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蓼草膏

中医世家 2023-05-21 04:51:13

蓼草膏

处方 : 鲜蓼草10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至半碗听用),风化窑脑(即石灰)1两。

制法 : 上二味调匀,入瓷罐收贮封固。

功能主治 : 阴发背,黑凹不知痛者。

用法用量 : 如遇阴毒,将笔蘸点在患处。不2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自愈。

摘录 : 《外科启玄》卷十一

水蓼简介

目录1拼音2《*辞典》:水蓼 2.1出处2.2拼音名2.3水蓼的别名2.4来源2.5原形态2.6生境分布2.7性状2.8性味2.9功能主治2.10水蓼的用法用量2.11注意2.12附方2.13水蓼的临床应用2.14摘录 附:1用到中药水蓼的方剂2用到中药水蓼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水蓼 1拼音 shuǐ liǎo

2《*辞典》:水蓼

2.1出处

《唐本草》

2.2拼音名

Shuǐ Liǎo

2.3水蓼的别名

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红蓼子草(《重庆草药》),白辣蓼(《中国药植图鉴》),胡辣蓼(《东北植药图志》),痛骨消(《广西药植名录》),红辣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假辣蓼,斑蕉萆(《广西中草药》),水辣蓼、小叶辣蓼(《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4来源

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2.5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茎红紫色,无毛,节常膨大,且具须根。叶互生,披针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5~15毫米,两端渐尖,均有腺状小点,无毛或叶脉及叶缘上有小刺状毛;托鞘膜质,简状,有短缘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弱下垂,下部的花间断不连;苞漏斗状,有疏生小脓点和缘毛;花具细花梗而伸出苞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毫米,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

本植物的根(水蓼根)、果实(寥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6生境分布

生湿地,水边或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7性状

干燥全草,茎红褐色至红紫色,有浅纵皱,节部膨大;质坚而脆,断面稍呈纤维性,皮部菲薄,浅砖红色,本部白色,中空。叶片干枯,灰绿或黄棕色,多皱缩破碎;托叶鞘状,棕黄色,常破裂。有时带花序,花多数脱落,花蕾米粒状。味辛辣。

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蓼的种类很多,古代作为调味食用的蓼,主要是水蓼。兹据《本草衍义》、《纲目》等,将《本经》的"蓼实"、《别录》的"蓼叶"均作为水蓼的药用部分,"蓼叶"见本条,"蓼实"另详专条。

2.8性味

辛,平。

①《千金·食治》:"辛。"

②《日华子本草》:"味辛,冷,无毒。"

③《纲目》:"蓼叶,辛,温,无毒。"

④《本草求原》:"苦湿,平。"

2.9功能主治

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

①《别录):"寥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②《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③《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④《纲目》:"杀虫。"

⑤《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⑦《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

⑧《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2.10水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捣敷。

2.11注意

①《千金·食治》:"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 *** 疼痛。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②《药性论》:"蓼叶与大麦面相宜。"

2.12附方

①治干霍乱不吐利,四肢烦,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择切)各二两。上二味,以水五盏,煎取三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济总录》水蓼饮)

②治风寒太热:水蓼、淡竹叶、姜茅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水泻:红辣蓼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④治痢疾,肠炎:水辣蓼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三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小儿疳积:水辣蓼全草五至六钱,麦芽四钱。水煎,早晚饭前二次分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脚痛成疮:水蓼(锉)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候疮干自安。(《经验方》)

⑦治阴发背,黑凹而不知痛者:鲜蓼草十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于半碗听用),石灰一两。二味调匀,入磁罐收贮封固。如遇阴毒,将笔蘸点患处,不二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外科启玄》蓼草膏)

⑧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⑨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2.13水蓼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

用鲜全草加工成千浸膏粉,装胶囊,每粒含量0.25克。成人0.5~0.75克,日服4次,小孩依年龄酌减。重症可用干草2~3两(鲜草加倍),煎分2次服,每日4次,总量4~6两,直至症状消失盾再服1剂。治疗菌痢、肠炎182例,有效率约95%。疗程1~3天。有报道用30%水蓼煎剂每次100毫升,日服2次,小儿酌减。治疗菌痢108例,痊愈105例,3例配合其他药物治愈。疗程2~5天。水寥有止痛、止血、止泻及制菌作用,无抗药性。

②治疗子宫出血

采用水蓼开花时的地上部分,切碎。取1公斤,置玻璃容器内,以30%酒精2000毫升浸没,常温静置48小时(每天搅拌3次),然后过滤,得滤液约2000毫升,密闭贮存。每服20毫升,2小时1次。共治疗子宫出血20例,疗程1~4天,全部治愈。

2.14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水蓼的方剂 润肺膏丸 新书》卷十六引《王氏手集》:方名:润肺膏丸组成:水蓼半两,桑针半两,覆盆子半两,枸杞子半两,皂儿(炮...

水蓼饮 huǐliǎoyǐn《圣济总录》卷三十九:组成:水蓼(切)2两,香薷(择,切)2两。主治:干霍乱,不...

水蓼散 huǐliǎosǎn《圣济总录》卷四十八:组成:水蓼1两,覆盆子1两,五味子1两,京三棱(炮)1两,...

水蓼酒 huǐliǎojiǔ《圣济总录》卷一四九:组成:水蓼不拘多少。主治:中水毒,寒热。用法用量:每服1合...

水蓼丹 (2味烧存性),牛黄1分(别研末),胡黄连半两,水蓼半两(焙),朱砂半两(研),芦荟1分(研),粉霜...

更多用到中药水蓼的方剂
用到中药水蓼的中成药 安魂定魄丹 拼音:ānhúndìngpòdān处方黑铅2两,水银1两,硫黄(细研)1两。制法上先销铅成水,次下...

二十五味儿茶丸 牛角细粉,混匀,用儿茶膏、渣驯膏、麝香细粉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黄色水丸;气芳香,...

肺安片 杏仁(去油)粉碎成细粉,过筛,备上。麻黄、马兜铃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0倍,时间2小时,第二次加...

二十五味马宝丸 、水牛角、西红花细粉,混匀,用蔓青膏、麝香加适量水泛丸,阴干,即得。性状:本品为红棕色水丸;气芳香...

桑枝膏 稠膏;味甜、微苦。,检查相对密度取本品10g,加水20ml稀释后,依法测定(附录34页),应为1....

更多用到中药水蓼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水蓼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蓼 并不甚辛,好食。保升曰∶蓼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八]蓼实 大者名(丘轨切),则最大者不名笼,陶误呼之。又有水蓼,叶大似马蓼而味辛。主被蛇伤,捣敷之;绞取汁服,...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三十九菜部中品]菜之草 无毒附马蓼水蓼赤蓼植生蓼实(出神农本经)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以上...

《证类本草》:[卷第十一]水蓼 辛,生下湿水旁。今按别本注云∶生于浅水泽中,故名水蓼。辛,冷,无毒。集验方治脚痛。先以水蓼煮汤,令温...

《雷公炮炙论》:[下卷]毒木叶

中草药:水蓼的功效与作用

水蓼
(《唐本草》)
【异名】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红蓼子草(《重庆草药》),白辣蓼(《中国药植图鉴》),胡辣蓼(《东北植药图志》),痛骨消(《广西药植名录》),红辣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假辣蓼,斑蕉萆(《广西中草药》),水辣蓼、小叶辣蓼(《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
【植物形态】水蓼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直立或下部伏地。茎红紫色,无毛,节常膨大,且具须根。叶互生,披针形成椭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5~15毫米,两端渐尖,均有腺状小点,无毛或叶脉及叶缘上有小刺状毛;托鞘膜质,简状,有短缘毛;叶柄短。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细弱下垂,下部的花间断不连;苞漏斗状,有疏生小脓点和缘毛;花具细花梗而伸出苞外,间有1~2朵花包在膨胀的托鞘内;花被4~5裂,卵形或长圆形,淡绿色或淡红色,有腺状小点;雄蕊5~8;雌蕊1,花柱2~3裂。瘦果卵形,扁平,少有3棱,长2.5毫米,表面有小点,黑色无光,包在宿存的花被内。花期7~8月。
生湿地,水边或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水蓼根)、果实(寥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茎红褐色至红紫色,有浅纵皱,节部膨大;质坚而脆,断面稍呈纤维性,皮部菲薄,浅砖红色,本部白色,中空。叶片干枯,灰绿或黄棕色,多皱缩破碎;托叶鞘状,棕黄色,常破裂。有时带花序,花多数脱落,花蕾米粒状。味辛辣。
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蓼的种类很多,古代作为调味食用的蓼,主要是水蓼。兹据《本草衍义》、《纲目》等,将《本经》的"蓼实"、《别录》的"蓼叶"均作为水蓼的药用部分,"蓼叶"见本条,"蓼实"另详专条。
【性味】辛,平。
①《千金·食治》:"辛。"
②《日华子本草》:"味辛,冷,无毒。"
③《纲目》:"蓼叶,辛,温,无毒。"
④《本草求原》:"苦湿,平。"
【功用主治】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
①《别录):"寥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②《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
③《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
④《纲目》:"杀虫。"
⑤《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
⑦《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
⑧《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浸洗或捣敷。
【宜忌】①《千金·食治》:"蓼食过多有毒,发心痛。和生鱼食之,令人脱气, *** 疼痛。妇人月事来,不用食蓼及蒜,喜为血淋带下。"
②《药性论》:"蓼叶与大麦面相宜。"
【选方】①治干霍乱不吐利,四肢烦,身冷汗出:水蓼(切)、香薷(择切)各二两。上二味,以水五盏,煎取三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济总录》水蓼饮)
②治风寒太热:水蓼、淡竹叶、姜茅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水泻:红辣蓼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④治痢疾,肠炎:水辣蓼全草二两,水煎服,连服三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小儿疳积:水辣蓼全草五至六钱,麦芽四钱。水煎,早晚饭前二次分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脚痛成疮:水蓼(锉)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候疮干自安。(《经偏方》)
⑦治阴发背,黑凹而不知痛者:鲜蓼草十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于半碗听用),石灰一两。二味调匀,入磁罐收贮封固。如遇阴毒,将笔蘸点患处,不二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外科启玄》蓼草膏)
⑧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⑨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临床应用】①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
用鲜全草加工成千浸膏粉,装胶囊,每粒含量0.25克。成人0.5~0.75克,日服4次,小孩依年龄酌减。重症可用干草2~3两(鲜草加倍),煎分2次服,每日4次,总量4~6两,直至症状消失盾再服1剂。治疗菌痢、肠炎182例,有效率约95%。疗程1~3天。有报道用30%水蓼煎剂每次100毫升,日服2次,小儿酌减。治疗菌痢108例,痊愈105例,3例配合其他药物治愈。疗程2~5天。水寥有止痛、止血、止泻及制菌作用,无抗药性。
②治疗子宫出血
采用水蓼开花时的地上部分,切碎。取1公斤,置玻璃容器内,以30%酒精2000毫升浸没,常温静置48小时(每天搅拌3次),然后过滤,得滤液约2000毫升,密闭贮存。每服20毫升,2小时1次。共治疗子宫出血20例,疗程1~4天,全部治愈。

提醒您:水蓼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5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