞诞鸟: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神异经》有载。
傲因: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一角兽:传说中的神兽名。麒麟类,为瑞祥之物,天下一统则至。
人面鸮:传说中怪鸟名。其形如鸮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现尾旱灾之兆。
人马:传说中异鱼名,状似鱼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说始见于晋。
人蛇:传说中异蛇名。状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九耳犬:传说中的猎犬。有九耳,其耳动则主人猎有所获。
九尾狐: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
九尾蛇:传说中异蛇名。形体巨大,有九尾。
九尾龟:传说中的神龟。径尺余,有九尾。
九婴:传说中怪兽名。能喷水吐火,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其说始见于汉。
三足乌: 1. 亦称“踆乌”、“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2. 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3. 传说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鸟。有三,即青鸟。4. 省称“三足”,亦称“三趾”。
三足鳖:亦称“三足能(nai,音同“奈”)”。传说中的异鳖,三足。其说始见于先秦。又传人食之则体化而亡。
三角兽:传说中瑞祥之兽名。头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则此物至。帝王仪卫有绘其像之旗。
大风:传说中一种凶恶得鸷鸟。尧时为害于民,被羿射杀于青丘之泽。因其大,振翼则起风,故又说为风伯。其说始见于汉。
山hui(右为“反犬”,左为“军”,音同“灰”): 亦称“hui子”。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犬而人面,见人则笑,其行如风。其现为大风灾之兆。
山膏: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王馀鱼:亦称“吴馀脍”、“吴王脍馀”、“脍残”。传说中鱼名。其形如常鱼身之一面。相传越王勾践(或云吴王阖闾,又传吴王孙樌)脍鱼未尽,弃其残半于水中,遂为此鱼。
天狗:传说中神兽名。可禁凶害。其说始见于秦。
天狐: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
天鹿:一说“天禄”。传说中奇异之兽名。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
天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又传居东海岱舆山扶桑树上,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
夫诸:传说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元仙:传说中异兽名。形似鹿而五、六头。
木客鸟:传说中鸟名。状如鹊。俗云木客所化。其说始见于汉。
五足兽: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狮,有五足,为解形民之手所化。
日及:传说中异牛名。生于西域大月氏国,其肉割掉而复生。其说始见于晋。
毛龙:传说中龙之一种。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说始见于晋。
王母使者:省称“王母”。传说中鸟名。为西王母所使,在齐郡函山守护药函。其说始见于唐。
化蛇:传说中异蛇名。人面、豺身、鸟翼。其现为大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丹鱼:传说中的神鱼。出入又赤光环绕。以其血涂脚可步行水上。其说始见于北魏,后又传为祥瑞之物。
丹雀: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
丹虾:传说中的巨虾。身长十丈,须长八尺。其说始见于汉。
文文:传说中异兽名。状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说始见于先秦。
六足兽:传说中祥瑞之兽名。生六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
火光兽:亦称“火鼠”。生于南方,或云生于西域,其毛可织火浣布。
比肩兽:传说中祥瑞之兽名。
巴蛇:传说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说始于先秦。
世乐:传说中鸟名。为祥瑞之无,王者有道则出。
石鸡:传说中的神鸡。居东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鸡报晓。
冉遗鱼:亦作“髯遗鱼”。传说中异鱼名。鱼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凶,其说始见于先秦。
白泽:传说中神兽名。能人言,知万物之精。为祥瑞之物。黄帝巡狩东至海,此兽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说始见于晋。
犰狳: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蝗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玄鱼:传说中的神鱼。为鲧所化。其说始见于晋。
耳鼠:传说中异兽名。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
吉光:传说中异兽名。出于西域。毛皮制裘,不惧水火。
老蹇: 传说中恶龙名。常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地狼:亦称“贾(gu)”。传说中居于地中的狗。其说始见于先秦。
朱厌:传说中异兽名。其现为战争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朱獳:传说中怪兽名。如狐有鱼翼。其出现为国家发生使人畏惧之事的征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赤鱬(ru音“如”):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
却火雀:传说中异鸟名。其状如燕,能灭火。其说始见于唐。
却尘犀:亦称“辟尘犀”。传说中海兽名。状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却尘埃。
何罗鱼:传说中异鱼名。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
希有:传说中异鸟名。形体巨大。其说始见于汉。
含利:传说中异兽名。能吐金。此称始见于汉。
角端: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
角龙:传说中的有角之龙,为龙之年过五百者。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
犼: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沉石明鸡:传说中的瑞鸟。状如燕,生于地下,天下太平则出。
冶鸟:传说中的鸟名。生南方山林中。状如鸠,能变化人形。其说始见于晋。
长右: 传说中怪兽名。状如猴而四耳。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还有 刑天、牛头、马面、判官、狐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2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云出毒膏
下一篇: 黄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