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解毒泻肝汤

中医世家 2023-05-18 22:36:51

解毒泻肝汤

《张皆春眼科证治》:解毒泻肝汤

处方 : 柴胡9g,龙胆草3g,酒黄芩9g,银花30g,川黄连6g,生地9g,元参9g,赤芍9g,牡丹皮9g。

功能主治 : 清肝泻火,解毒除风。主花翳白陷。肝胆风热火毒炽盛,症见抱轮红赤,白陷深入风轮内层,色黄带绿,发展迅速者。

各家论述 : 方中柴胡、龙胆草、酒黄芩以清肝泻火,柴胡且有疏风之力;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川黄连有肝实泻子之意;用生地、元参、恐火灼肾阴、损及瞳神;赤芍,牡丹皮皆能入肝,以清肝经血分。

摘录 : 《张皆春眼科证治》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解毒泻肝汤

处方 : 防风2钱,山栀2钱,石膏2钱,黄芩2钱,苍术2钱,木通2钱,生甘草2钱。

功能主治 : 肝脾风湿攻注之田螺泡。生足掌,初如火燎,随生紫白黄泡,闷肿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泡,皮厚难于自破,3-5日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者。

用法用量 : 加灯心30根,水、酒各半煎,食前服。外先用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泡挑破,泄去毒水,贴洞天膏。内服此汤。如湿重流水者,则以五美散撒之,更用膏盖贴。

摘录 :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如何才能彻底治疗好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中医称为前列腺炎,湿热淤积,时间久会引起气血虚等症状。那什么情况才能有下焦湿热出现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如何治疗下焦湿热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如何治疗下焦湿热

  1、大肠湿热

  证候: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治则:清大肠湿热,解毒。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味。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银花、茯苓、木通、车前子。

  2、膀胱湿热(初期)

  证候: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

  主方:八正散加减。

  方药:扁蓄、翟麦、木通、车前子、滑石、大黄、山栀、甘草。

  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必要时加用枳实,以通腑泄热。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等以养阴清热。

  3、胞宫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短黄、或淋浊,舌苔黄腻。

  治则:清热化湿。

  主方:二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为什么会有下焦湿热的情况

  1.大肠湿热

  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气血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气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

  2.膀胱湿热

  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酒,酿成湿热内生,或湿热秽浊之邪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别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

  3.胞宫湿热

  多因湿热邪毒侵及盆腔,气血瘀滞所致。本病的成因,主要是邪毒侵入胞脉后,与败血搏结,进一步发展所致。由于邪气盛实,瘀热内结,正邪交争剧烈,而致腹痛较重,并有高热、寒战。

  祛下焦湿热喝什么茶

  咸柠檬茶

  用干柠檬片或者鲜柠檬汁都可,加60度左右的温水泡,加入少量盐。可以帮助湿热体质理气和胃,生津止渴。

  海金沙茶

  海金沙15克,绿茶2克。将以上2味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浸5分钟后饮服。每天晨起,空腹先饮1杯,以后,可随时饮服。2个月为1个疗程。清热渗湿,利尿通淋,降火解毒。适用于肾结石、膀胱结石、排尿不畅、小便热痛、尿色黄赤、舌苔黄腻等症。

  金银花茶

  金银花10克,大青叶12克,茵陈10克,甘草3克。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大青叶清热、解毒,治疗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茵陈清湿热,退黄疸。

  茯苓薄荷茶

  茯苓块适量,加水煮沸,放入薄荷关火闷1分钟,代茶饮。此茶可以益脾和胃,渗湿利水,可调入适量蜂蜜。适合初秋湿热体质常饮。

  下焦湿热吃什么

  薏米

  中医称薏米为“薏苡仁”,是祛湿消肿的上品。薏米是清除体内湿毒的好食物,又有抗癌作用。盛夏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这时吃些薏米粥,可以起到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的作用。

  木棉花

  木棉花花瓣色泽鲜红质,晒干后可作药用。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表、利尿、消暑、止血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痢疾,泄泻、食滞等胃肠湿热病,是常用药物之一。气候炎热潮湿,人们又多以鱼肉为食,因而容易患肠胃湿热性疾病,如食欲不振、食滞、腹泻、下痢等,而木棉花正好可改善以上症状。

  玉米

  中医学认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健脾渗湿、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清湿热等功能。玉米含有类黄酮,对视网膜黄斑有一定作用,所以多吃玉米有明目作用。

湿疹用什么中草药最好 中药治湿疹特效的方子

1 风湿浸淫型湿疹症状:发病较急,皮肤干燥皲裂,肥厚,状如苔藓,脱屑,或间有少量新起丘疹,水疱,自觉瘙痒或干痒不适,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祛风渗湿,润燥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防风10g,蝉蜕10g,苦参10g,苍术10g,火麻仁10g,知母12g,生地12g,当归12g,刺蒺藜12g,白鲜皮12g,甘草5g。水煎服。

2 湿热内蕴型湿疹症状:发病较急,皮损潮红,有水泡,糜烂,渗出,边界不清,瘙痒剧烈,搔破则流水,甚则浸淫结痂,伴随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吼你,脉濡数。

治法:清热渗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黄连6g,焦山栀,桑枝各6g,炒黄柏10g,白茅根20g,生苡仁,山药,赤小豆各15g,大黄,甘草各5g。

3 湿热化毒型湿疹症状:发病较重,皮损为水泡,脓疱,常是成簇状出现,搔破则有黄汁水外溢,伴随发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止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各12g,银花,豨莶草,茯苓皮,蛇舌草各15g,赤小豆30g,莲子心,焦山栀各6g,水煎服。

4 血虚风燥型湿疹症状:发病较缓,皮肤粗糙,时有鳞屑脱落,部分有苔藓样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自觉痒感时轻时重,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除湿。

方药:四物汤加减。生地,白芍,何首乌,丹参,桑葚子各15g,当归,白鲜皮,蛇床子各12g,沙参10g,茯苓皮,泽泻各9g,赤小豆30g,甘草5g,水煎服。

试述黄芩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中的配伍意义。

【答案】: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方中黄芩为臣药,功能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二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配伍;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证,方中黄芩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与青蒿合用,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黄连解毒汤主治三焦火毒证,方中黄芩用以清上焦之火,为臣药,与黄连、黄柏相配,分泄上、中、下三焦之火;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方中黄芩苦寒泻火,燥湿清热,与栀子同用,以加强龙胆草泻火除湿之力,为臣药;葛根芩连汤主治协热下利,方中黄芩与黄连相合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痢;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方中黄芩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与黄连共为君药,与当归、白芍、木香、槟榔等药配伍同用,共奏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功。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杂病(2)

  习题

  A.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B.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C.肝血不足,冲任失荣

  D.肾阳虚衰,胞脉失于温煦

  E.气血亏虚,冲任失养

  1.实性妇人腹痛与痛经的共同病机是

  【正确答案】B

  2.虚性妇人腹痛与痛经的共同病机是

  【正确答案】A

  细目四:不孕症

  一、定义

  原发性不孕: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古称“全不产”。

  继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古称“断绪”。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1.肾虚证

  (1)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或停闭,经量或多或少,色暗;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主方:毓麟珠。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后推,或停闭不行,经色淡暗,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夜尿多;眼眶暗,面部暗斑,或环唇暗;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主方: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常提前,经量少或月经停闭,经色较鲜红;或行经时间延长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主方: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主方: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瘀滞胞宫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多推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呈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痛减;有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主方: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或(白光)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主方:苍附导痰丸。

  治疗痰湿不孕证的最佳方药是( )

  A.二陈汤

  B.温胆汤

  C.苍附导痰丸

  D.启宫丸

  E.芎归二陈汤

  【正确答案】C

  不孕症辨证论治结构图

  四、毓麟珠的药物组成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

  芎、熟地、炙甘草、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

  【方歌】

  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

  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细目五:阴痒

  一、定义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

  二、病因病机

  1.肝经湿热

  情志伤肝,肝气郁结,积郁化热,肝郁克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日久生虫,虫毒侵蚀外阴肌肤,则痒痛不宁。

  2.肝肾阴虚

  素体肝肾不足,或产育频多,或房室过多,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血亏损,阴虚生风化燥,阴部皮肤失养而瘙痒不宁。

  三、辨证论治

  1.肝经湿热证

  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外阴皮肤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溃,或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方: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A2

  患者,女,24岁。阴部病痒灼痛,心烦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其气臭秽,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首选方药( )

  A.二妙散

  B.萆薢渗湿汤

  C.龙胆泻肝汤

  D.止带方加蛇床子

  E.知柏地黄汤加白鲜皮

  【正确答案】C

  2.肝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习题

  患者,女,56岁。阴部奇痒干涩7天,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

  A.知柏地黄汤

  B.保阴煎

  C.两地汤

  D.六味地黄丸

  E.左归丸

  【正确答案】A

  阴痒辨证论治结构图

  肝经湿热证: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 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 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四、外治法

  1.熏洗盆浴:蛇床子30g,百部30g,苦参30g,徐长卿15g,黄柏20g,荆芥(或薄荷)20g(后下)。亦可选用市售洁尔阴、洁身纯等中药制剂。

  2.阴道纳药:根据白带检查结果,针对病源选药。

   细目六:阴疮

  一、定义

  妇人外阴部结块红肿,或溃烂成疮,黄水淋漓,局部肿痛,甚或溃疡如虫蚀者,称“阴疮”。

  二、病因病机

  1.热毒

  经行产后,卫生护理不当,邪毒侵袭,或湿热蕴积,伏于肝脉,滞于冲任,侵蚀外阴肌肤,破溃成疮。

  2.寒湿

  久居阴寒湿冷之所,寒湿乘虚侵袭,凝滞于内,邪气不能外达,内陷于冲任肌肤;或阳气虚衰,气血失和,与痰湿凝结,肌肤失养,日久则溃腐成疮。

  三、辨证论治

  1.热毒证

  主要证候:外阴部皮肤局限性焮红肿胀,破溃糜烂,灼热结块,脓苔稠黏,或脓水淋漓;全身见身热心烦,口干纳少,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主方:龙胆泻肝汤。

  2.寒湿证

  主要证候:阴部肌肤肿溃,触之坚硬,色晦暗不泽,日久不愈,脓水淋漓,疼痛绵绵;伴面色白,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沉细缓。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主方: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阴疮辨证论治结构图

  热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 泻肝汤

  寒湿证: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 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细目七:子宫脱垂

  一、定义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二、病因病机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或经行产后负重操劳,耗气伤中;或久居湿秽之地,寒湿袭于胞络,损伤冲任带脉而失于固摄,久则子宫坠落下脱。

  2.肾虚

  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精损肾;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无力系胞而致子宫脱出。

  三、分度

  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

  Ⅱ度:轻者,宫颈已脱出阴道口;

  重者,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三、辨证论治

  1.气虚证

  主要证候: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身倦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乏力,小便频数,带下最多,质稀色淡;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2.肾虚证

  主要证候:子宫下脱,日久不愈;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冷痛,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入夜尤甚,带下清稀;舌淡红,脉沉弱。

  治法: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主方:大补元煎加黄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01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