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当归2钱,白芍3钱,柴胡2钱,茯苓3钱,薄荷1钱,丹皮2钱,山栀仁2钱,白术3钱,泽兰叶4钱,郁金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 : 舒郁行气活血。主经闭气郁证。肝郁气滞,经闭不行,面色青黄,精神抑郁,烦躁性急,头晕耳鸣,胸胁作胀,食少嗳气,舌尖红,苔微黄而燥,脉弦数或弦紧。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中医妇科治疗学》
非经期出血的四个须知
1、发生出血的时间至关重要,排卵期的偶尔出血一般没有什么大问题,留心观察看是否连续数月发生。
2、如果出血发生在排卵期后,并伴有下腹部轻微疼痛,应该去进行妇科检查判断是否有卵巢内分泌失调或者其他疾病。
3、如果出血时间没有任何规律,那就比较严重了,一定要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是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子宫颈内细胞发育不正常、甚至宫颈癌。
4、大量出血,一般都会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最容易厌恶治疗的是淋漓不尽的少量出血,往往不被重视,加之不好意思就医,就会延误疾病的早期诊断,由于出血可以由许多原因引起,因此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做宫颈刮片、阴道镜、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排卵期出血的验方:
1、 二地汤加减 生地30克 地骨皮10克 玄参、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制黄精、槐米各15克,麦冬、白芍、山茱萸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有滋阴、清热的功能。
2、 加减丹栀逍遥散 柴胡、穿芎、生地、白芍各10克,焦栀子、茜草炭、枸杞各9克,槐米炭、旱莲草各15克,桑叶、菟丝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药,连服15剂,黄体期及月经期停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清肝解郁,滋阴止血”。
3、 温肾活血汤 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紫石英、熟地、淮山药、当归、红花、泽兰、各10克,菟丝子15克,山萸肉18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从月经周期第九天开始服用,连服八天,连续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本方有“温肾、活血、化瘀“功用。
排卵期出血的食疗方:
1、芹菜金针汤 干芹菜30克,金针菜15克。加水适量,煎汤服用。有清热凉血的功用。
2、芹菜藕片汤 鲜芹菜、鲜藕片各120克,生油15克,精盐少许。将芹菜、藕洗净,芹菜切成丝,藕切片。将锅置旺火上,下生油烧熟,放入芹菜藕片,调入精盐适量, 炒5分钟,加水适量煮熟,调味精后食用。可清热、凉血。
3、山药枸杞粥 山药、枸杞各20克,大米60克。洗净,熬粥食用。有滋阴、止血之功用。
4、 生地粥 生地30克,粳米60克。将生地洗净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将米洗净加水适量煮粥,倒入药汁再煮10分钟后服用。有滋肾、凉血、止血之功用。
排卵期出血的预防与保健:
1、 了解和掌握月经生理知识和卫生知识,注意月经期保健及经期卫生。
2、 出血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多休息;要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腹痛重时可予腹部热敷;同时保持情绪稳定。平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 排卵期前后(一般在两次月经之间,基础体温上升之时),应禁食辛、辣、燥等刺激性食品,以免使出血增多和时间延长。
1、当身体出现气滞血瘀的表现情况,可到中医科,通过辨证以后,采取疏肝解郁散结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柴胡疏肝散加味逍遥丸,配合,红花逍遥片。具体可针对病因进行,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理治疗。
2、多喝水。体内的水分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减少,导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缓慢。
3、注意保暖。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久。冬季室温应不低于摄氏20度。夏季使用空调降温,室温也不宜过低,一般宜保持在25~26度左右。
4、多泡脚。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
扩展资料:
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子、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气滞血瘀体质的药物调理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血瘀体质的食疗养生。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血瘀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胸痹, 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学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与本病密切相关,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
临床表现: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 血府逐瘀汤。
本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瘀血痹阻重证,胸痛剧烈,可加乳香、没药、郁金、降香、丹参等;若血瘀气滞并重,胸闷痛甚者,可加沉香、檀香、荜茇等;若寒凝血瘀或阳虚血瘀,伴畏寒肢冷,脉沉细或沉迟者,可加桂枝或肉桂、细辛、高良姜、薤白等,或人参、炮附子等;若气虚血瘀,伴气短乏力,自汗,脉细弱或结代者,当益气活血,用人参养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重用人参、黄芪;若猝然心痛发作,可含化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证治机理】 本方主治诸证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血瘀胸中,气机阻滞,则胸痛,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血瘀上焦,郁遏清阳,清空失养,故头痛;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瘀滞日久,肝失条达之性,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解】 本方取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之主要配伍,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入血分,性善下行,能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使血不郁于胸中,瘀热不上扰,共为臣药。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滋阴养血;合当归养血,使祛瘀不伤正;合赤芍清热凉血,以清瘀热。三者养血益阴,清热活血,共为佐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证可愈。
【配伍特点】 活血与行气相伍,祛瘀与养血同施,升降兼顾,气血并调。
【运用】 本方为治疗胸中血瘀证之代表方。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 川芎各一钱(各3g) 桃仁研泥 红花各三钱(各9g) 老葱切碎,三根(6g) 鲜姜切碎,三钱(9g) 红枣去核,七个(5g) 麝香绢包,五厘(0.15g) 黄酒半斤(250g) 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舌暗红,或有瘀斑、瘀点。
2.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炒,五钱(15g) 红花五钱(15g) 甘草三钱(9g) 桔梗三钱(9g) 生地四钱(12g) 当归二钱(6g) 玄参一钱(3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赤芍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咽。主治:会厌瘀血证。症见呃逆,慢喉喑,喉痹等属气滞血瘀者。
3.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三钱(6g) 桃仁研泥,三钱(9g) 丹皮 赤芍 乌药各二钱(各6g) 元胡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钱半(4.5g) 红花三钱(9g) 枳壳钱半(4.5g) 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膈下瘀血证。症见膈下瘀血,形成结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4.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小茴香炒,七粒(1.5g) 干姜炒,二分(3g) 元胡一钱(3g) 没药研,二钱(6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蒲黄生,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症见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舌暗苔白,脉沉弦而涩。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一钱(3g) 川芎二钱(6g) 桃仁 红花各三钱(各9g) 甘草二钱(6g) 羌活一钱(3g) 没药二钱(6g) 当归三钱(9g) 灵脂炒,二钱(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 地龙去土,二钱(6g) 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瘀血痹阻经络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如针刺,经久不愈。
【鉴别】
以上各方皆为王清任创制的活血化瘀之方。六方或配以桃仁、红花,或伍以赤芍、当归为基础加减组成,同具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主治瘀血所致之证。然血府逐瘀汤中配伍行气宽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中配伍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辛香温通作用较佳,重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之证;会厌逐瘀汤中配伍玄参、桔梗,散结利咽作用较好,主治瘀阻会厌之证;膈下逐瘀汤配伍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作用较大,善治膈下瘀血证;少腹逐瘀汤配伍辛热温通之干姜、官桂、小茴香,偏于温经散寒止痛,以治疗寒凝血瘀之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为最宜;身痛逐瘀汤配伍秦艽、羌活、地龙,长于活血通络,宣痹止痛,当用于瘀阻脉络之肢体痹痛或关节疼痛等证。
【方论选录】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唯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活套方也。一书中唯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綦详,并采此语以为印证。(唐容川《血证论》卷八)
【医案举例】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医林改错》上卷)
【方歌】 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少腹逐瘀芎炮姜,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止痛是良方。
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1.头痛
头痛有外感,必有发热、恶寒之表症,发散可愈;有积热,必舌干口渴,用承气可愈;有气虚,必似痛不痛,用参芪可愈。查患头痛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2.胸痛
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痛,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可愈;在伤寒,用瓜蒌、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付,痛立止。
3.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付痊愈。
4.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
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5.天亮出汗
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盗汗,盗散人之气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论。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
6.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从正中。食入咽,有从胸右边咽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后,仍由肺叶之下转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将胃管挤靠于右,轻则易治,无碍饮食也;重则难治,挤靠胃管弯而细,有碍饮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难。
7.心里热名曰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付血活热退。
8.瞀 (mào) 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付可好。
9.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付必好。
10.夜睡梦多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付痊愈,外无良方。
11.呃逆俗名打咯忒(现称打嗝)
因血府血瘀,将通左气门、右气门归并心上一根气管从外挤严,吸气不能下行,随上出,故呃气。若血瘀甚,气管闭塞,出入之气不通,闷绝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汤、承气汤、都气汤、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生姜泻心汤、代赭旋覆汤、大小陷胸等汤治之,无一效者。相传咯忒伤寒、咯忒瘟病必死。医家因古无良法,见此症则弃而不治。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付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12.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古人评论全错,余详于痘症条。
13.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14.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付痊愈。
15.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16.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付,可除根。
17.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18.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19.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付可愈,重者两付。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枳壳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一钱半 川芎一钱半 牛膝三钱 水煎服。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组成】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三钱(9g) 川芎一钱半(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1石=120 斤=70800 克
1斤=16 两=590 克
1两=10 钱=36.9 克
1钱=10 分=3.69 克
仅以当归举例:
原方当归3钱是多少克?3X3.69=11.07克。今方当归9克,为什么少2克呢?一种中药少2克,原方共有11种中药,会不会少太多了?会不会影响疗效?而且似乎现在的中药材不如以前,为何不用原方药量?还是剂量小疗效更好?很是不解。
汉朝的说不清,清朝的也迷糊,有没有传承几代的中医大师讲讲清朝或民国时的斤两以及用法?拜谢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0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解郁汤
下一篇: 解郁清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