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姜桂苓砂汤

中医世家 2023-05-17 18:48:51

姜桂苓砂汤

处方 : 茯苓3钱,甘草2钱,干姜3钱,桂枝3钱,芍药3钱,砂仁1钱。

功能主治 : 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 : 煎大半杯,入砂仁末,温服。

摘录 : 《四圣心源》卷十

“痰多致病,湿邪生疾”——用强心温肺法可治疗多种疾病


I导读: “用药四味,平平无奇,但其理甚深。组合之后,既能扶阳强心温肺,又能宣通表里,交通上下。本方之效能,在于使上中下及人体内外得以一致,符合机体的统一性。”

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运用

作者/戴丽三


姜桂苓半汤系由生姜、桂枝、法半夏、茯苓四药组合而成。


本方取材于清朝郑钦安姜桂汤和局方二陈汤。前者见于《医理真传》“鼻流清涕不止”条,原治上焦阳虚而致鼻流清涕不止;后者乃一切痰饮为患之总方。方中夏、苓二味,功能燥湿健脾、化痰止呕,中医有“痰生百病,湿生灾”之语。取二方之长融为一方,用治心阳不足或心肺阳虚所致诸证,以及升降失调、上下不通等,或因心肺阳虚导致中焦寒湿、肝胃虚寒等,皆可运用。经临床四十余年之实践证明,功效卓著。


心肺同居胸中,“胸为清阳之腑”,受不得任何寒浊之气,脏虽属阴,其用在阳。“心者血,肺者气”,气血的运行,全靠心肺阳气的推动,寒则凝,温则通。故寒邪上逆,气血阻滞,则心肺之阳被遏,以至出现上焦虚寒之症,如胸痛、咳逆短气、畏寒肢冷、面唇青紫等。心肺阳虚,包括心肺气虚,但有时以心阳虚明显,有时以心肺阳虚并见。心肺阳虚可由本身病变引起,亦可由其他脏腑病变导致。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人身百病千端,无不关乎气血。明乎此,通过调理心肺阳气,温通气血,则可治疗多种疾病。


按照上述理论,本方以生姜、桂枝为君药。生姜性温,黄坤载谓“入肺胃而驱浊,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排胃里之壅遏,善通鼻塞,最止腹痛,调和脏腑,宣达荣卫,行经之要品,发表之良药”。又谓:“生姜疏利通达,下行肺胃而降浊阴,善止呕哕而扫瘀腐,清官除道穴力最为迅捷。”


桂枝辛甘而温,《本经》称其“治上气咳逆”,张锡纯渭:“通阳化气,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中之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之类),散邪气(如风寒之类)……诸家本草,鲜有言其能降逆气者,是用桂枝而弃其所长也。乃医者皆知麻黄泻肺定喘,而鲜知桂枝降气定喘,是不读《本经》之过也。”又谓:“为其味甘,故又善和脾胃,能使脾气之陷者上升,胃气之逆者下降,脾胃调和则留饮自除,积食自化。其宣通之力,又能导引三焦下通膀胱以利小便”。生姜与桂枝相伍,则辛温助阳,相须为用,同气相求,相辅相成。故二者相伍,既温扶心阳,又宣通肺气,使周身阳气通调,气血流畅。

郑钦安谓:“心者,气之帅也。心阳得补,而肺气更旺”。“要知补心阳即是补真火(肾阳)也。此方(姜桂汤)功用似专在上,其实亦在下也。学者不可视为寻常,实有至理存焉”。在此方基础上,佐以半夏和茯苓,健脾燥湿,温化痰饮之功益胜。且茯苓甘淡,宁心安神,甘则能补脾阴,脾阴既旺则生金,淡则能渗利水化饮。


黄坤载谓:“泄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人之中气,左右回旋,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下之气,不可一刻而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而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浊气上逆则呕哕,痰饮皆作,一切惊悸、眩晕、吐衄、嗽喘、心痞、胁胀、膈噎、反胃种种诸病,于是生焉。而总由于中气之湿寒。……凡此诸症,悉宜温中燥土之药,加半夏以降之。”


以上分析,可知本方用药四味,平平无奇,但其理甚深。组合之后,既能扶阳强心温肺,又能宣通表里,交通上下。中医治病,全在掌握气化升降原理。本方之效能,在于使上中下及人体内外得以一致,符合机体的统一性。兹结合临床实践阐述如下:


(一)各种心脏病,当出现心阳不足时(包括心气不足),症见心悸、气短、自汗、劳累则加剧,面皓神疲,目瞑喜卧,畏寒肢冷,舌淡而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浮大或濡缓、或沉细而结代。可用本方加枣仁、元肉、砂仁,温阳益气,养心安神。若气虚明显者,加苏条参或太子参,或加黄芪、党参;兼胸痛、胸闷或胸痛彻背者,加香附、麦芽。若心肾阳衰,症见面浮肢肿,手足厥冷,面色灰暗,口唇发青,原方生姜易干姜,重用茯苓,再加附片、上肉桂,强心温肾,化气行水。


(二)心肺阳虚,久咳不止,咯痰清稀,气短乏力者,用本方加苏子、陈皮、炙远志、温肺强心,降逆止咳。


(三)心肺阳虚,又兼气阴不足,症见气短乏力,动即作喘,自汗、心烦、潮热,舌淡红,脉虚大或虚数。用本方合生脉散加山萸肉、桔络、乌梅,温阳益气,养阴生津。


(四)心肾阳虚,神不内守,心阳外越,出现惊悸多梦,夜眠不宁者,本方加炙远志,石菖蒲、山萸肉、枸杞、元肉、秫米之类,交通心肾,宁心安神;甚者加龙骨、牡蛎、砂仁、炙甘草,潜镇浮阳,收纳心气。


(五)心肺阳虚,兼肺气郁滞、咳嗽喘息者,本方重用生姜30克 ,加桑白皮、苏子、白蜜,温肺散郁,降逆止喘。若心肾阳虚明显者,原方加附片,砂仁、五味子,生姜易干姜,温肾强心,化痰平喘。


(六)高血压出现心肾阳虚症状者,用本方加杜仲、天麻、钩藤、砂仁、荷顶,温通心肾,平肝熄风。


(七)小儿百日咳后期,肺阴肺阳俱虚,阳不化阴,余咳不止,面浮色青,舌淡,脉沉细,本方生姜易炮姜,加炙甘草、五味子、白蜜,扶阳益阴,降气止咳。


(八)脾胃虚寒,寒气上逆,胸闷恶心,脘腹胀满,本方加砂仁、麦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九)肝寒气郁,胆气上逆,寒气滞于肝胆经脉,出现两腮硬结日久不散,皮色如常,或发青者,用本方加柴胡、香附、麦芽,温肝舒郁,行气散结。


(十)脾胃寒湿,兼肝气郁滞,出现肝区疼痛或见痞块者,本方加乳香、没药、丹皮、郁金、佛手、紫丹参,以温肝达木,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总之,本方主治之症甚多,治愈病例不少。

怎么看待脱发?

肥胖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所以大多数减肥之人对于“进口食品”的检查也是相当之严格,但严格不等于健康、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认为吃辣可以减肥,就一个劲地吃辣;有些人认为之所以胖是因为营养过剩,所以爱吃的鸡蛋从此一口不碰。

总而言之,为了减肥,胖胖们无所不能,这也往往使他们自己进入了减肥的误区,花样百出地节食就是常见的一种情况。

【节食不是减肥的必要条件】

临床上经常看到爱美的小姑娘急于求成,数天或者数十天不食面食,只饮少量白水和瓜果充饥,短期内体重是明显下降了,可很快出现脸色萎黄、头发脱落、不来月经等症状。后来坚持不住,恢复原来饮食,体重又反弹了。”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肥胖病专家岳新为记者举了个例子。

为什么节食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呢?岳新告诉记者:“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而这些物质都来源于饮食。食量过少,结构单一,精气乏源,必然会出现气血亏虚之证,所以长期节食,面黄、脱发、停经等状况就会不请自来了。”

岳新对于节食谈了自己的看法:“肥胖是由先天禀赋、饮食不节、劳逸失常、七情所伤、脏腑失常等多种原因形成的,虽然控制饮食、减少热量摄入是可以减轻体重的,但很多人发胖的原因是综合的,尤其是已经确诊为肥胖症的人群,单靠控制饮食是不够的,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适度的原则,进行综合治疗,切忌过犹不及。”

【减肥者更应科学饮食】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记载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这同时也说明了五谷杂粮在饮食中的主导地位。岳新提倡应适当多吃一些五谷杂粮以补益五脏,调养脾胃,并总结了自己在指导肥胖患者膳食时的经验,给出两点建议。

【建议一:饮食结构要合理】

把“五谷杂粮”作为营养的主要来源,辅以肉、蛋、蔬菜、瓜果,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食方:以红豆、小米、绿豆、黑豆和白豆五种食材混合烹制食物。

【红豆】补心,五行中心属火,与红色相配,食用可调补心脏。

【小米】健脾,五行中脾属土,与黄色相配,食用可调补脾脏。

【绿豆】补肝,五行中肝属木,与青色相配,食用可调补肝脏。

【黑豆】补肾,五行中肾属水,与黑色相配,食用可调补肾脏。

【白豆】健肺,五行中肺属金,与白色相配,食用可调补肺脏。

以上食材,富含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多种微量元素和粗纤维,既可调五脏,提供全面营养,又可增加饱腹感,利于控制食量。

【建议二:饮食要有节制】

“饮食有节”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也是肥胖者减肥的必要条件。根据年龄大小、肥胖程度、工作强度等特点,要求不尽相同。

大致以“八成饱”为宜,不可过少,少则营养缺乏;亦不可过多,多则营养过剩,损伤脾胃。

“八成饱”对于平日少吃一口都难受的胖胖们来说是个特别的难题。“八成饱”应该怎么吃呢?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群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

“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少食多餐”,李群说,日常一日三餐的时间间隔约为6小时,但很多人因为在正餐时受总量控制,很容易饿,这样会导致下一餐会不由自主地比平时吃得更多。所以在两次正餐之间可以合理加餐,这样就不会在下一餐来临之前过于饥饿,从而达到了控制食欲的效果。

【减肥者平时应该吃些什么?】

人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各种条件影响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可干预、可调整的特性,易患肥胖者多为痰湿体质、气虚体质、湿热体质。

岳新认为,肥胖者宜经辨证后,针对自身的体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寒热属性的食物,达到身体阴阳平衡,以助于减轻体重。

1。痰湿质肥胖,宜健脾化痰,利水渗湿

适宜食物:萝卜、山楂、陈皮、茯苓、冬瓜、赤小豆、莴苣、薏苡仁等。

不宜多食油腻、肥甘以及寒凉、苦寒的食物,如苦瓜、西瓜、菠菜、梨、肥肉以及煎炸、烧烤类食物、冰冻饮料等。

2。气虚质肥胖,宜补气健脾

适宜食物:山药、茯苓、大枣、莲子、扁豆、牛肉、鸡肉、粳米等。

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及寒热偏性比较明显的耗气作用的食物,比如空心菜、生萝卜。

3。湿热质肥胖,宜清泻湿热

适宜食物:芹菜、苦瓜、黄瓜、甘蔗、金银花、菊花、绿豆、苋菜等。

不宜多食性热生湿,肥甘厚腻的食物。

但在现实中,一个人往往多种体质混合存在,所以听从医嘱很重要。

除此之外,肥胖者的日常饮食应该区分“高低”。所谓“高低”就是在食物选择上要选择高饱腹指数食物、改善胰岛素分泌的低血糖指数(GI)食物以及低能量密度的食物。

李群介绍,澳大利亚的学者通过研究给出了6类共38种食物的饱腹指数(Satiety index, SI)。研究表明同样提供240千卡能量,煮/蒸土豆的饱腹感最强,与白面包的饱腹感(100%)相比较,煮土豆的饱腹指数(SI)为323%。

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可缓解消化及吸收,进食后能较为缓和地提升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有助于控制食欲及延缓饥饿的感觉。一般来说,GI值低于55的食物为低GI值食物,高于60为高GI值食物。

食物的能量密度是指食物单位重量或体积所含的能量。减肥时可适当选择一些低能量密度的食物,一方面能保证摄入一定体积的食物,不让胃太空,另一方面可降低摄入的总能量,有助于减肥时能量摄入的控制。

【中医推荐两款减肥茶饮】

感觉经常乏力困倦、湿气重、大便溏泄不成形的可用扁豆茯苓减肥茶;口渴、口黏、舌苔厚腻的可选荷叶茅根减肥茶。肥胖朋友们可经过辨证后酌情选用。

荷叶茅根减肥茶:荷叶、茅根、决明子、红豆。扁豆茯苓减肥茶:白扁豆、陈皮、茯苓、山楂。用量:以上两种茶中每味药用量为10克~15克。做法:水煎服法:代茶饮,没有限量。

【西医饮食建议】

把早餐的量留一小份到上午吃,如低脂奶或低脂酸奶,或水果1份,当然如果吃蔬菜(如番茄、黄瓜等)就不用扣早餐的分量了。调整进食顺序,比如平时吃饭总是先吃菜再吃饭后喝汤,调整为先喝汤再吃菜最后吃饭。

因为吃饭时先喝素菜汤,可占据胃的一部分容量,在减少饥饿感的同时,达到了减少之后食物摄入的目的。随后补充蔬菜,可以帮助身体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进一步增加饱腹感。这时再吃荤食和主食,就不容易超量摄入啦。

虽然瘦成“闪电”是个玩笑,但是文中专家的建议不仅仅是针对肥胖人群,各位读者在平时的饮食中也可以多多参考,举一反三,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和平衡的膳食结构。

肾虚水泛型患者有哪些食疗药膳法?

(1)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上料用水适量熬成粥,每日1餐。

[功效]清热利水消肿。

(2)西瓜翠衣茶

[原料]西瓜青皮10克,绿茶适量。

[做法]倒开水适量沏茶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水肿,伴有上呼吸道感染,且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发热者。

(3)薏苡粥

[原料]薏苡仁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加水适量熬成粥,每日1餐。

[功效]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肾脏病水肿而表现为脾气不足,纳呆食少,大便软者。

(4)葱白紫苏粥

[原料]葱白3~5段,紫苏叶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粳米熬粥,将成之时加入葱白及紫苏叶,盖紧盖闷一会即可,宜趁热食用,每日1餐。

[功效]湿阳利水消肿。用于脾肾阳虚而见水肿者。

(5)千金鲤鱼汤

[原料]活鲤鱼1尾(约500克),砂仁5克。

[做法]收拾好鲤鱼后,将砂仁,亦可加用生姜、葱白少许,放于鱼腹中,不宜加盐,采用清蒸,熟后食肉喝鲜汤,亦可作为每日之副食。

[功效]健脾消肿。可用于肾病综合症低蛋白血症,而表现为脾虚者。

(6)鲜焖冬瓜

[原料]冬瓜(含青皮)200克,白糖1匙。

[做法]将洗净的冬瓜切块,合白糖放入锅中加水少量,小火焖熟。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用于肾炎水肿而偏热者。

(7)补肾鲤鱼汤

[原料]杜仲、枸杞各30克,干姜10克,鲤鱼500克(1尾)

[做法]前三味洗净,装入纱布袋,扎口;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与药同煮1小时,去药袋。饮前食鱼饮汤。

[功效]温阳利水、补肾安胎。适用于肾虚妊娠水肿。

(8)姜桂茯苓饼

[原料]干姜、肉桂各3克,茯苓(去皮)30克,面粉、白糖各适量。

[做法]干姜、肉桂、茯苓分别为末,和匀,加面粉、白糖,与水调和后做饼,入笼蒸熟。每服15~20克。

[功效]温阳利水。适用于肾虚妊娠水肿。

(9)黄豆芽蘑菇汤

[原料]黄豆芽250克,鲜蘑菇50克,调料适量。

[做法]黄豆芽去根,洗净,加水煮20分钟,下蘑菇片,入精盐、味精,再煮3分钟。佐餐食。

[功效]健脾、益肾。适用于妊娠水肿。

柴胡桂枝干姜汤述略

      《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金匮要略·疟病附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去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几位中医名家对此方(条文)的论述:

        1.尤在泾:“汗下之后,胸胁满微结者,邪聚于上也。小便不利,渴而不呕者,热胜于内也。伤寒汗出,周身染浆,人静不烦者,为已解;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往来寒热,心烦者,为未欲解,夫邪聚于上,热胜于内,而表复不解,是必合表里以为治,柴胡、桂枝,以解在外之邪;干姜、牡蛎以散胸中之结;栝楼根、黄芩,除心烦而解热渴。炙甘草佐柴胡、桂枝以发散,合芩、栝楼根、姜、蛎以合里,为三表七里之法也。”

       2.黄元御: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其中气,胆胃俱逆,胸胁满结,脾湿肝遏,小便不利,胆火刑肺,是以渴生。胃逆未甚、不至作呕。相火逆升,故头上汗出。营卫交争,故往来寒热。君相升泄,是以心烦。此为少阳之经而传太阴之脏,表里俱未解也。柴胡、黄芩,疏甲木而清相火,桂枝、瓜蒌,达乙木而清燥金,姜、甘,温中而培土,牡蛎除满而消结也。

     3.陆渊雷:柴胡桂枝干姜汤之证候,为胸部疼痛,干咳,肩背强痛,寒热往来,其病古人谓之水饮,盖亦湿性胸膜炎,唯其硬痛不若大陷胸证之甚耳。本条所举,殊与用法不合……学者姑置本条原文,留意用法治验也。《类聚方广义》云:劳瘵,肺痿,肺痈,痈疽,瘰疬,痔漏,结毒,霉毒等,经久不愈,渐就衰惫,胸满干呕,寒热交作,动悸烦闷,盗汗自汗,痰嗽干咳,咽干口燥,大便溏泄,小便不利,面无血色,精神困乏,不耐厚药者,宜此方。

       4.承淡安: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病传少阳;三焦分利水道阻塞,故胸胁满而微结;下焦之水饮不化而为小便不利;上焦有热而作渴;水饮停于胸胁而不在胃,故不呕;水饮上蒸则头汗出;三焦通路阻塞而为往来寒热;上焦郁热而为心烦;凡此皆为热与水错杂于三焦之间,太阳、少阳未解也。以柴胡、黄芩和解往来之热,桂枝、甘草解未罢之表邪,牡蛎逐水以化结,干姜温中化水以散满,天花粉则滋渴化热以除烦。

        并附针法:大椎、间使、中脘、章门、中极、阳陵、阴陵。

        大椎、间使治往来寒热;中脘、章门治胸胁满结;中极疏通膀胱;阳陵、阴陵则引水气下行由小便而解也。

        5. 胡希恕: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证,疲乏无力而渴者,盖属本方证。本方症见:肝区疼痛,肩背痛,腰酸,咳而不呕,小便不利,疲倦无力。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肾炎、红斑狼疮、贫血等。本方可治长久无名低热。常加吴茱萸治头痛剧烈的青光眼。慢性肝炎肝区痛可加王不留行,增加甘草用量或合桂枝茯苓丸。肝功能不正常者宜加丹参、茵陈。

    三则医案:

 1.吉益南涯氏《成绩录》口吃案:长门一士人,居恒口吃,谒先生曰:仆之吃久矣,自知医治所不及,而亦来扣先生,幸先生勿罪。先生问曰:其吃日日同乎?士曰否,时有剧易,心其不了了,则必甚。先生曰可,乃诊之,心胸下无力,胸腹动甚,因与柴胡姜桂汤,谕之曰;服之无惰。士受剂而去,后贻书谢曰:积年之病,追日复故。

   2.胡希恕医案:系统性红斑狼疮案,宋某,女,40岁,北新桥帆布厂工人。初诊(1971年7月25日)面部起红斑半年。半年前因牙痛到医院拔牙,牙科医生看到鼻上眉间有红斑,怀疑是红斑狼疮故不给拔牙,后经多次检查,找到狼疮细胞,告之为不治之症,建议中医治疗。现症:鼻上及眉间生两块红紫斑,上覆痂如白霜,偶有少量溢液,痒不明显,但见阳光后痒加重,自感全身酸软无力,食欲不正常,有时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口干,时感身热而体温不高,二便调,舌苔白少津,脉细沉。证属血虚水盛,邪郁少阳。治以养血利水,和解少阳,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四钱,黄芩三钱,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泽泻五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二诊(1972年2月11日)自服用上方后,眉间处狼疮红斑逐渐缩小,一般情况均见改善,故一直服上方。三诊(1973年6月2日) 患者全身症状好转明显,红斑仅在鼻尖上能看到一小块,其他—般情况良好。

      3.胡希恕医案:肝硬化腹水案,费某,男,46岁。初诊日期:1965年8月20日。1961年6月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情反复。近半年来,出现腹胀、腹水,某医院查有食道静脉曲张、脾大,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服西药症状反而加重,而求中医治疗。刻下症见:腹胀甚,胸胁满,纳差,嗳气,头晕目花,口干稍苦,有时鼻衄,舌苔白,脉沉弦滑。证属血虚水盛,水郁久化热,治以养血利水。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柴胡12克,桂枝9克,黄芩9克,天花粉12克,干姜6克,生牡蛎9克,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9克,苍术9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生地炭9克,阿胶9克。结果:上药服14剂,9月4日复诊,口苦咽干已,鼻衄未作,腹胀稍减。改用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五苓散。茯苓12克,党参9克,枳壳9克,陈皮3克,苍术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6克,砂仁9克,木香9克,大腹皮9克,木瓜9克。上药加减治疗5月余,腹胀、腹满已不明显,下肢浮肿消失,腹水明显减少。嘱其回原籍继续服药,并加服鳖甲煎丸,以图进一步好转。

        结语:临床疾病种类繁多,症状千变万化,先辨六经(定大方向),继辨方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语)。学习经典原文及参照各家观点,并结合验案可以快速掌握方证之辨,事半而功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7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