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木防己9克 石膏(鸡头子大)12克 桂枝6克 人参12克
功能主治 : 行水散结,补虚清热。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吐下不愈者。
用法用量 : 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 : 《金匮要略》卷中
组成 : 木防己三钱(9克)、石膏一两(30克)、桂枝二钱(6克)、人参四钱(12克)。
用法 : 水煎服。
功效 : 行水化饮,益气清热。
主治 : 主治支饮,症见咳喘发热,心下痞满,小便不利,或兼有短气乏力,舌红苔薄黄,脉沉。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胸水等病症。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减木防己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1例,与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26例作对照,疗程14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左室EF值和BNP水平。结果:两组均可使心衰患者的EF值升高,BNP水平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北京中医药》2011年第8期)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常规西医治疗(抗感染、解痉平喘、吸氧、强心利尿)的基础上应用加味木防己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5例,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3例作对照,疗程15日。以症状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指标基本正常为临床控制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69.7%。(《四川中医》2008年第1期)3.糖尿病胸水:在常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加减木防己汤治疗糖尿病胸水36例,与常规胰岛素治疗20例作对照,疗程30日。以临床症状消失,X线胸片及实验室检查正常为显效标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85.0%。(《河南中医》2003年第9期)
方解 : 方中木防己、桂枝,一苦一辛,并能行水气而散结气,更佐以人参益气,石膏清热。临床报道也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急性痛风关节炎、类风湿滑膜炎、单纯性收缩压升高、直立性水肿、红斑性肢痛症等病症。
现代研究 : 现代买验研究表明,木防己汤具有强心利尿、扩张血管、减轻肺循环阻力、抗凝、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水平,改善心功能。木防己汤用于治疗关节炎,能使关节肿胀度下降,体重及脏器指数改善,关节水肿减轻,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滑膜增生受抑制,减轻关节损伤。
方歌 : 喘满痞坚面色黧,已三桂二四参施,膏枚二个如鸡子,辛苦寒温各适宜。
摘录 : 汉·《金匮要略》
风湿病指主要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的疾病。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风湿病的中医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法则:
1、行痹: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中医辨证论治: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④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酒浸)、黄芪(蜜炙)、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游走疼痛,尤以项背、肩肘疼痛为甚,中医辨证为风痹者。
⑤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皮、栀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节烦疼,活动不利,寒战热盛,中医辨证为湿热痹者。
⑥加减木防己汤(《温病条辨》):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者。
⑦乌头汤(《金匮要略》):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蜂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剧痛,喜暖恶寒者。
⑧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炙甘草、麻黄、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按之热感,或关节红肿,但触之不热,遇寒痛甚者。
⑨桃红饮(《类证治裁》):桃仁、红花、川芎、归尾、威灵仙。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痛有定处,肿胀难消,活动不利者。
⑩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有定处如针刺,肌肤青紫,舌紫脉涩者。
(2)经验方:
经验方1:双花、蒲公英、生石膏、龙胆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蝉衣、炙水蛭、乌梅、甘草,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关节红肿疼痛,恶寒发热,皮肤结节红斑者。黄柏、黄精、鳖甲、秦艽、木瓜、防己、丝瓜络、威灵仙、青蒿、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地龙、五味子、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高热已退,关节红肿渐消,但仍有低热,口干,关节疼痛者。黄芪、黄精、鸡血藤、丹参、青蒿、千年健、龟板胶、地龙、桂枝、白蔻、鸡内金、土元、枸杞、桂圆、茉莉花、夏枯草。适用于急性风湿热恢复期。
经验方2:防风、桂枝、白芍、当归、羌活、独活、白术、苡仁、细辛、黄芪。适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
经验方3:桂枝、鸡血藤、制川草乌、白芍、当归、黄芪、防风、炙甘草。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的偏重及关节疼痛的部位对症加减。
经验方4:苡仁、牛膝、苍术、木瓜、香附、防己、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地龙、桂枝、苏梗、乌药、秦艽、川芎、甘草。水煎煮酒送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经久不愈者。
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痛风:献出老师经验方,专病专药土茯苓
历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多源于外邪或兼加郁火致病之实。余认为,痛风主要病因病机系脾肾亏虚为本,内生湿或者痰浊留着血脉所致。
在痛风的发病过程中,血、浊、痰、郁始终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此为标象。
其本主要是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所致。
脾肾功能不足,功能失健,导致运化、气化、蒸化失常,水谷精微可以化为湿浊、痰饮、瘀血,不能排出体外而停留在体内,阻碍气血运行。
同时浊瘀又损伤脏腑,相互为因,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是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内在病因。
脾肾不足,功能失调是发病的病理基础。急性期以清热、逐瘀化痰浊治其标,慢性期以调补脾肾治其本。
这样可以杜绝痰湿浊瘀的产生,从而抑制或者减少尿酸的形成。
【辨证分型】
1.急性关节炎期
疼痛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起病急骤,发作频繁,关节疼痛、肿胀、红肿、麻木、屈伸不利,有时伴有发热,恶寒,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舌红,脉象多细数。
此时急则治其标,方用《温病条辨》之加减木防己汤。
原文:暑湿痹者,加减木防己汤主之。
防己六钱,桂枝三钱,石膏六钱,杏仁四钱,滑石四钱,白通草二钱,薏仁三钱。
具体服法:(1)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2)见小效不即退者,加重服,日三夜一。
加减木防己汤,为《温病条辨》第一方,吴鞠通将其作为治痹的一个主方,确实有非常好的效果。
但是本病光靠这个原方不行,加减木防己汤力量比较弱,主要看它如何加减。
常见加减:脾肾亏虚者加附子、石膏;
尿路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穿山甲;
关节红肿、灼痛加羚羊角或水牛角、生石膏、黄柏;
疼痛剧烈加全蝎、蜈蚣、没药;
关节漫肿、结节加僵蚕、白芥子;
关节僵硬变形加穿山甲、蟑螂虫、僵蚕、蜂房、蜈蚣来破瘀散结,消痰软结。
百合配车前子,在所有的类型中均可加入这两味药,来泄浊、降低尿酸,此属于专病专药的范畴。
外敷:五倍子、黄柏、冰片为主,佐以大黄、赤小豆。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解,红肿不太明显,有时候关节屈伸不利,伴有腰骶部疼痛,足根部疼痛。舌质少华,舌淡苔白,脉象沉弦。
缓则治其本,方用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汤三个合方。
3.缓解期
缓解期关节疼痛不太明显,出现尿酸高为主的舌苔腻,此时常用土茯苓30~100g,黄柏10g,威灵仙30g,百合20g,萆薢10g,苍术10g,车前子20g,薏苡仁30g,苍术20g,僵蚕10g,大黄5g,石韦30~60g,泽兰10g,泽泻20g,山慈菇3~5g。
此方系李建明老师经验方,对降低尿酸有非常好的效果,期具体表现为关节疼痛缓可以促进浊毒泻化,瘀结解除。
【验案集粹】
案1 陆某,男,21岁。
现病史:右脚大指疼痛半年,检查尿酸480μmol/L,小便偏黄,口不干不苦,余无不适,舌苔白腻,脉寸关细弦,两尺弦滑。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利湿热化浊。
方药:三妙散加味。
土茯苓30g,苍术10g,黄柏10g,威灵仙10g,百合20g,萆薢10g,苍术10g,车前子20g,薏苡仁30g,大黄5g,石韦20g,泽兰10g,泽泻20g。14剂。
二诊:药后关节疼痛明显好转,大便时稀,苔腻较前好转,脉沉细弦。改方从温阳入手。
方药:桂枝20g,肉桂10g,炒白术60g,制附子15g,茯苓60g,百合20g,车前子15g,山慈菇5g。15剂。
三诊:近日查尿酸329·6μmol/L,苔净,继续巩固治疗。
按:证变方变,此患者初诊表现湿热下注的证候,以三妙散清之。当湿热尽去,阳虚之本显现,故以四逆汤和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
案2 陈某,男,40岁。
现病史:有痛风病史10余年,经常反复发作,近日尿酸检查522μmol/L。刻诊:乏力,大便干,头昏,舌淡苔白,脉两寸弱。
辨证:中气不足。
治法:升提中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24g,白术10g,当归10g,柴胡5g,陈皮6g,升麻5g,红参10g,巴戟天10g,仙灵脾15g,仙鹤草30g,大黄3g,附子5g,细辛3g,磁石30g,甘草10g。10剂。
二诊:患者乏力好转,仍然大便干,近日因饮酒自感口苦,右脚大指疼痛明显,局部灼热,苔黄,脉细弦滑。
辨证:三焦火盛。
治法:疏达三焦。
方药:小柴胡汤合木防己汤加味。
柴胡10g,黄芩10g,龙胆草10g,牡蛎30g,防己15g,桂枝9g,石膏60g,杏仁12g,滑石12g,白通草10g,薏苡仁30g,羚羊角粉0·5g(冲服)。15剂。
三诊:药后口干,便干明显好转。继续以上方治疗。
四诊:指疼痛好转,其他无不适,舌苔薄腻,脉两尺弦。
方药:萆薢60g,土茯苓60g,威灵仙15g,苍术15g,黄柏15g,丹参30g,羌活10g,甘草6g,僵蚕10g,大黄5g,决明子10g,防风30g。20剂。
2022-01-24
方证对应治愈高烧4年体会
笔者临证喜用经方,但总感不悟经方真谛。久仰慕进而拜入当代经方大家冯世纶先生门下,日日侍诊于侧。
老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诊治处方,井然不紊。近治一4岁男孩,反复高烧4年,使用经方4剂而愈,经方的魅力得到淋漓体现。原案实录,供同道参阅。
案例李某,男,4岁。2010年3月6日初诊。
患儿自出生10月左右开始反复发热,经多方中、西药物治疗,但一直未能控制高烧。为了给孩子治病,全家由农村搬到北京居住。
家长苦诉:“隔三五天就发烧,可以没有任何原因。一发病就是高烧,又特别难以控制。”经多家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检查,仍考虑呼吸道炎症性病变。
昨晚无明显诱因,患儿又出现发热,体温38.6℃,自服“退热药”汗出热退,今晨体温又上升至39.6℃,遂慕名就诊于冯老门诊。
诊见:发热,鼻塞,流涕,四逆。舌尖红,舌苔白,脉浮紧数。
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大青龙加薏苡败酱石膏汤证。
用大青龙汤“解太阳表,清阳明里热,并祛在表之水湿”,合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去附子“清热、排脓、消肿(鼻流浊涕)”。
处方:生麻黄18g,桂枝10g,炒杏仁10g,炙甘草6g,桔梗10g,生薏苡仁18g,败酱草18g,生石膏45g,生姜15g,大枣4枚。1剂,水煎服。
嘱当晚先服四分之一量,温服后盖棉被,使其见微汗。
如汗出后,停后服。如无汗,继服四分之一量。停用其他药物。
2010年3月8日二诊:上方第1次服药后未见汗,但小便增多,体温有所下降(仍然39.4℃)。
继服第2次、第3次皆未见汗,于是其父第四次给患儿服下剩下的四分之一,即一剂药服尽,午夜汗出,体温恢复正常。
患儿安睡,次日白天玩耍如常。至晚上体温又开始上升,达38.8℃,未服退热药,今日来诊。
诊见:发热,咽干,口干欲饮水,纳食减少,大便尚调,鼻流浊涕,精神欠佳。
舌质红,口唇红如妆,舌苔白,脉细滑数。
据冯老师经验,“外感表解而热不退”多现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
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加石膏汤证。
精确而言,用小柴胡加生石膏加桔梗汤(实即小柴胡加生石膏汤合小柴胡加桔梗汤)。
处方:柴胡24g,黄芩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桔梗10g,炙甘草6g,生石膏60g,生姜15g,大枣4枚。1剂,水煎服。服法同前。
2010年3月10日三诊:服药后仍有发热,但只用中药,不需用退热药即能控制。发热前有恶寒,精神明显好转,纳食尚可,鼻流浊涕。舌苔转黄,脉浮弦数。
辨六经属三阳合病,辨方证属柴胡桂枝汤合白虎汤证。
因里热重,生石膏“若不大量用则无效”,故用至100g。
桂枝汤“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调和营卫之方”,“本方药力微薄平稳,既非大热,又非大汗之药,合理应用桂枝汤是一种养胃增液的发汗、止汗法,是驱邪不伤人的”。
笔者认为:面对连续病理性发热、药物性发汗后的患儿,这种用药法是弥足可贵的。
处方:柴胡24g,黄芩12g,清半夏15g,炙甘草6g,桂枝10g,生白芍10g,生石膏100g,知母12g,生山药10g,党参10g,桔梗10g。1剂,水煎服。
2010年3月11日四诊:昨晚服药后汗出,热退,今日已无发热,精神好,纳食尚好,大便调。仍有鼻塞、口干。舌苔白,脉浮紧数。
辨六经属太阳、阴明合病,辨方证属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所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加败酱草,取其发越湿气、清利阳明为治。
处方:生麻黄10g,生薏苡仁30g,炒杏仁10g,炙甘草6g,败酱草30g。1剂,水煎服。
药后诸症悉退,痊愈。
体会
本患儿反复高烧4年,实属罕见。
用经方短期能治愈,体现了经方六经辨证及辨方证的科学性。
四诊而愈,实属不易。体会多多,今述一二。
1.认识治病须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发热本属常见病证,中医治疗每每应手而效。但临证不乏难治者,常使医者恨无良方、效方可用。
本案患儿百药遍施,且从治疗过程中可以看出,确属难治者。
四诊而愈,诚属不易。
从辨六经来看,本案始终以阳明病为主,外合太阳、少阳。
在冯老的六经辨证思维中,大青龙汤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属“太阳阳明病方证”,薏苡附子败酱散证、白虎汤证属“正阳阳明病方证”(上述引文出自冯世纶老师主编的《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
2.认识方证对应的科学性内涵
本患儿高烧反复发作近4年,其原因与治疗不当不无关系。
滥用抗生素甚至激素自是原因之一,而中药药不对证,过用清热解毒及发汗退热,也是原因之一。
本次治疗,冯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药对证,因而能使病变速愈。
冯老临证非常强调对方证对应的认识,指出对方证对应的认识,不但要仔细品读《伤寒论》的条文,更重要的是在临床中不断总结经验。
《伤寒论》“随证治之”即教导后学者要做到方证对应,证药对应。
不但是证与方对应,更强调证与药对应;
不但是药味的对应,更重要的是药量的对应。
本患儿所用大青龙汤,麻黄用18g,本是成人用量,为了便于掌握,嘱其服四分之一,见汗即“止后服”。
但该患儿服了四分之三仍不能汗出热退,而服下全剂,方见汗出。
也就是说,麻黄18g是他的适应量,18g才达到方证对应。不是每个人、甚至成人都用到18g,是要看具体的证。
这一用药规律法则,不但见于各方证,更详见于每方后药物的煎服法。
如桂枝汤煎服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冯老临证,特别强调经方服药这一原则。患儿来北京后,也曾找过不少名医治疗,开始亦见效,后来就不见效。
其中原因之一,一次门诊开七剂药,服一剂药,证已变,再服是药,药已不对证,不但无效,反而有害。
冯老遵照经方用药原则,每诊处一方一剂,方随证转,随证治之,务在做到方证对应、证药对应,这是使病愈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患儿年仅4岁,久病,连续发热,大剂汗法、清法,治疗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饮食异常和精神异常,热退后身体状况同步复原,这与方证相合、组方合理是分不开的。
1、想开始一件事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讲,
永远只有【现在】才是正确的时机。
2、坚毅的最重要的三要素,是热情、毅力和长远目标。
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有着正确的长远目标,然后你又能够投入足够的热情和毅力去做这件事情,我们说你是具备了坚毅的品质。
坚毅也跟我们的智力一样、像肌肉一样,是可以培养的。
肌肉是可以通过锻炼变得越来越强的,我们坚毅的能力也一样可以通过锻炼变得越来越强。
3、培养坚毅的品质,排在第一位的东西叫热情。
热情又分为两种:
一种热情叫强迫性热情,一种热情叫和谐性热情。
强迫性的热情的标志:
侵入性的想法和难以控制做这样事情的冲动
比如说打游戏特别有热情,不让我打游戏,心里就难受,就老想去打游戏,这种叫强迫性热情。
这种热情是很糟糕的。会削弱你的活力,并且让你忽略生活中其他的重要方面。
另外一种和谐性的热情。
和谐性的热情是你期待的,以积极的方式填满你的梦想的热情。
你每天心怀着梦想、心怀着快乐、憧憬去做这件事,越做越带劲,越做你的自我评价越高。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那种用使命驱动的热情,这个才是真正和谐性的热情。
4、人的焦虑,本质是是来自低维度的认知,以为某些障碍自己一定必须要努力跨过去,然后心急火燎。
而多读大量多学科的书籍,可以不断低成本地发现新的维度,让自己轻松绕过一些单维度上的障碍。这个过程没有上限。
长期在不同维度上收集各类信息,当积累的信息密度过了一个临界点,就有大概率把原来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对复杂真相形成一个全面的整体化的认识,恍然大悟。
否则很容易被他人精心设计的圈套或假象,所长期误导而不自知。
这本质跟魔术师的表演是一个道理,魔术师只把某个角度的现象暴露给观众,观众的注意力被引导而不自知,然后盲目相信魔术师的法力无边。
每每识破这类魔法和假象后,常发"原来如此,旧瓶装新酒"的感叹。
同时又意识到,还有多少自己仍被蒙在鼓里的假象和错觉,等待着被看穿被识破。
因为《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之论述,故后世论治痹证,莫不以风寒湿三气为主。治行痹以散风为法,驱寒利湿为辅,方用防风汤。治痛痹以散寒为法,疏风燥湿为辅,方用乌头汤、蠲痹汤。治着痹者,以利湿为法,祛风解寒为辅,方用薏苡仁汤。
从临床实际情况看,当今民众多食膏粱厚味,医喜用性热温补之品,又有素体阳盛热多之人,卒然感受风寒湿三邪,则从阳化而为湿热,湿热邪气痹阻经络关节,气血不通,则形成湿热痹。如《金匮翼·热痹》说:“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羣痹熻然而闷也。”知其湿热痹证,是湿热相因为患,客于关节经络之间,湿聚热蒸,蕴郁不散,久而久之,经脉气血受阻,运行不畅,因而成痹。临床辨证多见肢节对称性红肿疼痛,活动不利,多伴口干而渴,小便黄短,或发热,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绛,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沉滑有力等。仲圣金匮要略谓: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沈注金匮要略》:此久痹而出方也,乃脾胃肝肾俱虚,足三阴表里皆痹,难拘一经主治,故用桂枝、芍药、甘草、术调和营卫,充益五脏之元;麻黄、防风、生姜开腠行痹而驱风外出;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节;经谓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以附子行阳燥湿除寒为佐也。《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驱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 全方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清利湿热之作用,根据仲景之训,窥窃前贤经验,临床中见面黄少华,或色微黄及青黑,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浮滑或弦滑,四肢畏冷怕热,或沉重转侧不利.或灼热肿胀,或在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临床辨其为风寒湿杂至外闭,内有经络郁热的病机,投之可收异病同治之效。若湿寒重者,可重用麻黄、桂枝、附子以温阳发敬,若热重于寒者,重用芍药、知母,加石膏、黄柏等以清热利湿,若湿邪盛者,可加薏苡仁,苍术以化湿邪,正虚者加黄芪益气固正。 本方含麻黄附子汤 治寒 、芍药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 治风 , 白术附子汤治湿 之 合方,加知母治肢节浮肿,烦热渴饮加石膏。加防风治头眩痛,身体痛,骨节痛。自汗恶风,身重浮肿减加 麻黄、加 黄芪,防己则又是个方意。“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此治卫阳不足,风湿乘虚客予表也。病因表虚而来,若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迳去而病愈,故用黄芪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使防己大彰厥效。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论, 湿郁三焦, 脘闷便溏,中焦证也,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则经络证矣,用 二加减正气散, 藿朴苓陈,苦辛淡法,加防己急走经络中湿郁;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实大便也;大豆黄卷从湿热蒸变而成,能化蕴酿之湿热,而蒸变脾胃之气也。 而以夏季风暑寒湿,杂感混淆, 病非一端, 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 故以宣气之药为君。既兼雨湿中寒邪,自当变辛凉为辛温。列于此者,以其为上条之对待也。 杏仁薏苡汤 苦辛温之法。 六六条曰、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内外合邪,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 痹在经脉,脏腑亦有邪,汗多则表阳开,身痛则表邪郁,表阳开而不解表邪,其为风湿无疑,盖汗之解者寒邪也,风为阳邪,尚不能以汗解,况湿为重浊之阴邪,故虽有汗不解也。有汗出不解之证,当识其非风则湿,或为风湿相搏也。自利者小便必短,白疹者,风湿郁于孙络毛窍。此湿停热郁之证,故主以辛凉解肌表之热,辛淡渗在里之湿,俾表邪从气化而散。里邪从小便而驱,双解表里之妙法也。
论湿 热痹, 六五条曰, 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热者,亦复不少,寒痹势重而治反易,热痹势缓而治反难,实者单病躯壳易治,虚者兼病脏腑夹痰饮腹满等证,则难治矣,犹之伤寒两感也。此条以舌灰目黄,知其为湿中生热,寒战热炽,知其在经络;骨骱疼痛,知其为痹证。若泛用治湿之药,而不知循经入络,则罔效矣。 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以防己急走经络之湿,杏仁开肺气之先,连翘清气分之湿热,赤豆清血分之湿热,滑石利窍而清热中之湿,山栀肃肺而泻湿中之热,薏苡淡渗而主挛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热,蚕砂化浊道中清气,痛甚加片子姜黄、海桐皮者,所以宣络而止痛也。
论暑湿痹者,用 辛温辛凉复法, 加减木防己汤主之, 加减木防己汤是由《金匮要略》的木防己汤去人参加通草、杏仁、滑石、薏苡仁而组成。本方的特点是重用石膏,以清热为主,配以滑石、杏仁、苡米清利三焦之湿热;防己、桂枝宣通经脉之气;通草能通利经关节之气血。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宣气通络之功,吴鞠通称之为“治痹之祖方”。风胜则引,或上或下,四肢游走作痛,经谓行痹是,加桂枝、桑叶。湿胜则肿,肿者加滑石、萆薢、苍术。寒胜则痛,痛者加防己、桂枝、姜黄、海桐皮。胃热面赤口涎自出者重加石膏、知母。绝无汗者,加羌活、苍术,汗多者加黄芪、炙甘草。兼痰饮者,加半夏、浓朴、广皮。因不能备载全文,故以祖方加减如此,聊示门径而已。
李东垣当归拈痛汤: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遍身肢节烦痛;且湿邪偏胜,其性重浊,故肩背沉重;湿热下注,则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乃湿热内蕴之征。风湿热三邪合而为患,但以湿邪偏重为其特点。治疗宜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方中重用羌活、茵陈为君。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茵陈善能清热利湿,《本草拾遗》上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两药相合,共成祛湿疏风,清热止痛之功。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分别从除湿、疏风、清热等方面助君药之力。佐以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本证湿邪偏胜,所用诸除湿药性多苦燥,易伤及气血阴津,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己、木瓜以祛湿消肿;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为治疗湿热痹证之常用方。前者利湿清热而兼能疏风,故适于湿热痹证而兼风湿表证者;后者利湿与清热并重,且能通络止痛,故主治湿热阻于经络之痹证。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原文曰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白术甘温和平,苍术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用;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也。”
湿热痹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湿热相因为邪,纠缠不清,难以速去,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守方守法。热甚者石膏配知母、金银花等增其清热之功;痛甚者加片姜黄、海桐皮增其化瘀宣络之效。在治疗过程中,常可根据兼证加味治疗。如热伤营血而见皮下瘀斑者,加紫草、丹皮、生地等凉血之品;湿盛下注者加苍术、黄柏、木通等利湿之药;气血瘀滞者加川芎、红花活血行气。气血虚加黄芪,当归,人参。
分类:医疗健康
解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 *** ,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 *** ,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 *** ,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 *** ,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 *** ,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 *** 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姿 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时间约10分钟。
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每天治疗1次,疗程间休息3~6天左右。
药酒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常用的有虎骨酒、史国公药酒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亏虚;冯了性药酒治疗痹证之寒湿偏重者;三蛇药酒治疗风痹肌肤不仁;丁公藤风湿药酒治疗瘀血痹痛;五加皮酒治疗痹证而有中气不足者。此外还有虎骨木瓜酒、虎骨追风酒、豹骨木瓜酒,参茸虎骨酒,蕲蛇药酒等等。也可用威灵仙、牛膝、杜仲、木瓜、桑枝、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等中药1~3味,加入酒中浸泡,自制成药酒。每次10~15ml,每日2次。
服用药酒应注意阴虚有热或外感风热或风湿热痹以及高血压、孕妇等均应禁服。还应注意药酒内不要兑入其他酒类或就果菜饮用。
除内服外,史国公药酒、虎骨酒、木瓜酒等还可擦患部,或加点穴 *** ,或加用小木棒叩击,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药酒?
(1)三蛇酒
药物组成:乌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冰糖加热熔化待用。将白酒装入酒坛。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每天搅拌1次,10~15天开坛过滤,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风祛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冯了性药酒
药物组成: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痹病风湿痹阻证。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湿酒
药物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木瓜、枸杞、苍耳子、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将上药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
功效: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药物组成:制虎骨(豹骨代)、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防风各25g,木瓜150g。
上药共研粗末,以绢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滤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风,祛湿通络,活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随量饮用。
(5)木瓜牛膝酒
药物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将上药浸入大曲酒500ml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通络,减轻疼痛。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1)离子导入:干姜、桂枝、赤芍、当归各2g,羌活、葛根、川芎、海桐皮、姜黄、乳香各 1g,装入25cm×15cm的袋中,缝合置蒸锅内加热至气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温至40℃~42℃ ,热敷患处加直流电导入。
(2)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3)蜡疗:将蜡袋加温软化后,置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4) *** 疗法:可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 *** ,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用点、按、捏、拿手法,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手法,作善后处理。每次30~50分钟,2~3天1次。
以上疗法可单独实施,也可相互结合。如熏洗后加 *** 或理疗,红外线照射后加外敷等。进行各种辅助疗法时,应加注意。采用热疗时,如熏洗、蜡疗不要烫伤皮肤;外敷药有不少对皮肤 *** 性较大,应每日或及时更换,不可久敷; *** 时切忌用猛力、暴力,以免造成骨折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食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有相得益彰之功。现将几种食疗方介绍如下: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7)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乌粥: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患者有热性疼痛,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鸡: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11)猪脚伸筋汤: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于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按其主要功用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
(3)除湿蠲痹:苡仁、防己、苍术、萆、蚕沙、木瓜、茯苓、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知母、黄柏、石膏、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经活络:莶草、络石藤、忍冬藤、秦艽、松节、伸筋草、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姜黄。
(6)搜风剔络: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8)化痰散结: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
(9)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
(10)补肾壮骨: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常用古方和经验方?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④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酒浸)、黄芪(蜜炙)、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游走疼痛,尤以项背、肩肘疼痛为甚,中医辨证为风痹者。
⑤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皮、栀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节烦疼,活动不利,寒战热盛,中医辨证为湿热痹者。
⑥加减木防己汤(《温病条辨》):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者。
⑦乌头汤(《金匮要略》):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蜂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剧痛,喜暖恶寒者。
⑧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炙甘草、麻黄、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按之热感,或关节红肿,但触之不热,遇寒痛甚者。
⑨桃红饮(《类证治裁》):桃仁、红花、川芎、归尾、威灵仙。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痛有定处,肿胀难消,活动不利者。
10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有定处如针刺,肌肤青紫,舌紫脉涩者。
(2)经验方:
①张文芝经验方:双花、蒲公英、生石膏、龙胆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蝉衣、炙水蛭、乌梅、甘草,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关节红肿疼痛,恶寒发热,皮肤结节红斑者。黄柏、黄精、鳖甲、秦艽、木瓜、防己、丝瓜络、威灵仙、青蒿、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地龙、五味子、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高热已退,关节红肿渐消,但仍有低热,口干,关节疼痛者。黄芪、黄精、鸡血藤、丹参、青蒿、千年健、龟板胶、地龙、桂枝、白蔻、鸡内金、土元、枸杞、桂圆、茉莉花、夏枯草。适用于急性风湿热恢复期。
②雷在彪经验方:防风、桂枝、白芍、当归、羌活、独活、白术、苡仁、细辛、黄芪。适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
③姚庆云经验方:桂枝、鸡血藤、制川草乌、白芍、当归、黄芪、防风、炙甘草。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的偏重及关节疼痛的部位对症加减。
④朱思纯经验方(“痹痛灵”):苡仁、牛膝、苍术、木瓜、香附、防己、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地龙、桂枝、苏梗、乌药、秦艽、川芎、甘草。水煎煮酒送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经久不愈者。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何调理日常生活?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促进疾病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被褥要干燥,轻暖。床铺要平整。切勿在风口处睡卧。
(2)洗漱宜用温水,晚间洗脚,热水应能浸及踝关节以上,时间在15分钟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
(3)出汗较多者,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
(4)注意气候变化,天气剧变寒冷时,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也不可满不在乎,更不能情绪低落。要善于自制,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心胸宽广,愉快生活。
(6)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 *** 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节制。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
(2)饮食宜清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病痛折磨,又长期以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3)饮食不可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4)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nb
治疗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
一、理疗: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气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
二、药物治疗:
(一)水杨酸盐:阿斯匹林仍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二)消炎痛:非类固醇抗炎药,效果较好,其镇痛、退热及抗炎作用都较强。
(三)异丁苯丙本酸: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均较阿斯匹林强10倍以上,副作用较阿斯匹林小。
(四)皮质激素:对急性炎症有显著疗效,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停药后极易复发。
(五)青霉胺:应用青霉胺治疗,除使关节症状缓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降低,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
(六)疏甲丙脯酸。
(七)雷公藤:具有消炎、抗菌、调节免疫、活血化瘀、杀虫等作用。
(八)金制剂:可能干扰细胞的生化反应。对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疗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好转,有效率可达70-90%。
(九)免疫抑制剂: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常用者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十)免疫增强剂:胸腺素。
(十一)手术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6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木通汤
下一篇: 木防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