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人参、升麻、白术、黄芩(酒炒)、甘草。
功能主治 : 妇人痘疮发热之时,热入血室,经水先期而来,至4日不止者。
摘录 : 《麻疹全书》卷下
【摘要】生地黄一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参与组方12方次,其中参与汤剂组方7方次,在这7个汤方中生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了2斤,炙甘草汤中用了1斤,百合地黄汤中用了1升,即使在金匮肾气丸中,生地黄用量也高达8两,其数量明显大于方中其他药物的用量,这种重用生地黄配伍组方治疗急病杂症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生地黄中药
[别名]苄(《尔雅》),地髓(《神农本草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怀地黄(河南),蜜罐花根。
[来源]生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色黄,质重下沉,故名。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我国大部地区皆有生产,主产于河南温县、博爱、武陟、孟县、泌阳等地。一般以河南产量大、质量好,为四大“怀药”之一。多为栽培,也有野生。
[采收炮制]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或“干地黄”。切厚片,生用。
[商品规格]鲜地黄以粗壮、色红黄者为佳;干地黄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色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1、[药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2、[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3、[应用]
3.1 热入营血、斑疹吐衄本品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分、血分,为清营、凉血、止血之要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常与水牛角、玄参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清营汤;若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常与水牛角、赤芍、丹皮配伍,如《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若血热吐衄便血,崩漏下血,血色鲜红,亦可与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配用,如《妇人良方》四生丸;若血分热盛,吐血脉数,又可与牡丹皮、焦山栀、三七等配伍,如《医学心悟》生地黄汤。
3.2 阴虚内热、潮热盗汗本品甘寒质润,入肾经,又能滋阴降火。
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邪伏阴分,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常与鳖甲、青蒿、知母等同用,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若阴虚火旺,盗汗不止,多与黄柏、黄芪、浮小麦等配用,如《景岳全书》生地黄煎;若劳瘵阴虚,骨蒸劳热,可与丹皮、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古今医统》地黄膏;若肺阴亏损,虚劳干咳,咽燥咯血,常与人参、茯苓、白蜜同用,如《洪氏集验方》琼玉膏。
3.3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寒质润,又具清热养阴、生津止渴之效。用于热病伤阴,口干咽燥,烦渴多饮,常与玉竹、麦冬、沙参同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用于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多与天花粉、黄连、藕汁等配用,如《丹溪心法》消渴方;若暑热伤阴,肾水不能上济,而口渴引饮,则与黄连、乌梅、阿胶等同用,如《温病条辨》连梅汤;用于阴虚内热的消渴证,口渴多饮,可与山药、黄芪、山茱萸等配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滋膵饮;若温病伤津,大便燥结,咽干口渴,常与玄参、麦门冬同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
4、[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5、[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胸膈多痰者慎用。
6、[鉴别用药]生地黄包括鲜地黄和干地黄两种,均有清热、凉血、养阴的功效。但鲜地黄苦重于甘,其气大寒,清热凉血作用较为突出;而干地黄甘重于苦,益阴养血功效较佳。故急性热病,热入营血,以鲜者为好;慢性阴虚内热的病证,以干者为宜。
7、[药论]
7.1 《神农本草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7.2 《本草经疏》:“干地黄,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生地黄性大寒,凡产后恶食作泻,呈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用则泄不止。胃气者,后天元气之本也,胃困则饮食不运,精血不生,虚热何自而退,故并当归忌之。凡见此证,宜多加炮姜、桂心、人参必自愈。凡阴虚咳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肾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俱禁用生地黄、当归,误则同于前辙,慎之。凡胸膈多痰,气道不利,升降窒塞,药宜通不宜滞,汤液中禁入地黄。”
7.3 《本经逢原》:“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戴元礼曰,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以其有润燥之功,而无滋腻之患也。”
7.4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地黄,专于补血,血补则阴气得和而无枯燥拘牵之疾矣。古方只有干地黄、生地黄,从无用熟地黄者。熟地黄乃唐以后制法,以之加入温补肾经药中,颇为得宜,若于汤剂及养血凉血等方,甚属不合。盖地黄专取其性凉而滑利流通,熟则腻滞不凉,全失其本性矣。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
参 考 文 献
[1] 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194.
[2] 邹润安.本经疏证[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55.
[3] 张山雷.本草正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1.
生地因刨制加工不同有熟 地黄、熟地炭、大熟地之名。那么地黄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一看吧。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2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
4本品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血栓。
5常用量:每日12~30克。水煎服。
食用方法: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生地的简介 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切片生用。熟地黄为生地黄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黄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生地和熟地的功效和区别 姜汁浸则不泥膈。酒制则不妨胃。鲜用寒,干用凉。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11月采集,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临床医生和消费者切记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制成的六味地黄丸,就是著名的补肾良药,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生地制成熟地后,药性由寒变微温,其功能也发生变化,成为补血药。熟地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可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曾有一位著名老中医常用六味地黄汤随症加肉桂、五味子治疗糖尿病、尿崩等症获得良效。专家研究还发现,六味地黄丸对人体食管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并具有降低致癌剂诱发肺癌和胃鳞癌的作用。
熟地黄泡酒喝的功效 中医上认为熟地黄性微温味道甘甜,服用后对于肾脏等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可以发挥出很好的保养作用,特别是滋阴补血以及生精补髓、延年益寿的效果非常的好。
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将熟地黄作为一种补血药材来使用,若是身体出现了月经不调、失眠、崩漏、血虚萎黄以及眩晕心悸等毛病,都可以将熟地黄泡酒服用,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错。
目录1拼音2概述3《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 3.1组成3.2功能主治3.3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4《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 4.1组成4.2功能主治4.3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5《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5.1组成5.2制备方法5.3功能主治5.4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6《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6.1组成6.2制备方法6.3功能主治6.4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7.1生地黄饮子的别名7.2组成7.3制备方法7.4功能主治7.5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7.6附注 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8.1生地黄饮子的别名8.2处方8.3制法8.4功能主治8.5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8.6摘录 9《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 9.1组成9.2制备方法9.3功能主治9.4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0《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0.1生地黄饮子的别名10.2组成10.3制备方法10.4功能主治10.5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10.6附注 11《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 11.1组成11.2功能主治11.3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2《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12.1组成12.2功能主治12.3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3《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3.1组成13.2制备方法13.3主治13.4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 14《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 14.1组成14.2功效主治14.3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14.4各家论述 15《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5.1组成15.2功效主治15.3运用15.4各家论述 16《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6.1组成16.2功能主治16.3生地黄饮子的用法用量16.4各家论述 17《西塘感证》卷中引海藏方之生地黄饮子 17.1组成17.2功能主治 18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生地黄饮子 1拼音 shēng dì huáng yǐn zǐ
2概述 生地黄饮子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五首。
3《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生地黄饮子
上药相和,煎至4合,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4《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之生地黄饮子
人参1钱,黄耆1钱,生地1钱,熟地1钱,金石斛1钱,天冬1钱,麦冬1钱,枳壳1钱,枇杷叶1钱,泽泻1钱,甘草5分。
5《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6《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7《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8《太平圣惠方》卷二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9《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生地黄饮子
10《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1《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生地黄饮子
12《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生地黄饮子
13《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4《证治汇补》卷二方之生地黄饮子
15《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生地黄饮子
16《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生地黄饮子
17《西塘感证》卷中引海藏方之生地黄饮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34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凉血地黄丸
下一篇: 凉血地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