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刺猬皮(炙)5钱,真象皮5钱,甘草节(鳖血拌,炒燥)1两,小赤豆(晒)2两,赤芍(炒)1两,松花(焙)1两,炙甲片2钱,象牙屑(晒)2两,黄明胶(蛤粉炒)2两,银花(炒)7钱。
制法 : 上为细末,以米仁磨粉,水煎浆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痈疽发背,疮痔成漏。
用法用量 : 每服1钱半,滚水送下。
摘录 : 《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天火的中医病因病机5天火的诊断6需要与天火鉴别的疾病7天火的中医治疗 7.1天火的中医辨证治疗 7.1.1风热毒蕴证 7.1.1.1症状7.1.1.2辨证分析7.1.1.3治法7.1.1.4方药治疗 7.1.2湿热毒蕴证 7.1.2.1症状7.1.2.2辨证分析7.1.2.3治法7.1.2.4方药治疗 7.1.3胎火蕴毒 7.1.3.1症状7.1.3.2辨证分析7.1.3.3治法7.1.3.4方药治疗 7.1.4肝脾湿火 7.2赤游丹的治疗 7.2.1毒在肌肤证7.2.2毒传心肝证7.2.3赤游丹的方药治疗 7.3抱头火丹的辨证治疗7.4流火的治疗7.5单方成药治疗7.6外治法7.7针灸治疗 7.7.1方一7.7.2方二7.7.3耳针法疗法7.7.4砭镰法 7.8拔罐疗法 8天火患者日常保健9天火的西医治疗10参考资料附:1治疗天火的方剂2治疗天火的穴位3治疗天火的中成药4天火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天火 1拼音 tiān huǒ
2英文参考 acute skin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redness of the affected par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天火为病名,即丹毒[1]。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丹毒(erysipelas[2])为病名[3][4]。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丹熛、天火、火丹、流火[3][4]。是指以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5]。
丹毒常发生在面部或下肢[3]。因皮损部位色红如涂丹状,故名[3]。
初起患部鲜红一片,边缘清楚,灼热,痒痛间作,迅速蔓延扩大,发热恶寒,头痛口渴;甚者可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毒邪内攻之证[4]。
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4]。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3]。
春、秋是丹毒发病季节,见于幼童和老年人。针具严密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如因混合感染形成溃疡,或出现败血症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综合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
《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4天火的中医病因病机 天火发于上者多为风热化火,发于下者多为湿热化火,亦有外伤感染所致[4]。
天火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天火多因血分有热,更兼火毒侵袭,或皮肤黏膜破损,邪毒乘隙而入,火热邪毒郁于肌肤,经络阻塞,气血壅遏而成。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胁者,多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则多由胎毒内蕴,外邪引动而发。
5天火的诊断 天火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
全身症状明显,突然发冷、高热、全身不适和头痛[3]。
局部有烧灼感,肿胀,火红色,界限清楚,边缘不整齐似“地图样”并稍隆起[3]。指压色褪,去压复原。有时伴有水泡。病变向四周扩大迅速而中心渐褪、脱屑[3]。皮肤可坏死[3]。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患处附近署核可发生肿痛。
常有足癣或皮肤外伤感染等病灶[3]。
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新生儿丹毒常游走不定,多有皮肤坏死,全身症状严重。
本病由四肢或头面走向胸腹者,为逆证。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火毒炽盛,易致毒邪内陷,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20×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80%~90%。
6需要与天火鉴别的疾病 发:局部色虽红,但中间隆起而色深,四周较淡,边界不清,胀痛呈持续性,化脓时跳痛,大多可坏死、溃烂;全身症状没有丹毒严重;不会反复发作。
接触性皮炎:有明显过敏物质接触史;皮损以肿胀、水疱、丘疹为主,伴灼热、瘙痒,但无触痛;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7天火的中医治疗 天火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4]。抱头火丹服普济消毒饮,流火可服龙胆泻肝汤加味,重证服蓝叶散加黄芩、元参,或漏芦汤,或消丹饮加味[4]。
外治可用复方黄连膏,或四色散敷贴,或以赤小豆一升磨筛细,或以榆树根白皮作末,以鸡子白和如泥,涂之;若热痛掀赤甚者用金花散敷之;亦可用升麻搨汤外洗[4]。
下肢复发性丹毒可用砭镰法放血,以泄热毒[4]。
7.1.1.1症状 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剧烈,边界清楚,恶寒伴高热,头痛,口干渴,心烦急,尿赤短,便干燥,舌质红,苔黄或厚,脉浮数。
发于头面部,皮肤掀红灼热,肿胀疼痛,甚至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7.1.1.2辨证分析 风热毒邪犯上,与血分热邪蕴结,郁阻肌肤,故见头面部皮肤掀红灼热,甚则发生水疱;经络阻塞,气血不畅,故皮肤肿胀疼痛,甚则眼胞肿胀难睁,或伴头痛;风热毒邪与正气相争,故见恶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为邪热尚在表之象。
7.1.1.3治法 湿热毒蕴发于头面部宜清热解毒,凉血疏风。
7.1.1.4方药治疗 可用普济消毒饮加犀角地黄汤:双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芒硝以泻下通腑。
7.1.2湿热毒蕴证 丹毒·湿热毒蕴证(erysipela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toxin amas *** ent)是指湿热毒蕴,以发于下肢,发热,局部以红赤肿胀,灼热疼痛为主,亦可发生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舌苔黄腻,脉洪数为常见症的丹毒证候[5]。
7.1.2.1症状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边界尚清,表面可有水疱、血疱,伴恶寒、低热,渴不欲饮,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
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可伴轻度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反复发作,可形成象皮腿。
7.1.2.2辨证分析 湿热下注,复感外邪,湿热毒邪淤结于下肢,郁阻肌肤,经络阻塞,故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热毒炽盛,腐化肌肉,故甚者可至结毒化脓、肌肤坏死;湿邪中阻,故见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象。湿性粘滞,与热胶结,故易反复发作。
7.1.2.3治法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1.2.4方药治疗 可用五神汤合萆藓渗湿汤加减。肿胀甚窄或形成象皮腿者,加苡米、防己、赤小豆、丝瓜络、鸡血藤以利湿通络。
解毒清热汤加除湿胃苓汤加减: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叶15g、丹皮10g、赤芍10g、猪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黄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7.1.3胎火蕴毒 丹毒·胎火蕴毒证(erysipelas with pattern of fetal fire amassing toxin),胎火蕴毒,以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可呈游走性,并有壮热烦躁为常见症的丹毒证候[5]。
7.1.3.1症状 发生于新生儿,多见于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恶心呕吐:
7.1.3.2辨证分析 胎火蕴毒,与气血搏结,故见局部皮肤红肿灼热;火毒入于心包,心神受扰,故可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邪热侵扰脾胃,故恶心呕吐。
7.1.3.3治法 凉血清热解毒。
7.1.3.4方药治疗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神昏谵语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7.1.4肝脾湿火 丹毒·肝脾湿火证(erysipelas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fire in spleen and liver)是指肝脾湿火,以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常见症的丹毒证候[5]。
7.2.1毒在肌肤证 赤游丹·毒在肌肤证(wandering erysipelas with syndrome of toxin invading muscle and skin[6])是指邪毒侵袭,游走全身,发于肌表,以局部皮肤红肿,形如云片,焮热疼痛,游走不定,发热恶寒,烦躁多啼,唇口干燥,舌红,苔黄或白为常见症的赤游丹证候[8]。
7.2.2毒传心肝证 赤游丹·毒传心肝证(wandering erysipelas with syndrome of toxin invading heart and liver[6])是指邪毒炽盛,内陷心肝,迫入营血,以局部皮肤焮赤肿痛,壮热,心烦,甚则神昏、抽搐,唇燥口干,舌绛,苔少为常见症的赤游丹证候[8]。
7.2.3赤游丹的方药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初服大连翘饮,次服消毒犀角饮;外治先宜砭去恶血,次宜牛、羊肉薄片贴红晕处,微干再易,俟肉片不干,换如意金黄散,用蓝靛汁调敷[7]。
《疡科心得集·卷中·辨小儿赤游丹游火论》:赤游丹者,乃心火内郁,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风胜则树木皆摇,故令游走殊速。名之丹者,以应心火而色赤也,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而痛,或发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令儿躁闷腹胀,发热,游走遍体,流行甚速,须急治之。自腹而流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而归于腹者,难疗。治宜凉心泻肝,如龙胆泻肝汤、犀角地黄汤之类。又当顺天时,若暑热,以通圣辛凉之剂解之;严寒,以升麻、葛根辛温之剂解之。外宜用磁锋砭去紫血,以泄其毒,再用精肉片贴之;或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涂之亦可。又有色白者,名白游风,其候流块作痒,大小不等,津水作烂,此感风湿而发,治以疏散渗湿为主。游火者,或头面,或腿上,红赤肿热,流散无定,以堿水扫上,旋起白霜者是也,其色光亮,其热如火。治宜疏风清火、凉血解毒,外用白海蜇皮洗净拭干,包扎患处一伏时,揭开看,如蜇皮黄枯,即另换一张包裹,如此三、四张,即消散矣。
《疡科心得集·卷上·辨大头瘟抱头火丹毒论》:大头瘟者,系天行邪热疫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一名时毒,一名疫毒。其候发于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初起状如伤寒,令人憎寒发热头疼,肢体甚痛,恍惚不宁,咽喉闭塞,五、七日乃能杀人。若至十日之外,则不治自愈矣。治宜辨之,先诊其脉,凡滑数、浮洪、沉紧、弦涩,皆其候也。但浮数者,邪在表,犀角升麻汤发之。沉涩者,邪气深也,察其毒之盛者,急服化毒丹以攻之;实热便秘者,大黄汤下之;或年高气郁者,五香连翘汤主之。又于鼻内通气散,取十余嚏作效;若药不嚏者,不可治之;若嚏出脓血者,治之必愈。凡左右看病之人,日日用药嚏之,必不传染,切须记之。其病患每日用嚏药三、五次,以泄热毒,此治时疫之良法也。凡经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太下,犹宜和解之,以犀角散、芩、连消毒饮,甚者连翘汤之类。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而头面肿起高赤者,可与托里散、托里黄汤;如肿甚者,宜砭患处出恶血,以泄其毒。凡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乱,咽喉闭塞,语言不出,头面赤肿,汤水难入者,必死之候,治之无功矣。须知此疾有阴有阳,有可汗者,有可下者,粗工但云热毒只用寒药,殊不知病有微甚,治有逆从,不可不审也。陶节庵曰∶大头伤风之证,若先发于鼻额红肿,以致两目盛肿不开,并面部赤而肿者,此属阳明也。或壮热气喘,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不利,脉来数大者,用普济消毒饮主之;如内实热甚者,用通圣消毒饮。若发于耳之上下前后,并头角红肿者,此属少阳也。或肌热,日晡潮热,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疼,胁下满,宜小柴胡汤加花粉、羌活、荆芥、连翘、芩、连主之。若发于头上,并脑后项下及目后赤肿者,此属太阳也,宜荆防败毒散主之。若三阳俱受邪,并于头面耳目鼻者,与普济消毒饮;外用清凉救苦散敷之。大抵治法不宜太峻,峻则邪气不服而反攻内,必致伤人。且头面空虚之分,邪既著空处,则无所不至,治当先缓后急,则邪自服。先缓者,宜退热消毒。虚人,兼扶元气;胃气弱,食少者,兼助胃气。候其大便热结,方以大黄下之,拔其毒根,此先缓后急之法也。盖此毒先肿鼻额,次肿于目,又次肿于耳,从耳至头,上络后脑,结块则止;若不散,必成脓也。俗云∶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多不救。泰和间多有病此者,医以承气加板兰根,下之稍缓,翼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视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遂制普济消毒饮子与之,全活甚众。抱头火丹毒者,亦中于天行热毒而发,较大头瘟证为稍轻。初起身发寒热,口渴舌干,脉洪数,头面赤有晕。治以犀角地黄汤,或羚羊、地丁、银花、黄芩、山栀、石斛、元参、丹皮、知母、连翘之属。若舌腻有白苔者,宜黄连解毒汤;外以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涂即愈。此证不传染。
流火可服龙胆泻肝汤加味[4]。
《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阳症门·流火》:患生小腿,红肿热痛,不溃不烂。世之医家,惟以刀镰出血,或以鳝鱼血涂,总无痊愈之日。时常发作,复镰复涂而已。治法当以矿灰化于缸水内,次日,水面上定结一层如薄冰者,取起,以桐油对调腻浓,每日拂上三次,三四日痊愈,后不复发。医时忌食猪肉。
皮肤坏死者,若有积脓,可在坏死部位切一二个小口,以引流排脓,掺九一丹。
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
7.7.2方二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处方:合谷 曲池 阴陵泉 大椎 委中 阿是穴
方义:合谷、曲池疏散阳明风热,阴陵泉清利足胫之湿热,点刺大椎、委中和阿是穴散刺出血,可清泄诸阳之热,又可清泄血分郁热,有“菀陈则除之”之意。
随证配穴:头痛—太阳、百会,呕恶厌食—内关、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或点刺出血。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7.7.3耳针法疗法 选穴:耳尖 肾上腺 肺 大肠 皮质下 相应部位耳穴
方法:耳尖点刺放血,余穴用毫针刺,中强 *** 。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30min。
7.7.4砭镰法 下肢复发性丹毒,患部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亦可配合拔火罐,以减少丹毒的复发。抱头火丹和赤游丹禁用。
方法:在红肿部位用皮肤针叩刺或散刺,然后拔火罐,使污血邪毒尽出,每日1次。面部禁用。
8天火患者日常保健 1.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床边隔离。流火患者应抬高患肢。
2.有皮肤粘膜破损者,应及时治疗,以免感染毒邪。
3.因脚湿气致下肢复发性丹毒患者,应彻底治愈脚湿气,以减少复发。
9天火的西医治疗 丹熛的西医治疗详见丹毒条。
10
想要祛除脸上斑点,除了日常的护理之外,自己也可以自制一些美白祛斑面膜来达到祛斑的效果。
1、玉米橄榄祛斑面膜
材料:玉米粉30克、橄榄油1匙、纯净水100毫升。
做法:先把玉米粉放入器皿中,然后再加入纯净水和橄榄油一起搅拌均匀至泥状即可。
用法:将搅拌好的面膜均匀的敷在脸部,避开眼部周围和唇部娇嫩的位置,大概敷15到20分钟左右 ,用温水清洗干净即可。
效果:这个面膜可以对皮肤有很好的排毒作用,坚持使用可以达到淡化黑色素,美白祛斑的效果。
2、白芷薏仁绿豆祛斑面膜
材料:白芷粉、绿豆粉、薏仁粉各一匙、牛奶适量。
做法:把白芷粉、绿豆粉、薏仁粉一起放入器皿中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牛奶一起搅拌成泥状即可。
用法:先将脸蛋清洗干净,然后将搅拌好的面膜均匀涂抹脸部,大概15到20分钟作用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
效果:白芷和薏仁可以淡化色素,绿豆可以消毒作用,一起使用可以快速出去皮肤黑色素,美白淡斑的作用。
木贼
请百度图片对照
木贼(拉丁学名:Equisetum hyemale L.),别称:千峰草、锉草、笔头草、笔筒草、接骨草、马人参等,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多年生常绿草本,高30-100厘米。根状茎粗短,黑褐色,横生地下,节上生黑褐色的根。地睛茎直立,单一或仅于基部分枝,直径6-8毫米,中空,有节,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棱沟壑0-30条,粗糙。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切断段。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主产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木贼味甘、苦,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的功效。
老人讲话“有病没病,防风通圣”,其实并不是让大家有病没病都吃点防风通圣丸,而是形容它的用途广泛,集防与治于一体,用对症了效果非常好,所以它也是老百姓口碑最好的中成药。
来源
金·刘完素《宣明论方》
成分
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黄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炒)。
功效
疏风解表,泻热通便。
主治
“一切风热燥证,郁而恶物不下,腹满撮痛而昏者,兼消除大小疮及恶毒,兼治堕马打扑,伤损疼痛,或因热结,大小便涩滞不通,或腹急痛,腹满喘闷者,并皆治之。”《素问·宣明论方》
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
外感风邪,邪在于表,以致憎寒壮热;
风热上攻,而头晕目眩,目赤睛痛,耳鸣鼻塞;
内有蕴热,则口苦口干,便秘溲赤;
风热上淫,以致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
风热壅盛所致的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
方解——
君:防风、荆芥、麻黄、薄荷
疏风解表,使外感风邪从汗而解
臣1:大黄、芒硝、滑石、栀子
泻热通便,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分消
臣2:石膏、黄芩、连翘、桔梗
清热泻火解毒,以清肺胃之热
佐1:当归、白芍、川芎
养血和血,防火热之邪灼血耗气
佐2:白术
健脾燥湿
使: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用汗、下、清、利四法俱备,上中下三焦并治,共奏疏风解表、清热通便之功。
常见用法
防风通圣丸主治甚多,不能尽述,它的厉害之处,在于表里通治。
① 寒包火
寒包火又叫做寒包热,是中医对一种外感病的形象解释,外感风寒的同时内有里热,寒在外火在内。既有寒又有热的症状,比如发热、怕冷、头痛、口苦、咽干、鼻塞、鼻不通气,同时又小便短赤、便秘或者便干。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冬季,光清热或者光散寒是不够的,必须表里兼治,防风通圣丸就可以用起来了。
② 痤疮
防风通圣丸广泛用于皮肤科,临床发现用它治疗痤疮效果很好。其实痤疮的病因非常复杂,面部所主经络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痤疮多数因为体内湿热盛行,胃肠道降浊功能不好,垃圾浊物不能向下通过大便排出去,时间久了就会化热,热往上走,往外走,走到皮肤排不出去,最后都堵在毛孔里,就长痤疮,防风通圣丸能把胃肠道通开。
③ 肥胖
“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脾胃论》
中学认为脾胃失调是肥胖的病理基础,肥人多痰湿,脾脏的运化功能一般都不太好,水湿内停凝而为痰,痰慢慢得会阻碍身体代谢和气血运行,代谢差、垃圾堵在身体里,就会越来越胖。
防风通圣丸具有通里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成为中医临床治疗肥胖病的常用方剂。
近年来研究者对防风通圣丸治疗肥胖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表明本品对肥胖确有疗效,尤其是对20~30岁女子肥胖效果最为显著。
④ 荨麻疹
荨麻疹多数都是由风邪入侵所致,痹阻经络,致气积于局部,郁而化火,灼伤皮肤致病。而且这一类人体内多数都有湿热,热能生风,风则发于肌肤。
防风通圣丸既能解表,又能通里。既能把皮肤表面的风邪发散出去,又能把肠道里的积滞和体内的热毒清理干净。双管齐下,荨麻疹自然就消退。
⑤ 便秘
用防风通圣丸来治便秘,适合体质比较壮实的那一部分人。方中大黄、芒硝等成分有泻下的作用,有的可以泄下之实热,有的可以直接清泄在里的蕴热,把大肠里的毒素都排出去。
⑥ 口臭
当胃肠有积滞的时候,积滞化腐,化浊,腐败的浊气往上泛,就会口臭。防风通圣丸把肠道里的浊物排出去,口臭就会自动消失。
⑦ 牙痛
胃肠积热,循经上攻到牙齿所致的牙痛,痛起来快速而又猛烈,防风通圣丸可用。
⑧ 失眠
心火旺导致的失眠(翻来覆去睡不着,舌尖红),可用防风通圣丸,里有连翘清心火。
⑨ 口腔溃疡
心火旺还会导致口腔溃疡,因为心开窍于舌,也可以考虑用防风通圣丸。
⑩ 面部蝴蝶斑
面部蝴蝶斑是一种严重影响美容 健康 的常见病。表现为面部的片状色素沉着,以育龄妇女多见。
临床发现,本病与气机不畅、气血不调、情志异常有密切关系,绝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内分泌功能紊乱表现,在辨证的基础上,用防风通圣丸为主治疗,可收到显著疗效。
⑪ 哮喘
哮喘的病位离不开肺,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要是下不去,逆行而上就是哮喘。
防风通圣丸为表里通治之剂,有解表通腑泻热之力,一则能通过解表宣肺、利小便、通三焦改善肺的功能,二则通过通腑泄热,调整大肠的功能状态,解除大肠实热邪滞的病理状态及肺脏清肃功能的制约,故凡遇哮喘肺肠实证,均可投防风通圣丸治。
⑫ 高血脂
防风通圣丸表里双解、攻补兼施。大黄、川芎、当归可去脂,桔梗化痰,白术、甘草、滑石健脾利湿,可以加快身体代谢和脂肪的排出成分,所以可以去脂,降胆固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是高脂血症的对症之剂。
⑬ 腮腺炎、扁桃体炎
腮帮子肿痛肿大,咽喉发炎热痛,都是体内郁热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爆发。防风通圣丸擅长清理各种热,所以对这一类病症也是有效的。
⑭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多属外感风热,郁而化火,邪毒循经窜络于耳所致,可选用防风通圣丸(散)治疗。
⑮ 中风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急性期虽有本虚存在,但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标实之候为主,临床只要把握风热雍盛、三焦热实的病机,以防风通圣丸加减治疗中风急症,可获良效。
⑯ 扁平疣
有研究者运用防风通圣丸治疗扁平疣患者数例,获效满意。每次服10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周为1疗程,一般1-3疗程见效。
注意事项
1.请先辨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2.孕妇禁用。
3.方攻下力较强,不宜久服,以免损伤正气。
4.组方仍是以祛邪为主,正虚为主或脾胃功能较差者不宜服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4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淋顶汤
下一篇: 漏胎安胎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