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炙麻黄5克,杏仁10克,白芥子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陈皮5克,制半夏5克,白前10克,甘草5克。
功能 散寒止咳,化痰定喘。
主治 常用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百日咳等病。证属外感风寒,内蕴痰湿。症见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舌苔薄白或白腻均可服用。
用法 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毫升,冰箱冷藏,服时温热,分4~6次,2天服完。
方解 方用麻黄、杏仁为君,麻黄辛温,善散风寒,杏仁味苦,善降肺气,两药均入肺经,既散肺卫外束之寒,又降肺络壅逆之气。用白前、苏子、莱菔子、白芥子为臣,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佐以陈皮、制半夏,理气醒脾,燥湿化痰,堵生痰之源,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且能润肺止咳。全方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功。
加减 若舌苔白腻罩黄,痰湿明显有化热之征、寒热相杂之相,可加用桑白皮、海浮石等,以清泻热邪,化其痰热;若大便干结加大黄,以通腑气,降肺气,咳喘易平;若咽红,乳蛾红肿或咳声嘶哑者加玄参、玉蝴蝶,以清咽利喉。
临床运用 此方不能用于痰热咳喘,更不宜用于舌红无苔的阴虚咳喘。应用此方的取效关键,除辨证属痰湿咳喘外,当需注意两点:一是掌握患儿平素禀赋属痰湿体质,二是发病时间多在寒冷季节。
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里对定喘汤里的麻黄解释:“治痰先理气,不为疏泄则胶固不通,此定喘用麻黄之意也”。
定喘汤是一张通的药方,就和清代医家柯韵伯(柯琴)对小青龙汤方的解读一样,用麻黄直捣病邪巢穴,它不是解散风寒,是治的理症,疏通,疏泄的意思。
当然,如果真有“风寒外束”也是可以使用定喘汤的,单靠麻黄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从剂量上调整,从配伍上调整,只是在组方时,需进行适当的加减。
或者真的有“风寒外束”,我们就没有理由早早的就用款冬花之类的药,这是谈到对定喘汤的主治里面,我们说“风寒外束”的这一点。但是,我们说的可能有一点缺少思考的过程。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捉摸一下,就是这样的,定喘汤在主治里面似乎没有风寒外束。
定喘汤: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证。临证以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痰热内蕴,症见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通常我们会想到清气化痰丸证,而很少想到定喘汤证。
我们从药物组成分析,定喘汤方中,清热药只有黄芩、桑白皮两味药,与苏子、半夏相合,确有清化痰热之效。但全方偏温,温燥药远远多于清热药,那么,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痰往往不应该是色黄的,至少应该是白的或者是黄白的。除非我们在选用定喘汤时候,加用相对力量的清热化痰药。那么这样一加,清热的药量要大于温热的药量才可以的。
如果真的见痰稠色黄、舌苔黄腻、脉滑数,痰热这么壅盛,似乎我们没有理由早早的用白果、款冬花之温敛的药。
既然定喘汤的主治是风寒外束,或者是痰热内蕴的哮喘都有点不合适的时候,那么,定喘汤主治是什么?或者说,定喘汤的主治病机是什么?
也许,原方的作者使用该方也并非完全按证而用(辨证加减是需要的)。临床上是有这种情况的,以前的医生用了很多招数,他不一定能用我们的辨证论治说得清楚的。
哮喘之发,或受风寒而诱发,或哮喘发作之本身即为风动之象。发作之时,痰升气阻,肺失宣降。故治疗时,治风、治痰、治气为必需。为求速效,加以“劫喘”。痰阻气滞易于化热,且用药偏温更宜助邪化热,故佐以清热泻肺之品也为必需。
也就是说,这个哮喘发作了,我们需要治风,治痰,治气,这时候是没有明显热象的。即便这时候是没有明显热象,我们在用温燥药的时候,也需要加清热泻肺的药。也就是说主治症里面,不应该有明显的温热的,明显的痰热症象。
或许,把定喘汤看作一张治疗哮喘之“专方”,治风、治痰、治气、治实、治热,更符合临床。是一张劫喘的方子,是一张治疗哮喘的专方方剂。而我们非要拿我们的辨证论治的理论来解读它,有可能解读得稍微有点偏。
在我们前面说的方剂,没有一张方剂象定喘汤这么说过,而在后面也不会这样说。在临床上确实有这种“劫药”或者“劫剂”。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先把哮喘劫了,让病人不哮喘了,再去说别的。
临床上有很多医生是靠“劫药”和“劫方”成名的,起家的。
(现在其它的病症在医院用药后有了缓解、就是腿脚水肿让大夫没了办法、) 症状基本控制在缓解期 固本平喘汤合济生肾气丸:【来源】《中医内科学》引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验方 【组成】党参15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沉香、坎脐、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水煎服。(注释:坎脐--脐带) 【功效】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治】肺胀,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 备注:济生肾气丸,次服两丸,上原方略加减:茯苓30克代替五味子,加大通草3克,芦根30克 去掉灵磁石。沉香橘红款冬花宜单包,后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81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治气管炎秘方(支气管炎如何根治偏方)
下一篇: 柽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