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 上为散,取细。
功能主治 : 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主
用法用量 : 每日如常揩齿。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制法 : 上研为末,与麝香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 : 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主
用法用量 : 每用少许揩齿,温水漱之。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制法 : 上为散。
功能主治 : 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主
用法用量 : 每日用柳枝咬头令软,点药揩齿。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秦汉时期
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
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两宋时期
《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
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
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 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
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宋朝人民爱刷牙
刷牙,这一重要的卫生保健习惯,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晚唐到北宋末年,清洁口腔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用牙刷刷牙的风气逐渐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齿药也随之发展得多种多样。在宋代,刷牙作为一项卫生保健措施,在社会上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货”一节,在“挑担卖……”之后所列的小商品名目中,有“刷牙子”一项,临安城中的货郎沿街叫卖日用杂货,牙刷是其货担上的常供货品之一。可见,作为南宋首都的杭州城中,市民普遍有刷牙的习惯,因此才需要货郎们把牙刷送到千家万户。
《梦粱录》“铺席”一节罗列临安的著名店铺,则有“凌家刷牙铺”和“傅官人刷牙铺”———当时已经有生产、经营牙刷的专门铺子。文中还说明,“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郡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至于故楮羽毛,皆有铺席发客,其他铺可知矣。”杭州作为当时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城中店铺主要从事面向各地的批发业务,“凌家刷牙铺”和“傅官人刷牙铺”显然也不会例外。由此不难明白,在当时,不仅首都人民爱刷牙,其他各地也或多或少地实践着这一文明措施,于是才会有批发牙刷的名牌店铺应运而生。
从理论层面来说,成书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的官修医书《圣济总录》“口齿门”专列《揩齿》一节(卷121),并指出:“揩理盥漱,叩琢导引,务要津液荣流,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龂槽固密,诸疾不生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不仅保护牙齿,而且有益健康,这样的卫生观念在12世纪初的中国已然确立。更值得注意的是,《揩齿》一节中竟然列出了多达27种揩齿药方,各方的配料往往很不相同———今天的牙膏虽然品牌众多,但是具体内容上大概也没有如此丰富的变化。相应的,不同方子的揩齿药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不过,每个方子都强调“每日早晚揩齿”、“每日如常揩齿”,可见,在宋代,天天刷牙、早晚刷两次牙,已经成了常识。其中,槐枝散方、皂荚散方用到青盐,事实上,在西方牙膏传入之前,掺配各种中药的青盐,一直是古代中国人最常用的揩齿药,如《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就写,宝玉“忙忙的要过青盐擦了牙,漱了口,完毕”。明初所编《普济方》中,“牙齿门·揩齿”一节收有“陈希夷刷牙药”方,其中提到“每用刷牙子蘸药少许,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可见牙药的用法也与今日使用牙膏之法相同。
元人郭珏有《郭衡惠牙刷得雪字》一诗,描述道:“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騣密。”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古代牙刷,有着与今天牙刷相同的形制。有意思的是,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衣物账中,记有皇室进献的“揩齿巾”,看来,直到晚唐,即使上层社会中也还没有使用牙刷,而是利用“揩齿巾”清洁牙齿。再向前追溯,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方》“齿病”一节提到:“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在初唐甚至更早的时代,已经产生了每天早晨“揩齿”的卫生风习,不过,那时还没有专配的揩齿药,只是以盐和温水来清洁口腔,至于其时具体如何“揩齿”,则不得而知。推测起来,到晚唐时代,“揩齿药”应该已经出现,这时候,是用揩齿巾蘸药来刷牙。
关键的变化,恰恰发生在从晚唐到北宋末年这一段时间,用牙刷刷牙的风气正是在此期间逐渐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齿药也随之发展得多种多样。刷牙,这一重要的卫生保健习惯,从此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为了招徕顾客,货郎把许多小货物插在脑后,其中,左耳后斜插着一把小刷子,可能即是牙刷。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秦汉时期用盐水、茶水漱口的方法来护齿;春秋时期牙刷虽然罕见,但已有出现;隋唐五代时期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
刷牙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在没有牙刷、牙膏的古代可不是寻常的事。那古人刷牙嘛?用什么刷牙呢?
详细内容01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很注重口腔卫生了。那时的人们也有“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的说法,说的就是用漱口的方法来护齿。当然,漱口不是简单的用水而已,而是用盐水、茶水还有药水。
02其实在春秋时期,《礼记》上就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03隋唐五代时期: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说的就是用杨柳枝刷牙。那时,人们把杨柳枝泡在水里,需要用的时候就把杨柳枝咬开,支出很多细小的杨柳纤维,非常方便。据说此法是从印度传过来的。
04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两宋时期:《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本草纲目里面就有洁白牙齿的配方。
05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代的工商业非常发达,也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只不过跟现在有材用料有所不同。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此外,据美国牙医学会的资料表示,世上第一把牙刷由中国明朝皇帝明孝宗于1498年发明,方法是把短硬的猪猔毛插进一支骨制手把上。而西方传统清洁牙齿的方法是用一块碎布揉刷牙齿,此方法至少于古罗马时代已经存在。还有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
秦汉时期: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其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证认为此系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今之牙签的雏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东吴高荣墓发现的金制小杨枝,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2):23-24,1981)。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简史。日本齿科医史学会会志,8(3):1-9,1981)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隋唐五代时期: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两宋时期:《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今之药物牙膏的雏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养生类纂》:“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在欧洲,约500年后所记述的植毛牙刷与周守中的记录相同。PS:两宋后,根据资料来看中国的口腔清洁方法没有再发展,想是一直沿用旧法。不过口腔各种病理的医疗倒有着一定的发展。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此外,有关学者认为,我国是最先使用牙刷的国家。因为在辽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时间。不过,墩煌石窟中的壁画表明,古人是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的。到明代更有人主张用左右手同时擦牙。可见,那时的牙刷使用还不是普遍。莫高窟的经变画,如唐《劳度叉斗经变》中,描绘“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不仅如此,鉴于牙齿的健康在全身健康方面所居的重要地位,印度人还把赠送杨枝作为“祝您健康”的一种表示呢。后来此法传入我国,我国人民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刷牙方式。古医书《外台秘要》说,用杨枝将一头咬软,蘸了药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洁”。在往昔,齿木据说是僧人必备的日常用品之一。辰起及餐毕,僧人都要将齿木嚼成细条状,用来剔除齿间残物。它兼有牙刷和牙签的功能。洁牙之后,方可去诵经礼拜。佛经《华严经》上甚至把嚼杨枝归纳有十大好处。它们是:1.消宿食;2.除痰疾;3.解众毒;4.去齿垢;5.发口香;6.能名目;7.润泽喉咙;8.唇无皱裂;9.增益声气;10.食不爽味。当然,虽说杨枝是洁牙的常用“齿木”,但齿木又并非只限于杨枝。百姓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寻合适的洁牙材料。槐枝、桃枝、葛藤等都与杨枝一样有苦、涩、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们也可以成为齿木。没有牙膏的时代,大家不仅能找到洁齿的材料,而且用“嚼”的方法来洁齿,看来比“刷”更为方便,实用。那么,咀嚼嫩树枝用以洁牙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古今都认为确有良效。李时珍也说,用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宋朝人民爱刷牙刷牙,这一重要的卫生保健习惯,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晚唐到北宋末年,清洁口腔的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用牙刷刷牙的风气逐渐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齿药也随之发展得多种多样。在宋代,刷牙作为一项卫生保健措施,在社会上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普及。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诸色杂货”一节,在“挑担卖……”之后所列的小商品名目中,有“刷牙子”一项,临安城中的货郎沿街叫卖日用杂货,牙刷是其货担上的常供货品之一。可见,作为南宋首都的杭州城中,市民普遍有刷牙的习惯,因此才需要货郎们把牙刷送到千家万户。《梦粱录》“铺席”一节罗列临安的著名店铺,则有“凌家刷牙铺”和“傅官人刷牙铺”———当时已经有生产、经营牙刷的专门铺子。文中还说明,“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郡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至于故楮羽毛,皆有铺席发客,其他铺可知矣。”杭州作为当时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城中店铺主要从事面向各地的批发业务,“凌家刷牙铺”和“傅官人刷牙铺”显然也不会例外。由此不难明白,在当时,不仅首都人民爱刷牙,其他各地也或多或少地实践着这一文明措施,于是才会有批发牙刷的名牌店铺应运而生。从理论层面来说,成书于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的官修医书《圣济总录》“口齿门”专列《揩齿》一节(卷121),并指出:“揩理盥漱,叩琢导引,务要津液荣流,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龂槽固密,诸疾不生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不仅保护牙齿,而且有益健康,这样的卫生观念在12世纪初的中国已然确立。更值得注意的是,《揩齿》一节中竟然列出了多达27种揩齿药方,各方的配料往往很不相同———今天的牙膏虽然品牌众多,但是具体内容上大概也没有如此丰富的变化。相应的,不同方子的揩齿药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不过,每个方子都强调“每日早晚揩齿”、“每日如常揩齿”,可见,在宋代,天天刷牙、早晚刷两次牙,已经成了常识。其中,槐枝散方、皂荚散方用到青盐,事实上,在西方牙膏传入之前,掺配各种中药的青盐,一直是古代中国人最常用的揩齿药,如《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就写,宝玉“忙忙的要过青盐擦了牙,漱了口,完毕”。明初所编《普济方》中,“牙齿门·揩齿”一节收有“陈希夷刷牙药”方,其中提到“每用刷牙子蘸药少许,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可见牙药的用法也与今日使用牙膏之法相同。元人郭珏有《郭衡惠牙刷得雪字》一诗,描述道:“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短簪削成玳瑁轻,冰丝缀锁银騣密。”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古代牙刷,有着与今天牙刷相同的形制。有意思的是,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衣物账中,记有皇室进献的“揩齿巾”,看来,直到晚唐,即使上层社会中也还没有使用牙刷,而是利用“揩齿巾”清洁牙齿。再向前追溯,孙思邈所撰《备急千金方》“齿病”一节提到:“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在初唐甚至更早的时代,已经产生了每天早晨“揩齿”的卫生风习,不过,那时还没有专配的揩齿药,只是以盐和温水来清洁口腔,至于其时具体如何“揩齿”,则不得而知。推测起来,到晚唐时代,“揩齿药”应该已经出现,这时候,是用揩齿巾蘸药来刷牙。关键的变化,恰恰发生在从晚唐到北宋末年这一段时间,用牙刷刷牙的风气正是在此期间逐渐形成,有保健功能的揩齿药也随之发展得多种多样。刷牙,这一重要的卫生保健习惯,从此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为了招徕顾客,货郎把许多小货物插在脑后,其中,左耳后斜插着一把小刷子,可能即是牙刷。
揩齿散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组成】细辛白蒺藜(微炒,去刺)露蜂房(微炙)川升麻白矾(一半烧令汁尽,一半生用,研令细)黄柏(锉)各15克槐枝柳枝(粗者,每茎长6厘米)各3~7茎(烧勿令过火)
【用法】上药捣细罗为散,研令匀,分瓷盒盛。使时先以热盐水漱口三五度后,取药揩齿龈上。微觉痛即止,有津即吐之。
【主治】牙齿风疳,出血疼痛,牙齿浮虚者。
提醒您:揩齿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24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揩齿秦椒散
下一篇: 揩齿胡桃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