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中风后手足拘挛验方

佚名 2023-05-29 21:41:11

中风后手足拘挛验方

伸筋草、透骨草、红花各3克。置于搪瓷盆中,加清水2公斤,煮沸10分钟后取用,药液温度以50℃~60℃为宜,浸泡15~20分钟。汤液温度降低后需加热,再浸泡一遍。手足拘挛者,先浸泡手部,后浸泡足部。浸泡时,手指、足趾在汤液中进行自主伸屈活动。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

中风后遗症手足拘挛者,经系统内服中西药和针刺疗法拘挛未见改善,局部肿胀、麻木,皮肤颜色紫红,皮肤温度较健侧冷凉,服此方2个疗程后,大部分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

中风、半身不遂的患者可以康复吗?大家身边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

可以康复的!从中风后早期起就帮助患者,强调制定的运动计划,也就是当急性发作的中风患者经神经科医护人员救治,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他们就开始接受康复治疗,这一阶段的康复治疗对于他们今后的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从中风后早期起就帮助患者,强调制定的运动计划,也就是当急性发作的中风患者经神经科医护人员救治,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以后,他们就开始接受康复治疗,这一阶段的康复治疗对于他们今后的功能恢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这些患者出院时仍然会遗留有或多或少、程序不同的功能障碍。他们中的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入康复治疗中心继续康复治疗,另一部分患者将回到自己的社区家中。当中风后患者出院后,无论是从急诊医院出院,还是从康复治疗中心出院,他和他的家属在家中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如何继续康复训练和安排患者的生活?家庭居所的环境如何改造?患者各种慢性疾病如何去防治?如何预防中风再复发?患者一旦病情复发如何去处理?还有家属可以为患者做些什么等等。经过医院抢救和康复科的理疗之后,偏瘫患者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家庭的,回到家后,为了方便偏瘫患者的行走,有很多家居细节是要注意,如患者居住的房间要宽敞,光线要充足,床要足够大,避免患者翻身或者起床的时候掉下去;电器的插座不可过低;厕所里要加建扶手等。除了环境改造,我们还要注意偏瘫患者的心理,他们不喜欢被人过多地指责、干扰和控制他们的言行,但由于行为不便、经济能力受限,他们又不得不依赖家人,作为家人要充分理解他们这种想独立但又要依赖家人的矛盾心理,既要给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又要及时给予帮助。再者是要坚持锻炼,很多偏瘫患者回到家之后就没有再进行康复治疗了,其实家庭康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偏瘫后六个月以内的患者,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康复锻炼还是很有效的,而且训练的器材随手可得,如一把椅子、一双筷子、楼梯都可以视为训练器材,现在讲一下几个简单的在家锻炼的方法:伸髋训练(桥式运动),具体做法是仰卧在床上,膝关节屈曲90度,抬起臀部,维持10秒,如果患者觉得这个动作难度不高,可以做难度系数稍高的单桥运动,即患肢做桥式运动;扶着椅子或单杠做髋关节伸展(大腿向后的动作)、踏步等动作;上下台阶训练,上下楼梯的时候要注意“健上患下”,即上楼梯的时候健腿先上楼梯,而下楼梯的时候患腿先下楼梯,这样可保证由健侧肢体支撑重量,保持身体平衡,防止摔倒。此外,很多人会注重腿的锻炼而忽视手的锻炼,而事实上,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更具有生活化,如用患手写字、梳头、打球等。在家里没有了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监督,靠的是患者自己的坚持与家人的支持。最后还要帮助他们走向社会,大部分偏瘫患者都会留有明显的后遗症,当他们走出社会时,总会担心自己一瘸一拐的会引起别人好奇的眼光与嘲笑,作为一名路人,他需要的不是我们对他的评论,而是我们友善的目光与谦让,而作为家人应该要让患者知道其实让别人认识你反而会为自己带来尊重与方便,不要害怕别人的眼光,要勇敢的走出去。提醒一下,现在社会上对于偏瘫患者的设施建设还是不完善,所以,当患者出去时最好有家人在身旁,必要时给予指导与帮助,直至他能独立。

手足拘挛是什么意思

手足拘挛:手脚肌肉收缩,不能自如伸展。

拘挛:四肢拘急,难以屈伸之证。
《素问·缪刺论》一作痀挛。因阴血亏虚,筋失所养或复有风寒湿热侵袭筋脉,或瘀血留滞所致。
《杂证会心录·挛证》:“拘挛属肝,肝主身之筋也。古书有风寒湿热血虚之不同,然总不外亡血,筋无荣养则尽之矣。盖阴血受伤则血燥,血燥则筋失所滋。”“精血不亏,虽有邪干,亦决无筋脉拘急之病。”治宜养血滋阴以缓急。
《医述》卷十二:“拘挛则急多缓少,寒多热少,经谓寒则筋挛是也。其治莫如养血温经,使阳气以和柔之,阴津以灌溉之。”并可辨证应用祛风湿、通经络等法。

防止中风的中药方

  中分是中医病症的一种,可以用中药方来治疗。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防止中风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防止中风的中药方

  独活散(肺脏中风)

  【处方】独活(去芦.一钱) 细辛(去苗.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甘菊花(一钱) 麻黄(去节.一钱) 白芷(一钱) 五味子(一钱) 紫苑茸(一钱) 赤茯苓(去皮.一钱) 肉桂(一钱) 白术(一钱) 川芎(一钱) 桑白皮(一钱) 甘草(炙.半钱) 杏仁(麸炒.去皮.一钱) 防风(去芦.一钱)

  【功能主治】治肺脏中风,头痛项强,背痛鼻干心闷,语声不出,胸中少气,四肢无力疼痛,宜服之。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中风回春片

  【处方】当归(酒制)30g 川芎(酒制)30g 红花10g 桃仁30g 丹参100g 鸡血藤100g 忍冬藤100g 络石藤60g 地龙(炒)90g 土鳖虫(炒)30g 伸筋草60g 川牛膝100g 蜈蚣5g 茺蔚子(炒)30g 全蝎10g 威灵仙(酒制)30g 僵蚕(麸炒)30g 木瓜50g 金钱白花蛇6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当归、川芎、地龙、土鳖虫、蜈蚣、金钱白花蛇、全蝎、僵蚕、丹参各半量,粉碎成细粉,过筛,剩余量与其余红花等十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24小时,倾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加入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用于痰瘀阻络,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脑出血急性期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治中风失音

  【处方】白僵蚕七枚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用酒调服方寸匕,立效。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中风病因病机

  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1.情志郁怒

  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

  2.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

  4.气候变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5.血液瘀滞

  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

  中风临床表现

  中风根据病情轻重和病位的深浅沿用《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辨中经络还是中脏腑。一般无神志改变,表现为不经昏仆而突然发生口眼喎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属中风中经络。中医辨证根据1993年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中风中经络的辨证方法,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等五型。五型的临床表现见辩证施治各证型中的证候。

  中风辨证施治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则: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药: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如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则: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主方:大秦艽汤加减。方药: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

  如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如呕逆痰盛、苔腻脉滑甚者,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治则:化痰通腑。主方:星蒌承气汤《验方》加减。方药: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

  如药后大便通畅,则腑气通,痰热减,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本方使用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如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如头晕重,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彻夜不眠者,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阳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4.气虚血瘀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治则:益气活血。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生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如半身不遂较重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手足肿胀明显者加茯苓、泽泻、薏仁、防已等淡渗利湿;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

  5.阴虚风动

  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则:滋阴熄风。主方:大定风珠加减。方药:鸡子黄、阿胶、地黄、麦冬、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炙甘草。

  如偏瘫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如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鳖等以活血祛瘀;语言不利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1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