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咳血验方秘方(肺结核治疗药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佚名 2023-05-29 21:23:34

咳血验方秘方

[通治方]

张锡纯:化血丹,治咳血,兼治吐衄。

花蕊石(煅存性)9克 三七6克 血余(煅存性)3克

共研细,分两次开水送服。

--《衷中参西》上册

[辨证方]

1、寒 证

戴丽三:麻黄人参芍药汤系李东垣《脾胃论》所载方剂之一。原书用治虚热吐血,余用于虚热感冒及虚热咳血,经数十年临床实践证明,效果亦佳。凡证属气队两虚,外受寒邪,症现畏寒发热,咳嗽,痰中带血,舌润略腻,脉紧或弦紧,经服止血、凉血之剂而咳血不止者,采用此方,轻者l~2剂,重者3剂,即可收到热退咳血并止之效。

炙麻绒6克 苏条参30克 杭白芍15克 桂枝10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0克 当归15克 黄芪15克 甘草6克 炮姜9克

--《名老中医医话》

2、热 证

戴会禧:支扩膏,可用于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亦可用于肺结核咯血。

北沙参120克 天冬60克 麦冬60克 五味子48克 熟地黄240克 生地黄60克 蒸白术48克 茯神60克 远志48克 酸枣仁36克 冬虫夏草60克 龟板120克 北枸杞120克 夏枯草60克 川贝母60克 当归身60克 银柴胡48克 川黄连30克 川楝肉36克 紫丹参48克 甘草24克

上述共2l味药,用清水适量文火煎熬,取其头、二煎之药液,去渣浓缩,后加入适量蜂蜜和冰糖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10~15克, 温开水送服。

--《千家妙方》上册

龚廷贤:天地丸,治咳血。

天门冬500克 怀生地黄(酒拌炒,锅内蒸至黑)250克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3丸,温酒送下,日进3服。

--《寿世保元》卷四

3、虚 证

陈士铎:人有痰中吐血如血丝者,日间则少,夜间则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方用化丝汤。

熟地30克 麦冬15克 贝母3克 玄参15克 茯苓9克 苏子3克 地骨皮9克 沙参9克 荆芥(炒黑)3克水煎服。

--《辨证奇闻》卷三

陈土铎:人有咯血者,血不骤出,必先咳嗽不己,觉喉下气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后快。方用六味地黄汤。

熟地30克 山茱萸9克 山药9克 麦冬30克 五味子3克 茯苓 泽泻 丹皮各6克

水煎服。连服4剂,血必不咯矣,服1月痊愈。

--《辨证奇闻》卷三

李东垣:麦门冬饮子,治吐血久不愈。

黄芪3克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人参各1.5克 五味子10个

上为粗末,都作l服。水2盏,煎至l盏,去渣,不拘时热服。

--《兰室秘藏》卷中

张锡纯:补络补管汤,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生龙骨(捣细)30克 生牡蛎(捣细)30克 萸肉(去净核)30克 三七(研细)6克

前3味水煎,送服三七细末。服之血犹不止者,可加赭石细末15~18克。

一妇人,年三十许,咳血三年,百药不效,即有愈时,旋复如故。后愚诊视,其夜间多汗,先用龙骨、牡蛎、萸肉各30克煎服以止其汗,1剂汗止,再服1剂,咳血之病亦愈,自此永不反复。

--《哀中参西》上册

梁子材:加味地黄汤,治嗽而有血,痰易出者。

生地9克 淮山药6克 萸肉 丹皮 茯苓各4.5克 泽泻(盐水炒) 侧柏(炒成炭,研)各3克

水煎服。如嗽而痰少难出者,加天冬、麦冬、百合。

--《不知医必要》卷二

梁子材:天门冬丸,治吐血、咯血。大能润肺止嗽。

贝母10.5克 天冬15克 杏仁10.5克 阿胶(蛤粉炒珠) 茯苓各7.5克

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噙化l丸,津咽下。

--《不知医必要》卷二

陈士铎:咳血既愈之后,宜服益阴地黄丸。

熟地500克 山药240克 麦冬300克 北五味90克 山茱萸240克 丹皮180克 茯苓180克 地骨皮300克 泽泻120克

上药共为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50丸,服1年,永不再发。

--《辨证奇闻》卷三

[食疗方]

龚自璋:治咳血、吐血、虚劳嗽神方。(虚证)

乌梅汁 梨汁 柿霜 白沙糖 白蜜 萝卜汁各120克 生姜30克 赤苓末240克 款冬花(乳汁浸,干)60克 紫菀末60克10味共入砂锅内,熬成膏,丸如弹子大。每l丸,临卧含化咽下。

--《家用良方》卷六

何廉臣:八汁饮,治燥咳咯血。(热证)

甘蔗汁1酒杯 鲜芦根汁l酒杯 生莱服汁半酒杯 生池藕汁l酒杯 鸭梨汁l酒杯 鲜荷叶汁2匙 生白果汁2匙 陈京墨汁3匙 先用七汁和匀,重汤炖温,冲入京墨汁。缓缓灌之,不住口。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龚廷贤:治咳嗽肺痿、吐血气喘等症。(虚证)

用猪肺1个,倒悬滴尽血水,又用大萝卜10个捣烂,用新砂锅1个,水5碗,煮前萝卜烂,滤去渣,添蜜120克,鸡子清10个,不用黄,与蜜搅匀,却装入肺内;又用款冬花、五味子、诃子去核各3克,白矾1.5克,俱为末,通搅蜜入鸡清内,入肺管煮熟,空心服之,其效如神。

--《万病回春》卷二

肺结核治疗药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周身不适,精神萎糜,易倦乏力,性情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不规则低热,两颧潮红,妇女月经不调等。本病中医属“痨瘵”范畴,亦称“肺痨”。

【方一】鸡汁救肺汤(黄一峰)

【出处】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

【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8克,桔梗8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8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1只(重500克)。

【功用】培元囿本,益气养阴。

【主治】空洞型肺结核。阴虚火旺,形瘦潮热,口千舌绛少津或见痰血者。

【方解】母鸡肉煮汁可补五脏,续绝伤,疗劳病,益气力。空洞型肺结核,形精俱亏,非血肉有情之品,难以复康,故以鸡汁大补五脏为主药,培元囿本,以沙参、天麦冬等益气养阴,降火祛痰,标本兼顾。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百部、紫菀、桔梗、玉竹、甘草、地骨皮、生牡蛎、功劳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痨作用。

【用法】取母鸡净身之肉,不放盐酒等,文火煮浓汁6杯。余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取药液,加水再煎30分钟,过滤,将2次药液混合成2杯(约400毫升)。每日上下午各服中药1杯,鸡汁1杯。

【按语】空洞型肺结核是肺结核(肺痨)的一种证型,是由痨虫侵蚀损坏肺叶,耗伤肺络、肺体而形成的肺叶空洞之病。属肺阴亏耗,阴虚火旺之证。治痨多用杀虫、补虚两大原则: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杀虫是针对病因治疗,以绝其根本。因此,长期坚持服用本方,对于空洞型肺结核可获良效。如伴咯血者,加茅针花、侧柏炭等凉血止血之品。服药期间应严忌烟、酒、辛辣及房事。遇有风寒表证、食积内停者,当先治新疾。

【方二】益脾滋肺膏(李聪甫)

【出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组成】炙黄芪70克,西党参70克,淮山药70克,抱茯神70克,麦门冬(米炒)70克,熟地黄100克,山萸肉50克,炒枣仁70克,蒸苡米70克,肥玉竹70克,宣百合70克,阿胶珠(蛤粉炒)70克,当归身70克,川贝母50克,枇杷叶(炙)70克,川续断50克,紫菀茸50克,款冬花50克,炙甘草30克,净白蜜1000克,广冰糖500克。

【功用】益脾滋肺,化痰降火。

【主治】肺痨病(肺结核),咳嗽,吐血,咽喉燥痒,两颧泛赤,胃纳锐减,午后潮热,精神萎弱等。

【方解】益脾滋肺膏虽未明言补肾,实亦在其中。方中以大量芪、参、地、归等补气益血滋阴,肺脾肾同补,以治其本,并以川贝、杷叶、紫菀、冬花等止咳化痰降火,咳痰兼疗,而治其标。用膏者,一则服用方便,二则缓补药力持久。

【用法】将血驴胶用蛤粉炒成珠状,即阿胶珠,余药(除蜜、冰糖外)加入水浸泡24小时,浓煎3次,去渣,过滤再煎浓缩,加入阿胶珠、冰糖、白蜜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汤匙,开水冲服。

【按语】肺痨是痨虫侵蚀肺叶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患,病位在肺,久病可及脾、肾,对肺痨的治疗,一要补虚以补其元,二要杀虫以绝其根。补虚当补肺脾肾。临证若咳血甚者,加白茅根、侧柏炭、仙鹤草、生地炭,盗汗,加五味子、浮小麦;大便干结,加黑芝麻;低热心烦,加肥知母、地骨皮、川郁金。服药期间,严禁烟,酒、姜、椒及生冷等物品,亦忌房事。若患感冒,应暂停服用。

【方三】保肺露(黄如玉)

【出处】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百部10克,天浆壳10克,乌贼骨10克,龙胆草10克,石决明15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紫菀10克,秋石8克,潼沙苑10克,百合30克。

【功用】养肺阴,清肝火,益肾精。

【主治】肺痨(轻中型浸润型肺结核)。咳嗽痰血,五心烦热,形容消瘦或骨蒸潮热,颧红,舌质红,脉细数。

【方解】本方为自拟方,以百合、麦冬、天浆壳润肺宁心,清热止咳,百部、紫菀润肺杀虫,散结降气,秋石滋阴降火,潼沙苑益肾气,清肺气,乌贼骨味咸而涩,通经闭,治血枯,龙胆草清泻肝火,石决明清肝经风热而潜降;白芍补养肝血兼敛肺气。因典型的肺痨多有喘咳痰血,骨蒸潮热,五心烦热,胸胁掣痛等木火刑金之候,龙胆草配石决明清泻潜降肝火,肝火清,则诸火渐息,可见清泻肝火以保肺阴,较之滋肾水以养肺阴更捷。龙胆草系泻肝保肺常用之品,其用量6~10克为宜,因其大苦大寒,火势降,咯血止,即当停用,不可过服久服,以免苦燥伤阴。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加水再煎30分钟。两煎共滤取药汁约400毫升,混合。用法: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按语】临证若咳血甚者,加三七粉、白芨粉、仙鹤草以止血,痰多者加川贝母、全瓜蒌以清热化痰。

【方四】保肺愈劳汤(高宜民)

【出处】吉林省浑江市中医院

【组成】太子参(或党参、西洋参)20克,沙参25克,百合50克,川贝母15克,炙百部15克,知母20克,紫菀20克,玉竹25克,五味子10克,地骨皮30克,桔梗15克,生地黄30克。

【功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肺痨。证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形消者。

【方解】本方由紫菀汤和百合固金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两方均为治疗阴虚、痨嗽之名方,现汇合于一方,更集中治阴虚痨嗽之优势。

【用法】用水将药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加水再煎30分钟,将两次煎出之药汁混合。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按语】临床应用仍需随症加减:咯血,痰中带血者,加白芨、阿胶珠、三七粉,盗汗易汗者,加生黄芪、牡蛎,低热或五心烦热者,加鳖甲、白薇、青蒿,口干舌燥无痰者,加天麦冬,胸闷胁痛者,加瓜蒌、枳壳,纳呆者,加陈皮、砂仁、焦三仙。并应注意加强营养,适当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感冒,方能收到更佳的疗效。

【方五】加味犀角地黄汤(沈炎南)

【出处】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犀角8克(水磨冲服),生地黄30克,白芍12克,牡丹皮12克,黄芩9克,蒲黄炭12克,侧柏炭12克,艾叶炭9克,荷叶炭9克,白茅根24克,三七粉9克(分冲),花蕊石9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肺结核大咯血。证见咳嗽气逆,咯血不止,胸闷不舒,烦热神倦,面颊红,舌质红,苔黄,脉虚数。

【方解】本方系《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加味而成。凡温热燔于血分,阳络伤而血外溢,阴络伤而血内溢,所引起的咳、吐、衄、便诸般血证,皆可应用。又加蒲黄、侧柏叶、艾叶、藕节、茜草、荷叶、大小蓟等炭剂,以加强收敛止血之力,又合茅根、花蕊石、三七活血止血。共奏凉血止血之效。本方药专力宏,疗效显著。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800毫升,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共滤取药液400毫升,二煎混合。每日1剂,凉服。少量多次,缓缓饮下。

【按语】临床应用若见出血过多,有气随血脱之势者,加党参60克(或人参10克)煎汤内服,若无犀角者,可用水牛角粉30克代。

【方六】三七止血汤(刘晓汉)

【出处】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参三七粉5克(分冲),白芨35克(捣碎),藕节15克,茅根15克,侧柏炭15克,生地黄20克,川贝15克,天冬15克,炙百合15克,桔梗15克,阿胶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大黄8克,甘草10克。

【功用】凉血止血,养血敛阴。

【主治】肺痨大咳血。

【方解】本方系经验方。方用三七止血,兼能消瘀,白芨止血敛肺,藕节、茅根、侧柏炭均有止血之功;生地凉血止血,川贝、百合、天冬、桔梗、元参润肺止咳,桔梗载药上行,用量以3~5克为宜,过则升提太过,反对止血不利,用时应斟酌,阿胶、当归、白芍养血敛阴,甘草调和诸药。咳血多因火旺迫血妄行所致,大量咳血,咳逆气呛病势凶猛之际,必用大黄清热降冲,折其火势,导血下行,不可因肺痨日久体弱恐大黄性猛而畏惧不用,但剂量不宜过大,凡咳血减轻,病势已去,即应减去。血止后仍需继续抗痨治疗,以免复发。

【用法】用水600毫升将上药(除三七外)浸泡30分钟,煎煮至200毫升。先以凉白开水送服三七粉,随即服下汤药。

【方七】虎石粉

【出处】《家庭实用偏方精选》

【组成】守宫(壁虎)10条,滑石粉5克。

【功用】清热解毒散结。

【主治】肺结核。

【方解】守宫功能解毒散结、滑石粉清热利尿。曾有骨痨片中用守宫以解毒散结,活血化瘀,治疗骨与关节结核。

【用法】将壁虎洗净,去内脏,炒黄,加入滑石粉后共研,每服末0.5~1克,每日2次。

【方八】白芨散

【出处】南京中医学院附院方

【组成】白芨、百部、牡蛎、炮山甲等份。

【功用】凉血止血,杀虫解毒。

【主治】肺结核。

【方解】白芨凉血止血、百部杀虫解毒,另加牡蛎、炮山甲收敛固涩,通络化痰散结。

【用法】研粉,如病灶有活动,百部加倍,每服3~5克,1日服2~3次。

【方九】参芩抗痨方

【出处】《偏方妙用》

【组成】北沙参12克,黄芩炭9克,生牡蛎12克,生龙骨12克,阿胶珠6克,仙鹤草9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橘红3克,生地黄9克,当归身9克,百合10克,生山药12克,山萸肉9克,牡丹皮6克,炙甘草3克。

【功用】养阴清热,凉血补血。

【主治】肺结核早期,浸润型肺结核。

【方解】北沙参、炙紫菀、炙百部、百合、黄芩、橘红养阴清热,止咳化痰;生牡蛎、生龙骨收敛固涩,化痰散结;阿胶珠、当归身、仙鹤草、牡丹皮凉血补血;生地黄、生山药、山萸肉补肾阴健脾运。

【用法】每付药煎2次,药汁合一,分2次空腹服下。

【按语】服药时,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忌食甘肥油腻。

民间偏方:针灸治疗咳嗽的制作方法

【概说】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
【病因病机】
(一)外感: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呼吸,一旦遭受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壅遏不宣,肺气失其清肃,因而引起咳嗽。
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人体所受外邪各异,因而临床上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类。
(二)内伤:由于肺脏功能失调,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而致的咳嗽为内伤咳嗽。常见的有肺燥阴虚,肺失清肃之咳嗽;脾阳不振,聚湿为痰,痰浊上渍于肺,影响气机出入所致之咳嗽;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灼金伤肺之咳嗽;有肺肾阴虚,肺失宣降,清肃无权,而导致咳嗽。
【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
1、风寒
主证:咳嗽喉痒,痰液稀白,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
2、风热
主证: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表证,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风寒咳嗽针灸并用;风热证只针不灸,以宣肺解表。
处方:列缺、合谷、肺俞。
随证配穴:咳嗽伴咽喉肿痛:少商;发热恶寒:大椎、外关。
方义: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取肺之络穴列缺,大肠之原穴合谷,以散风祛邪,宣肺解表;肺俞为肺这背俞穴,功可通调肺气,加强宣肺解表之效;咽喉肿痛,少商放血以泄肺热;发热恶寒用大椎、外关以退热解表。
(二)内伤咳嗽
1、痰浊阻肺
主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取背俞和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补泻兼施,并可加灸,以健脾化痰。
处方: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泽、丰隆。
方义:肺俞、脾俞补益肺脾之气,以增强肺这宣降,脾之运化功能;中脘、足三里健脾胃以化痰浊;尺泽泻肺以止咳,丰隆化痰以降气。诸穴共收健脾化痰止咳之效。
2、肺燥阴虚
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或咽痛,或痰中有血丝,甚则咳血,潮热,颧红,舌红苔薄,脉象细数。
治法:取肺之俞、募穴为主。针刺平补平泻法,以益阴润燥,清肃静肺气。
处方:肺俞、中府、列缺、照海。
随证配穴:咯血加孔最、隔俞。
方义:肺俞、中府,俞募穴相配,以润肺调气;列缺为肺经络穴,通于任脉,以清肃润燥止咳,配照海养阴生津以清利咽喉;孔最为肺之郄穴,主治急症;隔俞血会,功专止血,两穴相配,以止咳血。诸穴共奏益阴润燥,清肃肺气,止咳止血之效。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肺、气管、神门、脾
方法:取双侧,中等 *** ,留针10-20min,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并可用王不留行贴压耳穴。
2、皮肤针
取穴:颈背部督脉、膀胱经、喉两侧。
方法:轻或中度叩刺,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提醒您:针灸治疗咳嗽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民间偏方:内科呼吸类哮喘常用的偏方、验方

哮喘
本病是一种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系疾患。此病以春秋二季的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骤变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居多,往往迁延难愈。病程越长,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则越大。临床常用的偏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罗汉果半个,柿饼2-3个,冰糖少许。将罗汉果洗净,与柿饼一起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半,加冰糖少许调味,去渣。1日分3次饮用。
本方清热,去痰火,止咳喘。
[方二]
川贝母、生名膏、橘红茶30克,杏仁20克,前胡15克,生甘草10克,雪梨6个,冬瓜条100克,冰糖150克,白矾适量。先将石膏、杏仁、前胡:甘草共煎取汁的一小碗,待用;将冬瓜条切成黄豆大颗粒,贝母打碎,橘红研成粉,雪梨削皮捣烂调入白矾水,入冬瓜粒、冰糖、贝母、橘红粉,再倒入药汁,共盛一大碗内和匀。置于蒸锅中隔水蒸约50分钟,合成粘稠膏状即成,分次酌量食用。
本方清热,止咳,平喘,适用于热性哮喘者。
[方三]
蚯蚓100克,桑白皮150克。将蚯蚓炒成焦黄色,共研成末,每服5克,日服2次,忌食辛辣食物。
本方适用于痰黄而粘的哮喘者。
[方四]
薄荷15克,橘皮、紫苏各10克。一起煎汤服,1日2次;
本方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
[方五]
杏仁、旋复花、款冬花各10克,粳米50克。
前三味煎水去渣,人米煮粥,空腹食。
[方六]
干姜30克,淡豆豉15克,饴糖250克,植物油少许。干姜、淡豆豉同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每30分钟取汁1次,取2次后合并,文火煎煮至浓,加饴糖调匀,继续煎熬至挑起糖浆成丝时停火,倒入涂有植物油之搪瓷盘内,摊平,稍凉后划成小块。每服3块,日3次。
本方适用于肺寒咳喘。
[方七]
椒母若干。研粉,每次3克,装入胶囊,内服,每日3次。
本方除痰平喘,适用于哮喘。
[方八]
炙麻黄9克,钩藤15克,葶苈子9克,乌梅6克,蝉衣9克,石韦30克,甘草3—15克。水煎服,日分2次服。
本方为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朱秀峰方,适用于哮喘。
[方九]
糯米100克,冰糖少许。
洗净糯米焖饭,或上笼蒸熟,另将冰糖整熬,浇在饭上,每日午餐温热服食,不可过量。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弱所致急喘。
[方十]
水发白果150克,白糖100克,生粉25克。白果砸去外壳,放锅内加清水、碱适量;烧沸后,用竹帚刷去皮,挖去白果心,再放人碗内,加清水,上笼蒸熟,取出,锅内放白糖、白果,清水250克,武火烧沸;去浮汁,用生粉勾芡,倒入盘中,单食或佐餐。
本方适用于肺气虚之喘证。
[方十一]
萝卜1000克,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克,白糖适量。萝卜、洗净,刮细丝,与四药同人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滤出汤汁,另置小火煎熬至较稠时入白糖,待成膏状停火置冷,每次1-2匙,日3次沸水冲服。
本方适用于中焦痰湿,食少,咳喘。
[方十二]
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冰糖少许。将薏苡仁煮粥,待半熟时,加入杏仁,文火煮至熟,加冰糖,早晚食用。
本方适用于咳嗽痰多之喘症。
[方十三]
核桃肉500克,姜末0.5克,白糖120克,熟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甜面酱100克,碱25克。将核桃肉用碱水浸泡半小时后,浸水漂净,捞出沥干,置火烧至七成熟的油锅内不断炒动,至金黄色,浮出油面上捞出;锅底留油25克,加白糖70克,至溶化后,加入甜面酱,姜末翻炒,加水200克拌匀,倒人核桃肉,略炒离火,不断翻炒至冷却,入熟油翻炒,使汁浓缩,裹住核桃肉,佐餐服食,或作点心用。
本方补肾纳气,适用于久喘,久嗽。
[方十四]
粳米100克,灵芝、核桃仁各20克,精盐2克。将灵芝洗净切成3块,米洗净,核桃仁用开水泡10分钟,剥去种衣;砂锅置火上,注入清水1000毫升,下米、灵芝、核桃仁,烧开后,小火煮至米汤烂稠,表面浮有粥油时,放入精盐调味。
本方适用于肺肾虚之咳喘。
[方十五]
墨鱼骨(海鳔硝)150克,红糖少许。将黑鱼骨晒干,用小刀刮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
本方适用于哮喘、气促证。
[方十六]
鲤鱼1条,糯米200克。将鲤鱼去鳞,纸裹炮熟,去刺研末,同糯米煮粥,空腹食之。
本方适用于咳嗽气喘。
[方十七]
炙麻黄、杏仁各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茶叶、诃子各6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本方为著名老中医焦树德治疗哮喘经偏方,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哮喘。
[方十八]
麻黄、桂枝、半夏各9克,细辛6克,五味子9克,干姜6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适用于喘息不能平卧者。
[方十九]
射干、麻黄、半夏、紫菀各9克,细辛3克,生姜9克。
水煎服,1剂1天内分2次服完。
本方散寒平喘,适用于喉间哮鸣音重,但咳嗽痰不甚多而痰出不爽的。
[方二十]
蜜麻黄6克,苦杏仁9克,炙甘草3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葶苈子(布包)、蜜款冬各6克,蜜橘红5克,茯苓10克,清半夏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名为止咳定喘汤,为著名中医俞慎初方,适用于风寒哮喘。
[方二十一]
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黄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日1剂,水煎分温2服。
本方为阳和平喘汤,为胡翘武主任医师方。
[方二十二]
(1)咳喘饮:冬瓜仁、苇茎各15克,杏仁10克,炙麻黄9克,甘草6克,前胡、百部、浙贝各10克,瓜蒌15克,炙杷叶10克,双花12克,公英15克。
(2)咳喘膏:细辛3克,白芥子5克,麻黄9克,杏仁10克,沉香5克,胆南星6克,川贝、白前各10克,白果9克,双花12克,连翘10克,仙鹤草12克,紫菀、苏子、五味子各10克等,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软膏,贴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每天贴1次,每次8—10小时。
咳喘饮水煎温眼,每天1剂,头煎与二煎共取药汁300毫升,和匀,分2口3次温服。咳喘膏贴用法详前。
本方为江苏著名中医陈鼎祺偏方。功能宜肺、清热、止咳、化痰、平喘,临床上用来主治:咳嗽,如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呈白稀或粘及黄粘痰,含肺部感染。哮喘,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含咳血痰。肺痈,即肺
脓肿。肺瘘,病久咳喘,由肺气不宣,影响至肾,而肾不纳气。肺气肿1、早期肺心病等咳喘症。
若发热,痰黄者,加鱼腥草30克,黄苓10克,大青叶15克,连翘10克,胆星6克。若口渴痰粘者,有阴虚证候,宜加玉竹、天花粉各15克,天麦冬各10克。喘重者加沉香粉3克(冲服)、白果9克,苏子、莱菔子、五味子各10克。咽喉红肿者,加射干、牛蒡子、黄芩各10克,板蓝根15克,山豆根9克。若恶寒,遇冷咳喘加重,咯白稀寒痰者,加细辛3克,桂枝9克,干姜6克,姜半夏10克。若咳血或痰中带血丝者,加仙鹤草、茅根、生侧柏各15克,三七粉3克(冲服)。
[方二十三]
苏子、地龙、前胡各15克,麻黄5克,川芎15克,射干、黄芩各10克,苦参5克,白鲜皮、刘寄奴各10克。两日1剂。水煎2次,煎出液总量约300毫升(5岁量),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次50毫升。
本方为辽宁著名中医王烈偏方。功能止哮平喘,活血化瘀,可用治哮喘。
本方性偏凉,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包括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显著,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双肺满布哮鸣音。咽红、舌红、苔黄、溲赤、便秘。
喘甚者重用苏子加马兜铃,哮重者重用地龙,痰盛者加瓜蒌、葶苈子、胆南星祛疾平喘,久哮多瘀重用桃仁,喘憋伴便秘,轻者用莱菔子以降气豁痰、消导通便,稍重者加枳实,干结者加番泻叶以盛者下之,清大肠而泻肺止喘。
[方二十四]
生鸡脯肉150克,发好的净海蜇头丝300克,鸡蛋清半个,香菜梗15克,精盐、味精、醋、胡椒粉、麻油、花椒水、葱、姜、蒜、生油、水淀粉。
把鸡脯肉切成细丝,放入碗内,加鸡蛋清,水淀粉,用手抓匀;香菜梗切成段,葱、姜切成细丝,蒜切成片。锅内放人生油,烧到四五成热时,放入鸡丝,用筷子划开,熟时出锅。海蜇用热水烫一下沥干水。锅内放入少量生油,烧热时用蒜炸锅,烹入酷,添鸡汤,把鸡丝、蜇头放入锅内,加上精盐、味精、花椒水、胡椒粉、葱丝、姜丝、香菜梗,汤开时撇去浮沫,点上麻油,出锅盛碗即成。本菜肴在正餐时用,每天一次。
海蜇性味咸平,具有清热化痰,软坚消积、润肠通便的作用。配以甘温,补气益中的鸡肉,其作用特点在于“宣气、化痰、消积、行食而不伤正,补虚扶正又不碍祛邪。”有攻补兼施的疗效。可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高血压、痰饮、带下等症。

提醒您:哮喘常用的偏方、偏方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1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