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 : 陈皮(去白)1钱,半夏2钱(姜炒,则不动胎,为健脾化痰主药),茯苓3钱,甘草(炙)1钱,砂仁(炒研)8分,白术钱半。
功能主治 : 妊妇恶阻。
用法用量 : 生姜、大枣为引。若瘦人兼热,加麦冬、竹茹;或脉滑数之甚,加黄芩。
摘录 : 《会约》卷十四
茯苓入药 历史 悠久,早在《诗经》已有记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记述其功用谓“主胸胁气逆,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止消渴,好唾,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府,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唐·《药性论》曰“开胃,止呃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日华子本草》则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的记载。宋·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中提出“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的观点。金·张元素于《医学启源》论其能“除湿益燥,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小便不通,溺黄或赤而不利”。元·王好古《汤液本草》总结本品“虽利小便而不走气”的特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提出“治心悸必用茯神”。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认为“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
【性能】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
一、水肿证
本品味甘、淡,入脾肾,甘能补脾,淡能渗泄,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补而不峻,利而不峻,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属寒热虚实之各种水肿。用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症见头痛发热,烦渴饮水,小便不利者,以之与猪苓、泽泻、桂枝、白术同用,如《伤寒论》五苓散;用治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证,可与郁李仁、白术等同用,如《不知医必要》茯苓汤、《世医得效方》郁李仁散;用治脾阳不运之水肿,常与白术、黄芪等补气健脾之品,如《金匮要略》茯苓戎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又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健脾渗湿汤;若身肿腰以下为甚,脘闷腹胀者,以之与白术、附子、厚朴等同用,如《济生方》实脾饮。
用治脾虚湿盛之水肿,以之与白术、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加减胃苓汤;若兼中寒者,以之与党参、山药、干姜等同用,如《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健脾温运汤;用治脾肾阳虚之水肿,小便不利证,常与附子、干姜、白术等同用,如《伤寒论》真武汤,本品既能增强白术健脾利水之功,又助附子以温阳化气利水;用治阴虚小便不利,水肿证,以之与猪苓、泽泻、阿胶同用,本品配与阿胶有利水不伤阴,滋阴不敛邪之功,如《伤寒论》猪苓汤;用于治皮水、四肢肿,以之与防己、黄芪、桂枝同用,如《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本品助防己、黄芪、桂枝以祛四肢肌肤之水湿。
二、淋浊证
本品性平,但赤茯苓性质偏寒,长于渗利湿热而通淋,用于湿热淋浊,用之较宜,可配与栀子、灯心草、冬葵子等利尿通淋之品同用,以加强其清热利湿之功,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淋散;又治小便欲出不出,痛不可忍者,以之与冬葵子、石韦、泽泻、白术同用,如《世医得效方》葵子汤;用治膏淋,以之与萆薢、石韦、黄柏等同用,以清利湿热,分清别浊,如《医学心悟》萆薢饮。
用治血淋,可配伍车前草、小蓟、栀子等同用,以奏利尿通淋,止血之效,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茅苓汤;用治劳淋属肾阴虚者,以之与菟丝子、山药、莲肉、枸杞子同用,如《沈氏尊生书》菟丝子丸;属肾阳虚衰者,以之与泽泻、附子、桂枝等同用,如《金匮要略》肾气丸;用治气淋,以之与猪苓、白术、乌药等同用,以共奏通利膀胱,调理气机之功,如《名医妙方精华千首》五苓加味汤。
三、痰证、饮证
前人认为:“痰饮必用茯苓”,《世补斋医书》谓“茯苓一味,为治痰之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医宗必读·痰饮》谓“脾土虚湿,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淤于生痰。”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本品既健脾又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故本品宜用于痰证及饮证。
1.痰证
本品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药性平和,常与半夏、橘皮、甘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尤宜于湿痰,以助半夏、橘皮燥湿化痰;若配伍清肺化痰药,以之与桑白皮、贝母、瓜蒌仁等同用,可用治热痰,如《医学统旨》清金化痰汤;用治寒痰,可与半夏、天南星、细辛等同用。
2.饮证
本品既利湿浊,化痰涎,又能宁心安神,尤宜于水饮停于胸胁,症见胸胁胀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等,常与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若治水饮停于胃,症见呕吐,眩晕、心悸者,以之与半夏、生姜同用,如《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若治痰饮停于下焦,症见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如《金匮要略》五苓散;若治心胸中有停饮宿水,以之与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等同用,如《外台秘要》茯苓饮;用治寒饮咳喘兼脾虚湿停,以之与五味子、干姜、细辛等同用,共奏温脾化饮、止咳平喘之功,如《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若治痰饮,常以本品与五味子、干姜、细辛同用,如《金匮要略》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等。
四、泄泻证
本品既能健脾补中,又能渗利水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若脾虚或有湿,脾运化功能失常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致泻,常用本品与人参、白术同用以治脾胃虚弱之便溏、泄泻,乃取本品既能增强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之功,又合白术以燥湿止泻之功,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世医得效方》六君子汤(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肉豆蔻、诃子)及参连丸,又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温阳扶脾汤;用治脾肾虚之久泻,以之与党参、炒白术、煨肉豆蔻同用,如温肾健脾止泻方、温肾扶脾汤;用治脾虚湿盛泄泻,本品与人参、白扁豆、薏苡仁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若治肠胃虚受湿之肠鸣泄泻,多与附子、白术同用,如《世医得效方》白术附子汤;若与猪苓、泽泻、白术同用,如《明医指掌》四苓散;以之与白术同用,如《素问·玄机原病式》茯苓汤,均取本品配白术以补脾燥湿而止泻;用治湿盛泄泻,常与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增强其利湿止泻之功,如《丹溪心法》胃苓汤、《世医得效方》通苓散;若用治寒湿泄泻,以之与苍术、厚朴、白术等同用,以奏温中焦,祛寒湿止泻之功,如《证治准绳》胃苓汤;若治湿热泄泻,可用赤茯苓配伍葛根、黄连等同用,以清利湿热止泻;用治伤食夹湿泄泻,以之与焦山楂、车前子、葛根同用,如《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精选》调中止泻汤。
五、脾虚证
本品功能健脾补中,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纳呆、倦怠无力等,常与人参、白术、甘草等补气健脾之品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世医得效方》千金养脾丸。
六、心悸、失眠、健忘证
本品味甘能补,入心脾,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味淡能渗湿,水湿不能上凌于心,故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之心悸、失眠、健忘等证,而以茯神疗效为佳。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常与人参、当归、酸枣仁等同用,如《济生方》归脾汤、《世医得效方》益荣汤,均用本品合人参、当归、酸枣仁以补心脾,益心血安神;用治水气凌心所致心悸眩晕,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以之与桂枝、甘草、生姜同用,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及茯苓甘草汤,均用茯苓配桂枝以温阳利水,宁心安神;
若脐下悸,欲作奔豚,宜重用本品,与桂枝、甘草、大枣同用,如《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用本品合大枣、甘草以培土制水;用治痰饮蓄于心胃之怔忡不已,以之与半夏、橘皮、沉香等同用,如《世医得效方》茯苓饮子;若治虚证之停饮怔忡,以之与干姜、白术、半夏等同用,如姜术汤;若治心神不安,恍惚健忘及心悸者,则以沉香佐茯神研末为丸,人参汤送服,如《百一选方》朱雀丸;用治情志怫郁所致之不眠、心悸,常与茯神、香附同用,如《沈氏尊生书》交感丹;用治惊悸证,以本品配相应药物,可选用《世医得效方》十味温胆汤(半夏、白茯苓、酸枣仁等)、远志丸(远志、茯神、人参等)、加味四七汤(半夏、茯苓、厚朴、远志等)等。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妇女带下病,如《得配本草》谓“茯苓配黄蜡治浊遗带下。”若治湿毒或湿热所致的带下,可与黄柏、车前子、泽泻等同用,如《世补斋不谢方》之止带方;若带下属脾虚者,可配人参、白术、山药等,以健脾去湿止带;若属脾肾虚者,可与附子、肉桂、山药等同用,以温肾培元,健脾去湿止带。
【使用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
小半夏汤组成:半夏一升(20g),生姜半斤(10g)。
配方解析:本方证因痰饮停于心下,胃气失于和所致。痰饮停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谷不得下。呕多必津伤致渴,渴者为饮随呕去,故为欲解;若呕反不渴,是支饮仍在心下之故。治宜化痰散饮,和胃降逆。方中用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涤饮,又降逆和中止呕,是为君药。
生姜辛温,为呕家之圣药降逆止呕,又温胃散饮,且制半夏之毒,是臣药又兼佐药之用。二药相配,使痰祛饮化,逆降胃和而呕吐自止。仲景所创该方,对于后世痰饮呕吐或胃气上逆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为祛痰化饮或和胃降逆止呕的常用配伍组合。
小半夏汤配伍特点
1、方用半夏化湿除痰,和胃降逆;配以生姜既制约半夏毒性,又增强温中和胃止呕作用,为其配伍特点。
2、临证加减:若饮停于胃,见心下痞,目眩心悸者,加茯苓以引水下行;若胸胁满闷,呕逆不食,加陈皮以理气调中,燥湿化痰;若因七情不畅,气郁生痰,加沉香降逆调中,行气止痛。亦可加甘草,使祛痰降逆不伤正。
以上内容参考 -小半夏汤
半夏是一味中药,具有良好的祛痰、止呕功效,故医家称之“为燥湿化痰要药”和“降逆止呕要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半夏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半夏的功效和作用
止咳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丸、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夏煎剂3克/公斤,每日2--3次,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对于阿朴吗啡或硫酸酮所致狗的呕吐,煎剂灌胃也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促细胞分裂作用。
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治疗失眠。
半夏治失眠远胜于酸枣仁和夜交藤合欢花之类。
半夏的药伍配方
半夏配天南星,燥湿化痰。
半夏与天南星均可辛温燥湿化痰。半夏专入脾胃,主治湿痰,且能降逆止呕;天南星兼走经络,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两药相伍,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开泄化痰,以搜经络中之风痰;合可散周身痰结,尤以祛风痰为著。临床用于顽痰咳喘,风痰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语蹇以及癫痫惊风等症。例如,《活幼心书》中如意膏以二药治风痰停饮,咳嗽喘促。《圣济总录》中玉液汤以此二药去痰涎,利胸膈。
半夏配旋覆花,止咳止呕。
半夏消痰散结,降逆和胃;旋覆花开结消痰,下气行水,降气止噫。然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旋覆花则侧于宣肺,下气行水。两药相伍,一燥一宣,互为其用,祛痰止咳,可增强和胃止呕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痰饮壅肺之咳喘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噫气或支饮,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心下痞坚等。
半夏配茯苓,健脾燥湿。
半夏辛温,功擅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脾喜燥而恶湿,湿去则脾运,痰涎无以为生;茯苓味甘淡,长于补脾,利水湿,且补而不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两药相伍,一为温燥化湿,一为淡渗利湿;一为降逆止呕治其标,一为健脾和中治其本,共奏健脾利水、燥湿化痰、利水宁心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停、胃气不降之脘痞腹胀、呃逆呕吐、大便溏泻或咳嗽痰多等症。《伤寒大白》中的半夏茯苓汤以二药治头汗,中焦闭塞,则周身不能敷布,但头有汗。《云岐子脉诀》中的半夏汤以二药治呕逆,寒在上焦,脉缓者。
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
半夏辛温燥烈,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辛苦而温,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药合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两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临床常用于痰湿上犯之胸膈胀满、咳嗽痰多;脾胃失和、湿浊内困而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橘皮半夏汤即以二药治痰饮、食积、寒痰停积,恶心呕吐、目眩昏闷及瘴疟。
半夏配藿香,两调脾胃。
半夏性燥烈,偏于燥湿和胃,降逆止呕;藿香与半夏皆归脾胃经,藿香气芳香,长于化湿悦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二者合用,一以芳化,一以温燥,有两调脾胃之功,并有较强的止呕之力。临床用于寒湿困中、脾胃不和之头目昏沉、胸脘痞闷、呕恶腹泻之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藿香半夏汤以藿香、半夏联袂,燥湿与化湿合用,治湿浊困脾较甚、胃中停饮呕逆之证。
半夏配生姜,相使相畏。
半夏、生姜性味相同,均辛温燥散,具降逆、止呕、和胃、化痰之功。两药配伍,协同为用。半夏降逆止呕为主,生姜化水止呕为辅,且又具温中化饮之功,相互协同而增强和胃止呕之效。另外,半夏为有毒之品,生姜可制半夏之毒,属相畏配对,制其所短,展其所长,可更好地发挥和胃降逆作用。临床用于水饮停胃而见呕吐清水痰涎,苔白腻等症。《金匮要略》中以二药组成的生姜半夏汤和小半夏汤可治痰饮内停、呕吐、反胃等。
半夏配天竺黄,祛痰定惊。
半夏辛开苦降温燥,偏于燥湿健脾,和胃降逆,脾健土燥,痰涎无以生;天竺黄甘寒,长于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两药共用,祛痰之力佳,并有一定的祛风定惊作用。临床用于痰湿内停之咳嗽痰多,胸闷胀满;痰涎壅盛之中风不语或痰热惊搐、癫痫等。
半夏配贝母,润燥相济。
半夏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贝母甘凉,润肺止咳效佳。二药一润一燥,相反相成,治各种痰湿咳嗽。临床见湿痰咳嗽、偏寒偏热均可酌情配合使用。《魏氏家藏方》中的半贝丸以二药等分姜汁为丸治风痰暑湿疟疾,咳嗽痰多,饮食无味,痫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68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加味茯神散
下一篇: 加味茯苓汤