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 茯苓四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 :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则利。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 中阳不足之痰饮病。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解 : 本方证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痰饮内生所致。中阳不足,气化不利,脾不运湿,聚湿生痰成饮。水饮停于胸胁,则胸胁胀满;痰饮阻遏上升之清阳,则头目眩晕;水饮上凌心肺,则心悸,短气而喘;舌苔白滑,脉弦滑,均为水饮内停之征。治宜温阳健脾化饮。方中茯苓甘淡性平,既健脾益气,又利湿化饮,为君药。饮属阴邪,非温不化,故以桂枝为臣药,温阳以化饮。苓、桂相伍,一利一温,湿邪去有利于阳气得复,阳气得复又有利于祛湿。以白术为佐药,健脾祛湿,脾气健则水湿得运。以甘草为使药,调药和中。药仅四味,配伍精当,温而不燥,利而不峻,共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
临床应用 : 1.用方要点:本方为温阳化饮的主要方剂,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水肿属脾阳虚者。
方歌 :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摘录 : 《金匮要略》
脾虚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主要表现症状有: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精神不济、如厕异常、湿气重、早起不适等,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调理身体脾胃虚弱的方法有很多,如:食疗法、针灸法、按摩法等。而苓桂术甘汤也是一种改善脾胃调理身体的中药。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苓桂术甘汤的相关功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苓桂术甘汤【组成】 茯苓12g 桂枝10g 白术6g 炙甘草6g
【煎服】 水浸20分,煎30分,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功效主治】 阳气损伤,心下停饮。症见心下逆满,胸胁憋闷,心悸,咳嗽,短气,头重眩晕,脉沉紧者。
【加减运用】1. 脾虚者,加人参。
2. 痰多者,加陈皮、半夏。
3. 短气不得平卧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4. 眩晕甚者,加泽泻。
5. 惊悸者,加龙骨、牡蛎。
【类方】1. 真武汤:同为温化痰饮,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之方。不同者,真武汤证属肾阳虚水邪泛滥,临床可见肢冷畏寒,心下悸,身瞤动;苓桂术甘汤证为脾阳虚水停心下,表现有心下逆满,恶心呕吐,起则头眩,胸胁支满。
2. 苓桂味甘汤:同可治水饮上冲。不同者,苓桂味甘汤证冲逆较急,症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面热如醉,甚者上至巅顶。方中桂枝增一两,并加五味子收敛,可知冲逆之甚之急。
3.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为治寒湿附腰,症见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之方,二方三药相同,仅桂枝干姜之异,旨在燠土胜湿也。
4. 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各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同可治胃内停水之厥、心下悸、心下胀满、呕吐清水。然从药量可知,其阳虚、水饮程度皆较之为轻。
《医宗金鉴》谓:此方(苓桂甘枣汤)即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倍茯苓也,故而推测其区别在于:
1、病位不同:苓桂枣甘汤证偏于下焦,故而有奔豚一说;而苓桂术甘汤证的病位在中焦,故而“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2、药味小别,药量大异:苓桂枣甘汤与苓桂术甘汤,仅大枣与白术之差,但主治却大不相同。苓桂枣甘汤中茯苓量用半斤,重用以走下,伐肾邪,急泻下焦之水饮湿气,且重用大枣15枚,安中养脾,缓腹挛急。而苓桂术甘汤则茯苓仅用四两,走中焦,去水饮,又加白术留中祛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53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苓桂参甘黄耆汤
下一篇: 苓桂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