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感染是由于足部浅表霉菌滋生,因不及时用杀霉菌药物治疗而致的继发感染,特别是水疱型、浸渍型足癣,感痒即抓,使表皮脱失,露出红色湿润面,最易继发感染。表现在趾缝、足趾、足底潮红肿胀疼痛,有黄白色黏液浓液渗出,腹股沟浅表淋巴结可肿大。此时应引起重视,因足癣感染后细菌沿淋巴管入内,继发小腿丹毒、淋巴管炎等病变,应积极治疗。
笔者认为,本病除酌情用抗生素外,取中药水煎后泡洗,获效非常显着。方用土茯苓30~50克,黄柏30克,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萆薢30克,土槿皮30克,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枯矾30克,水煎约2000毫升,待温浸泡患足,每次30分钟,日2次,2日1剂。此疗法能使药效直达病所,发挥渗湿清湿热消炎作用,感染症状较快消失,皮疹消退。
在足癣感染同时,患者因病灶存在,而发生癣菌疹,是皮肤对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远隔部位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双手指、手背、手掌出现粟粒至高梁粒大红色丘疱疹,密集分布,亦具瘙痒灼热感。此时宜注意皮疹内没有真菌,切不可乱用杀霉菌药物,若误用反而使皮损加重扩展,迁延治疗,可用上述药液分开浸泡。
总之,脚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是局部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同时应注意清洁卫生和饮食调理,避免划破患处皮肤和使用过度刺激性的护肤品。如果病情较重或没有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3. 清洁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或不透气的鞋袜,尽量使用棉质或透气性好的鞋袜,每天更换,不与他人共用鞋袜、拖鞋等。
注意事项:
1. 局部外用药物:使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外用药膏,如克霉唑、氧氟沙星等,涂抹于患处,每天2-3次,一般治疗2-4周即可。
治疗方法:
1. 局部治疗:为首选,常用咪唑类药物有1%联苯苄唑、2%咪康唑、1~3%克霉唑、2%酮康唑、1%益康唑、2%舍他康唑等;丙烯胺类药物有1%萘替芬、1%特比萘芬或1%布替萘芬制剂;其他有2.5%阿莫罗芬、1%环吡酮胺、2%利拉萘酯等,根据不用临床类型选用不同剂型,每日外用1~2次,疗程为4~6周。对于角化型手足癣可加用角质剥脱剂,如尿素、水杨酸或乳酸制剂。
2. 系统治疗:对于角化型手足癣或严重趾间型足癣者、外用药物依从性差者、患者要求口服药物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疗程1周;儿童5mg/kg.d。特比萘芬250mg/d,疗程2周;儿童体重40kg一日250mg。氟康唑150~200mg/次,每周1次,连续4~6周;儿童6mg/kg.w。
3. 联合治疗:为了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不同种类的抗真菌药物可联合应用,局部和局部或局部和系统联合治疗。
4. 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治疗原则先抗细菌治疗,再抗真菌治疗。局部先外用1:2000小襞碱溶液或中药制剂湿敷或洗泡,之后外用依沙吖啶糊剂等。待细菌感染控制之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也可同时口服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5. 足癣合并湿疹化:治疗原则抗过敏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真菌感染。可外用含抗真菌药物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也可以同时口服抗真菌药物。
对于不同类型的足癣,要有针对性的治疗:
1、水疱性: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可选用藿黄浸剂、醋泡方、鹅掌风浸泡方或白醋浸泡,并选用各种癣要水外搽。
2、鳞屑角化型: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并发脓包疮、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败血症等疾患。
可选用5%.10%硫黄软膏、雄黄软膏或红油膏等外涂。
3、糜烂性: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较轻者可用六一散加明矾粉外掺患处。较重者可选用二矾汤、皮肤外洗二方或苏蒲洗方,水煎浸洗后,再外扑足癣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7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鼻出血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