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连翘、牛蒡、桔梗、防风、荆芥、羌活、黄芩、人中黄。
功能主治 : 解毒透肌达表。主痘疮。
用法用量 : 加竹沥、姜汁少许为引。
摘录 : 《痧痘集解》卷六
别看最近四季如春
可怕的 回南天 又要来了?
还记得去年被回南天支配的恐惧吗?
到处都是湿湿湿湿,湿疹除了涂 禾婴坊湿痒霜 之外,还可以这样做....
不管你有什么大招
应对花都的回南天都是自欺欺人
除了涂 禾婴坊湿痒霜 之外,只有 祛湿汤 才能真正拯救你与水火之中
一个煲汤煲了60年的花都阿姨
她整理出了90种祛湿靓汤秘方
出奇美味,简直家家必备!
今晚就叫妈妈煲!
清热解毒
1、白菜干豆腐腊鸭头汤
材料: 白菜干75克、豆腐2块、芡实25克、薏仁25克、蜜枣4个、陈皮适量、腊鸭头连颈2个、鸭肉300克、生姜3片。
功效: 滋阴降火,润躁养胃,利水消肿,清热养阴,去火下气,补脑益气。
2、猪笼草赤小豆横利汤
材料: 猪笼草20克(鲜品45克)赤小豆50克、猪横利3条、生姜3片。
功效: 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润肺阴清肺热又能退湿,疗疮,清积去痰。
3、百合陈皮鲫鱼汤
材料: 百合80克、陈皮5克、鲫鱼2条、瘦肉200克、生姜3片。
功效: 能清热开胃,健脾补益,利水肿清热解毒,健胃化气。
4、沙参玉竹薏仁猪脚筋汤
材料: 玉竹25克、沙参25克、薏仁10克、猪脚筋250克、排骨250克、生姜3片。
功效: 健脾补肺,清热利湿、补脚力健筋骨,对皮肤粗糙,秋日干燥可常饮用。
5、石斛淮山杞子猪骨汤
材料: 石斛25克、淮山50克、杞子25克、陈皮10克、猪骨500克。
功效: 润肺生津
6、荷花荔枝干炖老鸭
材料: 鲜荷花2朵、荔枝干10个、光老鸭750克、生姜3片。
功效: 荔枝干能营养肝血,美容润肤,通神益智,宜作津液不足,伤血和胃寒之用,民间有血寒补荔枝,血热补龙眼之说,荔枝干作补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燥,养胃消食,调气舒郁之用。
7、石斛冰糖茶
材料: 石斛15克、冰糖适量
功效: 治低热,口干渴,虚劳烦热,养阴清热,生津益胃。
注意: 脾胃虚寒,舌苔白腻者忌用
8、石斛麦冬瘦肉汤
材料: 瘦肉250克、石斛15克、麦冬20克、红枣4个。
功效: 对糖尿病胃阴不足,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多,大便结,有生津止渴,清热养胃。
9、椰子黄豆无花果田鸡汤
材料: 黄豆50克、椰子1个、无花果6个、田鸡750克、鸡肉350克、生姜3片。
功效: 能宽中益气,利大肠,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胃,润肠、利咽、滋阴、补元气治脾虚。
10、毛冬青杞子菟丝子煲瘦肉汤
材料: 毛冬青30克、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熟地10克、瘦肉400克、生姜3片。
功效: 此为民间辅助治疗糖尿病的验方汤水,不但能辅助治疗糖尿病,亦能起预防作用,是秋日靓汤,毛冬青性寒味辛苦,能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杞子性平味甘,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菟丝子性温味甘,能滋补肝肾益精壮阳,熟地能滋阴补血。
11、番茄滚咸猪肉汤
材料: 番茄500克、红萝卜2个、咸猪肉300克、生姜3片、葱1根。
功效: 能清热润燥,开胃消食,生津止渴,有健脾滋润下火的作用,适用于胃热或口腔溃烂,牙龈肿痛等。
12、竹蔗红罗卜猪骨汤
材料: 竹蔗250克、红萝卜500克、陈皮1/4个、猪骨500克、生姜3片。
功效: 清热除烦,生津润燥,益气化痰,和中下气,利咽喉,利小便,解毒,润肠通便,补益身体。
13、鸭梨北杏鹅肉汤
材料: 北杏12克、鸭梨2个、百合45克、鹅肉500克。
功效: 鹅肉有养胃止渴,补气生津,解五脏之热功效,此汤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且有补虚之功,对久咳不止,燥热郁肺之慢性支气管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14、雪梨麻黄瘦肉汤
材料: 南北杏各12克、雪梨2个、麻黄8克、瘦肉200克、蜜枣3个。
功效: 有润肺化痰止咳退热降火清心解疮毒和解酒毒功效,有温中益气益肺止咳作用。
15、鲜橄榄煲海螺瘦肉汤
材料: 海螺、瘦肉、新鲜橄榄
功效: 适合风热引起的咽喉炎,可清凉解毒利咽。
16、莲藕红豆白鸽汤
材料: 莲藕750克、鱿鱼干50克、红豆50克、白鸽2只、生姜3片、红枣6个。
功效: 莲藕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胃消食,养心生血,调气舒郁,补心补虚,白鸽补中益气,滋阴养肾,鱿鱼干补血敛阴补肝强肾,红豆养血和气利水除湿,红枣补气补血健脾胃。
17、新鲜霸王花猪展汤
材料: 鲜霸王花400克、红枣6个、猪展500克、生姜3片。
功效: 霸王花又名剑花,生味甘凉,归肺、胃经、有清热痰,除积热之功,用来煲猪肺,可以清肺热,养肺气,消肠积滞,除口气臭秽的作用。
18、黄豆蚝豉排骨苦瓜汤
材料: 蚝豉、黄豆、苦瓜、排骨
功效: 对口腔溃烂,虚火,消化不良可滋阴降火。
益脾
19、淮山党参鹌鹑汤
材料: 党参15克、淮山15克、鹌鹑2只、瘦肉250克、生姜3片
功效: 健脾益胃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食疗补益作用。
20、太子参无花果瘦肉汤
材料: 太子参20克、无花果50克、蜜枣2个、瘦肉400克、生姜3片。
功效: 能健胃,理肠,益气润肺,对干咳无痰喉咙痕痒、大声说话便会咳嗽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或消化不良。
21、春砂仁煲鲫鱼汤
材料: 春砂仁、鲫鱼
功效: 用于阴虚火旺体质健脾化气。
22、栗子淮山猪蹄汤
材料: 鲜栗子26个、淮山50克、红枣4个、猪蹄1对、生姜3片。
功效: 能加强脾胃功能,健肾气,益腰膝,养肠胃,缩小便。
23、浮小麦参淮牛展汤
材料: 脬小表麦25克、党参25克、淮山25克、圆肉25克、牛展600克、生姜3片。
功效: 补益精血,健脾养胃,补脾安神,滋阴补气润血和脉。
24、金婴子、泽泻煲瘦肉汤
材料: 金婴子12克、泽泻12克、瘦肉300克
功效: 脾胃虚,阴虚火旺,胃寒伴肝气郁结(乳腺增生,两肋疼)。
25、陈皮炖老鸭
材料: 陈皮10克、光老鸭1只、生姜3片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润肺止咳,滋阴补血,健脾醒胃。
26、眉豆花生红枣猪尾汤
材料: 眉豆150克、花生50克、红枣5个、猪尾750克、生姜3片、陈皮1/4个。
功效: 眉豆性平味甘、淡,有健脾除湿困
27、豆角干煲鲩鱼尾
材料: 豆角干100克、鲩鱼尾1条、生姜3片。
功效: 健脾益气,消暑化湿,能辅助治疗肝阳上亢之关节痛、眼花,高血压等疾病。
28、苹果雪耳瘦肉汤
材料: 雪耳20克、苹果2个、麻黄8克、瘦肉200克、蜜枣3个。
功效: 滋阴泣燥,补益气血,健脾祛湿,健脾固精,男女老少适宜。
29、鲜莲子滚鸡肉汤
材料: 鲜莲子200克、草菇100克、丝瓜80克、鸡肉200克、生姜3片。
功效: 有镇静强心和抗衰老,益心补肾,健脾止泻,固精,对心悸失眠烦躁有安神作用。
30、西洋参淮山红枣清炖乳鸽
材料: 西洋参30克、淮山60克、红枣6个,乳鸽2克、生姜3片。
功效: 清补滋阴益气补肺健脾,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合适养生之用。
31、花生北芪红枣煲牛展
材料: 花生100克、北芪15克、红枣、牛展
功效: 小儿发育不良,瘦弱、嘴唇发蓝,中医说有风,脾虚血气不足,可以旺血。
32、蜜枣淮山西施骨汤
材料: 淮山50克、蜜枣6个、西施骨400克、生姜3片。
功效: 西施骨为猪前脚近背部全瘦肉的骨,用益气生津润肺的蜜枣,健脾补中滋养的淮山配伍为汤,清润而滋补,为秋日之靓汤。
33、淮山元肉炖水鱼
材料: 淮山25克、圆肉25克、水鱼1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功效: 滋阴潜阳,散结消坚,补劳损,壮阳气,可用于肺结核低热,痰中带血,脾肺两虚的慢性咳嗽,食欲不振,贫血,心悸,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34、眉豆花生玉米煲山斑鱼汤
材料: 眉豆、花生、玉米(连须连衣)生姜、山斑鱼、瘦肉
功效: 对天气转凉还怕热,有干咳,有痰,或高血压,粮尿病等有健脾敛汗作用。
35、无花果花生煲猪肚汤
材料: 无花果60克、花生50克、猪肚1个、生姜3片。
功效: 秋日进补,养胃为先,猪肚为补脾之要品,无花果能健肠胃,活血通络,湿中下气功效。
36、芡实江珧柱猪粉肠汤
材料: 江珧柱30克、芡实50克、猪粉肠400克、生姜3片。
功效: 芡实健脾止泻,益肾固精,补中益气,江珧柱有滋阴补肾,降低血脂,破坏癌细胞生长的作用,猪粉肠能润肠胃,丰肌体,此汤温补滋润,养阴平肝,明目润肺,补膝壮腰。
37、栗子莲子猪腰汤
材料: 莲子30克、栗子60克、猪腰1对,猪骨300克、生姜3片。
功效: 栗子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养胃健脾,莲子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有传统老药师认为,孕妇饮莲心莲须煲唐肉汤,胎儿出生后会皮肤较白,脾气较好。
38、黄芪南枣黄鳝汤
材料: 黄芪20克、南枣8个、黄鳝500克、猪展肉300克、生姜3片。
功效: 黄鳝所含特种物质"鳝鱼素"能降低血糖和调解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用补气和旺血的黄芪南枣煲汤能暖脾胃,旺气血,补虚损。
39、无花果茶树菇山鸡汤
材料: 茶树菇150克、无花果5个、红枣3个、山鸡1只,生姜3片。
功效: 有益胃健脾,养阴益气的功效,无花果健胃益气,茶树菇助消化,健肠胃。
40、芋干瘦肉汤
材料: 芋干100克、淡菜40克、瘦肉500克、生姜3片。
功效: 有益胃宽肠,调节中气,化痰能便,益髓健脾之功效。
41、木瓜墨鱼汤
材料: 木瓜500克、鲜墨鱼500克、排骨300克,生姜3片。
功效: 滋肝肾,养血滋阴,有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和催乳等功效。
42、明目补肝汤
材料: 石斛15克、太子参15克、淮山15克、煲瘦肉或煲生鱼。
功效: 对常看电脑,眼睛很干有补肝明目作用。
43、石斛杞子猪肝汤
材料: 石斛12克、杞子12克、猪肝
功效: 对曾患肝炎,轻度脂肪肝,疲惫老想睡觉有襁补肝阴作用。
44、杞子滚牛肝汤
材料: 牛肝200克、杞子30克、牛肉200克、生姜3片、葱花适量。
功效: 具有补肝,养血、明目、健美、益寿的功效。亦能用于免疫力低下,贫血。肝血虚引起的眩晕,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症,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45、丹参四鸡炖冰糖
材料: 丹参、田鸡、冰糖
功效: "大三阳",肝功能不正常,适合饮此汤,或用溪黄草煲水溪黄草冲剂也可。
46、核桃淮山芡实猪展汤
材料: 芡实50克、核桃100克、淮山25克、猪展肉400克、生姜3片。
功效: 有补肾固精,温肺止咳,益气养血,补脑益智,润肠通便,润燥化痰,补肝乌发的作用,对劳累或运动过度引起的肌膜炎有治疗作用。
47、杜仲肉菘蓉煲猪骨汤
材料: 杜仲45克、肉菘蓉30克、猪骨或瘦肉
功效: 作用是健筋骨,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肉菘蓉具有滋肾壮阳,补益精血作用,有沙莫人参的美称,对腰椎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48、蜜瓜海螺老鸡汤
材料: 鲜海螺肉250克(干品100克),蜜瓜250克(选白皮绿肉较生的),老鸡1只,生姜3片。
功效: 据说是邵逸夫的心水养生汤,能滋补肝肾润五脏养容颜女士喝有美容滋润的效果。
其它
49、五指毛桃煲鸡或煲瘦肉汤
材料: 五指毛桃、鸡肉或瘦肉
功效: 对于风湿对关节痛有帮助疗效。
50、黑豆煲塘鲺鱼或客家娘酒煲母鸡
材料: 黑豆、塘鲺鱼、客家娘酒母、母鸡
功效: 补气血健筋骨
51、山萸肉芡实煲瘦肉
材料: 山萸肉、芡实、瘦肉
功效: 补阳虚
52、独脚金煲瘦肉或麦芽煲鲜陈鸭肾
材料: 独脚金、瘦肉、麦芽、陈鸭肾
功效: 主治小儿疳积,或祛积开胃
53、春砂仁煲猪肚或猴头菇煲竹丝鸡
材料: 春砂仁15克、猪肚200克(一人量)、或猴头菇、竹丝鸡。
功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急性胃炎适合饮此汤,可减轻病人的难受程度。
54、粉葛煲鱼汤
材料: 粉葛、鲮鱼
功效: 健筋骨,行气活血,祛水利湿
55、绵茵陈煲鲫鱼汤
材料: 绵茵陈、鲫鱼
功效: 对荨麻疹,手脚经常痒有去湿抗过敏作用。
56、木瓜煲老鸭或木瓜煲猪肚
材料: 木瓜1000克、老鸭1只、生姜3片、或猪肚1个。
功效: 木瓜煲猪肚为女寿星汤,木瓜煲老鸭为男寿星汤,滋阴补血润而不燥。
57、淮山沙参玉竹鹅肉汤
材料: 沙参15克、淮山30克、玉竹15克、鹅肉250克、瘦肉250克、生姜3片。
功效: 有养胃止渴,补气生津,解五脏之热,对阴虚咳嗽,口干欲饮,防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有益。
58、黑豆鲤鱼汤或黑豆煲塘鲺鱼汤
材料: 黑豆60克、鲤鱼600克、瘦肉150克、陈皮半个、生姜3片。
功效: 长筋骨,悦颜容,乌须发,明目宁心延年益寿补益滋润,可治疗头发早白。
59、南杏枇杷叶炖鲫鱼
材料: 南杏12克、枇杷叶20克白鲫1条。
功效: 止咳,提高呼吸道免疫力。
60、北芪或糯稻根煲山斑鱼汤
材料: 北芪、糯稻根、山斑鱼
功效: 体格阴虚,爱出冷汗,入秋后出手汗等,有提气敛汗作用。
61、糯稻根太子参煲泥鳅鱼汤
材料: 糯稻根25克、太子参15克、泥鳅鱼250克。
功效: 产后阴虚多汗,小儿睡觉多汗。
62、去苓黄精生蚝汤
材料: 去苓20克、黄精20克、红枣8个、鲜生蚝300克、鸡肉350克、生姜3片。
功效: 白洁皮肤,补肾壮阳、并能活虚、解丹毒、宁心安神健脾渗湿补血养气为秋日靓汤。
63、双仁炖猪心汤
材料: 酸枣仁12克、柏子仁20克、圆肉10克、猪心1个。
功效 :安神定惊,滋补肾阴助睡眠。
64、大地鱼瘦肉滚豆腐汤
材料:大地鱼半条、瘦肉150克、豆腐1块、江珧柱20克、生姜4片、生葱2条。
功效:醒明可口,为秋日滋润汤水。
65、龙利叶黄豆炖白鲫鱼
材料:黄豆、龙利叶、白鲫鱼
功效:对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有食疗作用。
66、冬虫草炖水鸭或西洋参炖瘦肉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白睛溢血 4.1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4.2白睛溢血的症状4.3白睛溢血的治疗 4.3.1辨证治疗 4.3.1.1热客肺经 4.3.1.1.1治法4.3.1.1.2方药治疗 4.3.1.2心营耗损,肝肾不足 4.3.1.2.1治法4.3.1.2.2方药治疗 4.3.1.3阴虚火旺 4.3.2病因治疗4.3.3外治法5火疳 5.1火疳的病因病机5.2火疳的症状5.3火疳的诊断5.4需要与火疳相鉴别的疾病5.5火疳的治疗 5.5.1辨证治疗 5.5.1.1肺热亢盛 5.5.1.1.1症状5.5.1.1.2证候分析5.5.1.1.3治法5.5.1.1.4方药治疗 5.5.1.2心肺热毒 5.5.1.2.1症状5.5.1.2.2证候分析5.5.1.2.3治法5.5.1.2.4方药治疗 5.5.1.3风湿热邪攻目 5.5.1.3.1症状5.5.1.3.2证候分析5.5.1.3.3治法5.5.1.3.4方药治疗 5.5.1.4久病伤阴,虚火上炎 5.5.1.4.1症状5.5.1.4.2证候分析5.5.1.4.3治法5.5.1.4.4方药治疗5.5.2外治法5.5.3针刺疗法5.5.4西医治疗6参考资料附:1治疗经期目病的穴位2治疗经期目病的方剂3治疗经期目病的中成药4经期目病相关药物5古籍中的经期目病 1拼音 jīng qī mù bìng
2英文参考 menstrual eye diseas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概述 经期目病(menstrual eye disease[1])为病证名。是指妇女行经期间出现逆经之白睛溢血、火疳等各种眼病的统称[1]。
4白睛溢血 白睛溢血(hemorrhagic white of eye;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为病证名[2]。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又名白睛凝脂(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色似胭脂证(《证治准绳·七窍门》)。是指以白睛表层下出血鲜红,状如胭脂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由于白睛上所见血色鲜红,故《证治准绳·七窍门》名为色似胭脂症。现代称为白睛溢血。它与一般外障之赤丝满目不同。大抵旬日即能消退,预后良好。
白睛溢血相当于西医的结膜下出血[1]。
一、热客肺经,肺气不降,血热妄行。
二、心营耗损,肝肾不足,致使脉络失润,易于破裂而血溢络外。多见于老年人。
三、剧烈呛咳、呕吐致使气逆上冲,酗酒过度而湿热上熏,以及妇女逆经和眼部外伤等,均可导致血不循经,目络破损而血溢络外。
白睛溢血患者血溢络外,停于白睛表层内,呈一片鲜红,边界清楚。自觉症状不甚明显,一般多为他人发现。发病3天以内者出血可有增加趋势。一般一周左右可以逐渐消退。
4.3.1辨证治疗4.3.1.1热客肺经 白睛溢血·热客肺经证(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heat lodging in lung channel)是指热客肺经,以白睛表层色斑鲜红,或见咳嗽气逆,痰稠色黄,咽痛口渴,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数为常见症的白睛溢血证候[1]。
4.3.1.1.1治法 治宜清肺散血。
4.3.1.1.2方药治疗 可用退赤散加减治疗[3]。
方中桑白皮、黄芩清肺热;归尾、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花粉、瓜蒌仁散结生津;甘草可清热解毒,桔梗可利肺气,且载萄上行。诸药合用则收清肺散血之功。
4.3.1.2心营耗损,肝肾不足4.3.1.2.1治法 治宜平补肝肾、养血补心。
4.3.1.2.2方药治疗 归芍地黄汤加减。方中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养肝肾,用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若加枣仁、五味子则可起到补肝肾、养心神的作用。
4.3.1.3阴虚火旺 白睛溢血·阴虚火旺证(hemorrhagic white of eye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fire effulgence)是指阴虚火旺,以白睛大片出血,反复发作,伴头晕耳鸣,颧红口干,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白睛溢血证候[1]。
4.3.2病因治疗 由剧烈呛咳、呕吐、外伤、酗酒、逆经等所致白睛溢血者,主要针对病因论治。因外伤所致者,内服四物汤加桃仁、红花[3]。因他病者,除病因治疗外,酌加通络散瘀之品[3]。
4.3.3外治法 白睛溢血初起宜冷敷,3日后可酌情热敷。
5火疳 火疳(fire gan)为病名[4]。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火疡(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是指以白睛里层呈局限性紫红色结节隆起,触之疼痛,白睛红赤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失治可波及黑睛及黄仁,甚至可造成失明,故当重视治疗。
火疳类似西医的巩膜炎[4]。
火疳因火邪上攻白睛,致白睛里层向外隆起局限性紫红色结节[5]。
一、肺热亢盛,气机不利,以致气滞血瘀,病从白睛而发。
二、心肺热毒内蕴,火郁不得宣泄,上逼白睛所致。
三、湿热内蕴,兼感风邪,阻滞经络,肺气失宣,郁久白睛发病。
四、肺经蕴热,日久伤阴,阴虚火旺,上攻白睛。
《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认为:火疳主要是肺、肝、心三经火邪,挟风,瘀滞为患。轻者为心肺火郁而滞结;重者是肝肺实火上蒸,络脉瘀滞而成。本病还好发于阴虚火旺者。
患者白睛深部向外凸起暗红色颗粒[4]。红赤疼痛,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甚至影响黑睛、瞳神发生病变,严重者可失明[4]。
初起患眼涩痛,羞明流泪,视物欠佳。检视眼部,白睛深部向外突起一紫红色结节,其形或圆或椭圆,大小不等,推之不移,压痛明显,隆起之结节可由小渐渐增大,周围布有紫赤血脉,一般很少溃破,病程缓慢,容易复发。其疼痛、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等,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单眼发病者多,也有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本病失治或误治常可危及黑睛、瞳神。
二、患眼疼痛,畏光,流泪。
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致白睛青蓝或并发瞳神紧小,瞳神干缺。
四、多发于成年女性。
5.5.1辨证治疗5.5.1.1肺热亢盛 火疳·肺经郁火证(fire gan with pattern of fire stagnation in lung channel)是指肺经郁火,以发病稍缓,患眼疼痛,羞明欲闭,白睛局部紫红色结节隆起,触之痛甚,伴口干咽痛,咳嗽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1.1症状 发病稍缓,患眼疼痛,羞明欲闭,白睛局部紫红色结节隆起及自觉症状均轻,触之痛甚,伴口干咽痛,咳嗽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数[6][1]。
5.5.1.1.2证候分析 白睛为气轮,肺之所属。今肺热亢盛,气机不利,气不行血,故气血滞留,久而成瘀,混结而成为紫红色结节;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伤津,故肠燥便秘;热壅于肺,咽喉不利,故致咽痛、咳嗽等。[6]
5.5.1.1.3治法 泻肺利气,活血散结[6]。
5.5.1.1.4方药治疗 泻白散加减。方中桑白皮可泻肺热止咳,地骨皮助桑白皮以泻肺中伏火,使肺气清肃下降;粳米、甘草养胃和中,以免伤肺气。可加葶苈子、杏仁增强泻肺之功;牛蒡子、连翘、浙贝清热散结;红花活血化瘀,散结消滞。[6]
5.5.1.2心肺热毒 火疳·火毒蕴结证(fire gan with firetoxin amas *** ent pattern)是指火毒蕴结,以发病较急,患眼疼痛难睁,羞明流泪,目痛拒按,视物不清,白睛结节大而隆起,或连缀成环,周围血脉紫赤怒张,伴见口苦咽干,气粗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2.1症状 发病较急,患眼疼痛难睁,羞明流泪,目痛拒按,视物不清等症较重;白睛结节大而隆起,或连缀成环,周围血脉紫赤怒张,病变多在睑裂部位。全身症可见口苦咽干,呼出之气热,气粗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6][1]。
5.5.1.2.2证候分析 肺主气,心主血,今心肺热毒结聚,致目络壅阻,气血瘀滞不行,眼珠胀痛,白睛结节高隆,脉络紫赤怒张。火热作祟,故恶热羞明流泪。因病在心肺,故病变多发于眦部白睛。口苦、咽干乃火盛之征。肺热下移大肠,故便秘;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肺开窍于鼻,肺热则呼出之气热。[6]
5.5.1.2.3治法 泻火解毒,凉血散结[6]。
5.5.1.2.4方药治疗 还阴救苦汤加减。方中用黄连、黄芩、黄柏、知母、连翘、龙胆草以泻火解毒;川芎、红花、归尾行血以散结;柴胡、防风、细辛、藁本祛邪散郁,疏通经络,苍术、甘草、升麻调补中气,防止寒凉太过;桔梗通利肺气,载药上行。临证应用时,对上述温燥药应酌情减少药味或药量,并加生石膏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功。[6]
可用洗心散加减治疗[4]。
5.5.1.3风湿热邪攻目 火疳·风湿热邪证(fire gan with winddampness heat pattern)是指风湿热邪攻目,以发病较急,眼珠胀闷而疼,且有压痛感,羞明流泪,视物不清;白睛有紫红色结节样隆起,周围有赤丝牵绊,可伴有骨节酸痛,肢节肿胀,身重酸楚,胸闷纳减,病程缠绵难愈,舌苔白腻,脉滑或濡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3.1症状 发病较急,白睛有紫红色结节样隆起,周围有赤丝牵绊,眼珠胀闷而疼,且有压痛感,自觉羞明流泪,视物不清。全身症常伴有骨节酸痛,肢节肿胀,胸闷纳减,舌苔白厚或腻,脉滑或濡,病程缠绵难愈。[6][1]
5.5.1.3.2证候分析 风湿热邪上攻白睛,故结节色较鲜红。湿热蕴蒸,阻碍气机,因而眼珠闷胀,视物不清。风湿客于肌肉筋骨,故肢节肿胀而痛。湿热交蒸,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6]
5.5.1.3.3治法 祛风化湿,清热散结[6]。
5.5.1.3.4方药治疗 散风除湿活血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散风祛湿通络;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红花以活血通络;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忍冬藤清热解毒。诸药合方,以收散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6]
5.5.1.4久病伤阴,虚火上炎 火疳·肺阴虚证(fire gan with lung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阴不足,以白睛红赤结节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眼干涩,形体消瘦,盗汗低热,舌质红,苔薄,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火疳证候[1]。
5.5.1.4.1症状 病情反复发作,病至后期,白睛红赤结节时隐时现,结节不甚高隆,血丝色偏紫暗,四周有轻度肿胀,压痛不明显,眼感酸痛,畏光流泪,视物欠清,全身症可见口咽干燥,形体消瘦,盗汗低热,或有潮热颧红,便秘不爽,舌质红,苔薄,少津,脉细数[6][1]。
5.5.1.4.2证候分析 病久势必热邪伤阴,阴伤正亏则邪留不去,故白睛症情虽较前述证型为轻,但紫红色结节亦难消退,病程漫长或反复发作。全身症可见口干咽燥,或有潮热颧红,便秘不爽,舌红少津,脉细等,皆阴亏失养,虚热内生之象。[6]
5.5.1.4.3治法 养阴清肺,兼以散结[6]。
5.5.1.4.4方药治疗 养阴清肺汤加减。若阴虚火旺者,加知母、石斛、地骨皮以增滋阴降火之力;若白睛结节日久,难以消退者,可以白芍易赤芍,酌加丹参、郁金、瓦楞子、海浮石以清热消瘀散结。[6]
5.5.2外治法 犀黄散[备注]犀黄散(《中医眼科学讲义》1964年):西月石粉15g、冰片9g、麝香0.9、犀黄1.2g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用时点于内眦。每日早晚各点眼一次,每次点药粉约半粒芝麻大于内眦部,然后闭眼5~10分钟[6]。
龙脑煎[备注]龙脑煎(《普济方》):龙脑0.3g、秦皮、防风、细辛、甘草、宣黄连备45g。捣罗为末,以水一大碗,浸药末三日三夜,煎滤去渣,又入蜜120g,煎至五七沸,入磁瓶内盛,勿泄气,每用点眼。点眼[6]。
可点五胆膏[4]。
5.5.3针刺疗法 取列缺、尺泽、合谷、曲池、攒竹、丝竹空、太阳等[6]。
5.5.4西医治疗 (一)0.5%醋酸可的松眼液点眼,每日4~6次[6]。
(二)若发现瞳神紧小者,须及时用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点眼扩瞳[6]。
6
目录1拼音2中药部颁标准 2.1拼音名2.2标准编号2.3处方2.4制法2.5性状2.6鉴别2.7检查2.8功能与主治2.9用法与用量2.10注意2.11规格2.12贮藏 3拨云复光散说明书 3.1药品类型3.2药品名称3.3药品汉语拼音3.4药品英文名称3.5成份3.6性状3.7作用类别3.8适应症/功能主治3.9规格3.10拨云复光散的用法用量3.11禁忌3.12拨云复光散的不良反应3.13注意事项3.14拨云复光散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3.15拨云复光散的药理作用3.16备注 附:1古籍中的拨云复光散*拨云复光散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bō yún fù guāng sǎn
2中药部颁标准
(2)取本品,进行微量升华,升华物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定形无色片状结晶;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
(3)取本品0. 5g,加水5ml,搅拌5分钟,滤过,滤液加盐酸成酸性后,能使姜黄试纸变成棕红色;放置干燥,颜色变深,用氨蒸气熏时,即变为绿黑色。
(4)取[鉴别]
(3)项下的药渣,加稀盐酸5ml,有气泡产生,搅拌5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亚铁氰化钾试液2~3滴,即生成白色沉淀,或杂有淡黄色沉淀;分离,白色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解。
3拨云复光散说明书
0.3克
0.3克,一日3次。外用,取适量,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溶散后,点入眼睑内,一日2~4次。
古籍中的拨云复光散 《本草纲目拾遗》:[卷二土部]白朱砂 验方∶有推云散,翠青翠白同用。医学指南目疾门有拨云能光散,中用白朱砂,以童便合醋制二十一次方用。远近...
《明目至宝》:[卷二眼科七十二证受疾之因]冰翳内障 肾久虚,热风久痛,其病宜以调理肝肾,此是热泪凝结生翳也。宜服巖电丸、三花五子丸、拨云散。《明目至宝》...
《眼科阐微》:[卷之四·贞集秘传开瞽复明仙方]忠字号日批 归槟榔蔓荆子石决明(各六钱)以上十七味,同煎浓汁,制甘石三次,听用。此乃大拨云之主药也。《眼科阐微》...
《原机启微》:[卷之上]奇经客邪之病 者必多也。俗呼为攀睛,即其病也。还阴救苦汤主之,拨云退翳丸主之,栀子胜奇散主之,万应蝉花散主之,磨障...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一眼科]原机启微论
中药的服法包括:温度(汤剂)、时间、剂量及饮食宜忌等。
服药的温度
温服 一般汤剂均可作温服,温服一方面可和胃益脾如:散寒的当归四逆汤以及补益类的汤药,另一方面可减轻胃肠道的刺激如:栝楼仁、乳香、没药等。
冷服 一般适用于呕吐病人或中毒病人。另外象玉女煎、蚕矢汤、鸡鸣散等古人亦要求冷服。
热服 适用于解表药、寒证药以助药力。
服药的时间
古人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在这一方面非常重视和讲究。如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三、五剂诸补散一剂;夏火热则服肾涩汤三剂;秋服黄芪等丸一两剂;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身常示,则百病不生”。这就提示我们治病用药当顺应天时的自然变化,视人体的气血盛衰而调之。
根据处方中的中药特性
以滋补肾阳为主的方药,宜清晨和黄昏前服用。清晨乃是阳分正当向上之时,而黄昏时则为少阴肾经气血旺盛之时,故可进一步发挥补肾作用,若更有阴邪盛,阳气虚的证候,还可以在临卧前再服用一次,以协助人体抵挡阴邪。
发汗解表的方药应当在清晨至正午前服用。古人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为阴之分,不可发汗”。
益气、调中、升阳为主的方药,宜于午前服用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
攻下、消食、驱虫类的方药,宜午后或空腹服用如:麻仁丸、木香槟榔丸、肥儿丸。
以滋阴养血的方药如:六味地黄丸,宜在黄昏食前服用,使之同食物中营养一并吸收,以利康复。
安神药应在夜卧或午休前服用,此类方药还有二妙丸、桑螵蛸散、通窍活血汤,八正散以及止嗽散等。
依据疾病类型
如脾胃方面的疾患,宜清晨至午前即辰时和已时(7时~9时)为脾胃二经气血流注之时。肝胆方面的疾患应于睡前或药后即卧,宜静忌动。一方面依据“人卧血即归于肝”的理论,一方面子丑二时为肝胆二经气血流注之时。
依据证候的规律指导病人用药
如《伤寒论》中六经病欲解时的规律:“太阳病,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太阳病的病机是人体阳气为风寒所郁遏,古人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在一天的巳时至未时(9时~15时)为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可助人体解表透邪,病邪即有缓解的可能。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戍上”。阳明病病机是为太阳病或少阳病的进一步的发展,病邪入里,邪从燥热化,故阳明病为里热实证,其治则为清下二法,而申时至戍时(15时~21时)为阴分之时,行清下二法,可协助人体祛除邪热、实结。其他的四经也即同样如此。
以上所述只是有助于机体扶正驱邪,切不可胶执一端,按图索翼,当抓住有利的治疗时机,而不可消极等待。故《本草纲目》指出:“虽然月有四时,日有四时,或春得秋病、夏得冬病,神而明之,机而行之,变通权宜,又不可拘泥一也”。之所以讲究择时服药是为了取得最佳疗效,顺应了人体节奏的生理变化,而且择时服药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其他特殊服法
以药汁送服如:以参汤送服至宝丹、桑螵蛸散;姜汁送服二妙散、茯苓丸等;清茶调服川芎茶调散;以醋的化瘀止痛调服失笑散;以酒的升提宣通送服固经丸、金铃子散等;盐汤引药入肾送服金锁固精丸、石斛夜光丸、大补阴丸、左归丸。
频服如:清燥救肺汤、三子养亲汤、苦酒汤,以及治疗咽喉以汤药代茶的。目的使药力在病变局部持续发挥作用。
顿服:是指服用一次后,稍待药力行走时再服,与频服有相近之处,此类方药有桑杏汤、瓜蒂散等。
噙化的:咳血方。有助于清火化痰、敛肺止咳、止血。
服药的剂量
首先,剂量与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年龄的高低相关。其次,与药物性质相关,毒性大或性猛的当中病即止或逐渐减量,不易长时用药。再次,与加水量,煎煮方法、煎药火候及时间有关。
一般来说成人两次煎汁量300ml,分两次服,也有根据病情一天三服、四服如:旋覆代赭汤、温经汤等一日三服,半夏厚朴汤、活络效灵丹等一天四服。儿童则为成人的一半,5岁以下为成人的1/4,小儿以质厚量少,少量多次为妙。
饮食宜忌
饮食宜忌即服药期忌用一些有碍药效和不利病情的食物。
服药时一般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热性疾病,皮肤瘙痒应禁用或慎用酒类、麻辣、腥臭、油腻的刺激性食物。
升阳、解毒类药物忌服生冷、酸涩类的食物。
补益类的药物应少饮茶、忌食萝卜。
茯苓忌醋;鳖甲苋菜;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土茯苓忌茶;薄荷忌鳖肉;甘草忌鲢鱼;蜜反生葱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500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解毒收肌散
下一篇: 解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