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安息香丸

中医世家 2023-04-29 17:19:36

安息香丸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

别名 : 雄黄丸

处方 : 安息香1两,朱砂半两(细研),硫黄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阿魏半两,松脂4两,榴(柏)叶4两,苍术4两,白芷3两,干桃叶3两。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 时气瘴疫。

用法用量 : 雄黄丸(《普济方》卷一五一)。

摘录 : 《圣惠》卷十六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安息香丸

处方 : 朱砂半两(细研),虎头骨半两,猢狲头骨半两,砒霜半两,天灵盖半两,阿魏半两,安息香半两。

制法 : 上为末,入朱砂研匀,于端午日午时,用白团和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 寒疟,手足鼓颤,心寒面青。

用法用量 : 男左女右,手把1丸,定后用绯绢袋子盛,系于中指上。

摘录 :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鉴》: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酒蒸成膏)3钱,沉香3钱,木香3钱,丁香3钱,藿香3钱,八角3钱,茴香3钱,香附子5钱,缩砂仁5钱,炙甘草5钱。

制法 : 上为末,以膏和,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 小儿肚痛,曲脚而啼。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以紫苏汤化下。

摘录 :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鉴》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1两(研),补骨脂(炒)1两,阿魏(研)2钱。

制法 : 上为细末,醋研饭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 久冷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心以粥饮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1分,阿魏半分,乳香1钱(3味1处研),丹砂1分,雄黄2分,龙脑2分,麝香2钱(4味1处研),砒霜1分(研细,更入绿豆末2钱同研),密陀僧(煅)2钱,巴豆3粒(去皮心膜,水1大碗浸1日,6度换出,细研出油)。

制法 : 上药先将安息香等三味一处入瓷器内,用重汤煮,或于饭甑上蒸一次,再入净钵内,烂研成膏,入诸药,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久患肠风痔瘘诸疾,或生鼠乳,卒心痛,食积,心腹诸气,水泻冷水诸痢。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空心服。肠风泻血,五痔漏脓血不止,或生鼠乳,并以好茶送下;卒心痛,生姜汤送下;食积,陈曲汤送下;心腹诸气,以温酒送下;妇人心痛、血气,以当归酒送下;水泻冷水诸痢,饭饮送下;疟疾,以桃心汤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圣济总录》卷九: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研)1两,乳香(研)1两,麻黄(去根节)2两,胡桃仁(汤浸,去皮,研)1两半,干浮萍草(去土)1两半。

制法 : 上药先捣麻黄、浮萍草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 偏风,半体不仁,纵缓不收,或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以温酒化下。以汗出为效。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

《鸡峰》卷十五: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2两,桃仁2两,虎杖2两,附子2两,杜仲2两,山茱萸2两,吴茱萸2两,柏子仁2两,木香2两,当归2两,玄胡索2两,泽兰1两,艾叶1两,干姜1两,牡丹皮1两,黄耆1两,桂1两,苁蓉1两,厚朴1两。

制法 :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血脏虚冷,面黄肌瘦,胸腹痞闷,心腹绞痛,呕逆恶心,面色黑鼾,鬓发脱落,头旅眼黑,经候不匀,腰腿疼痛,胁肋胀满,不欲饮食,手足烦热,肢节酸疼,或寒或热,发歇无时。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 《鸡峰》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4两(锉细,入胡桃瓤4枚,酒5升半同浸1宿,来日滤出,入沙盆研如糊,用前酒调搅,滤去滓,入铫子内煎成煎),磁石(醋淬)1两,沉香3分(锉),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炙)1两,巴戟天(去心)1两,桂(去粗皮)3分,萆薢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酸枣仁3分,蒺藜子1两(炒,去角),补骨脂(微炒)1两,鹿茸(酥炙,去毛)3分,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天麻(酒炙)1两。

制法 : 上为末,研桃仁同和匀,入安息香煎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肾脏风虚,腰膝疼痛,阴痿缓弱,言语混浊,呼吸短气。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以盐汤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1分,五灵脂2两半,麻黄(去根节)半两,附子尖7个,巴豆(去皮,醋煮)半两。

制法 : 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研巴豆为膏,入众药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 湿温伤寒4-5日后,汗出,肢体冷。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麸炭上烧存性,以生姜汤化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二: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半两(研),肉苁蓉半两(酒浸,切,焙),白附子半两(炮),羌活半两(去芦头),当归3分(切,焙),茴香子3分(炒),木香3分,天麻3分,桂3分(去粗皮),沉香3分,槟榔1两(锉),干蝎(去土)1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2两,芎3分(14味为末),桃仁(去皮尖并双仁,研如膏)3两,阿魏1分(白面裹,发火内炮令黄熟为度,去面,研),硇砂1分(研),硫黄(研)1分。

制法 : 先将桃仁、阿魏、硇砂、硫黄,用好酒5升,于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和前药末十四味;如硬,入炼蜜少许,为丸,每1两分作15丸。

功能主治 : 风冷及虚风头昏,心胸疰闷,痰唾不下,饮食气胀,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嚼服;以姜盐汤送下亦得。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二

《圣惠》卷二十三: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1两,石菖蒲1两,当归1两,桂心1两,丁香1两,朱砂1两(细研,水飞),没药3分,芎1两,椒红1两(微炒),天麻1两,乌蛇肉2两(酒浸,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天南星1两(炮裂),干蝎半两(生用),防风3分(去芦头),麝香1分(细研),木香1两。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风冷,心腹四肢多疼,骨节时痛。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 《圣惠》卷二十三

《圣济总录》卷十五: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通明无砂石者)1两,铅丹1两。

制法 : 上为细末,入白羊心中血研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男子妇人暗风痫病。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研)1分,乳香(研)1分,白胶香(研)半两,地龙(去土,炒,捣为末)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2-7枚,没药(研)1分,胡桃仁(研)3枚。

制法 : 上为细末,酒煎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风注痛。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以温酒化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硫黄(研)1两,阳起石(研)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钟乳(研)1两,白矾(熬令汁枯,研)1两,木香1两,蛇床子(炒)1两,白龙骨(研)1两。

制法 : 上为末,更合研三日,用黄狗外肾(去筋膜)研细,以法酒同熬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补元阳,益气血。主虚冷。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5两(黄明者,细锉,入蜜10两煎成膏),补骨脂3两(微炒),牛膝2两(去苗),鹿茸2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桂心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 : 上为末,以安息香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壮腰膝,暖下元。主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 《圣惠》卷九十八

《局方》卷三:安息香丸

处方 : 肉桂(去粗皮)2两半,诃子(炮,取皮)2两,阿魏(细研,白面少许搜和作饼子,炙令香熟)1分,茯苓1两半,当归1两半(汤洗,切片,焙干),干姜1两半(炮,去皮),肉豆蔻1两半(去壳),川芎1两半,丁香皮1两半,缩砂仁1两半,五味子1两半(微炒),巴戟1两半(去心,面炒),益智子1两半(去皮),白豆蔻(去皮)1两半,硇砂1两半(酒半盏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1两半,茴香(微炒)1两半,胡椒1两,高良姜1两,木香1两,沉香1两,乳香(别研)1两,丁香1两。

制法 : 除安息香、硇砂外,为细末,用蜜30两,入安息香、硇砂于蜜中炼熟,与上药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 : 一切冷气,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胁肋膨胀,心下坚痞,腹中虚鸣,哕逆恶心,噫气吞酸,胃中冷逆,呕吐不止,宿饮不消,胸膈刺痛,时吐清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细嚼,以温酒送下;浓煎生姜汤下亦得,食前服。

摘录 : 《局方》卷三

《圣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3两(锉细,以无灰酒1升浸1宿,以瓷碗中盛,重汤煮成膏),沉香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胡桃瓤3两(细研,入安息香膏内)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补骨脂2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巴戟1两,丁香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鸡舌香1两。

制法 : 上为末,以安息香膏,更入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肾脏虚冷,脐腹多疼,腰脚沉重,肌体羸瘦,颜色萎黄,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 : 每日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 : 《圣惠》卷九十八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安息香丸

处方 : 安息香1两(酒化,研),赤茯苓1两(去黑皮),桂1两(去粗皮),槟榔1两(生,锉),白术1两(锉,麸炒),甘草1两(炙),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膈气呕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胀。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清明上河图中正店,香料是什么。

香可以说算是中药的一种。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香药,汉初已派使者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远赴异国搜求香药,珍宝异物,外国来贡者亦有之。
宋代的大夫们就喜欢用香药,《局方》里就有很多方子,多是以香药为主,比如苏和香丸、安息香丸、丁沉丸等。苏和香丸集苏和香、安息香、沉香、麝香、白檀香、丁香、荜菝、龙脑等八味香药于一方。《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之“集香丸”则由白豆蔻仁、砂仁、木香、姜黄等组成。《局方》书后还设有《诸香》一卷,专载芬积香、衙香、降真香、清远香等熏香的制用方法。

安息香对硬皮病有什么作用?

安息香是安息香科白桦树的干燥树脂,这就是安息香。安息香苦、平、辛,归心经、脾经,有开窍醒神、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用于中风、痰涎比较多、神昏、神智不清醒,也用于气郁,生气之后突然一下就昏迷了这样的病症,也用于昏迷、心腹疼痛、产后出现的血晕、小儿惊风。因此可见,凡是晕厥、不识人物、昏迷的病人,都可以用安息香。一般来说安息香入丸散,很少入煎剂。
同时安息香有清热生津功效,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微苦,性凉。主要用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
指导意见:
热病伤阴、咽干口渴、虚热烦倦、胃火牙痛等。具有强壮、抗疲劳的作用外,还有滋阴、降虚火、清虚热、健胃生津、补气益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促进蛋白质合成等功效。

朱震亨有过哪些医学著作?分别阐述了什么理论

《格致余论》

《格致余论》,元·朱震亨撰。

《格致余论》是朱震亨医学论文集,全书1卷,共收医论42篇,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篇次排列没有规律,颇有随笔杂记之韵味,若不拘原书篇序而按所论内容分类,则大致有:论苏生者,有“饮食 *** 箴”、“养老论”等;论生理病理者,有“受胎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论诊断者,有“涩脉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等;论治则者,有“治病必求其本论”、“大病不守禁忌论”等;论具体病证者,有“痛风论”、“疟论”等;论具体方药者,有“脾约丸论”、“石膏论”等。另外,还有其他杂论数篇。

在人体生理方面,朱震亨重视阴血,认为 *** 难成而易亏,提出著名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在病因病机方面,朱震亨重视湿热,相火,特撰“相火论”,指出正常相火虽为人身动气,但若因物欲妄动,则可成为贼邪;在治疗上,朱震亨注重滋阴、养血、清热,互对滥用温补和盲目攻邪。

《格致余论》撰写于1347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医话专著。

朱震亨是浙江金华(今金华义乌)人,因世居丹溪,故人称丹溪翁或朱震亨。朱震亨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他自幼研读理学,因母病,三十岁时开始攻读医经。后从当时名医罗知梯学医,学术上受刘完素、李杲等影响。由于他刻苦研究,数年之间医名闻于四方。朱震亨一生著述甚多,如有《局方发挥》、《证因脉治》、《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

⑴ 论养生:

有“饮食 *** 箴”、“养老论”、“慈幼论”、“醇酒宜冷饮论”、“茹淡论”、“房中补益论”等;

⑵ 论生理病理:

有“受胎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夏月伏阴在内论”、“相火论”等;

⑶ 论诊断:

有“涩脉论”、“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人迎气口论”、“脉大必病进论”、“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论”、“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等;

⑷ 论治则者:

有“治病必求其本论”、“大病不守禁忌论”、“病邪虽实胃气伤者勿使攻击论”、“春宣论”、“张子和攻击注论”等;

⑸ 论具体病证:

有“痛风论”、“疟论”、“鼓胀论”、“疝气论”、“呃逆论”、“痘疹陈氏方论”、“胎自堕论”、“难产论”、“难产胞损淋沥论”、“胎妇转胞病论”、“乳硬论”、“经水或紫或黑论”,

另外,还有其他杂论数篇。

金元时代,《局方》盛行,世人多以成方应病,不重辨证治疗。《格致余论》实为补偏救弊之作。书中所论,重视患者个体差异,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篇篇体现出辨证论治精神。

在人体生理方面,朱氏重视阴血,认为 *** 难成而易亏,提出著名的 “ 阳有余阴不足论 ” ;

在病因病机方面,朱氏重视湿热、相火,特撰 “ 相火论 ” ,指出正常相火虽为人身动气,但若因物欲妄动,则可成为贼邪;

在治疗上,朱氏注重滋阴、养血、清热,反对滥用温补和盲目攻邪。

《格致余论》最后说:“阴易乏,阳易亢,攻击宜详审,正气须保护,以《局方》为戒哉!”这一结束语,正突出了本书主旨。

《局方发挥》

《局方发挥》 1卷,元·朱震亨撰。

《局方》是宋代官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简称。该书作为官方药局的制剂手册影响很大,以致 “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持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局方发挥》

朱氏认为《局方》盛行,流弊很大,《局方发挥》实则是他对《局方》存在的偏颇进行贬斥和评价的著作。

《局方发挥》不分篇卷,一气呵成,没有明显层次。开始先发议论,然后以设问形式提出质疑,继之予以解答,如此答问31次,涉及内容相当繁杂,对伤寒及内科、妇科杂病都有论述,生理、病因、病机、辨证、方药均有所及。

其中心思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强调辨证论治,一是反对滥用温燥,这是朱氏的重要学术特点。

朱氏认为,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程久暂、标本先后、发病时令、所处方域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同患一种疾病,也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处以不同方药。如果不经辨证,即以前人已效之方,应今人无限之病,则无异于刻舟求剑,按图索骥,难以获效。而《局方》载有许多通治某病方剂,如“润体丸”等36方,都说“治诸风”、“治一切风”;“安息香丸”、“丁香丸”等方都说“治一切气”等等,朱氏对这种“一方通治”的记述大加驳斥,认为不合经意,不能去病。

简述芳香疗法发展历史

芳香疗法简介及发展历史
人类使用芳香植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由来已久,芳香疗法源于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进而盛行于希腊与罗马等西方国家,不过直到1928年芳香疗法这个名词才正式由法国化学家盖特服赛博士提出,并被人们广泛运用。所谓芳香疗法,是指严格训练的芳疗师在综合考虑人的身体、心理和心灵深处的需求,以及生活形态、饮食习惯、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整体论为哲学指导一萃取植物类精油为物质基础,以特殊的推拿方法为主要途径,在和缓、轻柔、唯美、优雅的氛围中,帮助人体恢复身体、心理、心灵健康的补充疗法。它可以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改善人体的免疫力,维护维护人体健康,属于自然疗法一种。
中国芳香疗法,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戴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秦汉时期芳香疗法从时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初步探索。如《灵枢·寿夭刚柔第六》记载,用醇酒20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呒唨,渍酒中。唐宋时期,芳香疗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外感温热病可以传染也可以预防。在辟温一节中所用方法多种多样,所选药物均已芳香药物为主体,如用“太乙流金散”烟熏,用赤散搐鼻用桃汁洗方外浴等。宋代芳香药的中外交流达到了高峰,许多著名的方剂如苏合香丸、安息香丸、木香散、沉香散等均出自宋代。元明清时期,对外经济贸易中,芳香药物仍是主要产品。明代,随着方药学的兴盛发展,芳香疗法的应用和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普济方中专列“诸汤香煎门”,收集97方,并详细记载方药组成,制作用法等,较全面的总结了15世纪以来芳香疗法的经验。<本草纲目>更是广博搜采,丰富了芳香药物的记录,记载香木类35种、芳草类56种,还介绍了涂法、擦法、敷法、扑法、吹法、漱法、浴法等芳香疗法的给药方式。
中国传统推拿手法可以与之相结合,成为特色疗法。中国传统推拿手法应用穴位,专有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