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理气渗湿汤

中医世家 2023-05-20 18:03:43

理气渗湿汤

处方 : 生香附9克 木香6克 砂壳4.5克 朴花 茅术须各6克 五加皮 云苓皮各9克 桑枝15克

功能主治 : 理气行水。治妊娠三月之后,先是脚浮肿,渐至腿膝,步行艰难,甚至脚趾间出黄水,胸胁作胀,晨轻晚重,食少苔腻,脉沉弦。

用法用量 : 水煎服。腹胀自觉矢气较舒者,加老萝卜头9克,青陈皮4.5克。

摘录 : 《中医妇科治疗学》

二陈汤的原配方是什么?

二陈汤的原配方是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二陈汤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二陈汤用量:

二陈汤是治疗湿痰的药方。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

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乌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二陈汤的食用方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百度——二陈汤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老中医湿热中药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老中医湿热中药方

  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该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如何鉴别脾胃湿热

  脾胃寒湿症:

  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喜温喜按、倦怠、大便溏薄、腰跨肢体冷痛、少腹凉感、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苔薄白、脉沉紧、玄紧、濡缓。

  脾胃湿热症:

  口苦、口干、口粘、烦渴、渴不欲饮、面赤春红、口舌生疮、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恶寒、头痛身重、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角膜雾状浑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玄数、濡数。

  脾胃湿热的病因分析

  脾胃虚弱为本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

  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饮食不节易造成脾胃湿热

  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

  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症。

  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

  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若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拟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脾胃湿热吃什么药有效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

  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症。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症颇为对症。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以下是治疗脾胃湿热的几种偏方:

  1、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苡仁18g,半夏15g,焦三仙各9g,枳实9g,木香6g,黄连6g

  2、白虎汤加茯苓:石膏60知母15甘草6山药15茯苓30(克)

  3、方拟藿香、佩兰各9克,白蔻仁6克,茯苓、猪苓各12克,土炒白术15克,甘草3克,酒制大黄6克,炒山楂肉10克,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藿香、佩兰、白蔻仁、酒制大黄在关火前3分钟时下入汤剂内,所有药物都要用水先泡润,并用此水煎药,水面要没过药物,除以上四味药后下外,其余药煎15分钟左右)

  4、【来源】《温病条辨》卷一。

  【用法】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仁18克、半夏15克

  【用法】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利湿,宜畅湿浊。

  【主治】湿热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谈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脾胃湿热可采用食疗

  1)湿热重了吃麦冬很有效,药店里都买得到.很便宜.可熬粥可泡到菊花茶里,也可象吃糖一样每天吃一把。

  2)吃药伤胃、伤肝、伤肾,食疗最好。脾胃湿热可以吃薏米红豆粥,多吃熬冬瓜,不要喝牛奶、豆浆,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

  薏米红豆粥开始是薏米:红豆=1:1,另外一半是大米,吃了有20多天后,变为薏米和红豆之比为2:1,另一半是大米,粥要不稠不稀。

  坚持食疗,并非十天八天的事,贵在坚持哦!

  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吃水果可治疗脾胃湿热

  ①苹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于中气不足,腹泻,便秘等。

  ②香蕉:味甘,性寒。有清热润肠之功。用于实证便秘。

  ③荔枝:味甘微酸,性温。有补脾益肝,养血安神之效。用于脾虚久泻,胃疼腹痛,呃逆等。

  ④橙子:味酸,性凉。有健脾和胃,止呕宽胸之功。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呕吐,便秘等。

  ⑤山楂:味酸甘,性微温。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于小儿消化不良,食积内停。

  ⑥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于胃痛,消化不良等。

  ⑦桃子:味甘酸,性温。有补气生津,活血消积之功。用于津伤肠燥便秘,瘀血肿块,肝脾肿大等。

  ⑧甘蔗:味甘,性寒。有清热和胃,除烦止渴之功。用于热病口渴,反胃呕吐等。

  ⑨柠檬:味酸甘,性寒平。有祛暑止渴,和胃生津之功,可解暑热,除烦渴,增进食欲,止呕恶,下气和胃。用于治疗脾胃湿热。

  椰子:味甘,性温。椰子肉补虚,强壮身体,用于治疗小儿疳积黄瘦;还可驱虫,对绦虫、姜片虫有效。

  无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清热润肠之功。用于食欲不振,便秘,泻痢等症

  石榴:味甘、微酸、涩,性温。能生津止渴,收涩止泻。甜石榴用于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小儿疳积;酸石榴可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石榴皮杀虫、驱虫,治虫积腹痛。

  栗子:又名板栗。味甘,性温。可健脾养胃。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经常腹泻的小儿。

  大枣:味甘,性温平。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用于脾胃湿热,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儿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过多,食入过多则助湿生热,胃胀中满,损坏牙齿。

  落花生:又名花生、长生果。能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不和,胃腹胀满,不思饮食者。

  榧子:又名香榧子。味甘涩,性平。可杀虫,润肠通便

二陈汤的配方是什么?

二陈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者。

配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各15g ),白茯苓三两(9g),甘草炙一两半(4.5g )。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原理: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

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

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

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扩展资料:

燥湿化痰的其他中药方子:

导痰汤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120g,天南星(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橘红、 赤茯苓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g,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舌苔厚腻,脉滑。

涤痰汤

组成: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7.5g,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g, 橘红4.5g,石菖蒲、人参各3g,竹茹2g,甘草1.5g。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证。舌强不能言,喉中痰鸣,辘辘有声,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金水六君煎

组成:熟地9-15g,陈皮4.5g,当归、半夏、茯苓各6g,炙甘草3g。

用法: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功用:滋养肺肾,祛湿化痰。

主治:肺肾阴虚,湿痰内盛证。咳嗽呕恶,喘急痰多,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三种药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

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甘草,加天南星、枳实而成。天南星增半夏燥湿化痰之力,枳实助橘红理气化痰之功,故燥湿化痰行气之力较二陈汤为著,主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之痰厥等证。

涤痰汤又在导痰汤基础上加石菖蒲、竹茹、人参、甘草,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祛痰邪,两穴配一汤

夏季多喝哪些汤,是可以起到养生的效果?

夏季本身天气炎热,人们会引起食欲不振。在夏季,人们喝汤比较多,列举以下几种养生汤的制作方法:

01、冬瓜排骨汤

冬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钙等成分。在中医学中,具有利尿消肿、清热祛暑、化痰止咳、降血压、降血脂、美容养颜等功效。排骨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钙等成分,具有滋阴壮阳、补血、促进幼儿骨骼发育、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等功效。夏天多喝冬瓜排骨汤,能利水消肿,所以人们夏天要经常食用冬瓜排骨汤。首先准备一斤仔排,冬瓜500克,将排骨放入水中浸泡两小时,去除血水,锅中放入水烧开,再将排骨放入锅中焯水捞出,砂锅中放入适量的水,放入排骨、姜片、料酒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两小时,再将冬瓜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块放入锅中,继续炖40分钟,直至冬瓜软烂为止,加入盐、鸡精,撒上葱花即可出锅食用。

02、鲫鱼汤

鲫鱼在中医学中,具有健脾开胃、利水消肿、治疗咳嗽等功效。准备两条鲫鱼,清洗干净去除内脏。锅中烧热将鲫鱼放入锅中炸至两面金黄,加入适量的水烧开,转中火煮20分钟左右,直至汤变白,加入适量的盐、鸡精,撒上葱花、香菜、麻油即可出锅食用。

03、冬瓜海带汤

海带能增加人体的钙。冬瓜具有清热解毒、解暑的功效。两者结合制作成冬瓜海带汤,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以降低人体的热量,具有减肥瘦身的功效。准备一斤冬瓜清洗干净,去皮切成块儿,海带用温水浸泡30分钟后洗净切成条。锅中烧热放入适量的油,倒入冬瓜和海带,翻炒两分钟左右,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10分钟,加入盐、鸡精,撒上葱花、香菜即可出锅食用。

介绍以上几种养生汤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制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45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