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既济丹

中医世家 2023-05-18 05:27:53

既济丹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卫生家宝方》:既济丹

处方 :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焙干)泽泻 桑螵蛸(蜜炙)海螵蛸(蜜炙)牡蛎(煅)龙骨黄连(去须)远志(去心)鸡膍胵(炒)各30克

制法 :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 滋肾清心,涩精止遗。治肾虚水火不济,白浊遗精,腰脚无力,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腹时用灯心、枣汤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卫生家宝方》

《摄生众妙方》卷九:既济丹

处方 : 干姜 黄连各等分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治口疮。

用法用量 : 搽患处。

摘录 : 《摄生众妙方》卷九

《传信适用方》卷二:既济丹

处方 : 朱砂1两,附子4个(每个重6钱以上。去皮脐,生,各切下顶,剜空心,中安朱砂在内,以前顶子盖定,用线扎),木瓜(大者)2个(去皮瓤,切开顶,入朱砂附子4个在内,以木瓜原顶子盖之,线扎定,烂蒸讫,取出附子,切作片,焙干为末。辰砂别研细。木瓜研如膏),鹿茸2两(作片,酥炙),当归(洗,焙)1两,远志2两(去心,焙干),菟丝子(水掏,酒浸,烂研成膏,焙干为末)1两半,柏子仁(别研)1两,沉香1两,杜仲(去粗皮)1两半(酒浸1宿),巴戟(去心)1两,肉苁蓉(切细,酒浸1宿,焙)1两,黄耆(蜜炙)1两,五味子(去皮)1两半,牛膝(去苗,锉,酒浸,干)1两,石斛(去苗,酒浸1宿,干)1两。

制法 : 上为细末,用茯神、干山药各1两,为细末,酒煮作糊,同木瓜膏及诸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令水火既济,久服秘精益神,永无膏淋、白浊、遗精之患。主诸虚不足,膀胱肾经痼败,阴阳不交,致生诸病。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温酒或菖蒲盐汤送下亦可。

摘录 : 《传信适用方》卷二

《百一》卷四:既济丹

处方 : 嫩鹿茸3两(酥炙),牛膝(酒浸1宿)1两半,肉苁蓉(酒浸1宿)1两半,熟干地黄(酒浸,蒸)1两半,当归(去芦,酒浸1宿)1两半,柏子仁(别研入)1两半,枸杞子(酒浸1宿)1两半,酸枣仁(微炒,别研)1两半,沉香(别研)1两半,山药(炒)1两半,远志(用甘草半两煮,去甘草不用)1两半,茯神1两半,附子2两半(炮,去皮脐)。

制法 : 上焙干,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升降水火,育神益血,久服延年,令人不老。主

用法用量 : 每服50-60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送下。

摘录 : 《百一》卷四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卫生家宝》:既济丹

处方 : 天门冬(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干)1两,泽泻1两,桑螵蛸(蜜炙)1两,海螵蛸(蜜炙)1两,牡蛎(煅)1两,龙骨1两,黄连(去须)1两,远志(去心)1两,鸡膍胵(炒)1两。

制法 :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 : 水火不济,肾虚不能摄精,心有所感,白浊遗精,虚败不禁,腰脚无力,日渐羸弱。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灯心或枣汤送下,1日3次。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一七引《卫生家宝》

《孙氏医案》卷一:既济丹

处方 : 鹿角霜2两,当归2两,白茯苓2两,石菖蒲1两5钱,远志1两5钱,龙骨1两,白石脂1两,益智仁5钱。

制法 : 上为末,干山药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妇女久患白带,变为白崩。

用法用量 : 每服70-8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 : 《孙氏医案》卷一

《解围元薮》卷四:既济丹

处方 : 白砒2钱(绿豆腐煮半日),人中白6两(醋煅7次),明雄黄5钱,朱砂4钱。

制法 : 上为末。

功能主治 : 三十六种危恶大疯。

用法用量 : 每服半分,空心以大黄、黑牵牛各5分煎汤送下。7日后追出异虫,从大便出,用荆芥汤洗澡,则虫皆坠缸底;如身上觉痒,用白及煎汤服药,经14日,则面黑肿皆退。

摘录 : 《解围元薮》卷四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经效济世方》:既济丹

处方 : 附子1两(炮,去皮,炒),朱砂半两。

制法 : 上为末,以半夏面末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 疟疾。

用法用量 : 疟发日,面东取气1口,以井花水吞下1丸,默想药至丹田。

摘录 : 《普济方》卷一九七引《经效济世方》

《朱氏集验方》卷八:既济丹

处方 : 灵砂1两,阳起石(煅)1两,钟乳粉1两,磁石(煅)1两,鹿茸1两,茯神1两,沉香半两,朱砂1钱(为衣)。

制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 心肾不交。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枣汤送下。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八

雍正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雍正的死,雍正朝的《起居注》是这样记载的:雍正十三年这年的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在八月十八日那天他与大臣们商量处理少数民族的一些事情,二十日他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二十一日仍然正常的办公。但是到了二十二日他却突然得了病,当天晚上,朝中的重要大臣们都被匆匆忙忙的被召入他的寝宫,这时已经是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布传位给儿子乾隆。第二天,58岁的雍正就在圆明园咽下了他的最后一口气。对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只有如此简单的记载,也没有说明任何原因。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 另外,有的历史学家曾经推论,雍正是突然中风死去的,虽然推论有一定的道理,但尚未拿出特别有说服力的证据。那么,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历史学家们近年来对清宫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极大。炼丹是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为的是长生不老。丹药,也就是他们常说的仙丹,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据了解道士们是用铅砂、硫黄、水银等天然矿物做原料,用炉鼎烧炼制成丹药的。雍正在没当皇帝的时候,对丹药就产生了兴趣。当上皇帝以后,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紫阳真人”。雍正特别赞赏张伯端发明了金丹要领。至少从雍正四年起,雍正就经常吃道士炼制的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从他对田文镜奏折的批语中,可以知道他感觉服后有效,还把丹药作为礼品赏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一些受他宠爱的大臣。雍正八年春,雍正闹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他命令内外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精于修炼的术士。这是雍正当时亲手写给各省总督、巡抚的谕令,每份内容完全一样。皇帝给各地官员的谕旨,如果内容文字相同,通常都是由负责抄录的大臣代笔,惟独这份谕旨,全是雍正皇帝用朱砂一笔一笔,一份一份亲自书写的,现今保存下来的就有15份,足见他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浙江总督李卫,接到谕旨后立即向雍正皇帝秘密奏报,说民间传闻河南道士贾士芳有神仙之称,特推荐此人进京为皇上治病。 雍正得知这一消息,马上命令主管河南山东两省政府的总督田文镜派专人送贾士芳进京。贾士芳进宫初期,雍正还觉得治疗挺见效,可是后来渐渐发现,贾士芳用按摩、咒语等方术控制了自己的健康,他想让雍正舒服就舒服,想让雍正难受果然就难受。于是,下令将贾道士斩首,罪名是:贾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术。雍正虽然杀了贾士芳,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从闹病到死去,大约五年时间。这当中雍正一直频繁地参加道教活动。雍正在苏州给道士还定做了法衣,一次就是60件。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雍正当年穿道教服装的画像。所有这些都说明雍正确实信奉道教。雍正如此尊崇道教,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治病驱邪”。就在雍正大搞道教活动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就开始升火炼丹。清宫《活计档》,是清宫专门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这里面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炼丹的记载,是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十二月有三条。在雍正八年到十三年的内务府《活计档》中,有关雍正炼丹的记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根据专家统计,在这五年间,雍正先后157次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在这期间,光为炼丹用的煤炭就有234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当时在圆明园内为雍正皇帝炼丹的道士有好几个,其中主要的有一个叫张太虚、还有一个叫王定乾。这些道士在圆明园里炼丹没有辜负雍正皇帝的期望,真的炼出了一炉又一炉所谓的金丹大药。 雍正吃了道士们炼制的丹药,自我感觉良好,所以他不但自己吃丹药,而且还拿出一部分赏赐给出征打仗的将士和一些关信官员。雍正皇帝赏赐丹药的记载,在清代档案中,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在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皇帝曾经两次赏发“丹药”。这些档案,多次使用了“丹药”二字,“丹药”二字,明白无误地载入了清宫档案中。而且雍正传旨的时间,“丹药”赏给谁,怎样包装都写得清清楚楚。特别要注意的是,两次赏赐旨意都是从圆明园来的帖子传发,又是内务府总管海望亲手交出。由此可知,这些御赐“丹药”,就是在圆明园的御用炼丹炉里炼制的。 因为,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有毒性的,对大脑和五脏侵害相当地大。在现代生活中,环保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严格控制,并尽量降低这些物质在生活环境中的含量。从这个角度上讲,所谓可以长生的丹药和害人的毒药简直没有什么两样。

七珍丸简介

目录1拼音2七珍丸药典标准 2.1品名2.2处方2.3制法2.4性状2.5鉴别2.6检查2.7功能与主治2.8用法与用量2.9规格2.10贮藏2.11版本 3《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博济》之七珍丸 3.1七珍丸的别名3.2组成3.3功效3.4主治3.5七珍丸的用法用量3.6制备方法3.7附注 4《直指小儿》卷二之七珍丸 4.1组成4.2主治4.3七珍丸的用法用量4.4制备方法4.5附注 5《普济方》卷三三二之七珍丸 5.1组成5.2功效5.3主治5.4七珍丸的用法用量5.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七珍丸 1拼音 qī zhēn wán

2七珍丸药典标准

2.1品名

七珍丸

Qizhen Wan

2.2处方

炒僵蚕160g、全蝎160g、人工麝香16g、朱砂80g、雄黄80g、胆南星80g、天竺黄80g、巴豆霜32g、寒食曲160g

2.3制法

以上九味,除人工麝香、巴豆霜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僵蚕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人工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适量朱砂作包衣用)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即得。

2.4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浓郁,味辣、微苦。

2.5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块片无色透明,边缘多平直,有棱角,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天竺黄)。草酸钙簇晶直径8~24μm,存在于类圆形薄壁细胞中(巴豆霜)。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僵蚕)。体壁碎片淡黄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全蝎)。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雄黄)。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朱砂)。

2.6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功能与主治

定惊豁痰,消积通便。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躁,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

2.8用法与用量

口服。小儿三至四个月,一次3丸;五至六个月,一次4~5丸;周岁,一次6~7丸,一日1~2次;周岁以上及体实者酌加用量,或遵医嘱。

2.9规格

每200丸重3g

2.10贮藏

密封。

2.11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博济》之七珍丸

3.1七珍丸的别名

四神煎、草四神煎

3.2组成

肉苁蓉半斤(细切,酒煮,烂研成膏),补骨脂(炒)2两,巴戟天(去心)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1两,胡桃仁(研)1两。

3.3功效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博济》之七珍丸具有补真益气,壮腰膝,进饮食之功效。

3.4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博济》之七珍丸主治小便白淫。

3.5七珍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热酒化下,日3服。

3.6制备方法

上将后6味捣研成末,与苁蓉膏同研匀,更入炼蜜捣300500百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3.7附注

四神煎(原书同卷)、草四神煎(《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4《直指小儿》卷二之七珍丸

4.1组成

细辛1钱半,川灵脂1钱半,直僵蚕(炒)1钱半,白附子1钱,朱砂半钱,全蝎4个(焙)。

4.2主治

《直指小儿》卷二之七珍丸主治诸风,顽痰壅盛。

4.3七珍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姜汤送下。

4.4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大南星生为末,煮糊为丸,如麻子大。

4.5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七珍丹”。

5《普济方》卷三三二之七珍丸

5.1组成

斑蝥(炒)、水蛭(炒)、虻虫(炒)、干漆(炒)、当归(酒浸)、桃仁、苏木。

5.2功效

《普济方》卷三三二之七珍丸具有行气血之功效。

5.3主治

《普济方》卷三三二之七珍丸主治月水不调。

5.4七珍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空心酒送下。

5.5制备方法

上多用醋煎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七珍丸 《婴童百问》:[卷之二]慢惊第十六问 ,神宝既济丹、礞石散;虚甚不可下痰者,灵脂丸、七珍丸。如脑、麝、巴霜寒凉通关利肠之辈,一切禁止。如...

《普济方》:[卷二百十九诸虚门]补壮元阳 净各半两)齿嚼破。温十丸。米谷不草四神煎(一名七珍丸出圣济总录)补真元。壮腰膝。进饮食。秘精益气。...

《普济方》:[卷三百三十二妇人诸疾门]月水不调 各半两)细辛防风芫花(去土醇醋炒黄黑色)川芎(七珍丸行气血。斑蝥(炒)水蛭(炒)虻虫(炒)干漆(炒...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白淫(附论) 出。思想为淫。房室太甚。则固者摇矣。故淫溢不方七珍丸(王氏博济方)补真益气。壮腰膝。进饮食。治小儿...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二]白淫

雍正是怎么死的?

有很多种说法
1,刺杀说,据说雍正是江湖高手吕四娘(为报文字狱之仇,可在百度收索)所杀,尸首不存,为顾及王室颜面,宫中传暴病身亡,镶以金头葬之。
2,自杀说,传说雍正在做亲王时在江南认识一女子并珠胎暗结,生下一女名叫(乔引娣,可在百度收索),女儿后来被十四弟娶做小妾,再后来雍正看她长得像以前的情人而带入宫中做妃子。最后真相揭晓,雍正羞愧自杀。
3,索命说,相传雍正性格暴躁,杀人无数,其中包括兄弟,后来晚上做梦被厉鬼索命,惊吓而亡。
4,暴病说,据史书记载,公元一七三五年八月二十日,雍正还在处理政务,晚上得病,次日凌晨死亡。宫中传出雍正暴病身亡,由此记入历史,但后人纷纷猜测。

至于楼上说的《被宫女杨金英缢死》是明朝的壬寅宫变,和雍正没关系。中风也不会那么快死,可排除。

雍正帝是好皇帝吗,为什么

他接手康熙的皇位时,国库空虚,贪官污吏横行,那个时候太平盛世已经衰落了.同样嘉庆接手乾隆的皇位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但是即使嘉庆还没收了当时的世界首富和珅的家产也是让清朝继续走向衰落.而雍正呢?

雍正整顿吏治,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和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说"雍正一朝,无官不清"是对雍正治理国家的公正评价.改土归流也是雍正的一大功绩,然而可惜的是很多历史书,即使是我们的教科书也没有明确说是雍正的功绩,只是说"康熙以后".摊丁入亩也是雍正的重要功绩.这个高3的教科书上都会提到~.还有密折制度,严防官员的贪污腐败.还有废除贱籍,老农顶戴,八旗改制,平定青海西藏叛乱等功绩.促使了国家有衰弱转为昌盛,稳定了国家政局,促进了民族融合..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由于他站在反对利益集团的前端大力改革,所以被那些利益集团妖魔化了,以至于严重影响到了今人对他的认知.如果没有雍正的作为就不会有乾隆的盛世.

然而唐太宗李世民杀光兄来争夺皇位,甚至逼迫父亲退位.鲜少听到有人说唐太宗的不是.雍正只是和大多君王一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杀不安定的兄弟.而且雍正在即位之初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给兄弟升官加爵.却和唐太宗有不一样的名声.

很多人觉得雍正城府极深,但是雍正的性格并不是天生就很能忍的, 雍正的性格是情绪化的,急噪的.康熙也批评过雍正性格急燥.所以雍正就把"戒急用忍"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并且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子发现自己的缺点很难的,更难得的是用了很多年去改正.如果太子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如果他能改正的话,康熙朝也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故事.如果大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的话,并且改的话.也不至于把机会给不起眼的雍正!
大阿哥在太子被废的时候,直接向康熙表示:假如父皇想让太子死掉,而又怕天下人说闲话的话,他可以代替父皇动手.在被康熙指责以后,还想谋划巫术.最后被康熙圈禁.

八阿哥仁爱好礼,很得人心.八阿哥摆脱母亲的影响力争上游,是了不起的.但是他并不讨康熙的喜欢.康熙认为八阿哥:"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之言,大背臣道,雇人谋杀胤乃,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因不得立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凶险百倍于二阿哥."并且与八阿哥断绝"父子之恩".八阿哥与康熙快到了反目的地步.一次康熙出塞狩猎回京,八阿哥非但不恭迎,反而派太监送2只快要死的老鹰,表示对康熙狩猎的蔑视,在康熙47年八阿哥就被锁拿.
十四阿哥在八阿哥被锁拿的时候,拼命求情,康熙当然明白十四阿哥也是八阿哥党的,气的康熙要当场杀了十四阿哥.后来十四阿哥又学八阿哥广泛联络人世,谋取储位,然而康熙最恨的就是结党.最后康熙把十四阿哥派到西北出征,远离京师.康熙年时以高,不可能立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

服雍正韬光养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高,能忍.雍正的韬光养晦使他成功的做到了"热爱手足,诚孝父皇".在太子被废的时候,是雍正站出来为太子求情.也许是他看到了太子还有复位的希望,又也许是他想表现出爱兄弟的样子,也许2者都有.总之,在当时只有雍正站出来替太子说话.就算是作秀,也作的很成功.这个作秀说的轻松,但是一做那么多年,而且做的不露声色.隐忍的级别是练到很高的地步了.

没有一个皇室的城府不深,不然是无法在官场存活的.尤其是皇帝,单纯的皇帝只能亡国.
没有一个皇帝没有杀过人,没有一个皇帝不杀对皇位有威胁的人,就连康熙也会圈禁自己最爱的儿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84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