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乐令建中汤

中医世家 2023-05-20 02:41:44

乐令建中汤

处方 : 前胡、细辛、黄蓍(蜜涂炙)、人参、桂心、橘皮(去白)、当归(洗去土)、白芍药、茯苓(去皮)、麦门冬(去心)、甘草(炙),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七钱半。

炮制 : 上俰咀。

功能主治 : 治血气劳伤,五脏六腑虚损,肠鸣神倦,荣卫不和,退虚热,除百病。

用法用量 : 每服四钱,姜四片,枣一个,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曹丕战争诗与政治家素养的形成

曹丕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逝于黄初七年(226)。曹丕出生的这一年,曹操从济南相上辞官回乡,次年,受诏为典军校尉,获得军权,开始了讨董卓、占濮阳、收黄巾军为青州兵等的征战生涯。可见曹丕生于动乱的年代,一直伴随着父亲的南征北战在军旅中长大。正如他在《典论·自叙》中这样说:“予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又说:“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马之间。”可见,他五岁学习骑射,并能舞得一手好剑;八岁以后,就开始跟随曹操外出作战。动乱的政治形势,长期的戎马生活,为其政治家素养的最终形成创造了适宜的土壤。他从一位喜欢诗酒唱和,声色犬马的贵游公子,在不间断的战争洗礼中,感受到了军旅生活的艰苦,战士思乡的深切,并由此激发出其作为政治家的豪情壮志。从他创作的战争诗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他人生的变化根源和轨迹。

一、 贵游公子的声色之娱与战士的征战艰苦

建安时期,是群雄逐鹿、格局重组的时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奠基了魏国的基础。在父亲创下的基业中,曹丕既有着贵游公子的习气,喜欢宴饮笙歌的欢会,同时也耳濡目染地在战争中历练,亲身经历着战争的艰辛和苦难。

曹丕对声色之娱的追求,既在文学上开创了游宴论文的一代文学集团的崛起和兴盛,引领一代文学之先,但也因为追求声色之娱,留给后人一种奢华公子的形象定位和文学表现不够丰富的判定。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谈到:“曹丕生活的主要时期是在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之后。他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过着贵公子、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因此,他的文学创作反映的内容是远不及曹操丰富的。”这段描述代表着学界的一种观点:曹丕在父亲曹操打下的基业中,悠游卒岁,有着贵游子弟的游宴论文和声色之娱的追求和爱好。曹道衡、沈玉成先生也谈到了曹丕与僚属的游宴,并开游宴之风气之先:“(建安)十年正月,河北平定,夏,曹丕与诸僚属文士大会于南皮,高谈畅论,弹棋博弈,遂开以后邺下游宴论文之风。”(《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建安十三年曹军至江陵后,为出征孙权做准备,置酒高会,曹丕再次以游宴论文的首倡者引领邺下文人作同题诗赋:曹丕作《述征赋》,应玚作《纪征赋》,徐干作《序征赋》,王粲作《初征赋》。再后,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曹军由合肥还谯,曹丕夜宴众宾,曹丕作《于谯作诗》曰: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扬。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俞绍初先生认为曹丕此诗所写的欢歌宴饮的内容与刘桢《赠五官中郎将四首·其一》中所写的内容是在同一次宴会中。刘诗说: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镫熺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大康。四牡向路驰,叹悦诚未央。两首诗表现的都是众宾欢会的场景。《文选》卷二十三李善注此诗:“元后,谓曹操也。至南乡,谓征刘表也。……丰沛,汉高祖所居,以喻谯也。君,谓五官也。”俞先生据此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记载进行比对:建安十四年三月曹军至谯,七月出肥水军合肥,十二月由合肥还谯,知刘诗中所写与十二月“军还谯时相符”,俞绍初先生又进一步推断,曹丕《于谯作诗》中所言“众君子”中,“疑包括琳、瑀、干、粲、桢、六人”(俞绍初《建安七子集》)。还有,建安二十一年冬十月曹操南征孙权,当时曹丕以太子的身份驻守谯郡。但是从他和繁钦的书信往来里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对音乐歌舞的热衷。曹丕《叙繁钦》云:“上南征,余守谯,繁钦从。时薛访车子能喉转,与笳同音。钦笺还与余而盛叹之,虽过其实,而其文甚丽。”一位善唱的伎人,能够让繁钦在给曹丕的书信中大加赞赏感叹,可见繁钦将曹丕引为知音。能在书信中公开谈论伎人,也可想见平时声色之娱的盛况。从曹丕的回信里,我们也看到了曹丕对众宾欢宴的熟悉,对孙世之女容貌之美、歌喉之佳的描绘得心应手。他还带着公子哥的洋洋得意和纨绔气息说繁钦所述的薛纺车子比不上孙世之女。曹丕甚至在《又与吴质书》中深情回忆到:“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当日的公子游宴之乐令他怀念,以至于常常让人忘了他在怀念那些老朋友时的细腻深情。

这是流连诗酒的曹丕,但好在他没有一味沉溺其中,他在随父出征的岁月里,以“军旅万里客”的身份看到了征战艰苦: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局笮。虎豹嗥动,鸡惊禽失,群鸣相索。登南山,奈何蹈盘石,树木丛生郁差错。寝蒿草,荫松柏,涕泣雨面沾枕席。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怜,相痛惜。(《陌上桑》)此篇为军旅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父出征的曹丕借一战士口吻写出离家远别的悲凉。行路已经是艰辛无比,又加上自然环境的恶劣,道路崎岖,虎豹嗥动,一句“涕泣雨面沾枕席”道出了战士的艰难处境和凄凉的心境,曹丕通过战士之眼既看到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也以自身的经历感受到行旅之苦。此诗境界扩大,感情真挚,既有曹操的苍凉,又有自身的细腻。无怪乎陈祚明评价曰:“极仿孟德,荒荒苍苍,其情悲苦。”(《采菽堂古诗选》卷五)还有他的《黎阳作诗》其二,也是以细腻同情的笔触,感同身受地写出行军的艰难:殷殷其雷,蒙蒙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遵彼洹湄,言刈其楚。班之中路,涂潦是御。辚辚大车,载低载昂。嗷嗷仆夫,载仆载僵。蒙涂冒雨,沾衣濡裳。也正是由于有过行军的亲身体验,使他身上贵游公子的气息少了很多,行军的艰苦锻炼了这位未来政治家的坚强意志和坚韧品质,为他后来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二、 文人的细腻体察和为政者绝情理性的杀伐

尽管多次随父出征锻炼了曹丕坚韧的意志,使他逐渐显露出理性刚劲的一面,但是他性格里文人的敏感本质也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即使是战争诗,仍存留有细腻多情的一面,在征战之中,他深情怀念故乡,思念亲人。比如怀乡之作有: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策我良马,被我轻裘。载驰载驱,聊以忘忧。(《善哉行》)军旅生活是如此艰辛,补给不足需要到山上采野菜,不仅如此还要忍受溪谷中大风吹到被霜露打湿的衣服上带来的寒冷。在这样恶劣的荒郊野外,没有亲人的呼唤,没有温暖的饭食,有的只是野鸡鸣叫,猿猴悲啼,此情此境又怎能不思念故乡呢?愁绪一经袭来,便源源而不可止:渺远的故乡,如寄的人生,如驰飞逝的岁月……黄昏中种种不如意瞬间袭击了敏感的诗人,诗句细腻温婉,无怪王夫之评之:“微风远韵,映带人心于哀乐,非子桓其孰得哉?”(《船山古诗评选》卷一)

还有:奉辞罚罪遐征,晨过黎山巉峥。东济黄河金营,北观故宅顿倾。中有高楼亭亭,荆棘绕蕃丛生。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彼桑梓兮伤情。(《黎阳作诗》其四)这是行军路过故乡,面对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而发的感慨。陈祚明曾高度评价说:“数言耳,景与情毕尽,且能生动悲凉,知其用笔之妙。”(《采菽堂古诗选》卷五)

曹丕的便娟委婉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他重要的艺术风格。所以一看到他借乐府古体写豪气干云的诗歌,就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浮舟横大江,讨彼犯荆虏。武将齐贯甲,征人伐金鼓。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饮马长城窟行》)诗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军姿军容的盛大、战争的激烈,在豪兴之外还有着细腻的感情在流淌,正如朱乾所评价的那样:“此以大江当长城,以浮舟当饮马,备言兵士危险,而家人之思,自在言外。”(《乐府正义》卷八)这些故乡家人之思尽管表达方式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的都在诗句的表层之下,有丰富的感情做骨骼。

由故乡而及亲人,曹丕的深情也表现在对父亲的怀念: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倏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涟涟。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蚤。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短歌行》)见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感伤怀忧,长吟咏叹。这份深情和细腻的表达被前人评价为:“思亲之作,哀情徘徊。用鸣鹿飞鸟,比体甚切。一意承接,异于孟德者矣。”(《采菽堂古诗选》卷五)不仅如此,对待友情他也同样看重,不惜以公子之尊而模仿驴叫,只因为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伤逝》)

在行军的路上看到挽船士新婚与妻子分别,也牵动了曹丕的文人细腻的感情: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曹丕是这样的细腻多情,对故乡,对父亲,对友人,莫不如此,甚至是对偶遇路边的挽船士都有着儒者的关怀和深情。可是,关于曹丕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记载,将他描述成绝情冷酷无情无义的杀手:他将色衰失宠的甄宓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残忍方式处死,并迫害自己的弟弟: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世说新语·尤悔》)刘克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三中说:“当操无恙,植以才,仓舒以惠,几至夺嫡,谓之多忧可也。及受汉禅,可与天下同乐矣。帝既猜阻鲜欢,而诸侯王就封者,皆为典签侵迫,多见削夺,其未命,乃托国于狼顾之仲达,是帝之忧至死未已,何时而可乐乎?”《世说新语·文学》则记载了著名的七步成诗的故事:“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三国志》中的记载进一步展现了曹丕的权谋与理智,他能够拉拢谋臣为自己所用,并收到很好的效果:曹操密信征求大臣立太子事,崔琰等主张“立子以长……宜承正统”;贾诩告诫曹丕“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操出征,曹植以华辞相赠,而曹丕竞争不过,吴质给曹丕出谋划策:“王当行,流涕可也。”结果,曹丕“泣而拜”,以“诚孝”之心感动曹操与大臣,争得太子的主动权。

诗歌里的曹丕是充满深情的,特别是戎马倥偬的战争诗里,曹丕少了曹操的豪情沧桑,却多了对故乡亲友与普通百姓的深情细腻。史料记载里的曹丕却少了曹操的真性情,多了为政者绝情理性的杀伐,史家笔下的他冷酷绝情又充满了权谋策略。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曹丕和史书记载的曹丕是矛盾的,却也是合理的。毕竟诗歌里的曹丕展示的是文学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历史中的曹丕展露的是政治家戎装披挂的理性和坚硬,这才是一位复杂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形象。

三、 成功者奋进的理想与当权者霸气的外露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在这里强调文章的重要意义可以和治国大业相提并论。事实上,曹丕所看重的文章之大事,与他的政治理想、治国大业比起来还是稍微次要一些。建安时期的曹魏,在曹操的治理之下走向安定,曹操广收天下才士,形成了邺下文士济济一堂的大好局面。这些文士也有建功立业的热血和决心。身处开朗向上氛围中的曹丕,又正值年少气盛之时,自然充满了抱负,他在《与王朗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政治理想:“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因此我们从他战争类诗歌中看到他高昂的政治理想,将治乱救民为己任的坚定。如这首《董逃行》:晨背大河南辕,跋涉遐路漫漫。师徒百万哗喧,戈矛若林成山,旌旗拂日蔽天。此诗虽是残篇,但仍然能够显示出军威的盛大和煊赫,表现出高昂的气势。同样的作品还有《黎阳作诗》其三:“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追思太王德,胥宇识足臧。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此时的曹丕既是诗人也是领导者,他形容军威之盛大和煊赫,表达了对太王的追慕。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至广陵于马上作诗》)《诗经·卫风·河广》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杭,通“航”,意渡河也。诗人将《诗经》这两句点化为五言句,仍袭用原意:有谁说长江水域宽阔呢,一叶之舟毫不费力即可渡过!气魄宏伟,意志坚定,比起《诗经》这一句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人以六军统帅之身份,亲赴前线,既写出他出征亲眼目睹的威武军姿,将士们坚强的意志和宏伟的气魄,又抒发了个人怀抱。他鼓舞将士,同时屯田养兵,等待时机征讨鞑虏,并豪迈表示不能如《诗经·东山》诗那样只写出征的忧愁。曹丕多写男女之间的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手法委婉缠绵,富有阴柔之美。而这首诗则完全是威武雄壮的风格,不同凡响,充满浩浩之气,在曹丕诗中确实别具一格。也能让读者看到曹丕作为政治家的自信和威武,以及充满胆气的那一面。

在他高昂的政治理想之上,是其作为政治豪客的勃勃雄心:朝发邺城,夕宿韩陵。霖雨载涂,舆人困穷。载驰载驱,沐雨栉风。舍我高殿,何为泥中?在昔周武,爰暨公旦。载主而征,救民涂炭。彼此一时,唯天所赞。我独何人,能不靖乱。(《黎阳作诗》其一)诗歌描述军旅生活的艰辛与行军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更重要的是不能掩饰的高昂的理想主义旗帜,之所以“何为泥中”,正是因为要“救民涂炭”,要做那个“靖乱”之人,充分展现出一位政治豪客的勃勃雄心。特别是在《令诗》中,他明确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令诗》)虽然不是正面的战争诗,但却是对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的描述,同时以诗明志,表示要为天下人着想而登帝位的决心。从历史的角度我们看到曹丕有着政治家的决断,他甚至有着比曹操更大的勇气,在自己掌政之后,逼迫汉献帝以禅让的方式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结束了汉朝400年的刘氏江山。他在策命书中授意曰:“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在这样混乱的时局中,需要有一位明主来拯救苍生,于是曹丕此次承帝位有着天命所归和应文武大业需求所生发出的自信:“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这般杀伐决断,已经有了为帝王者的霸气。

曹丕的战争诗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角度,看到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真实的曹丕:他有贵游公子的声色之娱,亦有艰苦征战的行军生活;他有文人的细腻体察,亦有为政者绝情理性的杀伐;他有成功者奋进的理想,亦有当权者霸气的外露。他将这些看似矛盾的素质和品格融合于一身,他有着贵游公子浪漫文人的自然天性的追求,亦有着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不得不为的“外诚厚而内狡诈”的性格养成。关于曹丕,不管有多少种评说,至少在他的战争诗里,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和成熟,看到他走向权力顶峰的决心和坚定的脚步。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于历史谥号之类的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年号,谥号和庙号

1.年号
6汉历代皇帝年号
6.1 西汉历代皇帝年号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历代皇帝年号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历代帝王
7.1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历代皇帝名字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历代皇帝年号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历代皇帝年号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历代皇帝年号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唐朝历代皇帝年号

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高 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 渊 公元618年—公元626年 武德
太 宗 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世民 公元626年—公元649年 贞观
高 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李 治 公元649年—公元683年 永徽、显庆、龙朔、
麟德、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
调露、永隆、开耀、
永淳、弘道
中 宗 大和圣昭孝皇帝 李 显 公元683年—公元684年 嗣圣
睿 宗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 旦 公元684年—公元690年 文明
大 周 圣神皇帝 武 曌 公元690年—公元705年 光宅、垂拱、永昌、
载初、天授、如意、
长寿、延载、证圣、
天册万岁、万岁登封、
万岁通天、神功、
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中 宗 大和圣昭孝皇帝 李 显 公元705年—公元710年 神龙、景龙
殇 宗 李重茂 公元710年—公元710年 唐龙
睿 宗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 旦 公元710年—公元712年 景云、太极、延和
玄 宗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公元712年—公元756年 先天、开元、天宝
肃 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李 亨 公元756年—公元762年 至德、乾元、上元
代 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 豫 公元762年—公元779年 宝应、广德、永泰、
大历
德 宗 神武孝文皇帝 李 适 公元779年—公元805年 建中、兴元、贞元
顺 宗 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李 诵 公元805年—公元805年 永贞
宪 宗 圣神章武孝皇帝 李 纯 公元805年—公元820年 元和
穆 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 李 恒 公元820年—公元824年 长庆
敬 宗 睿武昭愍孝皇帝 李 湛 公元824年—公元826年 宝历
文 宗 元圣昭献孝皇帝 李 昂 公元826年—公元840年 宝历、太和、开成
武 宗 至道昭肃孝皇帝 李 炎 公元840年—公元846年 会昌
宣 宗 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 忱 公元846年—公元859年 大中
懿 宗 昭圣恭惠孝皇帝 李 漼 公元859年—公元873年 大中、咸通
僖 宗 惠圣恭定孝皇帝 李 儇 公元873年—公元888年 咸通、乾符、广明
昭 宗 圣穆景文孝皇帝 李 晔 公元888年—公元904年 龙纪、大顺、景福、
乾宁、光化、天复、
天佑
哀皇帝 李 柷 公元904年—公元907年 天佑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下面的请看链接,因为字数超过了

/team/showtopic-31248.html

2.中国历代皇帝庙号列表
太祖
汉高祖刘邦
魏武帝曹操
吴大帝孙权
晋文帝司马昭
后赵武帝石虎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
北燕文成帝冯跋
前秦惠武帝苻洪
后秦武昭帝姚苌
后凉懿武帝吕光
夏桓帝刘卫辰
楚太祖桓温
刘宋文帝刘义隆
南齐高帝萧道成
萧梁太祖萧顺之
陈太祖陈文赞
北魏太祖拓跋郁律
北周文帝宇文泰
隋武元帝杨忠
唐太祖李虎
后唐太祖李克用
武周太祖武士彟
后梁太祖朱温
后周太祖郭威
吴太祖杨行密
齐太祖徐温
闽太祖王审知
南汉太祖刘安仁
宋太祖赵匡胤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西夏太祖李继迁
大理太祖段思平
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
夏太祖明玉珍
明太祖朱元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高祖
魏文帝曹丕
晋宣帝司马懿
前赵光文帝刘渊
后赵明帝石勒
前燕武宣帝慕容廆
前秦明帝苻健
后秦文桓帝姚兴
刘宋武帝刘裕
萧梁武帝萧衍
陈武帝陈霸先
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周武帝宇文邕
隋文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高祖刘知远
吴高祖杨隆演
前蜀高祖王建
后蜀高祖孟知祥
南汉高祖刘龑(yǎn)
世祖
汉光武帝刘秀
晋武帝司马炎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前秦昭宣帝苻坚
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刘宋孝武帝刘骏
南齐武帝萧赜
萧梁元帝萧绎
陈文帝陈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齐武成帝高湛
隋炀帝杨广
唐世祖李昺
金世祖完颜劾里钵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烈祖
魏明帝曹睿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后唐烈祖李琰
南唐先主徐知诰
武周烈祖武俭
后梁烈祖朱诚
元烈祖孛儿只斤也速该
始祖
吴武烈帝孙坚
成汉景帝李特
后秦景元帝姚弋仲
北魏神元帝拓跋力微
武周始祖姬昌
金始祖完颜函普
显祖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齐文宣帝高洋
武周显祖武华
后汉显祖刘琠
清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
肃祖
北魏文穆帝元勰
武周肃祖武克己
后梁肃祖朱黯
后晋肃祖石彬
辽肃祖耶律耨里思
德祖
唐德祖李天赐
后唐德祖朱邪执宜
辽德祖耶律萨剌德
明德祖朱四九
后唐德祖李霓
后汉德祖刘昂
辽德祖耶律撒剌的
明德祖朱百六
献祖
唐献祖李熙
后唐献祖李国昌
后晋献祖石绍雍
金献祖完颜绥可
圣祖
大长和国圣祖郑买嗣
北宋圣祖赵玄朗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睿祖
武周睿祖姬武
后晋睿祖石昱
翼祖
后汉翼祖刘僎
北宋翼祖赵敬
僖祖
后周僖祖郭谌
北宋僖祖赵朓
义祖
南唐义祖徐温
后周义祖郭蕴
景祖
金景祖完颜乌古乃
清景祖爱新觉罗觉昌安
严祖
武周严祖武居常
敬祖
后梁敬祖朱茂琳
宪祖
后梁宪祖朱信
惠祖
后唐惠祖李聿
毅祖
后唐毅祖李教
靖祖
后晋靖祖石璟
文祖
后汉文祖刘湍
信祖
后周信祖郭璟
庆祖
后周庆祖郭简
代祖
南汉代祖刘谦
顺祖
北宋顺祖赵珽
宣祖
北宋宣祖赵弘殷
玄祖
辽玄祖耶律匀德实
昭祖
金昭祖完颜石鲁
熙祖
明熙祖朱初一
仁祖
明仁祖朱世珍
成祖
明成祖朱棣
肇祖
清肇祖爱新觉罗孟特穆
兴祖
清爱新觉罗福满
太宗
汉文帝刘恒
晋简文帝司马昱
成汉武帝李雄
后赵孝帝石寇觅
前秦高帝苻登
刘宋明帝刘彧
南梁简文帝萧纲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宗赵光义
辽太宗耶律德光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西夏太宗李德明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明太宗朱棣(初为太宗,后改为成组)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世宗
汉武帝刘彻
晋景帝司马师
后赵世宗石周曷朱
南燕献武帝慕容德
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
西梁明帝萧岿
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齐文襄帝高澄
北周明帝宇文毓
隋成帝杨昭
后周世宗柴荣
辽世宗耶律阮
金世宗完颜雍
明世宗朱厚熜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高宗
汉元帝刘?#93;
南齐明帝萧鸾
萧梁昭明太子萧统
陈宣帝陈顼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唐高宗李治
宋高宗赵构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中宗
汉宣帝刘询
晋元帝司马睿
成汉昭文帝李寿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
西梁宣帝萧詧
唐中宗李显
南汉中宗刘晟
大理中宗段正淳
肃宗
汉章帝刘炟
晋明帝司马绍
北魏孝明帝元诩
北齐孝昭帝高演
唐肃宗李亨
金肃宗完颜颇剌淑
穆宗
汉和帝刘肇
唐穆宗李恒
辽穆宗耶律璟
金穆宗完颜盈歌
明穆宗朱载垕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宣宗
唐宣宗李忱
北辽宣宗耶律淳
金宣宗完颜珣
大理宣宗段智兴
明宣宗朱瞻基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仁宗
宋仁宗赵祯
西辽仁宗耶律夷列
西夏仁宗李仁孝
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明仁宗朱高炽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烈宗
晋孝武帝司马曜
前赵昭武帝刘聪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吴烈宗杨渥
越烈宗刘隐
惠宗
南唐惠宗李志
闽惠宗王鏻
西夏惠宗李秉常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
明惠宗朱允炆
显宗
汉明帝刘庄
晋成帝司马衍
金显宗完颜允恭
元显宗孛儿只斤甘麻剌
睿宗
唐睿宗李旦
金幽王完颜宗尧
元睿宗孛儿只斤拖雷
明睿宗(兴献王,明世宗朱厚熜之父)朱佑杬
德宗
唐德宗李适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
金辽王完颜宗干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宪宗
唐宪宗李纯
大理宪宗段正严
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
明宪宗朱见深
景宗
闽景宗王曦
辽景宗耶律贤
西夏景宗李元昊
大理景宗段正兴
神宗
宋神宗赵顼
西夏神宗李遵顼
大理神宗段智祥
明神宗朱翊钧
敬宗
汉顺帝刘保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唐敬宗李湛
孝宗
晋穆帝司马聃
宋孝宗赵眘
明孝宗朱佑樘
顺宗
唐顺宗李诵
辽顺宗耶律浚
元顺宗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文宗
唐文宗李昂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武宗
唐武宗李炎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明武宗朱厚燳
成宗
南唐成宗李超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清成宗爱新觉罗多尔衮
英宗
宋英宗赵曙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明英宗朱祁镇
兴宗
辽兴宗耶律宗真
大理兴宗段思廉
明兴宗(懿文太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标
元宗
汉平帝刘衎
南唐中主李璟
恭宗
汉安帝刘祜
北魏景穆帝拓跋晃
义宗
唐孝敬皇帝李宏
辽义宗耶律倍
代宗
唐代宗李豫
明代宗朱祁钰
昭宗
唐昭宗李晔
南明昭宗朱由榔
明宗
后唐明宗李嗣源
元明宗孛儿只斤和世(王束)
康宗
闽康宗王昶
金康宗完颜乌雅束
定宗
南唐定宗李恪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
徽宗
宋徽宗赵佶
金徽宗完颜宗峻
光宗
宋光宗赵敦
明光宗朱常洛
宁宗
宋宁宗赵扩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毅宗
西夏毅宗李谅祚
统宗
汉成帝刘骜
威宗
汉桓帝刘志
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
懿宗
唐懿宗李漼
僖宗
唐僖宗李儇
庄宗
后唐庄宗李存勖
庆宗
南唐庆宗李荣
真宗
宋真宗赵恒
哲宗
宋哲宗赵煦
钦宗
宋钦宗赵桓
理宗
宋理宗赵昀
度宗
宋度宗赵禥
端宗
宋端宗赵昰
圣宗
辽圣宗耶律隆绪
道宗
辽道宗耶律洪基
熙宗
金熙宗完颜亶
章宗
金章宗完颜璟
哀宗
金哀宗完颜守绪
崇宗
西夏崇宗李乾顺
桓宗
西夏桓宗李纯佑
襄宗
西夏襄宗李安全
献宗
西夏献宗李德旺
裕宗
元太子孛儿只斤真金
益宗
北元后主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熹宗
明熹宗朱由校
思宗
明思宗朱由检
安宗
南明安宗(福王)朱由崧
绍宗
南明绍宗(唐王)朱聿键
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越南李朝、越南陈朝、后黎朝、莫朝、阮朝帝王也有庙号。但是日本没有采用庙号制度。

3。历代有庙、谥号的皇帝(不包括追封的):
【西汉】高祖高皇帝刘邦,孝惠帝刘盈,太宗孝文帝刘恒,孝景帝刘启,世宗孝武帝刘彻,孝昭帝刘弗陵,中宗孝宣帝刘询,高宗孝元帝高奭,孝成帝刘骜,孝哀帝刘欣,元宗孝平帝刘衎。
【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显宗孝明帝刘庄,肃宗孝章帝刘炟,穆宗孝和帝刘肇,孝殇帝刘隆,恭宗孝安帝刘祜,敬宗孝顺帝刘保,孝冲帝刘炳,孝质帝刘缵,威宗孝桓帝刘志,孝灵帝刘宏,孝献帝刘协。
【三国魏】世祖文皇帝曹丕,烈祖明皇帝刘睿。
【三国汉】昭烈皇帝刘备。
【三国吴】太祖大帝孙权,景帝孙休。
【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帝司马衷,孝怀帝司马炽,孝愍帝司马业。
【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简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
【成汉】太宗武皇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献帝李骧,中宗昭文帝李寿。
【前赵】高祖光文帝刘渊,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粲。
【后赵】高祖明皇帝石勒,太祖武皇帝石虎。
【冉魏】悼武天王冉闵。
【前秦】高祖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皇帝苻登。
【后秦】太祖武昭帝姚苌,高祖文桓帝姚兴。
【西秦】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
【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儁。
【后燕】世祖武成帝慕容垂,烈宗惠愍帝慕容宝,中宗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
【西燕】威帝慕容冲。
【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穆帝慕容德。
【北燕】惠懿帝慕容云,太祖文成帝冯跋,昭成帝冯弘。
【前凉】太宗成王张茂,世祖文王张骏,世宗桓王张重华,哀王张耀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
【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
【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茂虔。
【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
【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太祖文皇帝刘义隆,世祖孝武帝刘骏,太宗明皇帝刘彧。
【南朝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颐,高宗明皇帝萧鸾,和帝萧宝融。
【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萧衍,太宗简文帝萧纲,世祖孝元帝萧绎,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帝萧岿,孝靖帝萧琮。
【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高宗宣皇帝陈顼。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珪,太宗明元帝拓跋嗣,世祖太武帝拓跋焘,高宗文成帝拓跋浚,显祖献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帝元宏,世宗宣武帝元恪,肃宗孝明帝元诩,敬宗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孝武帝(出帝)元修。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文帝元宝矩,恭帝拓跋廓。
【北齐】显祖文宣帝高洋,肃宗孝昭帝高演,世祖武成帝高湛。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静帝宇文阐。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炀帝(世祖明皇帝)杨广,恭帝杨侑,恭帝杨侗。
【唐】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李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殇帝李重茂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李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
【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
【后唐】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嗣源。
【后晋】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隐帝刘承佑,(北汉)世祖神武帝刘崇,睿宗孝和帝刘承钧。
【后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帝柴宗训。
【岐】忠敬王李茂贞(宋文通)。
【南楚】武穆王马殷,文昭王马希范,恭孝王马希萼。
【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世宗文穆王钱传瓘,成宗忠献王钱弘佐,忠逊王钱弘倧,忠懿王钱弘俶。
【前蜀】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王建,圣德明孝皇帝王衍。
【后蜀】高祖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孟知祥,睿文英武仁圣明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29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