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十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 : 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心胸痞闷,口淡无味。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制法 :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 治腹胁胀满,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 :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 : 《崔杨氏家藏方》卷五
目录1拼音2顺元散的别名3处方4制法5功能主治6顺元散的用法用量7摘录8《家庭治病新书》引《医疗药方规矩》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顺元散的用法用量 9《鸡峰》卷五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顺元散的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9.6附注 10《苏沈良方》卷三 10.1方名10.2顺元散的别名10.3组成10.4功效10.5主治10.6顺元散的用法用量10.7附注 11《博济》卷二 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顺元散的用法用量11.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顺元散 1拼音 shùn yuán sǎn
2顺元散的别名顺元煮散(《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3处方乌头10克 附子(炮)天南星(炮)各5克 木香3克
4制法上药研末。
5功能主治散寒顺气,化痰通络。治内外感寒,手足逆冷,虚汗不止,脉沉细。
6顺元散的用法用量久煎,温服。
7摘录《苏枕良方》卷三
8《家庭治病新书》引《医疗药方规矩》
9《鸡峰》卷五
10《苏沈良方》卷三
11《博济》卷二
古籍中的顺元散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七伤寒门]伤寒杂治(附论) 。伤寒手足逆冷。自汗不止。脉沉细。面青呕逆。加顺元散一钱同煎。热服。产妇难产。经三两日不能生。胎死...
《博济方》:[卷二诸气]五积散 不止,脉气沉细,面青,或手足冷,心多呕逆,宜入顺元散一钱,同煎,热服;或妇人产前胎不安,及伤腹痛,...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四伤寒证治]五积散 伤寒手足逆冷,自汗不止,脉沉细,面青,呕逆,加顺元散一钱同煎热服;产妇阵疏难产,经三两日不生,胎死...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五]伤寒呕哕 寒、手足逆冷,虚汗不止,脉沉细、面青、呕逆。加顺元散一钱匕,同煎热服,产妇、经三两日不生,或胎死腹...
《苏沈良方》:[卷第二]五积方
目录1拼音2《易简方》 2.1不换金散的别名2.2处方2.3功能主治2.4不换金散的用法用量2.5注意2.6各家论述2.7摘录 3《普济方》卷三九四 3.1处方3.2制法3.3功能主治3.4不换金散的用法用量3.5摘录 4《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4.1处方4.2制法4.3功能主治4.4不换金散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杨氏家藏方》卷五 5.1处方5.2功能主治5.3不换金散的用法用量5.4摘录 6《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6.1处方6.2制法6.3功能主治6.4不换金散的用法用量6.5摘录 7《妇人良方》卷七引《灵苑方》 7.1处方7.2制法7.3功能主治7.4不换金散的用法用量7.5摘录 8《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8.1处方8.2功能主治8.3不换金散的用法用量8.4摘录 附:1古籍中的不换金散*不换金散药品说明书 1拼音 bú huàn jīn sǎn
2《易简方》
3《普济方》卷三九四
4《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5《杨氏家藏方》卷五
6《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7《妇人良方》卷七引《灵苑方》
8《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古籍中的不换金散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九诸疟门]山岚瘴气疟(附论) (炒)槟榔木香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不换金散(出广南卫生方)治寒热瘴。苍术(米泔浸一宿)浓...
《普济方》:[卷二百十泄痢门]诸痢 (三枚炮去核)上为散。每服一钱。空腹米饮调下。不换金散(出十便良方)治痢。新罂粟壳(一两白痢炙赤痢蜜...
《伤寒证治准绳》:[卷二太阳病]发热 六分热服兼治饮食伤脾发为疟寒多者加附子为十味名不换金散五积散(和剂)治阴经伤寒脾胃不和及感寒邪白芷川...
《养老奉亲书》:[下籍]四时通用男女妇人方 炙爆等物。橘皮煮散益元气,和脾胃,治伤寒。此名不换金散,但心腹诸疾,并用疗之(男子女人通用)。橘皮(...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太阳病]发热
蒙医学将疾病分为阴性病、阳性病两大类型。进而分为“赫依”、“希拉”、“巴达干”病三种病质。这三种病质又可分为4门,404病,1116证。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将这些病证归纳为20种基本性质。“赫依”(诸风)病的性质是糙、轻、寒、细、强、动等 6种;“希拉”(火、热)病的性质是脂、锐、热、轻、臭、泄、湿等7种;“巴达干”(痰、寒、湿)病的性质是脂、寒、重、钝、柔、固、粘等7种。针对这些病质,蒙医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和手段。 有柔、 重、温、脂、固、寒、 钝、凉、和、稀、燥、淡、热、轻、锐、涩、动等17种。
蒙医根据药物的寒热两性,派生出8种药物性能,最后又发展成为药物的17种功能。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这17种药物功能去克制疾病的20种基本性质。 蒙医用药很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但绝大部分还是取自野生植物。据文献记载,蒙药材约有2230多种。经调查考证的蒙药材,属于植物种子、果实类的有203种;根及根茎类231种;全草类256种;枝叶类54种;花类83种;皮类35种;藤木类36种;菌藻类14种;树脂类14种;植物的其他类28种;昆虫类30种;动物类260种;矿石类98种。共计1342种。当地产蒙药材有香青兰、沙前胡、播娘蒿、角茴香、牧马豆、腺茎独行菜、沙棘、莲座蓟、文冠木、杠柳、蒙古山萝卜花、白龙昌菜、山刺玫、金莲花、冷蒿、梅花草、花锚、扁蕾、齿叶草、手掌参、蒙古芯芭、火绒草、紫花高、乌头、唐松草等。
据调查全区可资利用的蒙古野生药材达800余种。除自产自用当地产的药材外,中蒙药、蒙藏药也大量交叉应用。如肉苁蓉通用于滋补强壮,而蒙医还多用于治疗胃病;中蒙药通用草乌,而蒙医不仅用乌头,还用草乌茸(地上四横,指嫩苗或加工的草与芽)、草乌叶、草乌花等,且用于湿热病、半身不遂、五官科疾病等;如诃子中蒙医通用,但蒙医更为广泛用于各种疾病;广枣,中医用它的树皮治疗烫伤,蒙医则用其果实治疗心脏病;肉豆蔻,中医煨用于暖脾胃,涩汤,下气,蒙医用生肉豆蔻治疗心脏病,并用其假种皮“肉豆寇衣”(药名为玉果花),治疗风、气、白脉病。
蒙藏药交叉应用更为普遍,如三棵针、山川柳、山刺梨、土木香、小叶莲、冬青、毛瓣绿绒蒿、双色龙胆、乌奴龙胆、白花龙胆、石榴、红景天、纤毛婆婆纳、橐吾、伞梗虎耳草、卷丝苦苣苔、波棱瓜子、雪莲花、船盔乌头、翼首草、囊距翠雀等。 蒙医方剂一般由二味或数味药所组成。蒙医常用成药,很少开方。蒙药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也是辨证施治。配方分气味、性能二类。药物分主、辅、佐、使。一般成药有 400余种。已知蒙医传统配方、单方、验方共有1500多首,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
蒙成药剂型有10种。即汤剂(煮散)、散剂、丸剂、膏剂、酒剂、油剂、灰剂、搅合剂、草药剂及金石合剂。
汤剂(煮散) 按着一定处方研为粗末,备用。煎汤去渣取汁服用,或沸水沏服。汤剂因其吸收较快,故一些急症及发病初期,多用汤剂治疗。如“查干汤”(土木香15克,苦参12克,珍珠干9克,山柰6克。每服3~5克),治疗感冒,头痛,温病初期均有良好效果。
散剂 是将药物按处方配制,碾研成细粉,混合均匀,寒凉药加白糖二分之一;湿热药加红糖三分之一,备用。白开水或调引送服。散剂有内服与外用两种。并有便于服用、携带、制作简便、节约药材、不易变质等优点。应用较广,但吸收较汤剂为慢。
丸剂 将药物按处方配齐,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以蜜、水或面糊、药汁等赋形剂制成药丸。一般为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颗粒,外用朱砂或银朱研细粉挂衣、晾干贮藏备用。一般应用于慢性、虚弱性的疾病,以及某些不适宜用峻猛药者。此外,丹剂中有内服、外用两种。大多为金属化合物炼制而成,一般用于顽症、痼疾。
膏剂 分内服膏剂和外用药膏两种。内服膏剂又分流浸膏、浸膏(干浸膏和稠浸膏)及煎膏剂(膏滋)。外用药膏分硬膏药和软膏药。如:沙棘膏、文冠木膏、驼蒿膏、泡囊草膏、山黄柏膏、紫草软膏等。
酒剂 以酒为溶媒,浸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所得的澄水浸出液供内服和外用。此剂多用于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扭伤和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如菱角酒、沙棘酒、苁蓉酒等。
油剂 先将药材精选,加工炮制处理后,按处方调配、浸煮、浓缩到一定程度,按比例加鲜牛奶溶和,并加一定量的奶油、蜂蜜、蔗糖、白糖等,浓缩到无水分,呈现油光泽、红黑透明或黄黑透明时,即成油剂,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一般用于老人、妇女、体虚者的浮肿、湿痹、肾虚等。
灰剂 蒙医认为寒疾经久不愈则用灰剂治疗为上。分为急、中、缓三种配剂,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搅合剂 按处方调配,研细粉,混合均匀,逐渐加入适量炼蜜、奶油、红糖、冰糖等,反复搅合而制成,密闭于瓷器内贮藏备用。此剂分为湿热、寒凉两大类型。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对妇女及五官科疾病、老年病应用较多,而且服用方便。
草药剂 草药剂是蒙医因地制宜地采集野生药草,将单味或数味药煎汤服用。或将采回的药草置于清洁凉爽通风处阴干,制成粗末,煎汤给患者服用。这种原始的剂型叫做草药剂。一般用于湿热病和外感的治疗。
金石剂 金石剂亦称珍宝剂。它以珍宝类药物,如金、银、珍珠、玛瑙、玉石、红珊瑚、松石等以及金属矿物类药物,如赤铜、白锡、铁、寒水石、月石、金精石、银精石、水银、硫黄、黄丹等为主药,适当配合动、植物药而制成化合剂备用。本剂的特点是毒性较强,药用量小,药效持久,吸收较慢。本剂一般不轻易应用,经多次服用一般药物治疗无效的顽性恶疾和疮疡痈疽等,才考虑用本剂治疗。当病症一除,立即停药,勿多服。
(武绍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69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木香消胀丸
下一篇: 木香理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