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蒋氏化毒丹

中医世家 2023-05-18 19:18:26

蒋氏化毒丹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蒋氏化毒丹

处方 : 犀角 黄连 桔梗 元参 薄荷叶 甘草(生)大黄(生)各30克 青黛15克

制法 : 上药为细末,炼白蜜为丸,每丸重1.8克。

功能主治 : 治孕妇过食辛热之物,热毒凝结,蕴于胞中,以致小儿初生,头面肢体赤如丹涂,热盛便秘者。

用法用量 : 每次1丸,用灯心汤化服。

摘录 :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金鉴》卷五十一:蒋氏化毒丹

处方 : 犀角1两,黄连1两,桔梗1两,玄参1两,薄荷叶1两,甘草(生)1两,大黄(生)1两,青黛5钱。

制法 : 上为细末,炼白蜜为丸,重6分。

功能主治 : 胎赤,因孕妇过食辛热之物,以致毒热凝结,蕴于胞中,致小儿生下头面、肢体赤若丹涂,热盛便秘者。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灯心汤化服。

摘录 : 《金鉴》卷五十一

关于《捕蛇者说》和《岳阳楼记的》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而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西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遭受苦难的文言文是哪一篇

1. 锤炼磨难的文言文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4.张衡【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5.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张少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2. 文言文中关于苦难的句子有哪些 柳宗元《捕蛇者说》:1.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1。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2.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3.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

4“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我尽力了

3. 请帮助我找一篇受到挫折后,不放弃,不灰心,发奋努力,从新崛起的 不知道这几篇可不可以 1、叶廷圭与《海录》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译文: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

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2,顾炎武手不释卷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译文: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匹马三头骡子装书。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仔细认真的查看。

3欧阳修“三上”作文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译文: 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没有什么嗜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睡者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绛(谢希深)曾经说:“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古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对谢绛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啊。” 4,呕心沥血 李贺字长吉,……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译文: 李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长手指,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又古又破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

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算完啊!” 5、王充市肆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说他对母亲很孝敬。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

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看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后来回到家乡,退居在家教书。

6、张溥与“七录斋”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译文: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

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 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

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7、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

4. 请以关于挫折为题写一篇文言文类型的作文、要求字数在600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言曰:大旱之风,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5. 有关方仲永的文言文是哪一篇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6. 司马迁遭受苦难的资料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是指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葛洪。那么关于古代十大女名医又分别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十大女名医分别是谁

  一、义妁

  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省夏县),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她是我国历史上早期著名的女医生。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日积月累,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有一次,从外地抬来了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肚子比将要临产的孕妇还大,脐眼突出,身躯瘦得皮包骨头,气息奄奄。义妁对她仔细诊视后,取出几根银针,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连扎了几下,又取出一包药粉撒在病人的脐眼上,用热水浸湿的绢帛裹住,并给病人喂服中药。几天之后,病人的肿胀竟渐渐消退,不到10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床活动。

  后来,义妁的医术被汉武帝知道了,便将她徵入宫,封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太后的信任。

  二、鲍姑

  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鲍姑也是-代女名医,其夫葛洪是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

  由於长期的耳濡目染和家庭影响,给她行医治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她长期跟随丈夫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为民治病,施惠於民,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於姑」。

  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她采用越秀山脚下满山遍野生长的红脚艾作艾绒进行灸疗治疾,因此,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鲍姑死后,岭南人民为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志纪念。

  三、张小娘子

  宋代有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名叫张小娘子,她的医术既非祖传,也不是随夫行医所得,那么究竟从何而来呢?

  据说,在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胡人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气度不凡,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

  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於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时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於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由于张小娘子使用的是胡人在大漠秘传的医术,所以后人亦以【张小胡秭】尊称之。

  四、谈允贤

  明代女医谈允贤,江苏无锡人,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当地的名医,祖母也对医药十分精通。谈允贤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婚后不久,她得气血失调之病,她不仅没有放弃学医,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为研习对象,自己开方配药,终於治好了病。

  不久,她祖母卧床不起,临终前将全部秘方和制药工具传授给她。在封建社会里,一些闺阁千金和富豪眷属,生了妇科之病,由於封建社会礼教的束缚,羞於请男医诊治,因而常常贻误病情。谈允贤医术精湛,远近闻名,女性患者纷纷前往。

  后来,谈允贤成了当地专治妇科病的女医。50岁时,谈允贤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了一部《女医杂言》,传给后人。

  五、曾懿

  曾懿,又叫伯渊,是四川华阳人。她生於清朝道光十七年,相称於公元1837年。当时正处在平易近族危急空前主要,而变革的呼声日益飞腾的期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曾懿接管了进化论和改善主义思惟。她以为国家要闹热的话,必需家庭"保康强",国家"强种族",而行医正合此道。以是曾懿在医人医国的思惟引导下,穷究医理,著书立说,对中国医药奇迹作出了贡献。

  曾懿的思惟和学识主要反映在她的著作《古欢室丛书》中。这部丛书由《女学篇》、《医学篇》、《诗词篇》三个首要部分组成。而评论争吵医学的主若是《医学篇》这本书。该誊写成於光绪三十二年,相称於公元1906年。当时曾懿已经54岁了。《医学篇》一共有两册,是木刻本。上册共4卷。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下册也有4卷。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 曾懿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有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引导方转危为安。是以,她很是崇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处所都授与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经由39年的吃苦研讨,曾懿对伤寒和温病的病证及其治法有了很是深刻的领会,以是选了些英华写了下来,这就成了《医学篇》的首要内容。

  曾懿每每自己配制方药,用药猴岛很是精当,配合很是奇妙,有的照样亲自经验过。比如她32岁时,曾得了阴症喉痹,猴岛很是伤害,她将上桂心、炮姜、甘草各1.5克,放入茶碗中,用开水突入,又将有药的茶碗隔水蒸后,将茶碗中的药含上一口,逐渐咽下,总算脱离了伤害。之后她就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不少病人。

  曾懿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她在院北某地听到一个士兵说,以前他从军到一个地方,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一点办法也没有。过了数日,他到一个集市游荡,走得口渴,又没有茶水可买。只见一个小贩,用一大锅煮鸡十几只现卖、这个士兵实在口渴得厉害,就与小贩协商,买了点锅中鸡汁饮以解渴。不料这鸡汁又浓又鲜,食下即到了下焦,不像从前饮水进食,往往阻於上焦而不入。於是,此兵就连买几大碗鸡汁饮服。以后他常用鸡汤煮粥作为主要饮食,胃膈渐开,毛病也慢慢好了。言者无心,闻者有意。曾懿听了以后,用心记住,以后凡遇到这类噎膈症,她就用浓鸡汁,略加姜汁治之,都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曾懿生活在晚清,时西风东渐,不少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尚不认识,一味反对。然曾懿却能广收博采,加以利用。她常告诉病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还要加强「运动使血烙(脉)流通」等,尤其是对妇女,她认为「昔者女人,幽囚深闺之中,不能散闷於外,非但中怀郁结不舒,即空气亦不流通,多病之由,职是故也」。可见,曾懿的思想是较为进步的。

  六、淳于衍

  淳于衍是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其天资聪慧,在民间行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精於切脉,通晓医药,有人甚至称她是「女中扁鹊」。不过这个本来可以名垂千古的女御医,却因为利欲熏心而丧失了医德,最终成为在中国御医史上一个让人唾弃的医生。

  汉宣帝皇后许平君怀孕,许平君将要分娩时有病。淳于衍,是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所欢喜的人,她时常入宫为皇后看病。淳于衍的丈夫赏是掖庭户卫,赏让其淳于衍,请求霍夫人,把他调到安池监去。淳于衍就直言拜上霍夫人。

  霍夫人由此生心,叫左右回避,神秘地对淳于衍说:「你有事相求於我,我也有事相求於你,可以吗?」淳于衍说:「夫人的话,对我有什么不好说的!」霍夫人说:「霍大将军极爱小女霍成君,想让她成为贵人,此事就只有麻烦你了。」淳于衍说:「如何动手呢?」霍夫人说:「妇女生育大事,九死一生,今日皇后正要分娩,可乘机下毒药死,这样成君就可以当皇后了。如果事成,你我姊妹富贵同享。」淳于衍说:「药很多,且医生要先尝,那怎好下手呢?」霍夫人说:「这就看大你的本事了。霍将军是摄政天下,谁敢说个不字。缓急相护,只怕你不愿鼎力相助罢了!」淳于衍沉思之后说:「愿意尽力。」就捣附子药,带入长定宫。

  许平君分娩后,淳于衍取附子并合大医大丸送许平君饮服,不多久许平君说:「我头晕脑胀得厉害!药中不会有毒吧?」淳于衍说:「没有。」许平君更加气促,很快就死去了。

  淳于衍出宫,向霍夫人回报,霍夫人对她表示慰劳,但未敢进行重谢。后来有人控告诸医对皇后的护理失职,都逮捕入狱,要他们交代罪行。霍夫人十分害怕,就将详情告诉霍光,并对霍光说:「事情已经到了这等地步,就不要让法吏拷问淳于衍了!」霍光不胜惊愕,默然不应,其后奏明汉宣帝,签署对淳于衍免予问罪之令

  七、胡愔

  胡愔,号见素子,又称见素女或见素女子,居太白山 (位於陕西郡县南)。据胡愔撰《黄庭内景五藏六腑补泻图序》,后题大中二年戊辰岁(公元八四八年)述,则胡愔为晚唐人。

  胡愔的著作,《唐志》著录《黄庭内景经》一卷。宋《崇文总目》医书类著录《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道书类著录《黄庭外景图》一卷,均为女子胡愔撰。《总目》又著录《黄庭内景图》一卷,余锡鬯云: 「《唐志》、《通志》并作胡愔撰,考医书类三有《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一卷,亦胡愔所撰,或是一书」,但《宋志》著录胡愔撰《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又有《黄庭内景图》一卷,似为二本书,或同一著作的两种抄本。《宋志》著录胡愔的著作还有:《黄庭外景图》一卷、《补泻内景方》三卷。又,见素子《洞仙传》十卷,此见素子疑为另一人。

  今所见胡愔的著作有:《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一卷,收入明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卷五十四;《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说》一卷,见收於《道书全集》;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国字号还收有《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一卷。

  《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与《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二著,论旨相同,但文字互有出入。二篇前均有序文,大意相契,亦略有文字差异。前本先后言肺、心、肝、脾、胆诸脏,分析各脏的次第为:一、图说,明某脏之生理解剖位置、形状、重量、功能等,二、修养法,言以气、津、思等方式调和各脏;三、相病法,诊断脏腑病症;四、治病方,对症下药,各有处方;五、吐纳法,以气调理肝、脾、肾、胆四脏,六、忌食法,分时节禁忌食物,如肾病 「十月勿食椒」等;七,导引法,劳动肢体,旨在活动筋脉,去诸脏积聚风邪之气。

  《黄庭经》是道教养生学的基本经典,南北朝时已具广泛的影响。但因《黄庭经》行文隐晦,所以南北朝只在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上层士人中流传。唐初,梁丘子白履忠首注《黄庭》,对《黄庭》养生学的普及,有一定的影响。但白履忠之注,仍依《黄庭》次第,虽有些名辞诠释,但仍难免滞涩。有唐一代,《黄庭》学日益昌盛,诸说滋起,胡愔《补泻图序》云:

  诸氏纂修,异端斯起,遂使后学之辈,罕得其门。差之毫厘,谬逾千里。所谓异端,大概是指从神秘主义角度解释《黄庭》之义。

  胡愔堪称晚唐独树一帜的《黄庭》学专家,她研究《黄庭经》的主要特点,是涤除其中神秘的因素,纯粹从医学的角度出发,清晰明白,不杂繁术。其道可学而得,其术可修而就。凡研究《黄庭经》及道教养生术者,不可忽略。因其著多言医道,非笔者所善,不敢妄说是非,且存而不论。

  八、邢氏

  在周密的《齐东野语》卷十八中,记载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女医邢氏。她是南宋绍熙年间人,当时的阁门官韩平原要出差,邀请她来为自己诊脉,看自己的身体能否顺利地完成这次旅行。邢氏诊脉后,认为他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需要担忧的是他夫人的身体。果然不出邢氏所料,几个月后,韩妻就病故了。

  当时还有一个叫朱胜非的丞相,他的儿媳妇病了,也邀请邢氏来为其诊治。邢氏看过以后,说这是小病,不吃药也会好的,但她却不能怀孕,一旦怀孕将必死无疑。全家人都不相信,认为邢氏危言耸听,毫无根据。可后来的情况却如邢氏所言,这女子怀孕后不久也病故了。周密评价邢氏说:「余谓古今名医多矣,未有察夫脉而知妻死,未孕而知产亡者。呜呼,神矣哉!」

  九(十)、蒋氏、方氏

  明朝安徽休宁人。蒋氏是婆,方氏是媳。婆媳二人,继承家学,专业儿科。凡急慢惊风、癫痫、疳疾,经她们治疗,无不著手成春。人们称赞她们是神医国手。

  关于中国医术形成的基本介绍

  "中国医术"的发源和形成与人类和大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哲学思想下,无论是哪一家学说都承认宇宙万物皆是从"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所衍生出来的,都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气",但这种气不仅是指人具有的精气和天空的空气,而是一种宏观的哲学概念,即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来源于无形的气。据老子道德经》上说:"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又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淮南子》也有"虚廊生宇宙,宇宙生气",所谓"虚廊"就是形容气未动之象,也可以说就是练功中的超觉静坐。到东汉何林《公羊传解沾》里面论述到"无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可见古人是把"气"看作万物衍生的根源,在《素问宝命全形篇》中直接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并指明:"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以上的史料足以说明人的形体是由气凝聚而成的,就好像我们人是具有两个父母,一个是孕育我们生命之火的大自然,一个是生我们物质身体的父母,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必须融合接轨,否则:父母生的物质身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只能永远在化学瓶中,不会长大的。其实我们想想,人在某些地方也确像天地大自然的,譬如说:我们碰到一个天高云淡、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我们的心情自然会开阔舒畅;但如果是一个乌云密布狂风暴雨的曰子,我们的心情便会变得紧缩、阴沉起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医术是模仿大自然的,举个例子吧,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人的"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调息失宜,即诸疴竟气"。"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孙氏在《千金方》中所推荐的"六字气诀"练法就是依照大自然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成的,在他四季养生祛病歌诀中详细介绍了《六字气诀》的作用,"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闭、秋呬定知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肺化多,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也承认行气导引确比他的药王保神丹还要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97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