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荆芥解毒汤

中医世家 2023-05-18 17:25:36

荆芥解毒汤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荆芥解毒汤

处方 : 荆芥、赤芍、牛蒡、连翘、元参、桔梗、防风、前胡、木通、归尾、甘草梢、天花粉。

功能主治 : 婴儿出疹,有夹痘出者因毒气壮盛,击动脏腑,毒趋百窍,血有余而气不足,不能密护脉络,血遂夹毒外浮,乘势而与痘齐出。

摘录 :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种痘新书》卷十二:荆芥解毒汤

处方 : 防风、荆芥、炒芩、炒柏、玄参、升麻、牛蒡。

功能主治 : 痘夹疹者。

摘录 : 《种痘新书》卷十二

《续名家方选》:荆芥解毒汤

处方 : 土茯苓5钱,当归3钱,黄芩3钱,川芎3钱,地黄3钱,荆芥2钱,芍药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 : 杨梅疮已发未发,兼筋骨疼痛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录 : 《续名家方选》

玄参做法指导?

  玄参的吃法、做法大全



银花当归茶的做法

材料:金银花30克、当归15克、蒲公英6克、玄参6克。

做法:

将银花、当归、蒲公英、玄参加水同煎。

玄参解毒汤的做法

材料:玄参、山栀、甘草、黄芩、桔梗、葛根、生地、荆芥各3克。

做法:

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灯心各20件,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玄参酒的做法

材料:玄参(细锉)三斤、磁石(烧令赤醋淬七遍细研水飞)三斤。

做法:

上二味,以生绢袋盛,酒三斗,浸六七日。每服一盏,空心临卧温服。

玄参甘桔茶的做法

材料:玄参4.5克、麦门冬4.5克、桔梗3克、甘草1.5克。

做法:

以上四味,共轧为粗末,和匀过筛,纸袋装,每袋重13.5克。每次1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什么是急性黄疸型肝炎?如何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甲、乙、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乏力、食欲缺乏、恶心、肝大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肝炎病毒型别不同,预后各异。人类感染甲—戊型肝炎病毒后均可引起急性黄疸型肝炎。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15~45天),乙肝平均70天(38~180天),丙肝平均50天(15~150天),丁肝可能与乙肝相似,戊肝平均40天(10~70天)。各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分为三期: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总病程2~4个月。①黄疸前期:起病急,多有不同程度发热伴全身不适,1~2天热退,但乏力、食欲缺乏等症状加重,血清ALT明显增高,本期持续1~21天。②黄疸期:乏力、食欲缺乏等消化道症状加重,伴尿黄,巩膜、皮肤黄染,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血清ALT明显增高,肝脏轻度肿大,质软。本期持续2~6周。③恢复期:起病4~6周后黄疸消退,症状好转或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持续1~4个月。肝功能检查:①血清GPT明显升高,黄疸前期即明显升高。②血清蛋白检测。急性黄疸型肝炎血清蛋白正常,部分患者可因肝损害合成白蛋白的功能下降,导致血清白蛋白下降,恢复期多正常。③尿二胆检查。急性肝炎早期,尿中尿胆原增加,黄疸期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增加。④血清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乙型肝炎(HB):单纯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不能确诊为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尚须排除HBsAg携带者或轻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或与其他类型急性肝炎重叠感染。下列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①本次发病前曾做乙肝三系检查阴性,本次发病后HBsA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②本次发病后HBsAg阳性,抗HBe-IgM阳性且滴度较高,抗HBc-IgG阴性亦提示急性乙型肝炎。如抗-HBc-IgM阴性或低滴度而抗HBc-IgG明显阳性者,则提示慢性乙肝感染的急性发作或重叠感染其他类型肝炎。
丹参赤芍虎杖汤【功用】活血化淤,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丹参10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虎权6克,泽兰6克,大黄3克。
【加减用药】若湿重者,加茵陈、泽泻、黄柏;呕恶者,加法半夏、竹茹;纳呆者,加砂仁、白术;腹胀者,加木香、陈皮。
【用法】每日1剂,浓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个别患儿呕吐症状严重的可结合输液支持疗法,呕吐改善即停。1个月为1个疗程。
茵楂丹参二苓汤【功用】清热祛湿,健脾活血。
【主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20克,山楂20克,丹参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煮沸20分钟滤出取液,分早、中、晚3次服,7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对于不能进食,频繁呕吐、脱水症状明显者,可以补液对症支持治疗。
【出处】李胜明.茵楂丹参二苓汤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08例.四川中医,2000,18(11):40利肝汤【功用】利湿、泻热、化淤。
【主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21~30克,萆薜6~15克,虎杖6~15克,赤芍6~15克,柴胡6~10克,泽泻6~10克,法半夏6~10克。
【加减用药】纳呆者,加麦芽、鸡内金:肝肿大者,加丹参。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15剂为1个疗程。
【出处】岳在文.利肝汤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60例.新中医,1995,(1):48急肝汤【功用】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淤消滞,疏肝利胆益脾。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10~30克,丹参10~30克,麦芽30克,山楂30克,板蓝根20~40克,蒲公英20~40克,白豆蔻3~12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胃痞满者,加厚朴、白术、佛手;湿偏重者,加薏苡仁、茯苓;热偏重者,选加栀子、黄柏、龙胆草;淤血者,加穿山甲、郁金,重用赤芍;阴虚者,加南沙参、玉竹、石斛,去白豆蔻;体虚者,加太子参;便秘者,加大黄;肝脾肿大者,加鳖甲;余黄不退者,加秦艽;呕吐者,选加藿香、竹茹;合并胃炎者,加小陷胸汤;蛔虫性腹痛者,加乌梅丸;感冒者,加荆芥、防风。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注意事项】适当休息,忌食酒、辛辣等助热之品。
【出处】薛乐斌.急肝汤治疗黄疸型肝炎138例.陕西中医,1994,15(7):30利胆汤【功用】清肝利胆,化湿退黄。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20克,泽泻20克,茯苓20克,厚朴20克,板蓝根20克,柴胡15克,栀子15克,龙胆草5克,大黄5克。
【加减用药】湿重者,增加茵陈、泽泻、茯苓、厚朴、龙胆草的剂量;热重者,增加板蓝根、柴胡、栀子的剂量;便干者,大黄可增至10克;食欲减退者,加鸡内金、山楂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出处】翟辉,郑洪武,翟杰.利胆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1例.中医药学报,2001,29(1):10加味茵陈蒿汤【功用】清热利湿,疏泄肝胆,凉血散淤。
【主治】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60克,焦栀子15克,大黄15克,炒黄芩15克,黄毛耳草50克,柴胡15克,郁金15克,茜草15克,炒牡丹皮15克,炒白术15克,炒枳壳15克,谷芽15克,大腹皮10克。
【加减用药】右胁胀痛者,加延胡索10克;纳呆,脘痞甚者,加焦神曲20克;口腻苔厚者,加青蒿、佩兰各10克;小便混浊者,加泽泻20克。
【用法】上药用适量温水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煮至将沸,改用大火煮约8分钟,取液等温热服,并随药液吞服进口犀黄(代)末、羚羊角(代)末各03克。配合外敷:采用新鲜毛茛全草1株,加白酒少量捣烂,取5克压敷右手内关穴,上覆直径为4厘米的圆形软盖,用纱布轻松固定。12小时后将药取下,可出现1个水疱,用75%乙醇消毒后,在水疱边侧刺1小洞,任其淌尽黄水,尔后重新纱布包敷,待水疱再充盈时,再刺1小洞。创面勿用紫药水。此法只能用1次。取梅根30克,美人蕉根50克,分别煮汁各1500毫升左右,昼夜代茶饮服。连服1个月。
【出处】倪吾峰.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重症黄疸型肝炎12例.浙江中医杂志,2000,(8):326解毒利湿汤【功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淤退黄。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30~6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龙胆草10克,败酱草20克,虎杖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板蓝根25克,泽泻15克,白茅根30克,丹参12克,大黄9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若黄疸重者,重用茵陈;发热者,加黄芩、连翘、蒲公英;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白芍;腹胀者,加砂仁、陈皮、炒莱菔子;恶心者加竹茹、藿香;肝脾肿大者,加鳖甲、三棱、莪术;转氨酶高而持续不降者,加五味子;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谷芽、神曲。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煎液400毫升,分2次服。小儿用药量酌减。
【出处】陈宝林,郭志玲.解毒利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5例.陕西中医,2000,21(1):12茵蓝苓术汤【功用】清热解毒,利湿健脾。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30~50克,板蓝根20~30克,茯苓15~20克,白术15~20克,甘草5克。
【加减用药】热毒炽盛者,加焦栀子、蒲公英;湿盛者,加泽泻、猪苓、苍术;腹胀嗳气者,加枳壳、厚朴、大腹皮;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肝区痛甚者,加延胡索、青皮;大便溏泄者,加白扁豆、山药;头痛甚者,加柴胡;若有出血倾向(如鼻衄)者,加三七、牡丹皮,白茅根;黄疸指数高甚者,加重茵陈;谷丙转氨酶高甚者,加丹参、五味子;小便赤者,加郁金;郁滞日久或其他原因而致正气损伤者,加黄芪、党参;治疗期间,若有感冒者,加荆芥、防风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注意事项】适当休息,忌饮酒。
【出处】张平.茵蓝苓术汤治疗黄疸型肝炎82例.陕西中医,1997,18(5):220肝炎解毒汤【功用】清热解毒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淤。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30克,虎杖3克,金钱草30克,大黄10克,龙胆草10克,制香附10克,郁金10克,车前草25克,白芍20克。
【加减用药】呕恶者,加法半夏、竹茹;纳呆者,加砂仁、谷芽、麦芽;腹胀者,加大腹皮;体弱者,加党参、黄芪;黄疸消退后去龙胆草,加茯苓、白术。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煎液500毫升,早晚分服,4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个别患者若呕吐症状严重,可结合输液支持疗法,呕吐改善即停。
【出处】邱余新.肝炎解毒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56例.江苏中医,1998,19(5):2蒲虎汤【功用】清热退黄,疏肝利胆。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蒲公英30克,虎杖30克,茵陈30克,车前草30克,制大黄10克,焦栀子10克,苦参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
【加减用药】黄疸偏深者,加岩柏草、田基黄、大黄(后下),并加重剂量,或用大黄20克,泡开水服之。热偏重者,加黄芩、黄柏;湿偏重者,加制苍术、厚朴、茯苓、薏苡仁;泛恶纳呆者,加姜竹茹、陈皮、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胁肋胀痛者,加炒柴胡、青皮、陈皮、木香;火毒甚者,加黄连、牡丹皮、赤芍等。
【用法】每天1剂,重者2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注意事项】对抗HAV阳性有特效。
【出处】陈寿山.蒲虎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50例.浙江中医杂志,1995,(4):148茵陈复肝汤【功用】扶正祛邪,宣上畅中通下。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40克,茯苓15克,栀子10克,大黄10克,苍术10克,藿香10克,车前子10克,五味子10克,大腹皮20克,丹参30克。
【加减用药】热甚者,加板蓝根、虎杖、赤芍;湿甚者,加薏苡仁或合五苓散化裁;纳呆者,加神曲、山楂、谷芽、麦芽;恶心呕吐,心中懊依加黄连、半夏、竹茹;肝区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青皮;皮肤瘙痒者,加防风、蝉蜕。
【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早、中、晚3次温服。
【注意事项】小儿随年龄减量,煎后频服。治疗期间要充分休息,合理营养。
【出处】李方玉.茵陈复肝汤治疗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158例.新中医,1995,(12):44解毒活血汤【功用】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60~100克,泽兰10~30克,大黄10~30克,桃仁10~15克,栀子10~15克,红花10~15克,柴胡6克,白术6~3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午、晚3次服用。若呕吐不能进药者,暂先外用瓜蒂7枚,赤小豆7粒,雀粪7粒,共研极细末吹鼻,2小时以内吹完,隔天1次。连续治疗4~8周复查肝功能1次,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以评定疗效。
【出处】张子厚.解毒活血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新中医,1995,(11):4四草大黄汤【功用】清热解毒,除湿活血。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20克,益母草10克,甘草10克,大黄15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连服15剂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若患者,呕吐而进食困难,则配合静滴10%葡萄糖500~1000毫升,加维生素C 1~3克,维生素B6200毫克,每天1次,呕吐止,能进食后停用。
【出处】戴福海,黄培容.四草大黄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2例.新中医,1995,(10):51鸡陈汤【功用】清热,凉血,活血。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组成】鸡骨草30克,白茅根30克,大青叶30克,田基黄30克,茵陈50克,栀子15克,甘草10克。
【加减用药】热重于湿者,加龙胆草20克,大黄15克;湿重于热者,加佩兰15克,厚朴15克,滑石30克;湿与热并重者30克,龙胆草20克,郁金20克。
【用法】每天2剂,上下午各1剂,水煎服。
【出处】朱锡南.鸡陈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216例.新中医,1995,(10):52茵佩都蓝汤【功用】清热解毒,利胆退黄。
【主治】黄疸型肝炎。
【组成】茵陈40克,佩兰20克,郁金20克,板蓝根6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取液频服,儿童剂量减半,治疗4周。
【出处】陈书文,范江勇.茵佩郁蓝汤治疗病毒性黄疸肝炎.湖北中医杂志,2000,22(7):21

凉血解毒汤简介

目录1拼音2郑祥光方:凉血解毒汤 2.1处方2.2功能主治2.3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2.4摘录 3《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凉血解毒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3.4各家论述3.5摘录 4《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凉血解毒汤 4.1凉血解毒汤的别名4.2处方4.3功能主治4.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4.5摘录 5《片玉痘疹》卷七:凉血解毒汤 5.1处方5.2功能主治5.3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5.4摘录 6《痘科金镜赋》卷六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6.5用药禁忌 7《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7.1方名7.2凉血解毒汤的别名7.3组成7.4主治7.5附注 8《治痘全书》卷十三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9《金鉴》卷五十六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凉血解毒汤 1拼音 liáng xuè jiě dú tāng

2郑祥光方:凉血解毒汤

2.1处方

连翘30克,生地15克,紫草15克,炒槐米12克,徐长卿12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

2.2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时毒炽盛,伤及血络,血遇热则溢,热毒迫血妄行所致。

2.3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2.4摘录

郑祥光方

3《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凉血解毒汤

3.1处方

广角粉0.9g(冲服),生地30g,玄参15g,麦冬9g,丹皮9g,白芍12g,银花30g,黄芩15g,栀子9g,白鲜皮30g,土茯苓30g。

3.2功能主治

凉血清热,解毒祛风。主急性进行性银屑病,剥脱性皮炎(急性期)、肢端红痛症、丹毒、蜂窝组织炎等见有营血毒热证候者。

3.3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知母。

3.4各家论述

广角、生地、白芍、丹皮,乃是犀角地黄汤,用以清血热;麦冬、玄参可加强凉血之作用;银花、黄芩、栀子清热解毒;白鲜皮、土茯苓清热利湿。该方是凉血解毒之重剂,适应于血热炽盛者。

3.5摘录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4《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凉血解毒汤

4.1凉血解毒汤的别名

凉血化毒汤

4.2处方

紫草1钱,生地8分,柴胡8分,牡丹皮7分,赤芍3分,苏木3分,防风3分,荆芥3分,黄连3分,木通3分,牛子4分,天麻2分,红花2分,甘草2分。

4.3功能主治

痘出热不退,红不分地;或痘苗干枯黑陷。

4.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凉血化毒汤(《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中柴胡,《种痘新书》作“前胡”。

4.5摘录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5《片玉痘疹》卷七:凉血解毒汤

5.1处方

赤芍、归尾、甘草、生地、木通、牛蒡子(炒)、连翘、紫草、桔梗、山豆根、酒红花。

5.2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主痘疮初出,毒在血分,头焦带黑者。

5.3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入烧过人屎1钱,同服。

5.4摘录

《片玉痘疹》卷七

6《痘科金镜赋》卷六

6.1方名

凉血解毒汤

6.2组成

当归1钱1分,白芷5分,升麻4分,紫草1钱5分,红花1钱,赤芍1钱,桔梗8分,连翘1钱。

6.3主治

女人非经期出痘发热时而血忽至。

6.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20根,水煎服。

6.5用药禁忌

重身者禁之。

7《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7.1方名

凉血解毒汤

7.2凉血解毒汤的别名

凉血地黄汤

7.3组成

当归、生地黄、牛蒡子、红花、木通、赤芍、牡丹皮、连翘、桔梗。

7.4主治

痘疮血热毒盛。

7.5附注

凉血地黄汤(《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8《治痘全书》卷十三

8.1方名

凉血解毒汤

8.2组成

当归、麦冬、白芷、紫草、升麻、生地、桔梗、人参、连翘、红花、甘草、牛蒡子。

8.3主治

妇人非经期出痘,发热时而血忽至。

8.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20根。

9《金鉴》卷五十六

9.1方名

凉血解毒汤

9.2组成

当归、生地黄、紫草、丹皮、红花、连翘(去心)、白芷、川黄连、甘草(生)、桔梗。

9.3主治

痘至结痂之后,毒热郁于血分,当落不落,干燥不润,根色红艳,渴欲饮冷,烦急不宁。

9.4凉血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为引,水煎服。

古籍中的凉血解毒汤 《痘疹心法要诀》:[卷二痘形并证治门]血泡 痘夹血泡因肺热,或紫或赤微甚别,内服凉血解毒汤,外用针刺出恶血。【注】痘当起胀时,忽有小泡夹痘而出...

《医宗金鉴》:[卷五面部吉凶论]血泡 文:102痘夹血泡因肺热,或紫或赤微甚别内服凉血解毒汤,外用针刺出恶血。[注]痘当起胀时,忽有小泡...

《医宗金鉴》:[卷五痘疹心法要诀]结痂落痂证治 热盛也,白而凹陷,乃气血虚也,治者须详辨之%凉血解毒汤结痂干燥不润泽,难落须知血分热,凉血解毒归地...

《痘疹心法要诀》:[卷一]结痂落痂证治 热盛也。白而凹陷,乃气血虚也。治者须详辨之。凉血解毒汤结痂干燥不润泽,难落须知血分热,凉血解毒归地...

《痘疹心法要诀》:[卷三痘中杂证(上)]烦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96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