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及用法】 炉甘石30克,元明粉30克。2味共研为极细末,麻油调擦患处。
【主治】 烫火伤。
【解析】 炉甘石甘温性柔平和无毒,无刺激性,外用一切目疾之要药,能止血,消肿痛,生肌,收湿气敛疮;元明粉咸寒无毒,外用治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痈疽,与清凉之麻油调和,当于火气热壅之烫火伤有益。
导读:水火是指因热力(火焰、灼热气体、液体、固体)、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及电而引起的损伤,西医称为烧伤。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中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后轻则局部红斑,次则水疱,重则皮肉焦黑或筋骨外露,损及脏腑。
日常生活中,皮肤屡见不鲜,尤其夏天,如热水瓶的爆破或被打翻,冲开水时彼此相撞,孩子在厨房里玩耍导致沸水烫伤,或孩子在洗澡时误入未竞温的热水浴盆;最厉害的是在高压锅烧煮米粥或绿豆汤时因汽阀失灵而造成严重的面部蒸汽烫伤。
万一发生这些烫伤,首先不要惊慌,也不要急于脱掉贴身单薄的诸如汗衫、 *** 之类衣服,应迅即用冷水冲洗。等冷却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以免撕破烫伤后形成的水泡。冷水冲洗的目的是止痛、减少渗出和肿胀,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
冲洗时间约半小时以上,以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一般水温约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冻伤。如果烫伤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面部等不能冲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冷水处理后把创面拭乾,然后薄薄地涂些蓝油烃、绿药膏等油膏类药物,再适当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
但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扎。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则用消毒棉球拭乾,以保持干燥,不能使水液积聚成块。如烫伤1~2个手指也可用简单的——浸入酱油内,即用一小杯酱油将手指侵入,约半小时即可止痛,且不起水泡。
烫伤后切忌用紫药水或红汞涂搽,以免影响观察伤后创面的变化。大面积或严重的烫伤经家庭一般紧急护理后应立即送医院。
皮肤烫伤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燥,冷水冲洗后应避免再浸水。约2~3天后创面即可干燥。此时就不必涂药。10天左右时间就可脱痂愈合。届时若不愈合,则应请医生看看是否因烫伤较深或有感染。烫伤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创面1~2天后还是红肿、疼痛加剧,则有感染之嫌,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水火烫伤的简易治疗
1 .开水或蒸汽烫伤 应尽快将患部浸入凉水中,或用自来水流水冲洗,以促使局部散热,防止起水泡。
2. 小面积火烫伤 可先进行伤面消毒,再用干净棉签蘸清洁生蜂蜜,均匀涂于伤面,烫伤初期每日涂3~4次,形成焦痂进行清洗消毒,再涂蜂蜜。烫伤部位如疼痛剧烈,可在蜂蜜中加少许冰片,以减轻疼痛。伤口如未感染,一般涂蜂蜜3天,伤面即可形成透明痂皮,1周后焦痂会自行脱落,伤面康复。在治疗过程中,如伤口周围组织脱水,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即可。
3. 用鸡蛋黄油涂擦伤面 鸡蛋黄油的制法是:将熟蛋黄放在锅内炒,至蛋黄油渗出时用铲压挤取油。如技术熟练,火候适当,一个鸡蛋黄可出油5~8毫升。
4. 用中药粉敷伤面 取虎杖根、地榆、大黄等量,研成细粉用麻油调敷。也可用枯矾15克、花椒30克,炒至黄褐色时研成细末,再加冰片3克混匀,用麻油调涂伤面。
水火烫伤的疗法
1.麻油或菜油:用消毒纱布渍油,淋敷伤处,干了再敷,使伤处保持湿润。如创伤范围较大,可将伤处浸入油内。本方还可止痛。
2.泥鳅数条:用冷开水洗净捣汁,调鸡蛋清涂敷患处,数次可愈。
3.蚯蚓80条:洗净,装入罐内,上面撒白糖,即刻有水,将此水抹于患处。一天三四次。
【水火】、【烫伤】、
⒈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⒉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⒊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⒋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⒌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知名中医治烧烫伤验方
烫伤膏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已故名医文琢之教授的经验方,对烧烫火伤、犬咬伤、虫伤等均有较好疗效。现将其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及用法
煅石膏、煅寒水石、黄柏各120g,冰片3g。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另用生地榆120g研细末去渣,用清油500g浸泡,待油浓时,加药末调匀、备用。用法:用生理盐水将患处冲洗干净,然后将药青直接徐于患处,或用消毒纱布块浸人药膏后覆盖于患处,每天2一3次。具清热、解毒、止痛之功效。适用于烧烫伤,也可用于犬咬伤、虫伤等。
药物组成及用法
刘某,女,22岁,2004年4月14日初诊。患者左足背因沸水烫伤,诊见:左足背水肿明显,且颜色发红,局部肤温增高,有散在如绿豆大小水疱,底部湿润。治疗:将水疱逐个用消毒针在低位吸尽疱中水分,但勿剪去疱皮(即挑破水疱),依上法外用烫伤膏,每天2一3次。10天后烫伤面愈合,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无疤痕,无不适感。
烧烫伤是由于热力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中医学又称为火烧伤、烫火伤、汤火疮、汤泼火伤等,系由火热之毒侵袭人体,而致局部肌肤红肿热痛,甚则肉腐成脓之症。本方中用煅石膏清热收敛;煅寒水石清热泻火,缓解赤热疼痛;生黄柏清热解毒,燥湿敛疮;冰片清凉止痛;生地榆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可使渗出液减少,减轻疼痛,加速愈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止痛之功效。本方制作简便,疗效明显,无明显刺激性,是治疗烧烫伤的有效方剂。
文琢之(1911~1991),男,四川省射洪县人,知名中医外科学家。10岁即从师四川名医释灵溪大师,继承了大师治疗内外科病症和杂症经验,以及各种膏丹丸散的制作技术。1925年,在成都开业行医,继又考入成都中医院校学校深造,毕业后又执医于成都。1957年调入成都中医学院任教,1963年调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工作。1993年晋升为中医外科主任医师。曾担任成都市国医公会、中医师公会和全国中医师公会联合会理事、四川省医药学术研究会、四川省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等职。还担任过《健康报》《四川医药特刊》《四川省医药学技术研究会特刊》主编。
海金沙 别名 铁蜈蚣、金砂截、罗网藤、铁线藤、蛤唤藤、左转藤。 来源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的孢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茎细长,横走,黑褐色蔌栗褐色,密生有节的毛。茎无限生长;叶多数生于短枝两侧,短枝长3~8mm,顶端有被毛茸的休眠小芽。叶2型,纸质,营养叶尖三角形,2回羽状,小羽片宽3~8mm,边缘有浅钝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羽片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孢子囊梨形,环带位于小头。孢子期5~11月。 生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主产广东、浙江;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药用部分:干燥成熟的抱子;全草。 采制: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茎叶。 性大辩论 孢子粉状,棕黄色,质轻滑润,着火燃烧发爆鸣及闪光。湿微镜下观察,孢子呈四面体,极面观钝三角形,极轴长58~72(~97)um,具3裂缝,周壁具瘤状纹饰。气微,味淡。 化学成发 孢子含海金沙素、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十)-8-羟基十六酸[(十)-8-hydroxyhexadecanoic acid]和脂肪油。 性味: 性寒,味甘。 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验方: 1.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2.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3.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4.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5.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附注 海金沙全草有抗菌、利尿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等。 释名:竹园荽。 气味:甘、寒、无毒。主治: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亲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星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70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调经活血解毒桃儿七
下一篇: 胃炎分型治疗偏方(治疗老胃病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