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及用法:桂枝6克,麻黄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熟附子3克,法半夏9克,五味子3克,白术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泽泻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解: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经年累月,每因脾肾阳虚,致痰湿水饮结聚阻滞肺气,涤饮化痰泻肺诸法仅为治标。古人云痰为津液所化,行则为津,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其所流行或聚止者,皆因脾肺肾阳气之盈亏。试观临床久咳难愈,特别老年患者常见饮邪内盛,寒水有余,清解之法,病情始终反复,痰多色白清冷,或觉冲气自下腹上逆。
小青龙汤虽然温肺化饮,但仅在于上焦,或温化之力略逊,故加苓桂术甘汤意。尤妙在附子一味,《本经》谓其“主风寒咳逆邪气”。只因寒邪水气逆于上焦即可用之温化,并非必待心悸,畏寒,肢冷沉重,头眩浮肿,脉沉细微等脾肾阳虚病理全然呈现始用。仲圣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以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即有此意。
从你的舌苔看,应该是有湿热,而苓桂术甘汤
功效是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解]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此方服后,当小便增多,是饮从小便而去之征,故原方用法之后有“小便当利”之说。此亦即《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之意。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3.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4.使用注意 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所以你不适合用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
准备茯苓40,克桂枝30,白术20,炙甘草20,一次煎好后分早中晚三次服下。
苓桂术甘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一、苓桂术甘汤歌诀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二、苓桂术甘汤组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三、配伍特点
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四、加减化裁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以上内容参考 -苓桂术甘汤
想了解中医的朋友,首先要了解一些中药的知识。
中医大夫把脉看病,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开中药,就像古时候打仗,这些中药就像医生指挥打仗时的兵将,中医故有“用药如用兵”之说。
很多中药又可药食两用,对 健康养生 大有裨益!
从5月10日开始,以“中原中医大夫所开方剂的中药频次”为序,解读百味中药 健康 密码,每日一更新,100天,让您看懂中医!
第 二 学 堂: 茯苓 。
No.2 茯苓( tuckahoe ) 味甘、淡,平。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茯苓是一种好气性腐生真菌,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一、主要功效
属利水药;渗湿利尿药。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
1. 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2.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3.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4.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5.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6.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7.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茯苓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功用。如赤茯苓利湿作用强,治疗小便黄赤、尿涩痛;茯苓皮其利水作用较好,用于治疗水肿、小便短赤。常用量10克左右。
二、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
方药组成:茯苓四两(12g) 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9g)甘草炙二两(6g)
本方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三、食疗推荐“茯苓饼”
古代把茯苓列为上品,有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作用。在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做 养生 佳品,王公大臣们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沉疴尽除。后来他写下《服茯苓赋并引》一文。而清宫中,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
茯苓饼的做法:茯苓200克,人参10克,面粉800克。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克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
(文:金银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7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女性疾病的丝瓜验方
下一篇: 荨麻疹外洗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