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接骨膏

中医世家 2023-05-18 02:02:26

接骨膏

《中医外伤科学》:接骨膏

处方 : 五加皮30g,乳香15g,没药15g,土鳖15g,骨碎补15g,白及15g。

制法 : 上为细末,蜂蜜或白酒调成糊状。

功能主治 : 接骨、活血、止痛。主骨折损伤。

用法用量 : 外敷。

摘录 : 《中医外伤科学》

《圣惠》卷六十七:接骨膏

处方 : 猕猴项骨2两,水獭骨1两,猫儿项骨2两,龟壳2两。

制法 : 上为细末,入瓶子内,不得透气,入腽肭脐末半两。

功能主治 : 踠折伤筋损骨,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每用2钱,以小黄米粥相和,摊在油单子上,裹伤折处,3日1易。

摘录 : 《圣惠》卷六十七

《普济方》卷三一○引《圣惠》:接骨膏

处方 : 续断1两,桂心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及1两,白敛1两,当归1两(切、焙),桑根白皮1两(锉),独活1两(去芦头),黑狗脊背(烧灰用)1两,黄米(炒)3合。

制法 : 上为末,或打扑闪肭,及骨折碎,用药末3钱,酒半钱,白面、生姜自然汁少许,同以慢火熬成膏。

功能主治 : 定疼痛。主一切打扑、驴伤、马坠脱臼折。

用法用量 : 摊帛上贴之,3日1换,用米沙木篦子、绵绳夹缚。夏月柳枝子5条夹缚,虽紧不妨。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一○引《圣惠》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接骨膏

处方 : 嫩细柳条(量所用长短截)数10条。

功能主治 : 手脚骨折。

用法用量 : 以线穿成帘,裹于损折处,缠一遭,就线头系定,又用好皮纸1长条,量柳帘高下裁剪,即于纸上摊溶黄蜡,匀掺肉桂末在蜡上,厚半米许,即于帘子上缠药纸3-4重,上用帛子、软物缠缚扎定。其痛渐止,骨渐相接,即获平复。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医说》卷七:接骨膏

处方 : 绿豆粉。

制法 : 于新铁铫内炒令真紫色,漩汲井水调成稀膏。

功能主治 : 折足。

用法用量 : 厚敷损处,须教遍满,贴以白纸,将杉木缚定。

摘录 : 《医说》卷七

《普济方》卷三○九:接骨膏

处方 : 官桂1两,没药1两,干姜1两,龙骨1两,白芷2钱,川山甲2钱,乳香、接骨草不拘多少,酒2碗,肥角72个(捣碎取汁5碗),醋2钱。

制法 : 上除没药、乳香另研为细末,余药同为末,时醋、肥皂同煎,文武火煎3遍,候滚去火,少停再燃,候心滚又去火,如是3遍,方下众药成膏。

功能主治 : 攧折手足,兼治疼痛。

用法用量 : 掩贴患处,如燥则用姜汁和酒调膏再贴。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九

《普济方》卷三一五:接骨膏

处方 : 赤小豆3合,草乌头2两,天南星1两,生白姜1两,白蔹1两,桂1两,黄丹1钱。

制法 : 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调膏。

功能主治 : 攧扑伤折。

用法用量 : 贴患处。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一五

《接骨入骱全书》:接骨膏

处方 : 川乌1两,草乌1两,羌活1两,独活1两,穿山甲1两,防风1两,荆芥1两,大黄1两,黄芩1两,黄柏1两,蛇蜕半条,角针1两,管仲1两,元武版1两,连翘1两,五倍子5钱,蝉蜕1两,蜈蚣5条,甘草节5钱,桔梗5钱,当归1两,川芎1两,赤芍1两,杜仲1两,白芷1两,金银花1两,姜蚕1两。

制法 : 上用真豆油5斤,渐下诸药,煎至滴水不散,候药枯,滤去滓,将东丹二包炒紫色,至以筛,渐入调匀,滴入水内,看老嫩,再将没药、乳香各5钱、樟冰1两,蟾酥3钱略蒸调匀,至半个时辰,倾入上药内,逐渐隔水去火气,听候摊用。

功能主治 : 跌打损伤,脱臼损折。

用法用量 : 每用1膏重4钱,再加麝香3分尤妙。如用布摊,用前数,如用纸摊,只用2钱。

摘录 : 《接骨入骱全书》

《理瀹》引《福本集灵》:接骨膏

处方 : 川乌、草乌、大黄、当归、生地、红花、大戟、芫花、甘遂、甘草、刘寄奴、紫荆皮、灵脂、地鳖虫、雄鼠粪、上肉桂、山甲、发团、野麻根、麻油2斤半,桐油24两(熬),乳香1两,没药1两,血竭1两,阿魏1两,桃枝49寸,柳枝49寸,槐枝49寸,桑枝49寸。

制法 : 上用麻油、桐油熬,地鳖虫、闹羊花收膏。

功能主治 : 骨折。

摘录 : 《理瀹》引《福本集灵》

《青囊秘传》:接骨膏

处方 : 葱白4两,桃仁2两,申姜4两,归尾2两,五加皮2两,赤芍1两,白芥子5钱,樟冰5钱。

制法 : 上药人锅内煎熟,和麦粉调成膏。

功能主治 : 接骨。主

用法用量 : 包伤处,半月痊愈。

摘录 : 《青囊秘传》

《摄生众妙方》卷九:接骨膏

别名 : 当归合气散、接骨丹

处方 : 当归1两半,川芎1两,乳香5钱,没药1两,广木香2钱,川乌8钱(火煨),骨碎补1两,古老钱7个(酒浸7次),黄香1斤,油3两(熬熟下药)。

制法 : 上为末,和油成膏。

功能主治 : 骨碎依旧,筋断续而复初。主

用法用量 : 当归合气散(原书同卷)、接骨丹(《济阳纲目》卷八十六)。

摘录 : 《摄生众妙方》卷九

《普济方》卷三○九:接骨膏

处方 : 乌鱼骨(烧烟尽),木鳖子(去皮油)1两,白及1钱,白敛1两。

制法 : 上为细末,新汲水调为膏。摊夹纸上贴损处,上用竹片夹定。内服:乳香、没药、自然铜各等分,古老铜钱1钱,(烧赤,醋淬7次,酥为度),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 折伤。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温酒调下。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九

石良道的石良道接骨膏药

运用正骨手法使骨折复位后内外兼顾、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强筋健骨,修复体内气血、从根本上治疗骨伤的药贴。石良道中医在多年诊疗骨伤的实践中,善于明辨病理,认为筋骨受伤主要症结在于气血,需骨伤与气血兼治。经无数次的改进终于形成治疗骨伤的精妙良方。石良道接骨膏药选料优良,处方精妙,由二十多味中药熬制而成,如熬制膏药的葱油要先熬成膏状油质,丹按季下料,熟练掌握火候。药料待油熬至滴水成珠时方可拌入,收膏时趁热洒水入锅。特别是一年四季不同火候的把握,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感悟。

膝盖骨折七周贴接骨膏药有用吗

你的情况看,主要是膝盖骨折七周了,会出现了膝盖部位的肿胀,疼痛,是可以外贴接骨膏治疗的,对疾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另外需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口服活血止痛胶囊治疗的。骨折后需要多休息,不能过多的走路,这样就可以逐渐恢复的,需要服用骨肽片,碳酸钙D3片,可以吃些排骨汤,虾米,瘦肉,鸡蛋等食物,对疾病的治疗是有帮助的。

膏药的史料记载

膏,顾名思义,就是粘稠之物。膏剂是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半流体的一类剂型。由药物和基质两个部分组成(也有不用基质的)。缪希雍《炮炙大法》说:“膏者,熬成稠膏也”;龚云林《寿世保元》:“膏者胶也”;都反映了膏剂的形态。
膏剂是祖国医学的一类古老剂型,其渊源久远。早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羯羊脂,用于涂搽皮肤以防皲裂,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膏药;《黄帝内经》中记述了“豕膏”,“痈发于嗌中……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涂以豕膏,六日已。”《内经至真要大论》:“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度。”其中所指的“摩之、薄之都是后代膏药的滥觞”。南北朝时称膏剂为“膏方”或“薄”。唐代也有“摩膏”的称谓。明清时代将唐代的“煎”改称为“膏滋”或“膏”,并纳入了膏剂的范畴。这样,膏剂的品种更加丰富了。随着历史的发展,膏剂的用途逐渐扩大,不但治外病用膏,治内病也用膏。清吴师机《理沦骈文》,对膏剂的方药、应用和制备工艺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创造出了白膏药、松香膏药等膏剂类型。随着透皮给药系统(TDDS)的研究迅速发展,外用膏剂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阔。
膏剂作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稠度,故而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优点。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祛腐,止痛生肌并遮风护肉之类,其膏宜轻薄日换。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外用膏药古称薄贴。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植物油内,浸泡一定时间,入锅煎熬,等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的铅丹,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后放丹)。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去火毒。待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处体表皮肤即可。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关节疼痛,僵直,深部肌肉酸困,肌肤麻木,深部脓肿,骨折,伤筋等症。取其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之作用,如万应膏、接骨膏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疮疡诸疾,具有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护疮口等作用,如太乙膏、独角莲膏、阳和解凝膏、冲和膏等。
膏药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医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膏药之优劣,疗效是根本。膏药属于外治,从而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再加上疗效确切,受到了群众广泛欢迎。清代的徐大椿曰:“汤药不足尽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活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膏药中的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而传统的注射及口服疗法除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病人不易接受外,这些方法都易使药物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及肠道破坏,而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少之甚微,所以用药量极大,并且疗效极差。而膏药的外治疗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使药效数倍提高,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80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