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橘杏丸、润肠橘香丸
处方 : 橘皮4两,杏仁1两2钱(半熟者)。
制法 :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大便秘。
用法用量 : 橘杏丸(《魏氏家藏方》卷二)、润肠橘香丸(《御药院方》卷七)。
摘录 : 《鸡峰》卷十三
可以用四豆饮治疗。
黄豆二十粒(而不是50,50是口里有疹子时单独用的),黑豆、绿豆、白饭豆(就是眉豆)各十五粒煎服。此为治小儿发热病的第一要方。
时令病的小儿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正常为顺,不及为逆。正常之脉,右较左盛;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疏泄正常证状为发热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闻雷,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惟身体阳虚之小儿,则偶有不及之证。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自然热平身安,不生他变而愈。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至起雾。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于土面,木气失根,来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发生。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方用巴戟天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疹出即回,与疹闷难出,为肝肾阳虚,疏泄无力。疹出成片,为肝肾阳虚,阳散不回。故巴戟天四豆饮即愈也。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因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亦宜避去白术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诚麻疹虚证之要药,桂附地黄丸亦可酌用。盖右脉微小者,为火土之败,左右脉皆微小者,亦脾肾阳虚,故桂附地黄丸相宜。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天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保元汤,详下文,疹已退热已平,已无木气的关系,故可补其气血也。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痊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疹病乃木气疏泄之病,肾气乃木气之根耳。预防亦宜服之。
麻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此为一切药所不能及,食品中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恰合机宜之方,多服可也。
麻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伤寒论》厥阴风木病用乌梅丸,厥阴病必吐虫也。麻疹病多在春令,厥阴风木之时也。惟麻疹病乃宇宙与人身整个气化根本动摇之病,再经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本气之病,防害他经,极难用药。故惟豆类和平适当。此乃经过多少困难,然后选得此方,经验多人,无不见效。然亦根据儿病本气病的原理之功耳。如以胎毒热毒为原理为根据,不能选得此方也。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疹子忌凉药,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所以疏泄正常,只须顾中宫,和木气。疏泄不及,则当补其根本,使之遂其疏泄之气。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认疹子是胃热胎毒,所以要将他发散出来,并且要用凉药清毒。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疹出之后,医家病家都用扫毒药,疹出之后,木火之气疏泄已伤,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以败脾胃,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以动木热而伤肺阴,致热气入肺而成肺痈,或热气入目而成目疾等患。麻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详古方下篇肾气丸后。
小儿之疹子,即大人温病之汗。荣卫足则出汗,荣卫虚则出疹。木气中的火力多,则疹子成颗粒而色红。木气中的火力少,则疹子不成颗粒色红不足而成麻点,隐隐不明。麻者荣卫之败也。来复之机,随时皆有,凡疹病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即愈。
西藏地方,小儿不病麻疹猩红热。因西藏地方雪大冰厚,大气中阳气封藏于土下水中,特别充足,木气根本深固,不妄动而疏泄之故。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因饭豆养中养木利水,兼补土伤津之故。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
巴戟天四豆饮。如脉法不精辩证不明,误用巴戟天,致将木火补起,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麻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天之证乃多。此点切不可忽。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天证也。如麻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苔,此为胃间原有积热。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栀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山药亦不可用。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亦与温病误服桂枝,下咽即死之理相同。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以治咳嗽。用之病必加重。因皆木气疏泄偏胜,金气收敛衰退之病。金气收敛衰退,再遇降肺疏肺之药,肺气更衰,疏泄更加,咳必更甚,中气更坏之故。只须养木气平疏泄,木气一和,即不疏泄上冲,肺气自降,咳自能止,不可忽也。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麻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凉药忌服。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因烧热至于唇焦舌干,此上部津液干枯之故。黄豆极能滋润上焦各部津液,又能养中养木,故其效无比。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麻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涕泪俱无,热加聋哑,烦躁不宁,睡则警惕,食则吐出,脉转细涩,遂成木气拔根,热并肺家之险症。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此巴戟天将木气的根气回复之功,与黄豆润肺养中和木之功,相助为理之效也。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干咳无痰,此木气上冲,金气失敛的现象。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有疹者出亦顺利。白菜心润降肺气,黄豆滋养木气也。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皆可就愈。皆木火之气冲入金气,不得出来故也。简括言之,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天黄豆饮,以救之。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愈后自汗大虚,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党参一钱黄芪白术炙草当归干姜巴戟天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麻疹的整个治法备矣。无须四豆饮亦可。
四豆饮治疗疹病
时令病的小儿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正常为顺,不及为逆。正常之脉,右较左盛;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疏泄正常证状为发热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闻雷,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惟身体阳虚之小儿,则偶有不及之证。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自然热平身安,不生他变而愈。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至起雾。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于土面,木气失根,来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发生。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方用巴戟天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疹出即回,与疹闷难出,为肝肾阳虚,疏泄无力。疹出成片,为肝肾阳虚,阳散不回。故巴戟天四豆饮即愈也。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因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亦宜避去白术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诚麻疹虚证之要药,桂附地黄丸亦可酌用。盖右脉微小者,为火土之败,左右脉皆微小者,亦脾肾阳虚,故桂附地黄丸相宜。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天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保元汤,详下文,疹已退热已平,已无木气的关系,故可补其气血也。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痊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疹病乃木气疏泄之病,肾气乃木气之根耳。预防亦宜服之。
麻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此为一切药所不能及,食品中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恰合机宜之方,多服可也。
麻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伤寒论》厥阴风木病用乌梅丸,厥阴病必吐虫也。麻疹病多在春令,厥阴风木之时也。惟麻疹病乃宇宙与人身整个气化根本动摇之病,再经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本气之病,防害他经,极难用药。故惟豆类和平适当。此乃经过多少困难,然后选得此方,经验多人,无不见效。然亦根据儿病本气病的原理之功耳。如以胎毒热毒为原理为根据,不能选得此方也。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疹子忌凉药,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所以疏泄正常,只须顾中宫,和木气。疏泄不及,则当补其根本,使之遂其疏泄之气。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认疹子是胃热胎毒,所以要将他发散出来,并且要用凉药清毒。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疹出之后,医家病家都用扫毒药,疹出之后,木火之气疏泄已伤,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以败脾胃,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以动木热而伤肺阴,致热气入肺而成肺痈,或热气入目而成目疾等患。麻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详古方下篇肾气丸后。
小儿之疹子,即大人温病之汗。荣卫足则出汗,荣卫虚则出疹。木气中的火力多,则疹子成颗粒而色红。木气中的火力少,则疹子不成颗粒色红不足而成麻点,隐隐不明。麻者荣卫之败也。来复之机,随时皆有,凡疹病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即愈。
西藏地方,小儿不病麻疹猩红热。因西藏地方雪大冰厚,大气中阳气封藏于土下水中,特别充足,木气根本深固,不妄动而疏泄之故。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因饭豆养中养木利水,兼补土伤津之故。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
巴戟天四豆饮。如脉法不精辩证不明,误用巴戟天,致将木火补起,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麻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天之证乃多。此点切不可忽。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天证也。如麻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苔,此为胃间原有积热。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栀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山药亦不可用。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亦与温病误服桂枝,下咽即死之理相同。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以治咳嗽。用之病必加重。因皆木气疏泄偏胜,金气收敛衰退之病。金气收敛衰退,再遇降肺疏肺之药,肺气更衰,疏泄更加,咳必更甚,中气更坏之故。只须养木气平疏泄,木气一和,即不疏泄上冲,肺气自降,咳自能止,不可忽也。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麻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凉药忌服。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因烧热至于唇焦舌干,此上部津液干枯之故。黄豆极能滋润上焦各部津液,又能养中养木,故其效无比。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麻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涕泪俱无,热加聋哑,烦躁不宁,睡则警惕,食则吐出,脉转细涩,遂成木气拔根,热并肺家之险症。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此巴戟天将木气的根气回复之功,与黄豆润肺养中和木之功,相助为理之效也。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干咳无痰,此木气上冲,金气失敛的现象。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有疹者出亦顺利。白菜心润降肺气,黄豆滋养木气也。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皆可就愈。皆木火之气冲入金气,不得出来故也。简括言之,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天黄豆饮,以救之。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愈后自汗大虚,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党参一钱黄芪白术炙草当归干姜巴戟天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麻疹的整个治法备矣。无须四豆饮亦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88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橘皮木香散
下一篇: 橘皮枳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