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单方验方
①脑益嗪
组成:肉桂之有效成分提取物,药名为玉桂苯哌嗪。
用法:每日3次,每次50毫克口服。中等量咯血者加倍服用。近期疗程1周止血后,可长期或间断服用。部分重症者可配合用抗菌素。
疗效:共观察44例,均为支气管扩张咯血,大部分病例在24小时内咯血量明显减少,咯血完全控制时间为2~7天。本药的副作用为咽干、嗜睡,但多可耐受。
②白芨粉
组成:白芨。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2~4克,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21例,20例咯血停止,咳嗽及吐痰量明显减少,观察6~10个月,咯血未发作。
③三叶青散
组成:三叶青、坤草。
用法:三叶青研粉,坤草炒炭(存性)研粉,分别过100目筛,两者按3:2混匀。日服3次,每次10克。饭后开水送服。
疗效:共治疗6例,均在8天内咯血停止,1周内浓粘痰消失,随访3~5年未咯血,但遇外感仍有脓痰。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科属5诊断要点6辨证分析7咳血的辨证治疗 7.1燥热伤肺 7.1.1症状7.1.2证候分析7.1.3治法7.1.4方药治疗 7.1.4.1方药7.1.4.2单方验方 7.1.5饮食疗法 7.1.5.1推荐食材7.1.5.2推荐食疗方7.2肝火犯肺 7.2.1症状7.2.2证候分析7.2.3治法7.2.4方药治疗 7.2.4.1方药7.2.4.2单方验方 7.2.5饮食疗法 7.2.5.1推荐食材7.2.5.2推荐食疗方 7.2.6针灸治疗 7.3阴虚肺热 7.3.1症状7.3.2证候分析7.3.3治法7.3.4方药治疗 7.3.4.1方药7.3.4.2单方验方 7.3.5饮食疗法 7.3.5.1推荐食材7.3.5.2推荐食疗方 7.3.6针灸治疗 7.4痰热壅肺 7.4.1症状7.4.2饮食疗法 7.5气虚血瘀 7.5.1症状7.5.2饮食疗法8其他疗法 8.1耳针疗法 9咳血患者饮食禁忌10预防调护11关于血证12参考资料附:1治疗咳血的穴位2治疗咳血的方剂3治疗咳血的中成药4咳血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咳血 1拼音 ké xuè
2英文参考 hemopty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咳血为病名[1]。血证之一。又称嗽血(见《症因脉治·嗽血论》)[1]。《中医药学名词》作咯血[2][3]。是指以咯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即患者咳嗽而出血,痰中带血丝,或痰血相兼的表现[3]。血由肺而来,经气道咳嗽而出,或痰中带有血丝,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4]。咳血由肺络受损所致[4]。因肺为娇脏,又为脏腑之华盖,喜润恶燥,喜清恶浊,不耐寒热,故邪气犯肺,使肺失清肃则为咳嗽,损伤肺络,血溢脉外,则为咳血[4]。
咳血来自肺脏者,多因外感风热燥火,或木火刑金,阴虚火动,灼伤肺络所致[1]。
《丹溪心法·咳血》说:“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者。”
《症因脉治·嗽血论》说:“咳血即嗽血。”
《医林绳墨·血论》:“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血。”
《症因脉治·吐血咳血总论》:“咽中胃管呕出名吐血,喉中肺管嗽出名咳血。”
《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内有血者,名咳血,又云嗽血。其因有二,热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久嗽损于肺者难治,此已成劳也。”
《张氏医通·诸血门》:“咳血者,因咳嗽而见血,或干咳,或痰中见红丝血点一两口,气急喘促。此虽肺体自燥,亦为火逆,咳伤血膜,而血随痰出也。……治宜六味丸加门冬、五味、清金壮水为主,略兼阿胶、贝母、百合、款冬、紫菀,润肺止咳之剂。血止后胃虚少食,气息不续者,劫劳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琼玉膏调理之。咳血久而成劳,或劳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冲潮热,盗汗减食,异功散加阿胶,或四君子加黄芪、鳖甲、麦冬、五味。阴虚火动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根、乌贼骨、童便。”
咳血可见于西医的支气管扩张、肺炎、肺部结核、肺癌等疾病[1]。
4科属 中医内科
5诊断要点 1、血经咳嗽而出,血色鲜红或暗红,常间夹泡沫或痰血相兼。
2、多有肺系疾患的病史。咳血前有胸闷、喉痒等症。
3、X线胸透或摄片、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常可见肺部有关病变。
4、应注意与吐血相鉴别,要排除鼻腔或口腔的出血。
6辨证分析 咳血总由肺络受损所致。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故外感风热燥邪,或肝火上逆犯肺,阴虚肺热等,损伤于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血溢脉外,则为咳血。治以清肺、泻火、降气、平肝、养阴、止血为大法。在用药上忌用升散、燥热之品,以免气火升腾,耗液灼津,加重咳血。
来自肺脏者,多因外感风热燥火,或木火刑金,阴虚火动,灼伤肺络所致[1]。
《赤水玄珠》卷九:“嗽出痰内有血者,名咳血,又云嗽血。其因有二,热壅于肺者易治,不过凉之而已,久嗽损于肺者难治,此已成劳也。”《张氏医通·诸血门》:“咳血者,因咳嗽而见血,或干咳,或痰中见红丝血点一两口,气急喘促。此虽肺体自燥,亦为火逆,咳伤血膜,而血随痰出也。……治宜六味丸加门冬、五味、清金壮水为主,略兼阿胶、贝母、百合、款冬、紫菀,润肺止咳之剂。血止后胃虚少食,气息不续者,劫劳散去半夏加紫菀茸及琼玉膏调理之。咳血久而成劳,或劳而咳血,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冲潮热,盗汗减食,异功散加阿胶,或四君子加黄芪、鳖甲、麦冬、五味。阴虚火动而咳血,或痰中有血星如珠者,生料六味丸加茜根、乌贼骨、童便。”
7咳血的辨证治疗
7.1.1症状 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4][6][5]。
7.1.2证候分析 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感受风热燥邪,损伤于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致喉痒咳嗽,痰中带血。燥热伤津,故口干鼻燥,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为燥热伤津之象。[4][6]
7.1.3治法 清热润肺,宁络止血[4][6]。
祛风宣肺,润燥宁络[1]。
7.1.4方药治疗7.1.4.1方药 可用桑杏汤、千金麦门冬汤加减治疗[1]。
可用桑杏汤[备注]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山栀、梨皮加减治疗。方中以桑叶、栀子、淡豆豉清宣肺热;沙参、梨皮养阴清热;杏仁、贝母润肺化痰止咳。可加白茅根、藕节、茜草、侧柏叶凉血止血。兼有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脉浮数等外感风热的表证时,可酌加银花、连翘、牛蒡子辛凉解表,清热利咽。津伤较甚者,可加麦冬、玄参、天花粉养阴润燥。[4]
7.1.4.2单方验方 咯血汤(陜西中医学院验方)处方:茜草、侧柏叶、仙鹤草、旱莲草、白及各100克,生地黄、牛膝各50克,花蕊石20克,阿胶、甘草各15克,三七末10克(冲)。水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两药亦适合以下各型咳清热润肺,宁络止血。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身热。舌红苔薄黄,煎两次,药液兑匀,分服,每日1剂。
姜氏支扩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小蓟草15~30克,白及15克,生蒲黄15克,参三七9克,蛤粉9克(包),阿胶(烊)9克。水煎服。主治支气管扩张伴各类型出血者,尤宜治大出血者。
清肺止血汤(广州中医学院验方)处方:生地黄30克,牡丹皮10克,仙鹤草12克,苇茎12克,鱼腥草15克,桑白皮15克,北杏仁12克,桔梗10克。水煎服。
7.1.5饮食疗法7.1.5.1推荐食材 咯血·燥热伤肺证患者建议食用杏仁、梨、藕节、桑叶、萝卜、荠菜、蚕豆等[6]。
7.1.5.2推荐食疗方 1.蚕豆花茶(《中国食疗大全》):蚕豆花10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6]。
2.杏仁粥(《食医心镜》):杏仁(去皮尖)15g,粳米100g。将粳米放入锅内,加水煮至熟,再放入杏仁煮即可。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6]
3.荠菜粥(《本草纲目》):鲜荠菜250洗净切碎,粳米洗净与荠菜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成粥。[6]
4.鲜藕雪梨汁:鲜藕节250克(洗净去节),雪梨1~2个(去皮及心),共榨取汁,分2次服。适用于各型咳血。
7.2.1症状 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4][6]。
7.2.2证候分析 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肝火上逆犯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咳嗽、咳血。肝之脉络布于胁肋,肝火偏亢,脉络壅滞,故胸胁胀痛。肝火上炎。故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火偏亢之象。[4][6]
7.2.3治法 清肝泻肺,凉血止血[4][6]。
清肝润肺,和络止血[1]。
7.2.4方药治疗7.2.4.1方药 可用柴胡连梅散或泻白散合黛蛤散治疗[1]。
可用泻白散[备注]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粳米合黛蛤散[备注]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治疗。以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海蛤壳、甘草清肺化痰;青黛清肝凉血。可酌加生地、旱莲草、茅根、大小蓟等凉血止血。肝火较甚,头晕目赤,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栀子、黄芩清肝泻火。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可用犀角地黄汤[365]加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4]
7.2.4.2单方验方 桑丹桔梗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桑叶、牡丹皮、知母、枇杷叶、黄芩、蝉蜕各9克,桑白皮、黛蛤散、当归、桔梗各10克,钩藤、地骨皮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7.2.5饮食疗法7.2.5.1推荐食材 咯血·肝火犯肺证患者建议食用玫瑰、杏仁、白茅根、桑白皮、鲜藕、栀子花、瓜蒌、佛手等[6]。
7.2.5.2推荐食疗方 1.茅根藕节茶(《常用药用食物》):藕节5根,白茅根30g洗净,放锅内加水煎煮,煮沸20分钟后取汁倒入碗内,放入白糖。[6]
2.佛手粥(《百病饮食自疗》):佛手15g,苏梗15g,粳米30~60g。前两味水煎取汁,粳米淘净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药汁共煮至熟,入白糖调味温服。早晚各一次。[6]
3.杏仁豆腐(《食疗大全》):甜杏仁50g,用沸水浸泡,去衣洗净,研末,取汁。琼脂5g烊化,加白糖、杏仁汁烧沸后冷却,即为杏仁豆腐。[6]
4.鲜藕雪梨汁:鲜藕节250克(洗净去节),雪梨1~2个(去皮及心),共榨取汁,分2次服。适用于各型咳血。
7.2.6针灸治疗 可酌选尺泽、孔最、鱼际、肺俞、足三里、太溪等穴。肝火犯肺加行间、劳宫。
7.3.1症状 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4][6]。
7.3.2证候分析 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阴虚肺热,肺失清肃,故咳嗽痰少。火热灼肺,损伤肺络,故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阴虚津乏,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阴虚火旺,则颧红、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为阴虚有热之象。[4]
7.3.3治法 滋阴润肺,宁络止血[4]。
7.3.4方药治疗7.3.4.1方药 可用百合固金丸[备注]百合固金丸(《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百合、当归、炒芍药、甘草、玄参、桔梗加减治疗。本方以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滋阴清热,养肺生津;当归、白芍柔润养血;贝母、甘草肃肺化痰止咳。方中之桔梗其性升提,于咳血不利,在此宜去。可加白芨、藕节、白茅根、茜草等止血,或合十灰散[备注]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棕榈皮凉血止血。反复咳血及咳血量多者,加阿胶、三七养血止血。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虚热。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等收敛固涩。[4]
7.3.4.2单方验方 天门冬丸(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处方:天门冬30克,甘草、茯苓、阿胶各15克,杏仁、贝母各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3次。
姜氏支扩方(姜春华验方)处方:野百合9克,蛤粉9克(包),百部9克,麦冬9克,天门冬9克,白及15克。水煎服。
三黄花蕊石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处方: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降香12克,花蕊石12克。
7.3.5饮食疗法7.3.5.1推荐食材 咯血·阴虚肺热证患者建议食用百合、麦冬、阿胶、当归、白芍、猪肺等[6]。
7.3.5.2推荐食疗方 1.生津茶(《中国食疗大全》):青果5个打碎,黄梨1只去皮,鲜芦根2根,与菊花10g,麦冬10g,鲜藕10片煎汁,代茶饮。[6]
2.百合粥(《本草纲目》):鲜百合50g,洗净去皮,粳米洗净,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半熟加入百合,再熬成粥。[6]
3.沙参心肺汤(《中国食疗大全》):北沙参15g,玉竹15g洗净,包纱布。猪心、肺洗净,挤尽血水,与沙参、玉竹同煮,加入料酒、葱,武火煮沸,文火熬熟。[6]
4.鲜藕雪梨汁:鲜藕节250克(洗净去节),雪梨1~2个(去皮及心),共榨取汁,分2次服。适用于各型咳血。
5.百合沙参玉竹炖水鸭:百合、北沙参、玉竹各30克,水鸭1只(去毛脏),加适量水共煲烂熟,加盐调味分次服食。适用于阴虚肺热之复发。
7.3.6针灸治疗 可酌选尺泽、孔最、鱼际、肺俞、足三里、太溪等穴。阴虚火旺加百劳、然谷。
7.4.1症状 咯(咳)血量多,血色鲜红或夹有黄痰,吐痰黄稠,胸闷胸痛,或咳吐脓血腥臭痰,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5]。
7.4.2饮食疗法 1、鲜藕雪梨汁:鲜藕节250克(洗净去节),雪梨1~2个(去皮及心),共榨取汁,分2次服。适用于各型咳血。
7.5.1症状 反复咯(咳)血,血色淡红或夹紫暗血块,气短胸闷,身倦乏力,少气懒言,易汗,舌淡或有紫色瘀斑,苔薄白,脉细涩[5]。
7.5.2饮食疗法 1、鲜藕雪梨汁:鲜藕节250克(洗净去节),雪梨1~2个(去皮及心),共榨取汁,分2次服。适用于各型咳血。
8其他疗法
9咳血患者饮食禁忌 咳血患者禁忌大寒大热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生鱼蟹等,慎啤酒及各种冷饮[8]。
10预防调护 咳血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外邪犯肺,因咳嗽而引起出血。
11关于血证 血证(blood disease[3]、blood syndrome[2])为病证名[9]。见清·唐容川著《血证论》。是出血性疾病的统称[2][3]。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10]。如吐血、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外伤出血、妇科经带胎产出血等[9]。其中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血证为内科所常见。
血证可由外感、内伤的多种原因引起,而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火热薰灼及气虚不摄两大类。在火热之中有实火、虚火之分,在气虚之中有气虚及气损及阳之别。证候的虚实方面,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属虚证。治疗血证主要应掌握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基本原则。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各种血证应酌情配伍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活血止血的方药。[10]
现中医临床也有将血液系统疾病作血证专科者[9]。
详见血证条。
12
吐血,病证名。血从口中吐出。见《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多因嗜食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亦有因外感引动者。吐血分为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畜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详见各条。
又:形容郁闷心情。在人们常用"郁闷"这个词时,这个词也开始胜行
血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也称为呕血。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吐血治疗的诊断要点
血随呕吐而出,血色呈紫暗或咖啡色,或鲜红色,常夹有食物残渣。 常有胃痛、胁痛、黄疸、症积等宿疾,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劳倦过度、气候突变而诱发。 大便色黑如漆,甚则呈暗红色。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超等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病。
吐血治疗的辨证分析
吐血多因热伤胃络,或脾虚失摄,或胃络瘀阻等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临证需分辨虚实。实证多由于热(胃热及肝火),虚证多属于脾气虚弱。临床一般属热者居多。治以清热、泻火、降逆、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为大法。忌用升散燥热,以免血随气火上逆而加重出血。
吐血治疗的辨证论治
胃热型【证见】 脘腹胀闷或作痛,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臭、口干,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泻心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
处方:大黄1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水调服。
(2)血宁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3)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宁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紫珠草、地榆各30克,降香、大黄各12克。水煎服。
(2)生大黄粉(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大黄粉,每次3克,每日3次。温水送服。
(3)四黄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生大黄粉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生黄芪15份,生甘草6份。上药研细末过20目筛后混和,分30克包装备用。取四黄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日1包,分2次服,重症每日2包,分4次服,5日为1个疗程。
肝火型【证见】 吐血鲜红或带紫,口苦胁痛,心烦易怒。舌红绛,脉弦数。
【治法】 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杲《兰室秘藏》)加减
处方:龙胆草12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牡丹皮9克,生地黄15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胃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清肝凉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栀子15克,白芍12克,龙胆草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2)三七郁金汤(《中医杂志》)
处方:三七9克,郁金10克,熟大黄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剂。
脾虚型【证见】 吐血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大便色黑。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9克,炒地榆15克,白及lO克,阿胶12克(烊化),血余炭10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紫地宁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益气止血汤(刘国普验方)
处方:党参18克,炒白术15克,茯苓12克,黄芪20克,血余炭10克,炒地榆15克,白及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止血合剂(《上海中医药杂志》)
处方: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炙海螵蛸12克,白及12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蒲黄15克,仙鹤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肺炎是指肺实质的炎症,有肺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和细胞浸润,乃至肺实变等病理改变。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物理、化学和过敏性等。日常所讲的肺炎主要是指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肺炎,此肺炎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本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如下:
1)饮食疗法:
①贝母粥;先以粳米100g和砂糖适量煮粥,待粥成时,调入川贝母粉末5~10g,再煮二、三沸即可,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咳嗽咯吐粘痰不爽者。
②竹沥粥:粳米50g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竹沥50~100ml,稍煮即可,早晚或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咯吐脓痰或间有神志欠清者。
③苏子粥:苏子15~20g,捣烂如泥,用水煮取浓汁,去渣,入粳米50~100g,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用于咳嗽气喘者。
④大蒜粥;紫皮大蒜30g,去皮,将蒜放沸水中煮10分钟后捞出,然后将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粥内,同煮片刻即成,早晚温热服食。用于肺炎霉菌感染者。
⑤银杏石苇炖冰糖:白果20粒,去壳、衣、捣破,与石苇30g同放瓦锅中,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入冰糖15g,溶化,饮服。用于咳嗽、咯痰、气喘者。
⑥百合糖水:百合60~100g,加糖适量,水煎,饮食。
⑦川贝雪梨煲猪肺:川贝10g,雪梨2个,猪肺250g,雪梨去皮切块,猪肺切块漂去泡沫,与川贝同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慢火熬煮3小时后服食。用于阴虚痰热者。
⑧山药粥:干山药片45~60g(或鲜山药100~120g)粳米100~150g,同者粥,早晚温热服食。用于气虚痰浊者。
2)单方验方:
①鱼腥草、鸭跖草、半枝莲各30g,水煎服,每日1至2剂。用于肺热证。
②穿心莲、十大功劳各15g,橘皮6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痰热证。
③蚤休、败酱草、大青叶、矮茶风各30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用于肺热证。
④鱼腥草30g,桔梗15g,生石膏6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痰热证。
⑤肉桂、丁香、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做成10%油膏敷背,每2日1次。用于肺炎吸收消散期。
3)针灸疗法:
体针:常用穴为肺俞、膈俞、尺泽、鱼际、太渊、内关。配用穴为大椎、曲池、合谷、孔最、委中、太溪、三阴交、十二井、膏肓俞。病情进展期,每日针2次,泻法,留针30分钟。恢复期,每日针1次,平补平泻。
水针:取肺俞、风门、曲池、丰隆。用青霉素40万单位/2ml(先皮试)合链霉素0.125g/2ml,每穴各注0.5ml,每日1~2次。亦可采用其它肌肉注射用抗菌素或抗菌中药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4)预防调养:
①平时注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体虚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之类药物,预防发生外感。
②戒除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
③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交食物呛吸入肺。
看看这个吧:/health/292/
支气管扩张剂是一类可扩张呼吸道的药物,能够减轻肺部痉挛,增加肺部通气量,有助于治疗肺炎的症状。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沙丁胺醇、茶碱等。
3. 氨溴索
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感染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治疗肺炎的药物有很多种,下面是医生推荐的几种常用药物。
氨溴索是一种能够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药物,可改善肺部症状,缓解咳嗽等不适症状。氨溴索可以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加速肺部炎症的消退。
1. 抗生素类药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75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